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追蹤新冠患者的接觸人群?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出藍牙追蹤神器

2020-12-03 SENSORO升哲

麻省理工學院和一家App軟體開發商表示,他們克服了iOS和Android的互操作性問題,使新冠病毒接觸追蹤應用程式能夠通過藍牙與他人進行近距離追蹤,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上周完成了這一壯舉。

軟體使用GPS記錄28天的位置歷史,當運行該應用程式的兩臺有藍牙功能的設備彼此接近時,應用程式就會記錄下來。當某個人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時,可以向附近的人發送通知。小程序很快能夠共享14天內兩個人之間的接觸數據。

軟體公司也在與其他藍牙追蹤應用程式製造商合作,提供開源產品,以確保應用程式接收到的藍牙命令被其他應用程式接收到。藍牙近距離追蹤應用程式必須克服互操作性問題,才能真正成為記錄某人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行解決方案。

健康的人不必分享他們的數據,但對於感染的人可以以匿名、匯總、編輯的方式發布數據。下一個版本也將加密以保證隱私。

該程序製造商表示,如果自動追蹤解決方案得到廣泛採用,在某些國家或地區無法治癒新冠病毒的情況下,它們可以成為恢復正常生活的方式的一部分。

該項目聯合分布式和私人機器學習聯盟、RSA算法和對稱密鑰加密算法共同創造。同時還有健康中心和研究中心背書;傳染病專家、學習算法研究所、深度學習專家也作為顧問做出了貢獻。自一個月前該應用程式發布以來,已經被下載超過1萬次。

聲明:本文源venturebeat.com,版權歸原作者或原出處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SENSORO立場。如有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我們;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相關焦點

  • 通過藍牙追蹤接觸者可以幫助追蹤冠狀肺炎的傳播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追蹤新冠肺炎在人群中的傳播的新方法。該方法使用藍牙「chirps」技術,可以自動追蹤新冠肺炎陽性接觸者,並在不侵犯其隱私的情況下向潛在感染者發出警告。該系統稱為PACT(Private Automated Contact Tracing)。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低功耗藍牙將隨機字符串從用戶的智慧型手機發送到使用該系統的其他附近的設備,並創建給定用戶在過去14天中接近的智慧型手機編碼列表。
  • 美國多地將用定位追蹤軟體確定患者行蹤,靠近確診者即發出警報
    據路透社10日報導,美國三個地方政府計劃本周籤署協議,採用定位跟蹤應用程式追蹤接觸者,以防止新冠病毒疫情的新暴發。麻省理工學院(MIT)副教授拉梅什拉斯卡爾(Ramesh Raskar)在電子郵件中表示,另外17個州和市政府正考慮最快在未來兩周內將該應用引入社區。他說:「這些城市遍布美國,其中包括一些美國最大的城市,還有一些偏遠度假社區。」
  • 新證據:怎樣算是與新冠患者「密切接觸」?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擴展了「與新冠患者密切接觸」的定義,因為中心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在短暫接觸中傳播。之前,疾控中心將密切接觸描述為「某人在傳染性人群周圍六英尺(約1.8米)內停留了15分鐘以上」。疾控中心宣布這一消息的同時,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描述了佛蒙特州的一名懲教人員如何在與六名患有新冠的囚犯「多次短暫接觸」期間感染了冠狀病毒。在這項研究中,疾控中心和佛蒙特州衛生部門的官員指出,用來定義「密切接觸」的數據是有限的。他們稱:「追蹤接觸者的目的是確定暴露於較高風險中、具有較高感染可能性的人,用於指導人員隔離的決定。
  • 【OSU News】使用手機麥克風去追蹤潛在的COVID-19接觸者
    據有關研究人員報導,手機麥克風或者揚聲器發出和接收到的信號會在人們接近COVID-19感染者時發出信號,以此來引起人們的注意。在一篇新的論文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一個系統,它可以為每一部手機生成隨機一個匿名身份。同時,在一定範圍內,會通過麥克風和揚聲器之間發送超聲波信號,並通過利用這個所交換的信息來追蹤接觸者。
  • 澳情報機構被曝「不小心」收集新冠接觸者追蹤APP用戶數據
    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政府一個監管機構發現,在該國疫情接觸者追蹤的官方手機APP「COVIDSafe」推出的前六個月,澳大利亞情報機構「不小心」收集了這款應用程式的用戶數據。該監管機構還表示,「沒有證據」表明有任何情報機構「解密、訪問或使用了疫情接觸者追蹤APP的任何數據」。報告還指出,澳洲政府各機構正在「採取積極措施確保遵守法律」,數據將「在可行的情況下儘快刪除」,但沒有指出確定具體日期。
  • 麻省理工學院最新研究,可穿戴傳感器幫助漸凍人患者交流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可伸縮的、類似皮膚的裝置,它可以貼在病人的臉上,並可以測量諸如肌肉微顫或微笑這樣的小動作。使用這種方法,患者可以通過儀器測量傳達各種各樣的情緒。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新設備能讓患者以一種更自然的方式交流,而不需要藉助笨重的設備。這款可穿戴傳感器很薄,能與任何膚色相匹配,然後用化妝品就能輕易遮蓋起來,別人很難注意到。
  • 金銀潭出院新冠患者追蹤調查:超7成半年後仍有健康影響
    2020年1月初到5月底期間,武漢金銀潭醫院共有2469名新冠患者出院,本研究招募到1733名出院新冠患者。其餘736人因隨訪前死亡、精神疾病或阿爾茲海默病、再次入院、因其他疾病肢體活動不便、拒絕接受等原因無法參與隨訪。 這1733名出院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7歲。
  • 廢水也能追蹤新冠?答案可能就藏在汙水處理廠中
    荷蘭率先開始廢水追蹤,監測新冠病毒在WHO的這份簡報中,荷蘭等國研究人員證實了汙水中的新冠病毒RNA濃度與臨床病例之間的相關性,並指出,荷蘭計劃將汙水監測納入其國家新冠病毒的總體監測。自今年2月5日,荷蘭即本國首例臨床新冠患者出現的三周前,就開始進行汙水新冠病毒的監測,是世界上最早進行這項研究的國家之一。經過幾個月不斷的監測,初步發現該方法是科學、有效、經濟的,更加深入的研究正在進行當中。
  • 紐約司法部長致信蘋果谷歌:望屏蔽非官方新冠接觸者追蹤應用
    據外媒報導,紐約司法部長希望蘋果和谷歌對除公共衛生機構開發的新冠病毒接觸者追蹤應用以外的所有該類型應用進行限制。紐約司法部長Letitia James致信蘋果和谷歌表達了她對非官方新冠病毒追蹤應用數量的持續擔憂,這些應用現在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中都能找到。在致蘋果高級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Katherine L. Adams的中信函,James對該公司努力解決隱私和執行方面的擔憂表示歡迎。
  • 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可通過咳嗽聲識別新冠無症狀感染者
    西媒稱,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創建了一個人工智慧模型,該模型可以通過咳嗽聲識別無症狀感染者。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1月2日報導,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沒有明顯的身體症狀,所以一般不會主動接受病毒檢測。然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可通過檢測咳嗽聲將無症狀感染者與健康人群區分開來。這些都是人耳無法察覺的細微差別,但人工智卻可以擔此重任。報導稱,研究人員利用志願者自願提交的數萬份咳嗽和語音樣本來訓練該人工智慧模型。目前該人工智慧模型已經能夠準確識別98.5%的新冠肺炎患者的咳嗽聲,其中包括100%的無症狀感染者的咳嗽聲。
  • 英國研究:感染新冠病毒後,抗體水平會「迅速降低」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近日公布一項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後攜帶的病毒抗體,會隨著時間逐漸消失。有美媒形容,這一結論可能會對「群體免疫」論者構成「當頭一棒」。然而,中國研究人員早在6月份就已經做出類似發現,並在英國期刊上公布。
  • 研究表明:在飛機上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不大
    飛機感染新冠的機率「微乎其微」一項新的研究(因為剛剛發布,所以尚未被同行評議)發現,新冠呈陰性的人在飛機上感染該病的機率微乎其微,幾乎為零。彭博社的法耶•弗拉姆上周就這一發現寫了一篇精彩的文章。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管理學教授阿諾德·巴尼特(Arnold Barnett)一直在試圖量化飛行感染新冠的機率。他還考慮了一系列變量,包括坐在處於感染階段的人旁邊的機率,以及口罩防護(現在大多數航班都要求佩戴口罩)失效的機率。
  • 憑咳嗽聲就可檢測出新冠患者?MIT研發可辨別新冠病毒AI模型
    今年九月,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OVID-19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iagnosis using only Cough Recordings》(僅使用咳嗽記錄進行 COVID-19 人工智慧診斷)的論文,文中發現新冠病毒患者的咳嗽聲與健康人不一樣
  • 新冠疫情下美國的「救命稻草」,或源於麻省理工學院十年前的一個...
    來自 10 年前麻省理工學院(MIT)一群學生的課程創意,或將在正被新冠疫情摧殘的美國派上大用場 — — 拯救生命。如今的美國,正處於多事之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連續 3 天破萬,累積確診病例數已高達 69194 例。
  • 蘋果谷歌兩大科技劇透首次攜手抗疫,利用手機App追蹤疫情
    蘋果和谷歌將使用藍牙技術來追蹤手機的位置,藍牙將能提供比蜂窩信號和GPS更精確的定位。 周五,蘋果公司(Apple Inc)和谷歌(Google)這兩家矽谷巨頭髮表聯合聲明,家公司將在5月啟動開發者工具(API),以「使公共衛生局的應用程式(App)實現Android和iOS設備之間的互通操作」,實現警告用戶接觸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目的。App將在iTunes App Store和Google Play商店中同步上線。
  • 麻省理工開發新冠檢測AI:聽咳嗽聲識別無症狀感染者
    【僑報網綜合訊】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有大量無症狀感染者不知不覺地傳播病毒。為了檢測出這一部分人群,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人工智慧(AI)工具,可通過咳嗽聲的細微差別發現無症狀感染者。目前,研究者正對這一AI工具進行臨床測試,並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FDA)提出申請,希望能用來篩查無症狀感染者。
  • 昆州發現新冠英國變種病毒進入社區,各州進行緊急追蹤​
    昆士蘭州發現新冠英國變種病毒進入社區,各州進行緊急追蹤由於昆士蘭州布裡斯班的Grand Chancellor Hotel發現了英國變異的新冠病毒毒株,一名清潔工從這裡感染了病毒,目前各州正在緊急追蹤,新州已經聯繫到曾在該酒店隔離的10人,維州已經找到了18個曾在那裡住宿的人。
  • 谷歌蘋果罕見聯手推抗疫神器:兩大手機系統互通 不收集定位數據
    近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突破170萬,第一時間找到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仍是阻止疫情進一步蔓延的關鍵。為此,蘋果和谷歌將聯手,打通IOS和安卓手機系統,推出追蹤確診病患密切接觸者的手機基礎功能。
  • 非侵入腦機接口新突破!用意念控制光標,連續追蹤效果提升5倍
    人們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研究如何用意念遠程操控外物,這一研究領域的一大難點在於,如何在不需要向大腦植入任何晶片和傳感器的情況下,獲取大腦發出的信號。對於機械臂而言,舉起重物、抓取物品等行動早已如同探囊取物,但高精度、靈敏的運動規劃依然困難重重。
  • 神器或雷品?麻省理工推出新冠肺炎語音診斷軟體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編 | 林卓瑋智東西11月2日消息,據外媒The Register報導,麻省理工一科研團隊推出可通過咳嗽聲診斷新冠肺炎的軟體,準確率聲稱高達98.5%據了解,該軟體僅通過聲音,就能判斷出患者的性別、母語以及情緒。同時,它還能在不與病毒接觸的前提下,通過分析患者的聲音特徵,從而迅速、便捷地進行病毒檢測。這項技術一旦獲得監管機構審批,將大幅簡化病毒檢測流程。受試者只需對著麥克風咳嗽,軟體便會直接顯示測試結果,並給出相關診斷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