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上熱搜!嫦娥五號「暖寶寶」曝光,網友:可愛到犯規

2021-01-13 中國青年報

全網沸騰!今日凌晨傳來好消息!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此外,不少網友在直播中發現了一個,「可可愛愛」的畫面↓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介紹,返回艙全身上下貼的確實都是暖寶寶!此前直播介紹稱,這是因為返回艙內部的推進劑還有剩餘,擔心凍住後不好排出,所以貼暖寶寶給它暫時保暖。高端的設備,往往只要最樸素的保溫方式。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父母眼中多穿衣服的典型代表

可愛加倍!嫦娥五號著陸,「玉兔」搶鏡

北京時間17日1時59分,「採擷月壤」的嫦娥五號榮耀歸來。

與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4位「姐姐」相比,嫦娥「五姑娘」無疑是個幸運兒,因為執行自動採樣返回任務而拿到了一張珍貴的地月旅行「往返票」。截至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蘇聯的太空飛行器以及中國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成功開展了繞月再入返回試驗。

來自國家航天局的消息稱,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實現了多方面技術創新、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從太空以「打水漂」的形式帶樣返回地球,就是其中一個重大突破。

另外,許多熬夜關注「嫦娥」回家的網友還在直播中發現了一個「可可愛愛」的畫面——一隻小動物第一個抵達現場,在返回器前跑過。

不少網友感嘆,最先見到「嫦娥」的竟然是它?

玉兔、狐狸……評論區紛紛猜測這個「小機靈鬼」是什麼動物?

據北京日報消息,記者採訪了中科院動物所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張勁碩博士,他表示,圖像中的小動物肯定是一種嚙齒類動物,但由於沒有鑑定特徵,無法準確地判斷具體是哪種鼠類。

兔兔這麼可愛,

兔兔還這麼厲害!

點讚!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身上貼滿暖寶寶?網友:是個怕冷的寶寶呀!
    嫦娥五號身上貼滿暖寶寶?網友:是個怕冷的寶寶呀!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網友:是個怕冷的寶寶許多熬夜關注「嫦娥」回家的網友還在直播中發現了一個「可可愛愛」的畫面一隻小動物從嫦娥五號返回器前跑過
  • 嫦娥五號暖寶寶、丁真耳環、淡黃的長裙,這些淘寶同款今年最火
    嫦娥五號同款暖寶寶、鍾南山院士同款啞鈴、丁真同款耳環……今年,你在淘寶上搜了哪些同款?12月28日,淘寶發布年度十大同款。 「健康」是今年大家最想得到的「同款」。鍾南山院士「舉鐵」視頻火了以後,帶動淘寶上啞鈴銷量飛速增長,三個月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成交量。
  • 東莞驚現「龍吸水」,衝上熱搜!
    東莞驚現「龍吸水」,衝上熱搜!注意!!看到「奇觀」驚嘆之餘也不要忘了:「龍吸水」威力不容小覷發生「龍吸水」現象可別因好奇而靠前!
  • 【關注】衝上熱搜!楊利偉出山獲新職,還有一個好消息
    10月17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宣的一條消息引發廣泛關注,其中,楊利偉新職務迅速衝上微博熱搜!
  • 玉兔二號寫信、天問一號自拍,祝福雙雙衝上熱搜!
    國慶已至,中秋同來  @月球車玉兔二號  昨日發來中秋祝福  衝上微博熱搜👇  畫了我和前輩兩隻兔  在這塊「月餅」上蹦躂的樣子,  賞月的時候,記得我們就在這裡。」  畫了我和前輩兩隻兔在這塊「月餅」上蹦躂的樣子,賞月的時候,記得我們就在這裡  收到@月球車玉兔二號可可愛愛的祝福,網友「祝兔兔中秋快樂
  • 嫦娥五號登月,把阿波羅登月騙局帶上熱門,中美對比真相到底如何?
    而嫦娥返回器也已經踏上了返回地球的旅程,據說嫦娥五號帶回的兩千克月土不日將揭開50年前的一個真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我國嫦娥五號103小時的精彩表演,在移動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一下子成為了熱門事件,其中不少與嫦娥五號有關的故事,點擊率都在幾百萬之上,這都不算啥,更為驚奇的是一個50年的美國阿波羅登月事件再一次搭上了嫦娥熱搜快車
  • 微信手機號轉帳衝上熱搜!網友:加好友的藉口沒了
    10月24日消息,近日微信悄悄上線了手機號轉帳功能,該功能可以在無需加好友的情況下,通過輸入微信綁定的手機號直接轉帳,微信的這個新功能並不是今天才上線,但卻在今天衝上了熱搜。微信手機號轉帳功能上線,網友:加好友的藉口沒了微信手機號轉帳功能目前僅在iOS版微信中測試,用戶可以在微信錢包的支付管理中找到「允許通過手機號向我轉帳」功能,開啟後即可收取通過手機號轉帳的金額
  • 山東女子學院這段「考研人」視頻衝上熱搜!網友:​這一定是最...
    山東女子學院這段「考研人」視頻衝上熱搜!網友:​這一定是最接近夢想的人!>距考研還有不到一個月在山東女子學院圖書館的樓梯上擺滿了考研學生的坐墊、板凳
  • 羊駝朝朱一龍吐口水上熱搜了?是怎麼回事?
    #羊駝朝朱一龍吐口水# 剛剛登上熱搜榜啦,排名第45。#羊駝朝朱一龍吐口水# 朱一龍和羊駝玩兒,沒想到有一隻脾氣不好的羊駝直接朝他吐口水了哈哈哈哈哈,怎麼那麼好笑 會火的微博視頻 #羊駝朝朱一龍吐口水#哈哈哈哈卑微小朱被羊駝欺負,哈哈哈太憨了!這隻羊駝脾氣很大實錘!
  • 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和數據,會跟美國NASA分享嗎?
    17日下午,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打包」帶回的月壤,除了北京中科院天文臺作為月壤主要存儲點以外,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將作為異地災備點,以告慰毛主席生前「可上九天攬月」的夙願。同時,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對於網友呼聲很高的「去月球旅行」,吳豔華稱,按照目前初步意向,要先搞關鍵技術攻關。
  • 「七夕青蛙」服務衝上熱搜!原型故事其實是這樣……
    《男孩俱樂部》Pepe和它的三個朋友「七夕青蛙」服務衝上微博熱搜8月25日七夕這天,「七夕青蛙」服務衝上微博熱搜。下單「七夕青蛙」服務時,會有一隻網名為「七夕青蛙」的網友添加服務對象(你或者你的朋友)微信或QQ,為其提供服務。如果是下單「七夕布穀鳥」服務,同樣會有一隻網名為「七夕布穀鳥」的網友添加服務對象社交帳號,送上「不孤不孤不孤不孤(諧音布穀)」的祝福。聽起來有些有趣又有些神經質的玩耍方式,是今年七夕爆紅的限定服務之一。
  • 嫦娥五號「探月」歸來 實現五個首次
    國家航天局專家表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了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 「揭陽巨響」衝上熱搜,官方最新回應……
    今天下午,「揭陽巨響」衝微博熱搜。廣州日報記者隨後多方求證,未發現有爆炸發生。隨後他到社交平臺看到,原來揭陽仙城、榕城、喬林、東山等地的網友也紛紛表示聽到巨響。 究竟是不是如部分網友所說的爆炸聲
  • 這位17歲女生上熱搜!網友看完酸了
    杭州17歲女生獲頂尖科學家大會頒獎 【這位17歲女生上熱搜!網友看完酸了】和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面對面交流,對很多人來說遙不可及,17歲女生李依庭卻做到了,她研究如何讓大閘蟹的膏更厚,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優秀小科學家」稱號,相關話題迅速衝上熱搜。網友紛紛留言,「同樣是17歲,為什麼她如此優秀!」,「後浪太強!不爭氣的眼淚流出來了」。
  • 「揭陽巨響」衝上熱搜,官方最新回應
    2月21日下午,「揭陽巨響」衝微博熱搜。廣州日報記者隨後多方求證,未發現有爆炸發生。隨後他到社交平臺看到,原來揭陽仙城、榕城、喬林、東山等地的網友也紛紛表示聽到巨響。 究竟是不是如部分網友所說的爆炸聲?
  • 嫦娥五號拍下的月球高清大片上熱搜!盤點經典「月球高清大片」
    中國小康網訊 12月1日晚,嫦娥五號著陸月球。著陸過程中,著陸器上的降落相機拍攝到了著陸區域影像圖。網友們都為嫦娥五號拍下的月球高清大片所震撼。下面,我們就選取幾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登月科幻電影,它們反映了人類對月球認識的進步,同時也深深打上了當時科技水平的烙印,對照嫦娥四號的登月壯舉,可以說相映成趣。
  • 這個神操作衝上熱搜!和臉有關...
    這個神操作衝上熱搜!和臉有關...... 近日話題 #用臉就可測風速#上了微博熱搜
  • 嫦娥之父:美國人太精了
    據觀察者網報導,前幾天,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了任務,如今嫦娥五號也已經踏上了返回地球的旅程。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將成為這44年以來第一個從月球帶回土壤的國家,對國家的意義重大。在我國嫦娥五號登月成功之後,然而,就在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公布後,卻引發了全球網友的相關討論,甚至可能會揭露一場50年前的美國大騙局。
  • 【中國科學報】嫦娥五號上的「中科院出品」
    中國科學院所屬國家天文臺、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14家研究院所承擔了嫦娥五號相關任務,為此次高難度任務提供了科技支撐。《中國科學報》綜合相關研究所消息,盤點了嫦娥五號上的「中科院出品」。  「看」透次表層的「月壤結構探測儀」  月壤結構探測儀是嫦娥五號探測器上的有效載荷之一。它是一種基於嫦娥五號著陸器平臺的次表層穿透探測雷達,其任務是月球次表層結構、月壤厚度的探測,並在鑽取採樣過程中提供信息支持。
  • 外國網友熱議嫦娥五號,說著說著就吵起來了…
    北京時間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中國探月工程又向前邁進了關鍵一步。在《我們為什麼需要嫦娥五號?》的欄目裡,行星協會這樣介紹:中國的嫦娥五號將把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月球樣本送回地球。飛船將在"風暴洋"(Oceanus Procellarum)著陸,這是月球西北角的一個暗灰色區域,用肉眼就能看到。那裡的巖石和土壤可能只有不超過12億年的歷史,比美國當年取回的31至44億年前的樣本要年輕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