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據介紹,嫦娥五號在月面自動採樣的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首先完成的是鑽具鑽取——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之後將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落月挖土 嫦娥五號曬出高清工作照
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 嫦娥五號探測器這穩健的一落,蘊藏著無數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究竟有哪些黑科技助力嫦娥五號完美落月?一起去看看。
-
落月挖土 期待「嫦娥」帶回月球「禮物」
12月2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落月後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歷時7天、歷經38萬公裡,嫦娥五號遠赴月球成功著陸,開啟本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夢想更近一步。從繞月拍攝到飛躍探測,從月背著陸到落月採樣,我國探月工程的每一個進展,都是中國航天人逐夢蒼穹的堅實足跡。期待「嫦娥」送去人類的問候,帶回月球的「禮物」。
-
嫦娥五號落月挖土,淺析漫畫家們曾對月球有過哪些遐想
今天一早,筆者就注意到一則消息,由中國發射的登月車嫦娥五號已經成功落月,正式開始挖土之旅。嫦娥五號落月挖土,載人登月的前哨和前面歷次探索相比,這次嫦娥五號探月備受關注,因為它是帶了特殊使命的 - 月球挖土。根據國家科普介紹,嫦娥五號的目標是挖2公斤左右的月壤。土都挖了,肯定不是為了撒到太空裡,而是要帶回地球。單從理論上來講,把2公斤的月壤帶回地球,和把200公斤的太空人帶回地球,需要的技術是大同小異的。
-
嫦娥五號完美落月,「挖土」模式開啟
看點一:「選址準、落得穩」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在落月時,撞擊月面會形成較大的衝擊載荷,必須設計相應的著陸緩衝系統,吸收著陸的衝擊載荷,保證探測器不翻倒、不陷落,這是落月的技術難題之一。著陸緩衝機構,通俗地說,就是嫦娥五號的「腿」。與嫦娥三號的著陸緩衝設計方案相比,由於任務難度增加,嫦娥五號任務的著陸緩衝能力要求提高了30%,但機構重量指標卻減少了5%。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揭秘背後技術和關鍵「神器」
專家們通過一系列精巧的設計和技術攻關,確保了「嫦娥」完美落月。 粗精接力靈巧避障 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還涉及採樣後上升器在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的落月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
-
嫦娥五號何以穩穩落月
嫦娥五號何以穩穩落月(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在經歷了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11分降落在月面預選著陸區。與嫦娥三號、四號相比,嫦娥五號的落月過程有何不同?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2公斤的「挖土」任務開始了!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2公斤的「挖土」任務開始了!>嫦娥五號平穩著陸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嫦娥五號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在落月時,撞擊月面會形成較大的衝擊力,必須設計相應的著陸緩衝系統,吸收著陸的衝擊載荷,保證探測器不翻倒、不陷落,這是落月的關鍵技術難題。著陸緩衝機構,通俗地說就是嫦娥五號的「腿」。
-
嫦娥鑲上金剛鑽!
「嫦娥」奔月,驚豔世界!「長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持續引發全世界關注!最近好消息再次轟動!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
「嫦娥五號」到底怎麼去月亮上挖土?一文詳解!
#看這美麗的大月亮,嫦娥五號就要上去了嫦娥要去月亮上挖土了,而且要挖四斤重的土帶回來那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從發射升空到著陸月球挖土,再到返回地球這一系列神操作預計需要23天之久。可以說,這次航天任務是我國航天事業迄今為止難度最高,系統最為複雜的一次。這次的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第一階段三步走中:「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算得上是收官之作。
-
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嫦娥五號落月挖土後,怎樣返回地球?
11月30日凌晨4點4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在月球軌道上成功分離,它將於12月1日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火山登陸!年來第一次有探測器將要從月球帶回樣品,而且是月球上年輕的呂姆克火山,這裡的月巖樣品炙手可熱,NASA阿波羅計劃帶回的月巖不再是唯二(前蘇聯帶回了384克,自己用還不夠呢)!
-
月球上沒有發射臺,嫦娥五號落月挖土後,怎樣返回地球?
11月30日凌晨4點4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在月球軌道上成功分離,它將於12月1日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火山登陸!組合體進入月球軌道嫦娥5號的登陸行動是如此引人矚目,因為這是自1976年來第一次有探測器將要從月球帶回樣品,而且是月球上年輕的呂姆克火山,這裡的月巖樣品炙手可熱,NASA阿波羅計劃帶回的月巖不再是唯二(前蘇聯帶回了384克,自己用還不夠呢)!
-
嫦娥五號飛去月球挖土,美國疫情死亡人數創新高
古有嫦娥奔月,今有飛娥撲月。2020年剩下了最後一個月,我國航天事業又一個壯舉誕生了。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隨後,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採樣。嫦娥五號,多麼響亮的名字,挖土,何等的接地氣。
-
人民日報發文:嫦娥五號何以穩穩落月
在經歷了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11分降落在月面預選著陸區。與嫦娥三號、四號相比,嫦娥五號的落月過程有何不同?用到了哪些「神器」?為了實現「選址正確,落得準確」,專家介紹,嫦娥五號採用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已在嫦娥三號和四號上應用的「粗精接力避障」的方式,即在制導導航與控制(GNC)系統的指揮下,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先大推力反向制動快速減速,然後快速調整姿態並對預定落區地形進行拍照識別,避開大障礙,實現「粗避障」。
-
嫦娥五號何以穩穩落月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嫦娥五號何以穩穩落月(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在經歷了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11分降落在月面預選著陸區。與嫦娥三號、四號相比,嫦娥五號的落月過程有何不同?用到了哪些「神器」?
-
從挖土到運輸,嫦娥五號的「黑科技」有多強?
嫦娥五號通過機械臂表取、鑽具鑽取,通過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各種方式,實現了多點、多樣化自動採樣。嫦娥的「手臂」指哪挖哪挖土無疑是件揮汗如雨的體力活。嫦娥五號「挖土」的畫風又是如何?在月面超過100攝氏度的高溫考驗下,它克服了測控、光照、電源等方面的條件約束,舒展長臂,高高舉起了「挖土鏟」……此處需註明的是,嫦娥五號的挖土鏟,可跟咱們在生活中用到的不一樣。
-
嫦娥五號帶著月壤從月球起飛回家,這些上海載荷為「挖土」助力
除此之外,該所為嫦娥「挖土」研發的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能夠檢測表取採樣區的科學數據,為攜帶回國的月壤做分析比對。都卜勒雷射測速首次「上天」,速度測量精度達0.1米/秒去月球「挖土」,安穩落月是前提,而姿態控制則是安全落月的前提。
-
嫦娥「五姑娘」完美落月,開始「挖土」!
看點一:「選址準、落得穩」 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在落月時,撞擊月面會形成較大的衝擊載荷,必須設計相應的著陸緩衝系統,吸收著陸的衝擊載荷,保證探測器不翻倒、不陷落,這是落月的技術難題之一。著陸緩衝機構,通俗地說,就是嫦娥五號的「腿」。 與嫦娥三號的著陸緩衝設計方案相比,由於任務難度增加,嫦娥五號任務的著陸緩衝能力要求提高了30%,但機構重量指標卻減少了5%。
-
嫦娥五號曬出「挖土」工作照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探測器在完成落月之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推薦閱讀:選址有講究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月面「挖土」,嫦娥五號用這招就夠了
為何嫦娥五號任務此次選擇了兩種採樣方式「挖土」?有人採樣和無人「挖土」有哪些差異?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又有哪些重大意義呢?為何選擇兩種「挖土」模式據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