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2020-06-24 地球人研究報告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本來應該是作為民間科學家簡稱的「民科」,現在因為很多質量參差不齊的「學者」,早就讓這個詞成了科學妄想家的代稱。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從「永動機」一個又一個拔地而起,愛因斯坦相對論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可以見得,他們這個領域的神仙們總是不吝向各個領域的最高峰發起挑戰的。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那麼既然萬物規範都可能被挑戰,在「既有認識」的終點——生死問題上,是不是也可以有一定的建樹呢?


遺憾的是,這個在牛頓棺材板毫無存在感的領域,一向都被認為是無所畏懼的他們,對人類死而復生的問題也呈現出了非常保守的態度。這不是因為復活話題不夠有衝擊力,而是因為研究的推行實在是太過困難了。


前浪們在這個領域碰的釘子數不勝數。


上世紀30年代,前浪之一,難得可能在復活技術上取得突破進展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羅伯特·科尼斯曾做過類似嘗試。他想通過把屍體放在蹺蹺板上晃來晃去,以及給屍體注射抗凝血劑和腎上腺素等方式,「促進血液循環」達到讓人復活的目的。並且他還說服了一名即將被處死的死囚參與實驗。


但州法院禁止那個囚犯參與,理由是萬一這一實驗取得成功,那法院不得不判那人重獲自由。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是這本書說的


看吧,還是那個道理,搞理論研究,無傷大雅;搞永動機,人畜無害;但是涉及到復活術這樣的「應用科學」,除了科技理論外,需要跨越的像倫理、社會輿論等等的坎還有很多。


因此復活術即便是在這個圈子的地位,也幾乎與「禁術」無異。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大師就是大師


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人想要踏足這一禁忌領域。


這個人是新中國民科流派祖師爺一樣的角色,鄭奎飛。


鄭奎飛強在哪,他強就強在,你要是不知道他有多強,應該先反思自己是不是知識面有一定的盲區。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鄭先生的成就: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這些成就當然不是順口編造的,至少每一個榮譽,背後都有一定的言論基礎作為支撐。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有時候,看到這些信息,一方面感嘆自己的物質的同時,另一方面對當時的新聞環境也生起了由衷的佩服。大師、媒體、讀者似乎在那個時候很容易達成一個真敢吹,一個真敢登,一個真敢信的默契配合。


說回主題,上邊提到的這些都是一些鄭先生軼事的一些邊角料,他更為人所知的成就還是挑戰哪個民科都不敢輕易涉及的領域:


「我要讓死人復活」

——鄭奎飛


2006年,人民日報社旗下的《環球人物》給了鄭奎飛一個頭版封面,介紹他的復活技術研發事跡,同期的「薩達姆被處以絞刑」的新聞,只能屈居書頁中的次要位置。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不過,強如鄭奎飛,也不敢直接硬剛「死人復活」的禁術,只能走迂迴的常規手段:人體冷凍技術。


簡言之,就是科幻作品中經常提到的,在醫學水平不夠發達的現代社會,用冷凍技術保證人體完整性,再到未來解凍復甦身體。


鄭奎飛對他的復活項目依然充滿信心,《環球人物》地報導中描述了他的願景: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鄭奎飛當時的目標是「復活」長三角一帶的富人,收費是每人100萬元——這是因為「冷凍設備成本高,而且很費電」。「如果是無限期冷凍,每年收取1萬元,復活就不收費了。」


(以上關於鄭奎飛的部分資料來自《環球人物》)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鄭奎飛本鄭


從今天的視角看,我們很難說他毫無建樹。


因為鄭奎飛先生最終還是傾其所有的想像,確確實實地拿到了一個與復活技術相關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註:鄭奎飛的原名是鄭葵飛)


專利叫做「人體玻璃化冷凍復活器」,其實裝置本身跟「復活」沾不上多大邊,核心是一種改良後的冷凍設備。


但即便是作為冷凍設備,鄭先生的這套裝置也難說真的能有什麼建設性的「改良」,所有的裝置示意圖都如下圖所示的那樣簡單。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而作為「未來」時間線上的我們看來,現在距離「復活計劃」2015年的目標——「發明能修復人體細胞的會思考的納米機器人」已經過去了5年。那麼鄭先生的研究到底如何了呢?


2017年,在中國首例中國首例冷凍手術已經完成的那一年,《錢江晚報》對曾經的懷著一酬壯志的先鋒鄭奎飛又做了一次採訪,經過10多年的「冷凍」,鄭先生也明顯「冷靜」了很多。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國內首例人體冷凍手術。當然,跟鄭奎飛沒有一毛錢關係


錢江晚報:為什麼沒做下去,研究了10年為何放棄了?


鄭奎飛:當時的科技發展無法確定我們的預期。……我現在主要轉做教育這塊。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一個私塾,做假期的培訓和教育類的比較多。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其他嘗試


即便鄭奎飛這樣「務實」的大師級學者都已經退縮了,但在空想科學領域,永遠不乏充滿想像力的後輩去挑戰人類想像力的極限。


2017年是「復活大年」,鳳凰WEEKLY也在這年報導了一件致力於復活大業的人,戴海剛。


戴海鋼的理論叫「天文外交」,理論數據被寫在它兜裡的一疊疊超市收據上:


「一張收據沾了些油漬,滲到了背面,那是個坐標系,上限是「宇宙無窮大方向」,下限是「無窮小方向」。「『天文外交』理論的核心,在於如何突破霍金的『叢林法則』,找到位於大同階段的外星文明,讓一帶一路走出地球。


但接觸外星文明不是目的:


幾次接觸後,戴海鋼道出了自己研究「天文外交」的私心。「我就想復活我父親,像他那樣品德和學識兼高的人,復活可以為世間做出更多的貢獻。」


戴海鋼不贊同霍金所說的「不要和外星人接觸」。他認為人文科學領域是霍金不太擅長的部分:


「這裡,就需要用偉人的品德去填補霍金沒有達到的部分,即通過星際外交,找到品德高尚的外星人為我們所用。


自從父親去世以後,他就開始多次嘗試向科學類雜誌投稿,但無一例外沒有回音。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除了這些有名有姓的「學者」,那些叫不上名字的,認真的復活暢想也散布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之中。有人致力於VR的視覺重現,有人致力於提取茶葉中的「復活因子」,而更多的還會去選擇相信各種「玄學」。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這樣一個滿嘴迷信跑火車的答案也有幾百的點讚


雖然現階段任何關於復活的研究,與玄學也並無太大差異。


但與追求「永生」的自私不同,追求復活術的人們的初衷總是利他的,其主觀的動機往往是無法接受對自己重要的親人的離世。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追求死而復生,在現代科技水平的世界,顯得滑稽,顯得不自量力,但這種不切實際的寄託,也無非是源於自己對逝去親人的一種執念。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暢想


這種執念如果換一個舞臺場景,也許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得多。


我們在太多故事中見證過這種例子了,《鋼之鍊金術師》中,只為再見一眼媽媽的笑容,兄弟二人一個失去了肉體,一個失去了手臂。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龍珠》裡,為了讓那些重要的夥伴復活,現世中倖存的人們不惜歷盡千辛萬苦,也要湊七龍珠挑戰整個世界。


這樣的故事我們見過太多了,即使我們會在這些文藝作品中尋找到寄託,但事實上,對人死而復生的相信,歸根結底還是一種對失去的逃避。


但是真正讓我體會到這一點的,是最近體驗的一個國產遊戲裡的故事。


《不可思議之夢蝶》,這是一款冒險解謎遊戲。也許你開始這個遊戲更大程度上是被他清新唯美的畫風吸引而來,但隨著解鎖卡片中呈現的劇情發展逐漸深入,會發現這其中也蘊含了科技、記憶與生命的深刻思考。


故事中的兄妹二人本來過著平靜而愜意的生活,哥哥是為妹妹屠龍的「勇者」,妹妹是哥哥英雄故事的好觀眾。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但在這個世界,災難同樣伴隨左右。


一次不幸的事件過後,男孩永遠失去了他的妹妹,悲痛欲絕的他希望想盡一些辦法,讓妹妹回到自己身邊。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好在這已經是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社會,懷著深刻執念的哥哥在經過了大量的研究後終於找到了用人工智慧手段「復活」自己的妹妹的方法。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他通過人工智慧,植入了妹妹曾經的記憶,曾經那些種種的美好瞬間終於有幸能再度重現。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然而,到了關鍵時間點——那場災難來臨的時候,妹妹的記憶中呈現的卻是:男孩才是死於災難的那一個。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在那個平行世界裡,永遠失去哥哥的妹妹也並不快樂,戰爭帶給他們的傷痛從來沒有任何改變。在她回到曾經的家中,曾經保護她的勇者再也不見,也同樣讓她傷心欲絕。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看到這一切,妹妹「復活計劃」已完成在即的男孩悵然若失,通過人工智慧復活的妹妹,又怎能代替那個曾與自己朝夕相伴分享快樂的「英雄故事觀眾」呢;人工智慧復活的妹妹,又怎能代替平行世界中,傷心欲絕的妹妹的眼淚呢。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這無非只是製造出另一個悲劇罷了。


故事最後的發展和結局我就不在這裡劇透了,在遊戲裡,玩家需要通過一系列的解謎關卡和世界探索來推進劇情的發展——這就像是每個人面對「失去」時一步一步艱難地克服心魔、解開心結的過程。


(另:《不可思議之夢蝶》的手遊版已經在今天不刪檔上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相關頁面搜索,前往下載。)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這和現實生活一樣,對於「復活」技術,誠然有很多為了噱頭和名利的人虛偽地衝在人前搖旗吶喊,但除了這類人,那些似乎同樣在執著得企盼著「復活」技術能夠實現的那些人,其實也並非真正在意這種技術是否可行。


那些在百度知道上提問究竟怎樣才能讓親人復活的人,更多的也只是一種面對生命逝去的一次無力的吶喊。其對復活技術無比期盼的理由本源,還是處於對現實的難以接受,因此這種期盼的最終的結局,總是不免流於各種各樣的荒誕。


儘管面對死亡療傷的過程可能無比漫長,但如果時間足夠,也許他們總有一天會認識到,對逝去的人最好的懷念仍然是:


珍惜眼前人。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現實世界,是誰在研究「死而復生」

相關焦點

  • 奇聞:人能死而復生嗎?喪屍真的存在嗎?專家通過研究解開其謎團
    近些年,有關喪屍題材的影視劇作層出不窮,像《殭屍世界大戰》、《行屍走肉》等,這些都是影視工作者通過想像拍攝的作品,那麼在現實世界喪屍真實存在嗎?個別人死後真的能行走或者咬人並且傳染喪屍病毒的能力嗎?
  • 自然界中存在「死而復生」的生物嗎?
    眾所周知,世界萬物如果無法適應大自然的變化就會面臨死亡的威脅。而死亡的生物是不能夠復生的。從現實中我們也能深刻了解到這個大自然的規律。比如我們的寵物小狗有天去世的話,人類是不能夠讓它再次重生的。,死亡的生物竟然能夠「死而復生」?
  • 人類死後真的會進入另一個世界嗎?聽聽死而復生的人是怎麼說的?
    但這只是一種中國人的美好願想,人死後是否真的可以進入另一個世界,或者可以從那些死而復生的人口中探知一二。當人類社會進化到一個階段以後,對於一切的探知欲望便被激發,對於生死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的探索者,何止一二。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的便利,思想的解放,對於過去那些精神寄託的鬼神說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保持懷疑的態度,甚至是否定態度。也確實有人在不斷的對此進行研究。
  • 這些古老的「死而復生」的神話,你聽過幾個?
    古希臘神話是希臘文化的寶庫,對古希臘羅馬神話、文化、文學產生了重大影響,蘊涵著豐富的人文主義色彩,狄俄尼索斯、俄耳普斯與歐律狄刻、佩爾塞福涅等希臘神話蘊藏著「死而復生」神話觀念的基因,成為研究「死而復生」神話的重要寶庫。
  • 十大恐怖系外行星:殭屍行星「死而復生」
    原標題:十大恐怖系外行星:殭屍行星「死而復生」   十大恐怖系外行星:殭屍行星「死而復生」   來源:環球網查看評論  讓人感到恐懼的殭屍在肢體分解之後仍能死而復生,天文學家在天文觀測中也發現了一顆「殭屍行星」。
  • 探秘「拉撒路現象」死而復生的奇蹟
    「死而復生」的現象從古到今都有記載,也被稱為「拉撒路現象」。(圖片來源:Adobe Stock)如果靈魂離開人體久久不歸,肉身就會死亡,但是靈魂離開後又回來,便會發生死而復生的奇蹟。現在科學研究發現,人體停止呼吸5分鐘後,由於大腦缺氧,腦細胞開始死亡,人體停止呼吸8分鐘,就很難成活。
  • 死而復生的人自述經歷,地獄確實存在?靈魂會脫離身體!
    但實際上,只有那些「死而復生」的人才能給出真正的答案! 在古代,人只要是心臟停止跳動了,就意味著死亡,死亡之後,永遠不可能復活了,別說心臟停止跳動,就算是呼吸停止了,也很難復活,現在隨著心肺復甦技術的發展,人類的心臟在驟停之後,其實是可以復甦的,這就是所謂的「死而復生」,於是,在醫學上就有了所謂的「瀕死體驗」。
  • 研究發現:存在的不止一個「現實世界」
    你是否曾經懷疑過,我們眼睛所看到的這個現實世界可能並不是唯一的,還可能同時存在著其它時空中的「世界」?一項令人震驚的科學研究表明,這個想法可能並非異想天開,真的存在著不同的「現實世界」。這項研究的報告證明,當兩位科學家對同一個光子進行觀察並記錄其量子態時,他們得出了不同的「現實」的結論,但是兩者都是正確的。而且,兩個「現實」是同時同地「重疊」存在的。光子是可量化的最小光單位,起初被愛因斯坦命名為「光量子」。它在不同條件下可以存在為粒子或波。光子可以存在於兩個不同量子態中的一個,只有當某個人實際對其進行測量時,才能確定它是哪一個量子態。
  • 探秘「拉撒路現象」死而復生的奇蹟(圖)
    如果靈魂離開人體久久不歸,肉身就會死亡,但是靈魂離開後又回來,便會發生死而復生但世界上有很多離奇「死而復生」的事例,讓人們驚嘆不已,讓現代科學黯然失色。拉撒路症候群據美媒ABC 7臺報導,一名南非婦人遭遇交通意外被拋出車外,經醫護人員當場證實死亡。她和同車的另外兩位死者被送到了有冷藏設備的停屍處。
  • 老人死後怕兒女不孝順,死而復生帶走妻子,聊齋這個故事讓人心寒
    通常人們的印象是寫鬼怪妖狐,寫讀書人的命運,寫愛情的伊甸園,實際上,在種種表象之下,都蘊藏著蒲松齡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他的人文關懷。《祝翁》一篇小故事,寥寥三百字就寫出了一個死而復生、生而復死的故事,蒲松齡為什麼會對一個老頭子的死亡感興趣,歸根結底,是對「老有所養」這一社會現象的思考。
  • 印尼老人下葬一年後居然又死而復生的回到了家中
    家中62歲的瓦努在他下葬一年後竟然死而復生了,而且回到了家中。瓦努1954年出生在印尼日惹鄉下,在他成年後來到三寶壟當了一名清潔工,26歲時他和同是清潔工的艾米麗結了婚,並先後生下一男一女。瓦努還說自己一直都生活在三寶壟市,只是在車禍中,他撞到了頭部,忘記了自己是誰更忘記了回家的路,手機也在車禍中丟失,所以一年來,他一直在一家中國餐館打工,最近才想起了很多事情…….瓦努「死而復生"讓家人欣喜若狂,但是整件事也疑點重重:比如瓦努家人理葬的那個人是誰?為什麼家人和朋友都沒有認出醫院裡那個人不是真的瓦努?為什麼警方在車禍中第一時間就確認了的身份?第一個問題還無從解答。
  • 百慕達三角有人經過63年後「死而復生」
    百慕達三角是世界上的一片神奇區域,它位於北大西洋的馬尾藻海,是由英屬百慕達群島、美屬波多黎各及美國佛羅裡達州南端所形成的三角區海域,而在這片海域發生過大量飛機、船舶失蹤事件,更匪夷所思的是,有些失蹤的人被發現幾十年後居然重新現身,不僅如此百慕達三角還「吞噬」了不少人的生命,而且也有人在百慕達「死」而復活,連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 死而復生不是夢?50年過去,全球首例冷凍人現在怎麼樣了
    死而復生這個話題,其實一直是而死而復生這一個表述最早來自於,三國·魏·曹植《辯道論》:"方士有董仲君,有罪系獄,佯死數日,目陷蟲出,死而復生,然後竟死。"而人來對於死而復生的追求,最早已經能追溯到埃及木乃伊了。
  • 死而復生真的存在嗎?美國科學家創造了「殭屍狗」,喚醒就能復活
    在大部分人眼裡,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定要經歷的,這是人之常態,沒有誰能夠改變。但在一些科學家的眼裡,他們可不這麼認為,甚至他們相信,科學的力量能使人死而復生小編認為,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規律,動物是如此,人更是如此,而且根據我們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想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死而復生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 「死亡」將重新定義,豬腦被「復活」,行屍走肉會變成現實嗎?
    這些研究甚至在《科學怪人》的故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1818年,小說創作人瑪麗·雪萊為了小說的真實感,研究了一些現實存在的復活實驗,主要靈感來自於:電可以使生命重新開始。在19世紀,物理學家喬瓦尼·阿爾迪尼通過強大的電擊,刺激人類和動物屍體來「復活」。他把一塊電池掛在人或動物部分組織上,讓屍體像人一樣抽搐。看到這裡,大家也都明白了,阿爾迪尼的「復活」名不副實。
  • 死而復生的生物你見過嗎?這兩種動物是代表,它們讓人類看到希望
    這一消息很快在國內的網際網路傳播開來,大多數人表示嘆息,也有人認為長江白鱘可能會「死而復生」,像之前傳言說袋狼復活了那樣,這種場景真的會出現嗎?首先來說說袋狼死而復活的說法,這種動物曾是地球上唯一的有袋類狼,且無憂無慮地生活在澳大利亞這塊大陸上。
  • 死而復生?不要用這樣的手段炒作人體低溫保存
    原因在於,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國內的遺體低溫保存,都被賦予了一個美好的理想,期望將來有一天讓遺體解凍,死而復生!長生不老或死而復生的願望雖然美好,然而,迄今無論是科學研究的結果,還是既往和現有的事實都表明,這不過是一種神話。一般人認為,人已經死亡了,被冷凍起來與埋起來在本質上沒有什麼兩樣。
  • 死亡4小時的豬腦,美科學家讓它「死而復生」了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公布了一項研究: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實驗,讓死亡4小時的豬腦恢復腦循環和部分腦細胞功能。《華盛頓郵報》17日報導稱,這項研究「既令人著迷又令人不安」。報導稱,耶魯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名為BrainEx的系統,該系統可以在正常體溫下模擬脈動血流。
  • 到底是什麼讓它們能夠「死而復生」
    但與渡渡鳥不同的是,在幾萬年後,來馬達加斯加的會飛的白喉秧雞再次遷徙到了阿爾達布拉島,並且再次進化成了「不會飛的鳥」,它們就這樣死而復生了。這種進化方式也被科學家稱為迭代進化。除了這個被宣布滅絕了13.6萬年的白喉秧雞死而復生,事實上還有不少滅絕物種也被人類再次發現。例如,我國的小齒靈貓,曾被人視為20世紀滅絕的十大動物之一。然而在2011年,人們在雲南再次發現了它們。
  • 米蘭科維奇學說死而復生地軸移動引起冷暖變化的過時理論受到重視
    米蘭科維奇學說死而復生地軸移動引起冷暖變化的過時理論受到重視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1994-02-28 上述專家們的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米蘭科維奇學說死而復生,重新受到重視。專家們認為米蘭科維奇學說是現在和將來分析地球冷暖變化最重要的線索。地球科學和海底資源探測等有關深海調查技術的進步是米蘭科維奇學說死而復生的原動力。  米蘭科維奇學說儘管死而復生,重新受到重視,但還存在許多疑問。對於米蘭科維奇提出的日射量變化為二萬年、四萬年、十萬年三個周期,利用海底堆積物分析只能證明十萬年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