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時間的年輪已經進入2021年,但數位化的浪潮還在繼續奔湧。
時間的年輪已經進入2021年,但數位化的浪潮還在繼續奔湧。
從各大媒體和專家學者的2021預測來看,「數位化升級」「生態賦能」「產業經濟」「私域服務」「5G智能變革」等關鍵詞屢屢被提及,各行各業的創業者繼續在新一年的不確定裡尋找確定的機會。
疫情催化了數位化平臺的增長
我們都知道數位化大爆發是春節後,因為疫情原因大家困在家裡辦公那段時間,但後來疫情逐漸緩解了,很多地方解封了,數位化的浪潮並沒有退潮,大家都已經習慣了使用數位化平臺,於是2020年幾乎所有的線上數位化平臺都完成了增長。
回顧去年令人印象深刻的數位化工具,企業微信一定位列其中,這個騰訊著力打造的ToB王牌,帶給了生態巨頭、服務商、企業主等多方驚喜。12月23日企業微信年度大會上披露了一組最新數據:企業微信上真實企業與組織數超550萬,月活躍帳戶數超1.3億,企業客戶通過企業微信連接及服務的微信用戶數已達4億,成為2020年用戶增長數量最大的網際網路工具
變化從哪裡開始的?業內人士都認為是企業微信和微信的互通開始,至此,微信生態的流量池,完全向企業微信打開,使其從一個略顯「雞肋」的內部辦公軟體,搖身一變成了萬千寵愛的增長「神器」。與此同時,騰訊還在著力解決第三方軟體對微信私域流量的惡意挖掘,並將正規業務的營銷需求「疏導」到企業微信,因此企業微信正在成為連接消費者和企業的橋梁。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12月30日的年終演講中也肯定了企業微信的影響力,在吳曉波看來,企業微信不僅僅是騰訊產品哲學「小步迭代,試錯快跑」的完美演繹——365天27次迭代,1128項功能面世,更是從流量時代進入到留量時代一個非常好的數位化工具。
企業微信的成功,其實是貫徹了「私域服務」的概念。用吳曉波的話來說,「每個產品都有它的命運,都是技術變革、外部環境變化和消費者需求同時呼喚所產生的結果。」而企業微信,在恰當的時間節點中迎來了自己的機遇。
企微生態中的服務產品迎來爆發式增長
與微信互通可以看作是企業微信的優勢原點,如何令其在微信生態中發揮出更大的勢能,挖掘各式各樣的應用場景,是企業微信功能迭代的核心思路。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需要攻克的難題是對各行各業應用場景的深度理解。
後疫情時代,作為當下最好用的私域流量工具之一,企業微信正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青睞。例如,各大金融機構、屈臣氏、西貝、天虹、歌莉婭、瑞幸咖啡等零售企業都攜手企業微信搭建了相關的線上業務的渠道,沉澱客戶資源,打造私域流量池,實現客戶的精細化管理。
發發聊天消息、拉個群、發發朋友圈,這些都是最基礎的能力。而隨著基礎能力的逐步升級,企業微信開始和服務商朋友們為企業主打造「官方營銷」,進入到用戶洞察和用戶運營的深水區。
數萬家服務商聞風而動,試圖搭上企業微信這輛疾馳的列車,在2020年依託企業微信推出了諸多解決方案,把服務商對細分行業的深度理解與企業微信的基礎功能相結合,迎來了業務上的爆發性增長,與企業微信實現了雙贏。
從企業微信發布的行業解決方案可以看出,零售和服務行業、教育行業、政務行業是目前企業微信最成功應用的行業。其中想像空間最大,場景最多的零售和服務行業面臨著更大規模的增長空間。
隨著企業服務存量消費者的能力被提升到了戰略高度,加上騰訊將正規業務的營銷需求「疏導」到企業微信,從這個層面上,企業微信連接消費者和企業的橋梁作用有了一種天然的「官方認證」。
賽道火熱,資本市場開始搶灘入局
這樣的大背景下,不僅各行各業在擁抱企業微信,最敏感的資本市場也為企業微信打call,試圖著力挖掘將會在企業微信這個平臺上發光發熱的第三方企業。有了微盟和有贊這類微信生態企業的成功案例,資本市場相信「企業微信生態一定會迎來爆發性增長」。
私域流量、智能社交、微信生態、企業服務、數位化轉型……企業微信賽道集合的多重想像力,讓它的熱度迅速傳導開。據創投自媒體消息,當前包括紅杉、經緯、IDG等在內頭部機構都在密集與創業者接觸,尋覓企業微信賽道標的。風口來了,但依託於企業服務賽道的服務商上萬家,如何識別並抓住優質項目,也給投資人出了一道難題。
以企微賽道上的金融行業服務商為例,紅杉等頭部機構已經率先入局,2020年9月,專注於企業微信賽道的保險科技公司集牛科技,獲得紅杉資本領投的3500萬Pre A+輪融資。而在企業微信的官方推薦應用裡,基於企業微信為金融機構提供解決方案的服務商還有貝塔數據、騰銀財智和蘑菇財富。
公開資料顯示,這幾家公司均是致力於為金融機構提供高效且合規的獲客、營銷、管理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其中騰銀財智的客戶群以銀行為主、貝塔數據即Beta理財師是財富機構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蘑菇財富則深耕證券行業多年並開始進入保險領域。而據知情人士透露,企業微信賽道細分領域的高成長性企業最受資本市場歡迎,和集牛科技一樣,騰銀、貝塔和蘑菇同樣受到了投資機構的追捧,紛紛搶灘入場,看好企業微信可以在中國金融機構財富管理轉型的大趨勢中產生更大市場空間。
投資機構看重的當然還有企業微信的流量連接能力,認為「企業微信或許是私域流量建設的最後一片窪地」,儘管企業微信團隊認為「客戶並不是流量」,但不可否認,微信最能滿足企業主對於「私域」的訴求,因為企業微信在協同辦公系統管理之外,還有全面賦能企業拉新獲客、服務轉化及傳播推廣的能力。
無論是「私域流量」還是「增長黑客」,精準的把握好和用戶之間的觸點去實現增長,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而現在的企業微信,無疑是最好的私域服務觸點。正如馬化騰所說:產業網際網路不僅僅是 To B、To G,歸根結底也是 To C 的。
這也是目前許多投資人看好企業微信賽道的原因,因為企業服務平臺聯通內外部已經是大趨勢,企業微信連結企業內外部的同時,還在改變整個私慾營銷服務方式,為企業服務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微信是連接器,企業微信也不例外
雖然外界依然習慣將企業微信與釘釘、飛書等產品進行橫向比較,但企業微信如今並不能單被看做企業服務工具,企業微信對自身「企業內外連接器」的定位是更為準確的說法。
在騰訊的戰略中,企業數位化實際上包含對內和對外兩方面的需求,對外是用數位化手段精準服務客戶,背後是與微信互通的能力;對內則是提高企業內部信息處理效率。業內人士認為,「能很好地把握對內對外的平衡,實際上是企業微信相較於其他平臺的優勢。」
正如騰訊微信事業群副總裁黃鐵鳴所言,「幫企業做數位化,如果只做內部辦公,那隻做了一半。」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企業微信既要幫企業實現內部效率提升的「一半」,也要幫企業實現連接社會價值網絡的「另一半」。
當企業微信開始連接微信的12億用戶時,企業微信開始多扮演一個角色:企業的可定製化商業工具。當企業開始用企業微信直接面向C端用戶提供服務時,這產生超越傳統企業內部IM的價值。這是企業微信目前最明顯的競爭優勢所在,是同類企業內部IM產品難以替代的商業工具。
當企業微信明確了與微信的互補關係,企業微信的增長路徑也就清晰了。微信的交易生態和服務生態都需要企業微信的支持,企業微信的能力增強也將是與微信自身生態的成長同步進行的。
「人即服務,而且是認證的服務。」 張小龍在此開公開課演講中指出了企業微信的核心優勢。在企業微信之前,企業TO C的窗口有官網、公眾號、小程序等工具,這些都是被動式地等著顧客來敲門。因為背後不是真人服務者,無法提供一個如線下門店的店員那般,恰當而主動的服務。這是企業微信的價值所在。
它將人帶來的服務最大化,為每一個店員提供一個窗口,高效地連接更多的客戶群,從而實現更具粘性的忠誠度和復購率。當越來越多的企業營銷人員和客服人員開始使用企業微信,消費者的認知習慣也逐漸養成,信任度的便籤也隨之轉換。
還是以金融行業為例,企業微信人士曾在行業論壇上曾指出,目前許多保險代理人和券商客戶經理已經習慣於用企業微信進行展業。很大一個原因在於企業微信的「官方背書」作用,因為市面上打著理財旗號的網絡詐騙不少,所以用戶難免疑神疑鬼,寧願到線下接受服務,而企業微信卻可以為代理人或客戶經理的身份背書,天然增加用戶的信任感。
人的溫度是不可取代的,每一個對外服務的員工都成了企業的一扇窗戶。
數位化下的企業服務變革
事實上,企業微信的爆發增長只是中國數位化浪潮的一個縮影。其實類似於企業微信這樣的數位化成果,早已不知不覺中融入我們的生活。
在這場擁抱數位化轉型浪潮中,不僅是生態巨頭和科技企業,廣大中小微企業也是直接的受益者,勢必將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服務的本質,始終是人,離人越近,離增長就越近,這是企業服務數位化變革的核心。而當各行各業都以人為本,圍繞消費者需求提升服務方式,這場數位化變革的社會價值才會更加深遠。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