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數學掃地僧」,因重要成果獲獎,成北大美籍客座教授

2020-12-05 教育思享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說:「治純粹科學者,都要從數學入手,所以各系秩序,列數學係為第一系。」

數學可謂許多學科的基礎,無論是如今火爆的大數據,還是人工智慧等都離不開數學,數學對於科學研究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這方面的人才,更是備受關注。

而有一個臨近花甲之年的數學家,因一項數學成果,震動國際數論學界,他名叫張益唐。

張益唐是傳奇的華人數學家,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數學系終身教授,1955年生於上海,27歲那年,畢業於北京大學。2013年5月,臨近花甲之年的張益唐在世界數學界最負盛名的《數學年刊》上發表《素數間的有界距離》文章,完美證明了「存在無窮多差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在孿生素數猜想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震動了國際數論學界。

世界著名期刊《自然》在網上以「突破性消息」為標題通報了這一重要成果。

張益唐也因為這項重要成功,獲得了諸多獎項,而且受邀在2014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作壓軸大會報告,通常的報告只有45分鐘,可是這次張益唐卻獲得一小時的受邀報告(invited lecture)。

然而,對於張益唐來說,他的成績來之非常不易。1985年,張益唐赴美留學,在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眼看要功成名就之際,卻因與導師存在矛盾,苦苦經歷7年的等待,才拿到了博士學位,更為糟糕地是導師沒有給他寫推薦信,張益唐畢業陷入失業困境。

因此,畢業後,張益唐開始了在美國四處漂泊的生活,幹起了與學術無關的工作,餐廳遞盤子、洗碗,送快遞,當小工,名副其實地打零工;既沒有固定工作,也沒有穩定收入,時常窮得身無分文,曾經還借住在朋友家的地下室,落魄的讓人難以相信。

「找不到工作的時候,別人都說一定過得很苦,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沒覺得有什麼苦的,因為那時候還是單身,對生活也沒有什麼要求。」張益唐自我調侃說道。

1999年,對於張益唐來說,是他人生歷史的轉折,在英特爾公司工作的北大師弟唐樸祁遇到一個網路設計上的問題,找到張益唐幫忙,張益唐輕鬆解決。而之後,在唐樸祁幫助下,張益唐在美國新罕布夏大學獲得了一個臨時講師的工作,終於再次回到了學術圈。

直到2013年,短短兩年時間,張益唐在國際數學界一舉成名,從一所不太知名大學的臨時講師,一夜間家喻戶曉,破解數學領域最著名猜想之一「孿生素數猜想」。而他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的一個弱化形式,發現存在無窮多差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從而在孿生素數猜想這個此前還沒有數學家能實質推動的著名問題,起到了推動作用,邁出了巨大的一步。

曾任北大數學系主任的著名數學家丁石孫,非常看重張益唐,並力邀他回北大,但張益唐最終還是沒回來。

如今,張益唐教授以美籍身份,接受北京大學的聘請,成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算是輾轉半生,再次回到了燕園。然而,張益唐回顧學生時代,心中感慨萬分,覺得如今的成就與北大的學習經歷分不開,用他的話說:「進了北大以後我才知道,以前好像看過很多、學過很多數學知識,但很多東西都搞得支離破碎,在北大的學習使我真正受到一套嚴格訓練,打下了基礎。」

此次,「數學掃地僧」張益唐成為北大客座教授,算是一個好的開端。無論張益唐國籍如何,身處何地,只要能夠將世界先進的數學思想帶回國內,推動中國數學發展,也值得我們尊重。

相關焦點

  • 中國數學家大器晚成,58歲當上美國教授,獲獎後聲稱還好不在中國
    」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年少有為,還有不少人都是大器晚成,直到五六十歲甚至不惑之年才獲得成就。數學家張益唐就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五十八歲才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在美國當上了教授,五十九歲才斬獲世界大獎被大家熟知,然而他的說話方式卻讓無數國人感到憤怒,對他的成就並不認可。
  • 北大紀念大會,為何獨請這位傳奇「掃地僧」登臺演講
    在紀念大會上,著名數學家張益唐作演講,回憶自己的北大歲月。雖然已畢業三十多年,但他仍念念不忘當初恩師的期待——「什麼時候,我們培養的學生能夠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張益唐,做到了。1999年後,看不下去的朋友,幫他在一所大學謀了份工作,臨時講師,工資一課一結,過了好幾年,才轉成正式講師。他一邊教著課,心中仍裝著數論的大問題,他平時堪稱沉默寡言,但講學極為幽默,他的熱情都在數學上。
  • 他是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功成名就加入美籍,公開並表示不願回國
    他是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功成名就加入美籍,並表示不願回國總有那麼一種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掃地僧」,默默無聞,只是專注於掃地,對於這期間的人來人往只是靜靜地看著,卻從來不被這些人來人往中的任何人注意到。
  • 「數學界的掃地僧」張益唐受聘北大 稱被求知慾支配一生
    近日,著名華人數學家、被稱為「數學界掃地僧」的張益唐受聘成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這位恢復高考後最早的北大數學系畢業生,輾轉半生,又回到了燕園。2013年4月17日,張益唐發表了一篇題為《素數間的有界間隔》的論文,為解決「孿生素數猜想」提供了一個新方向。
  • 著名數學家張益唐受聘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張益唐 資料圖「北京大學」微信公眾號7月23日消息:著名數學家張益唐最近受聘成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意味著這位曾在數論研究領域作出裡程碑式貢獻的學者將與北大開展更為密切的學術合作。張益唐現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教授,於2018年受聘為北京大學閔嗣鶴數論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於2019年受聘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 北大善文清華善理?北大數學更厲害,傲夢揭秘:竟因「瘋人院」!
    北大善文清華善理?北大數學更厲害,傲夢揭秘:竟因「瘋人院」!今天呢,給大家分享一個「瘋人院」,當看到這三個字的時候是不是被嚇了一跳,其實,並不是那些關押精神病人的地方,而是那些我們平常人所敬佩和難以想像的數學高手聚集的地方。現在大家知道我說的哪裡了嗎?沒錯,就是北大的數學科學學院。
  • 他是北大畢業的數學天才,卻聲稱:在美國洗盤子都比回國當教授強
    關鍵是這位拒絕回國的還是我國北大出身的數學天才,是不可多得的可貴人才。正因為這位數學天才的堅決拒絕,大家也把他稱之為我國最傲嬌的數學天才。如今,十幾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這位選擇留美洗盤子的數學天才如今的現狀咋樣了?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於1955年出生在上海的張益唐,張益唐現如今是著名的數學家。回顧他的求學之路,只能用大器晚成四字來概括。
  • 吳建福教授受聘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5月4日下午, 國際著名統計學家、中科院納米和統計交叉中心海外主任吳建福教授受聘浙江大學數學系客座教授,並為數學系師生作了題為「statistical design and modeling of experiments with high-tech application」學術報告。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四位獲「科學界奧斯卡」,三位任教MI
    此外,每年還會有不超過三個物理新視野獎以及不超過三個數學新視野獎,用以表彰年輕的科研工作者。 在今年的獲獎者中,華人數學家朱歆文因在算術代數幾何工作中對志村簇的應用和黎曼希爾伯特問題在p-adic簇的情形中取得了重要突破,獲得了數學新視野獎。
  •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如今為何突然回國?
    在數十萬美籍華人中,有一個人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如今又是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人送外號「四院士」學者,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他一個實現了這個成就。
  • 清華在丘賽慘敗北大,引丘成桐怒斥?北大數學這麼強,還得謝清華
    由於官網上只能查到2017——2019年的比賽結果,超模君就根據它們簡單做了一個表格:個人賽及個人全能賽獲獎情況近三年團體賽獲獎情況為了方便對比,超模君只選擇了北大與清華。我們可以看一下北大數學英才班2020級的生源背景:2020年北大數學英才班30位學生錄取名單IMO金牌得主、數學國家集訓隊員、CMO一等獎得主,他們沒有參加高考,甚至還沒上高三就已經被北大提前錄取。
  • ...諾貝爾物理學獎|安德裡亞·蓋茲|萊因哈德·根澤爾|田思奇|數學...
    該獎項的一半將授予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因其證明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另一半授予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裡亞·蓋茲,成果是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一個超大質量緻密天體。三人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的獎金。利用巧妙的數學方法,彭羅斯成功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研究黑洞獲獎
    「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穩定預測」;另一半共同授予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獲獎原因「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緻密物體」。1965年,他以著名論文《引力坍塌和時空奇點》為代表的一系列論文,和著名數學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一起創立了現代宇宙論的數學結構理論。羅傑·彭羅斯利用獨特的數學方法證明了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產物。雖然愛因斯坦本人並不相信黑洞真的會存在,但他在上世紀60年代證明了黑洞的形成。
  • 網曝北大清華復旦交大「掉節操」 因受捐讓「民科」富商開課
    文章作者是虎嗅網、知乎專欄作者伯通,於9月14日發布在虎嗅網、知乎,直指國內四大名校因接受美籍印尼華裔富商廖凱原(Leo KoGuan)捐贈,或聘任其位教授,或為其開設課程、舉辦講座,或設立中心,而廖凱原只是「民科」水平,其研究「更是不著邊的玄幻文學,純屬中國特色的神話」。
  • 他的一家三口都是北大培養的,出國後說要報效祖國,如今加入美籍
    北大一直都是中國學子心馳神往的地方,很多的學生為了能夠進入北大可以說是想盡了一切的辦法。從北大這樣的名校走出來的學生基本上也都是社會上的棟梁之才。今天我們要說一個從小就受北大文化薰陶的人,他的名字叫謝曉亮,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的故事:他的一家三口都是北大培養的,出國後說要報效祖國,如今加入美籍。謝曉亮從小是受到北大文化的薰陶長大的,他的父母都是北大化學系的教授,可以說謝家一家三口都是北大培養的,也是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
  • 北大客座教授、著名數學家張益唐答北大學生問,問的問題都很經典
    著名數學家張益唐最近受聘成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意味著這位曾在數論研究領域作出裡程碑式貢獻的學者將與北大開展更為密切的學術合作。上周,趁著暑期學校《模型式選講》課程的間隙,同學們和張教授進行了一次對談——作為教師重返北大是什麼體驗?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又一位獲得世界大獎,全成美國名校教授
    只是,排名越靠前的大學,擁有的強勢專業就越多,譬如北大,不僅擁有名滿天下的光華管理學院,還有享譽全球的數學院。就在前不久,北大數學院「黃金一代」中,又有一位獲得世界大獎,至此,這些北大培養出來的優秀數學家全部成為美國名校教授。此次獲獎的中國數學家名叫惲之瑋,從小就酷愛數學,中學時代成為奧賽界的王者,奪得過多個第一。
  • 諾獎得主梶田隆章成深圳技術大學(籌)客座教授
    &nbsp&nbsp&nbsp&nbsp日前,諾獎得主梶田隆章接過了深圳技術大學(籌)聘書,正式成為該校客座教授。聘任儀式結束後,梶田隆章還為深技大(籌)全體師生帶來了題為《中微子振蕩與中微子質量》的精彩講座。
  • 北大最有名的3位數學天才,都紛紛出走美國,這是為什麼?
    毫無疑問,中國每個有數學天賦的學生,都會在北大的數學系有過一段求學的時光。從恢復高考開始,北大的數學系就一直致力於培養數學天才,並且打造成為北大的一張王牌,在世界的數學舞臺上都享有聲譽。北大的數學系培養出來的人才,非常的多。但是,筆者查看相關的資料後發現,北大的數學天才,在完成學業以後,都會到國外留學,最終成為國外名校的教授,卻不回到中國服務。
  • 北大數學學院質疑田剛「仨月領取百萬年薪」說法
    聲明中說,北大數學學院在注重培養和發現優秀人才的同時,堅持引進國際上具有一流學術水平的傑出人才,引進田剛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作為國際著名的幾何學家之一,田剛近15年來每年都回國服務,為北大的教學和科研做出了重要貢獻。1999年,田剛應聘成為首屆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的長江學者。由於當時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中只有特聘教授,教育部特別批准他的合同上規定每年回國四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