【中國科學報】嫦娥五號上的「中科院出品」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嫦娥五號全景相機正樣產品。西安光機所供圖

全景相機轉臺。瀋陽自動化所供圖

測速敏感器雷射器。上海光機所供圖

  11月24日,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作為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的發起者、參與者、實施者,中國科學院繼續牽頭論證提出科學目標與有效載荷配置方案,承擔了地面應用系統、有效載荷分系統、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測軌分系統和多項工程關鍵產品的研製任務,後續還將組織開展科學數據應用研究。

  中國科學院所屬國家天文臺、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14家研究院所承擔了嫦娥五號相關任務,為此次高難度任務提供了科技支撐。《中國科學報》綜合相關研究所消息,盤點了嫦娥五號上的「中科院出品」。

  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

  作為探月工程五大系統之一的地面應用系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負責科學探測和樣品研究計劃的制訂,有效載荷在軌業務運行管理,探測數據接收、處理、解譯和管理,月球樣品存儲、製備和處理,組織開展探測數據與月球樣品的分析和研究。

  目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已建成國內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為避免月球樣品受到地球大氣、水等環境汙染做好了準備,已具備「地外樣品」存儲、處理和分析的能力。

  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後,地面應用系統將與探測器系統完成月球樣品交接,在月球樣品實驗室完成表取和鑽取樣品的解封、分樣和存儲。月球返回樣品經初步測試分析、描述和建庫後,根據授權進行發布,開展長期的實驗室研究。

  「看」透次表層的「月壤結構探測儀」

  月壤結構探測儀是嫦娥五號探測器上的有效載荷之一。它是一種基於嫦娥五號著陸器平臺的次表層穿透探測雷達,其任務是月球次表層結構、月壤厚度的探測,並在鑽取採樣過程中提供信息支持。

  類似「人眼」的全景相機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西安光機所)研製的全景相機為完成採樣區月表形貌和地質構造調查而設計。全景相機由相距一定距離的兩個相機組成,通過類似「人眼」的探測原理實現對目標的立體成像。在繼承嫦娥四號成熟技術的基礎上,嫦娥五號的全景相機針對月面高溫進行了適應性設計。

  此外,西安光機所還承擔研製遠攝相機和表取採樣裝置圖像處理單元任務。

  全景相機轉臺

  全景相機轉臺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主要完成科學探測、表取採樣區域成像、表取採樣過程監視和協作等科學和工程目標。通過多輪優化迭代,研究人員解決了結構體筋板加固、近乎各向同性鋪層等一系列複雜工藝問題,通過了所有達標試驗,滿足了研製要求。

  巨型「望遠鏡」定位

  作為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測控與回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牽頭的中國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網,將與現有航天測控網共同完成嫦娥五號探測器各飛行段的測定軌及定位任務。

  我國VLBI測軌分系統由北京站、上海站、昆明站和烏魯木齊站以及位於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的VLBI數據處理中心組成,解析度相當於口徑為3000多千米的巨大的綜合口徑射電望遠鏡,測角精度可以達到百分之幾角秒。

  先進的光電載荷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技物所)研製了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和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等光電載荷。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是探測器有效載荷之一,將對月球表面著陸採樣區進行光譜探測和礦物組成分布分析。

  上海技物所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光機所)共同開發了三款雷射應用系統,包括測距敏感器、測速敏感器、三維成像敏感器。其中,測速敏感器是首次採用,旨在讓嫦娥五號著陸更加平穩。上海光機所承擔了三個系統中的核心組件——雷射器的研製。

  多種關鍵材料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承擔了熱控塗層、高溫抗氧化塗層、高溫隔熱屏、發動機包覆材料、柔性薄膜熱控塗層及組件、耐燒蝕天線透波窗,以及大尺寸二氧化碲晶體、壓電陶瓷等關鍵材料的研製。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製出鎂合金防腐導電性鍍層。早在2010年,該科研團隊攻克傳統鎂合金防護塗層無法同時滿足防腐和導電的難題,研製出鎂合金表面防腐導電功能一體化塗層,已在嫦娥三號上得到應用。圍繞海南文昌「高溫、高溼、高鹽」發射環境給嫦娥五號帶來的新挑戰,團隊經大量嘗試及優化,最終研製出了滿足新環境的鎂合金防腐導電性鍍層。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有機所)提供了陀螺儀專用浮液和有機熱控塗層。作為我國研製及批量生產高比重、高黏度、陀螺專用氟油的重要單位,上海有機所已在生產過程中建立了獨立、自主、完備的技術參數體系和研製生產體系。有機熱控塗層用於太空飛行器外表面,以應對太空工作的極端空間熱環境。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20-11-25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盤它!嫦娥五號上的「中科院出品」
    在各項任務即將展開之際,《中國科學報》綜合從相關研究所獲得的消息,盤點嫦娥五號上的「中科院出品」。  「看」透次表層的「月壤結構探測儀」  月壤結構探測儀是嫦娥五號探測器上的有效載荷之一。它是一種基於嫦娥五號著陸器平臺的次表層穿透探測雷達,其探測任務是月球次表層結構、月壤厚度的探測,並在鑽取採樣過程中提供信息支持。
  • 中科院上海分院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科研人員調試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供稿)   11月24日,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中國科學報】嫦娥五號挖回的「土」有啥用?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整個工程任務轉入科學研究的新階段。  當天下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作為世界上第三個從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我國在此次任務中獲得的月球樣品將有三類用途。
  • 王雷:託舉「嫦娥五號」探月的雞西人
    劉景豔供片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海南文昌發射基地,「嫦娥五號」發射升空。經過2200多秒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此次登月任務中,「嫦娥五號」將採集約2000克月球巖石土壤樣本帶回地球。  喜訊傳來,舉國上下無不為之沸騰:中國的航天技術又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 助力嫦娥五號奔月採樣返回 中科院承擔突破系列關鍵技術
    記者當天從中國科學院(中科院)獲悉,作為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發起者、參與者、實施者,中科院所屬14家科研機構承擔嫦娥五號相關任務,突破月球樣品長期儲存條件的維持、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雷射雷達等多項關鍵技術。中科院 供圖據中科院介紹,嫦娥五號共配置降落相機、全景相機、全景相機轉臺、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月壤結構探測儀、國旗展示系統等6臺有效載荷和1臺載荷管理器。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創造5個「中國首次」當中,「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兩項的核心工作將由中科院相關單位完成。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 中科院在探月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11月24日4時30分,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火箭飛行約2185秒後,探測器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按計劃,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約20天後將帶回我國首份自主無人採集的月球樣品。
  • 嫦娥五號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
    組合器分離模擬圖 國家航天局供圖本報訊(記者甘曉通訊員段遜、葉雨恬)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30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按計劃實施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
  • 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看點600公裡外「全自主跳傘」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12月1日,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終於成功在月面預定區域軟著陸。歷經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這穩穩的一落看似輕盈輕鬆,卻蘊藏著嫦娥五號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眾多智慧和積澱。
  • 繼嫦娥五號之後,他們又盯上中國天眼
    關注科技圈的朋友可能知道,就在11月24日凌晨4點,我國嫦娥五號探月飛行器成功點火起飛,此次的目標是從月球背面帶回2KG月球土壤。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不等嫦娥五號降落月球,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就公開發出消息,希望能夠共享研究數據,並且還以阿波羅計劃舉例,頗有一種「道德綁架」的味道。
  • 嫦娥五號「摘月」對我國的重要意義
    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前,它的「三姐」「四姐」都曾成功在月面實施軟著陸。嫦娥三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至今狀態良好。專家介紹說,相比兩位「姐姐」,嫦娥五號落月的幾大特點凸顯了此次任務的重大意義。       一、進一步深入全面的認識月球 根據目前研究成果,這塊區域形成的地質年代較短,約37億年。
  • 「嫦娥玉兔」探月記 | 嫦娥五號:月球,我來了!
    嫦娥五號:我是嫦娥五號小姐姐。你是哪位呀? 玉兔二號:哇塞!是五姐嗎?你什麼時候來到月球上找我和四姐玩呀?我們都快想死你啦! 嫦娥四號:是呀,五妹。快來和我們團聚吧。 嫦娥五號:四姐,小兔子,你們好呀,我也很想你們!我現在已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已經垂直轉運到發射區,隨時準備發射呢。飛往月球指日可待啦!
  • 嫦娥五號落月「挖土」用上「瀋陽金剛鑽」
    12月2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由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馬宗義團隊研製的碳化矽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製成的鑽杆及其結構件,是嫦娥五號月球鑽取採樣機構中的關鍵部件。這種新型複合材料具備輕質、高剛度、高強度和耐磨損等特點,全面滿足了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苛刻工況下的採樣需求,為嫦娥五號鑽採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了重要支撐。據了解,嫦娥五號採樣機構中搭載了2.5米長的深孔鑽取式採樣器,負責鑽入月壤取樣並送到上升器中。據悉,鑽杆要鑽入月壤深處,對材料的要求十分苛刻,常規金屬材料無法滿足製備要求。
  • 衝上熱搜!嫦娥五號「暖寶寶」曝光,網友:可愛到犯規
    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外,不少網友在直播中發現了一個,「可可愛愛」的畫面↓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介紹,返回艙全身上下貼的確實都是暖寶寶!此前直播介紹稱,這是因為返回艙內部的推進劑還有剩餘,擔心凍住後不好排出,所以貼暖寶寶給它暫時保暖。高端的設備,往往只要最樸素的保溫方式。
  • 從嫦娥一號到五號,中國航天再上新高度
    從嫦娥一號到五號,中國航天再上新高度 太空精釀 發表於 2020-11-25 14:53:15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2020年11月24日0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來源:央視新聞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全程11月24日,「出發」——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12月1日,「到達目的地」——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著陸並開展採樣工作。12月2日,「已攬件」——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表自動採樣,並將樣品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
  • 嫦娥五號取回的月樣能幹啥?
    11月24日,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11月30日,嫦娥五號已經進入月球圓形軌道,將會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嫦娥五號的行蹤,為什麼會這麼引人注目呢?因為它將會執行中國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換句話說,我們終於將會擁有自己的月壤和月巖標本了,這讓我們國家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能夠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國家。
  • 嫦娥五號取月壤,中國探月的「一小步」
    嫦娥五號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標誌著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圓滿完成。中國探月的「一小步」,也將助推中國深空探測的「一大步」。未來一系列航天任務,包括對火星、小行星的採樣返回,以及載人登月,都將用上源自於嫦娥五號任務的技術。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嫦娥五號任務是什麼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1731克嫦娥五號月球樣品落戶國家天文臺
    12月19日,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接收活動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將國家航天局移交的重1731克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給國家天文臺,並向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頒發了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責任狀。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後俄歐發來賀電!美國已要求工業界對抗中國探月
    根據俄羅斯航天局、歐洲空間局的消息,在嫦娥五號登月之後,歐俄都發來賀電,祝賀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說明俄羅斯和歐洲都希望在嫦娥五號任務中獲得一些合作機會但是美國的態度就不同了,美國這次沒有發出祝賀,反而發布了一則消息:要求工業界研發登月技術,與中國登月、探月形成對抗!出品:兵器瞭望臺(第2947期 頭條獨家)據國家航天局最新消息,嫦娥五號已經成功落月,目前已經啟動挖掘計劃,著陸器上的挖掘裝置將在月面進行鑽探,挖出一個2米深的洞口,然後進行樣本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