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
一、〖原理〗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特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 B、氧氣——支持燃燒(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燃著的木條燒得更旺),供給呼吸。〖實驗步驟〗步驟一:用排水法收集氣體1、在兩個集氣瓶中裝滿水,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倒放水中。將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氣瓶內,吹氣; 現象:集氣瓶中的水排出,集氣瓶內充滿氣體。 結論:呼出的氣體大部分沒有溶於水。2、在水中集滿氣體後,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從水中取出正放於桌上。 現象:氣體無色。 結論:呼出的是無色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二、步驟二:探究呼出氣體的性質1、向一個盛空氣的集氣瓶和一個盛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各滴入幾滴石灰水,振蕩。 現象:盛空氣的集氣瓶內石灰水沒有變渾濁;盛呼出氣體的集氣瓶內石灰水變渾濁。2、將燃著的木條分別插入盛空氣和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 現象:空氣中燃燒的木條繼續燃燒;呼出氣體使燃燒的木條立即熄滅 結論:人呼出氣體中含有較少的氧氣 3、取一塊乾燥的玻璃片對著呼氣,並與放在空氣中的另一塊玻璃片比較。現象:對著呼氣的玻璃片上有水珠結論:人呼出氣體中含有較多的水蒸氣三、〖結論〗「兩多一少」——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比空氣多,氧氣的含量比空氣少。 1.呼出的氣體使石灰水出現的渾濁多,證明呼出的氣體比空氣中CO2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氣體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燃著的木條在空氣中能夠燃燒,證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比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高。 3.對著呼氣的玻璃片上的水霧比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霧多,證明呼出氣體中水的含量比空氣中水的含量高。
四、鑑別氧氣和二氧化碳
〖方法一〗用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瓶內,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氣,使之立即熄滅的是二氧化碳;〖方法二〗分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變渾濁的是二氧化碳,使之無明顯變化的是氧氣。
五、實驗探究的方法
〖探究方法〗1、提出科學問題;2、假想和猜測; 3、制定計劃; 4、進行實驗;5、收集證據; 6、解釋與結論; 7、反思與評價; 8、表達與交流。
六、
化學學習的特點
〖關注一〗關注物質的性質〖關注二〗關注物質的變化 〖關注三〗關注物質變化的過程及其現象並進行比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