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魚,是鱉的俗稱,也叫團魚、水魚、是卵生兩棲爬行動物,是龜鱉目鱉科軟殼水生龜的統稱.
甲魚的軀體近似圓形,背部是由骨骼構成的甲,中央稍隆起,外面披一層革質皮;四肢粗短有力,趾間有蹼;頸粗長,富有伸縮性,頭較小,與頸的粗細相仿,可隨時把頭和頸縮進殼體內;口較大,是覓食和自衛的武器。野生甲魚與養殖的甲魚在外觀上差異不大,難分伯仲,現在只能通過武力一決高下。
如此兇猛有勁兒的甲魚到底是如何養殖出來的呢?答案就藏在這水裡。甲魚養殖場位於山腳一隅,地勢低洼,形成了一個天然水泊,山中泉水自上而下常年奔流至此,與對岸的出水口遙相呼應,活水的注入,徹底喚醒了這片水域,成為養殖甲魚的有力法寶。母甲魚在每年的5月至8月間來到湖心島上產蛋,一隻母甲魚每次產蛋約為20枚,一年大概能產60枚甲魚蛋,在合適的溫度溼度下,經過四十多天的孵化,甲魚寶寶就破殼而出啦。破殼後的小甲魚在舒適溫暖的環境裡生活一段時間後,就可以進入活水養殖塘裡自由自在地生長了。
如今,許多村民紛紛加入養鱉隊伍,利用當地優秀的生態資源,做起了養鱉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