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海南自貿港建設開局之年。5月2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京開幕,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海南如何在自貿港建設中開好局?近日,人民網海南頻道邀請海南部分黨政機關和企業領導,暢談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新起點、新機遇和新使命」。
人民網海口5月28日電(毛雷、孟凡盛)「加快海南自貿港建設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我跟大家的心情一樣,感到非常振奮,也感覺到很受鼓舞。自貿港建設確實是當前海南最大的發展機遇,也是海南人民最大的福祉。」日前,海南省水務廳副廳長、黨組成員馮雲飛做客人民網海南頻道時表示,將推動加快完善海南的海島性水利設施網絡,讓每一條河流都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做好「水文章」,為自貿港建設做貢獻。
以河長制湖長制為抓手 水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明顯
水是生態環境重要的控制性要素,海南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江河湖泊密布,水生態文明建設是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重要內容,也是海南的特色優勢。
馮雲飛介紹,近年來,尤其是2019年以來,海南通過推動夯實監管責任,河長制湖長制進一步從「有名」向「有實」轉變。建立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河湖管理體系,省級河長率先垂範,各級河長凝心聚力,全力抓好河湖管理工作。
2019年,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省長沈曉明等19名省級河湖長(含總河湖長)巡河66人次,市、縣、鄉級河長巡河3.8萬人次,各級河長巡河常態化、正規化,對所負責河湖的管理保護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壓實責任、強化監管,有效地推動了河湖問題整改落實。全面健全村級河長體系,形成河湖長制與網格化管理相結合的良好態勢。
同時,清理整治「四亂」,河湖面貌進一步改善。開展河湖「清四亂」(亂佔、亂採、亂堆、亂建)專項行動,共發現、解決問題973個,清理非法佔用河道岸線153公裡、圍堤43公裡、林地33畝,拆除違建123911平方米。對河湖範圍周邊直排、私設暗管或利用滲井、滲坑偷排廢水汙水、超標排放汙水等水環境違法行為進行重點打擊。全省全年共查處水環境違法案件129宗,罰款2111萬元,查封扣押6宗,限產停產2宗,行政拘留21宗。
海南還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地表水水質繼續保持總體優良。完成了全省38條主要河流及其流城內的35座水庫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及相關研究工作。全省列入國家考核的29條城市黑臭水體已消除黑臭,海口美舍河、鴨尾溪、大同溝、五源河水體治理榮登全國城市水體治理光榮榜,海口、三亞入選全國第二批、第三批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獲得4億元和3億元財政獎補資金。最近,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批覆設立了黑臭水體綜合治理技術推廣(海口)示範基地,授予海口市鴨尾溪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水利先進實用技術「優秀示範工程」稱號。根據2019年12月底數據,我省地表水水質總體優良率達93%,17個國家考核的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
對於非法採砂等違法行為保持高壓嚴打態勢,持續開展河湖採砂專項整治行動和打擊非法採砂違法犯罪專項行動,聯合公安機關查辦非法採砂類違法犯罪案件576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335人,打掉「砂霸」犯罪團夥26個,查處、取締非法採砂點2001處;行政立案699起,其中水利行政主管部門立案110起、罰款1074.99萬元。大江大河、重點水域大規模、長時間的非法採砂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堅持疏堵結合,組織編制《海南省開闢砂源供給工作方案》,啟動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三大江河採砂規劃修編工作,積極推廣「統一規劃、統一環評、統一施工、統一運輸、統一堆放、統一銷售、統一修復」的河砂資源開發利用新模式,積極保障全省建築用砂市場供給。
海南還不斷健全完善各項制度,長效提升河湖管理水平。開展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強化計劃用水和定額管理,不斷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統籌推進水利設施建設 為海南發展提供「水」保障
作為島嶼型省份,海南水資源總量豐富,豐沛的降水,給瓊島大地留下3526條縱橫交錯的河流,其中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有197條。但島嶼型放射狀水系具有河短流急、暴漲暴落、難以調蓄,以及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年內、年際豐枯差異大,「候鳥」季節用水陡增等特點。
經過多年努力,海南已初步構建了水資源優化配置、防洪減災、水生態環境保護三大體系,建設了松濤、大廣壩、紅嶺、大隆水庫等骨幹工程,有效改善了供水用水狀況,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水需求增加,工程性缺水和季節性缺水問題依然存在。
為此,加快推進水利設施建設勢在必行。2019年7月,海南省政府批覆了水網規劃,要求以水系空間為基礎,同步規劃建設工程網、管理網和信息網,推動建設協調均衡、互聯互通、綠色智能的生態「水網」,實現全島「一盤棋統籌、一張網布局、一平臺管理」。
《規劃》以保障生態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為重點,突出解決目前存在的工程性缺水和功能性缺水問題,努力讓全島水資源實現留得住、管得好、可持續,是推動海南省水務改革發展的戰略性和指導性的頂層設計,對海南省水務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
重大水利工程是聯結「盆」和「水」的紐帶,也是調節「水多」和「水少」的關鍵,是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設施。
今年4月13日,海南列入全國172項重大水利工程範圍和水網規劃的邁灣、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同時開工,兩座水庫總投資117多億元,總庫容約8億立方米,設計新增供水能力4億多立方米,工程建成後,將對進一步增強我省蓄水調控能力、改善農業灌溉條件、促進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完善水網、修復生態等發揮重要作用。
瓊西北供水工程、南繁基地(樂東、三亞片區)水利設施建設工程等項目正在抓緊完善前期工作,具備條件爭取儘快開工。南渡江引水工程、紅嶺灌區工程、三亞西水中調等工程加快建設。2019年,共落實水務全口徑投資102.16億元,完成89.5億元,投資完成率88%。
同時,海南全面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全力保障城鄉供水安全。截至2019年底,提前一年超額完成706處「十三五」農村飲水安全規劃建設任務,77.94萬名農村人口受益,64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達到飲水安全標準。統籌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全省有三亞、樂東、東方、萬寧、文昌、儋州、定安、陵水、瓊海、五指山、保亭等11個市縣依靠城市供水公司或規模化水廠向農村地區供水,越來越多的農民和城裡人一樣,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
多措並舉 扛起海南自貿港建設水務擔當
馮雲飛表示,水網是海南基礎設施「五網」之一,水務在服務於海南「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和高質量高標準推進自貿港建設中肩負重要任務。今年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開局之年,水務各項工作都要圍繞是否有利於服務和推動自貿港建設來思考、來謀劃、來進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治理,切實扛起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水務擔當,為建設美好新海南和自由貿易港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下一步,海南省水務部門將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確保全省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一流水平。圍繞《海南省水生態文明建設2020年實施方案》和《海南省「綠水行動」實施方案》,讓河湖更安全、更生態、更靚麗、更智慧,把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海南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呵護好發展好,加快探索構建具有海南特點特色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讓我們的河湖水清岸綠、河暢景美、歲歲安瀾。
此外,持續大力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完善海島型水利設施網絡,在已開工邁灣、天角潭兩個重大工程的基礎上,加快做好南繁水利設施、瓊西北供水工程、南渡江龍塘樞紐改造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多開、早開,促進完善水網,擴大有效投資,促進「六穩」、「六保」。同時,加快海口江東新區水系綜合整治、小型水庫防汛標準化、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等在建重點工程建設。按照智慧海南建設總體要求,統籌謀劃推進智慧水務建設,提高水務管理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大力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增添發展動力和活力。創新是自貿港建設的引擎和關鍵。在水務領域,當前重點做好四件事:一是制定《城鄉供水管理條例》。二是制定發布推動重點園區水務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三是建立完善水治理標準化體系。四是做好「十四五」全省水資源利用與保護規劃編制工作。
「上善若水,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直接關係發展格局、民生保障和生態改善,水務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馮雲飛說,海南省水務廳將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推動加快完善海島型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美麗河湖,打造美好家園,努力讓老百姓喝水更放心、用水更有保障,努力讓每一條河流都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責編:潘惠文、席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