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哪些技術造就了NIR近紅外「夜鷹」系列?

2020-12-07 EDN電子設計技術

三年半以前,安防領域用到的攝像頭,要麼是CCD,要麼是手機生下來的產能,而那個時候OmniVision就開始在安防市場布局,推出了專門針對安防的OS產品線(其它領域型號是OV打頭的)。wYDednc

「現在我們已經在安防市場有50%的市佔率,去年安防產品的營收大概佔到公司總營收的20-25%左右,其成長率遠遠高於手機。」 OmniVision中國區副總裁陳家旺先生指出。wYDednc

近日安防展上,OmniVision推出了近紅外技術——夜鷹Nyxel,與傳統近紅外產品相比,在850nm波長的靈敏度提高了3倍QE,940nm波長的靈敏度提高了5倍QE,同時保持了所有其他圖像質量指標。wYDednc

wYDednc

這個性能指標的提升帶來的好處可以包括:更長距離/更高解析度、降低光源要求、降低功耗。wYDednc

wYDednc

那麼,夜鷹Nyxel技術是如何實現的?

陳家旺先生分享了夜鷹所採用的3種技術手段:wYDednc

1.是增加矽的厚度,使光子能夠在像元中行進更遠,收集更多的光子。「我們把矽層從4微米增加到了6微米,吸收了更多的光子,就能轉換為更多的電信號,提高成像效率。」 陳家旺解釋道。wYDednc

2.是在表面增加一層吸收最大光量的特殊吸收層,使得光子極大程度的被吸收到像元中,繼而以不同角度更長行駛距離,實現最大程度的光子電子轉換率,從而形成更明亮的圖像。wYDednc

傳統的近紅外成像方法僅依靠厚矽來改善近紅外圖像傳感器的靈敏度。然而,這種方法會導致串擾並降低了調製傳遞函數(MTF)。通常業界通過引入深溝槽隔離(DTI)來嘗試克服這一點,但結果往往會造成破壞圖像黑暗區域的缺陷。「夜鷹Nyxel科技的原理是將厚矽像素架構與擴展DTI相結合,從而改善QE,再通過悉心管理操作晶圓的表面紋理,以保持調製傳遞函數,並不影響傳感器的暗電流。」陳家旺指出,現在該技術已經成功的在12寸晶圓上使用,而8寸晶圓是無法使用該技術的。wYDednc

wYDednc

3.是將每個像素置入像素間具有屏障的溝槽中,避免光子傳播到鄰近的像元,以防止串擾(如下圖所示)。wYDednc

wYDednc

陳家旺表示,這3種技術手段還可以根據具體的需要如監控、汽車、機器視覺攝像頭等,進行性價比優化後的組合,實現相同的近紅外光量下更清晰的成像,或覆蓋更遠的區域;或者減少對LED燈的需求,降低總功耗。wYDednc

據透露,獵鷹首款產品已經量產,預計明年Q1還會繼續推出第二款產品。wYDednc

wYDednc

相關焦點

  • OmniVision推出Nyxel近紅外技術
    EEPW:近紅外(NIR)技術應用於CMOS傳感器有哪些優點?  Boyd Fowler:採用近紅外(NIR)技術可以實現CMOS圖像傳感器在兩個重要領域的應用。 第一個領域是機器視覺,近紅外(NIR)是人肉眼看不見的光線,但可以用於照亮物體。 由於NIR位於人眼可見的光譜之外,因此可以避免造成對周圍環境的幹擾。
  • 打開NIR應用場景 開啟近紅外應用新體驗
    隨著儀器、軟體和應用技術的高度發展,並經過多年的摸索和沉澱,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我國走過了從質疑到認可的過程,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在工農業生產和科研中逐漸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飼料、菸草、石化、糧食等領域都得了很好的應用,並為用戶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價值。
  • 豪威科技發布突破性Nyxel近紅外(NIR)技術傳感器
    豪威科技(OmniVision)——全球領先的高級數字成像解決方案開發商,近日發布了圖像傳感器家族的最新款產品——配備有突破性Nyxel近紅外(NIR)技術的OS08A20。OS08A20是第一款結合Nyxel技術與豪威科技PureCel像素架構的800萬像素傳感器,使得這款圖像傳感器能夠在所有照明條件下捕捉高清晰度的視頻和圖像,使OS08A20成為一款理想的專業監視系統成像解決方案。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預測,市場對監控攝像頭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預計2018年全球監控攝像頭的出貨量將超過1.25億顆。
  • 珀金埃爾默近紅外光譜技術及應用全解析
    近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相關的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為了多方位展現我國在近紅外光譜領域的最新成果,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合作製作《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應用進展》網絡專題,同時也以此獻禮近紅外分會成立10周年,並寄語2021年國際近紅外大會。
  • 如何利用近紅外傳感技術實現土壤監測?
    打開APP 如何利用近紅外傳感技術實現土壤監測?   Q:如何利用近紅外傳感技術實現土壤監測? Scott Smyser:近紅外光譜法可以用於測定土壤中的氮、磷、鉀等養分。通過了解這些養分在農田間的分布,農民可以優化施肥。藉助Si-Ware的微型低成本傳感解決方案——NeoSpectra掃描儀,農民可以在現場實現這種分析,而不必把樣本再送到第三方實驗室。
  • 三大近紅外光譜學會領軍人 共話未來發展趨勢——訪國際、亞洲...
    相信專業委員會今後將積極開展國內外近紅外光譜學術交流,教育,技術推廣,技術培訓和諮詢等活動,將為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健康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近紅外光譜發展趨勢集中於「小型、在線以及成像技術」  Instrument:請三位教授談談,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優勢有哪些?
  • 近紅外技術在白酒釀造領域的應用
    近紅外光譜檢測的原理,主要是通過近紅外光對樣品進行照射,獲取有機分子含基團的特徵信息,從而分析樣品的成份、含量等信息。相較之下,近紅外分析技術作為同樣精準的分析手段,可以在短時間內一次性檢測全部指標,實際測試中達到8個小時內輕鬆分析150個樣品的能力,不但操作簡便,且極大的降低了化驗成本,並提高了生產效率。
  • 我國近紅外光譜還依然「年輕」 未來大有可為——ACCSI2019近紅外...
    雖然業界普遍認為,近年來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無論在研發還是應用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近紅外光譜在中國有著非常大的市場前景。不過,由於應用拓展不足,相關的檢測標準還不完善,模型建立、評價和修正有一定難度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近紅外光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目前,近紅外光譜的技術及產業發展現狀如何?
  • 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優缺點分析
    摘要:說起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歷史,可謂坎坷不平。早在19世紀,人們最早發現的非可見光區域就是近紅外區域。但受當時的技術水平限制,物質在該譜區的倍頻和合頻吸收信號弱,譜帶重疊,解析複雜,近紅外光譜的相關技術沉寂了一個多世紀。
  • ...技術、趨勢、檢測,你想學的近紅外知識都在這裡——近紅外光譜...
    , 簡稱iSNIRS 2019)」成功召開,16位來自近紅外領域的專家分享了近紅外的新技術、新應用。從報告期間網友的反饋情況可以看出,近紅外已逐漸成為各領域研究的重點,16個報告的時間裡,網友提問近160次,反響十分熱烈。本次研討會分設了4個專場,分別為: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新方法、近紅外光譜在飼料/菸草領域的應用、近紅外光譜在食品/水果領域的應用、近紅外光譜在製藥/茶葉/紡織品等領域的應用。
  • 閔順耕談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動態
    2013年9月23日,「近紅外光譜應用新進展」專場研討會如期召開。閔順耕教授做題為《從NIR 2013看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動態》的綜述性報告,報告中介紹了NIR 2013的概況以及會上所展現出來的近紅外光譜新技術。
  • 近紅外檢測技術的應用及發展前景
    新希望六和集團在1998年即引進了第一臺近紅外儀器,歷經15年時間的發展,如今其近紅外檢測技術已較為成熟,計劃在2016年普及近紅外的檢測技術
  • 近紅外傳感器在汽車改造技術中的原理分析
    打開APP 近紅外傳感器在汽車改造技術中的原理分析 佚名 發表於 2018-01-13 07:01:00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器件的相繼出現,人們對紅外光學進行了深入研究 開發為了實現自動化節省人力提高效率增加設備功能 確保安全 保護環境 節省資源和能源,酷似人類眼睛的紅外傳感器擔負著特別重要的角色早在1972 年時就已經有應用紅外線遙控的電視機問世特別是1990 年以後,近紅外傳感器成功地應用於各個領域近紅外線傳感器是應用
  • 國產近紅外光譜儀器與應用發展「診斷」——訪江蘇大學陳斌教授
    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所以,首先需要找出國產近紅外光譜儀器發展中存在哪些亟需突破的「瓶頸」;對於這些「瓶頸」,應該如何做,才能快速提高國產近紅外光譜儀器與應用的水平和規模?一般的使用者對於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的實際應用理解不透徹,同時也不具備二次開發、二次應用的能力。這兩方面的原因使得國內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暫時還不能廣泛推廣到生產實際中去。   (2)無模型就無法應用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能否應用到生產實際的關鍵是要有穩定、可靠的校正模型,模型建立的基礎是針對特定的物料、特定的檢測指標進行的。
  • 近紅外學習視頻推薦
    ,包括近紅外原理、研究設計、數據採集、數據預處理、數據分析工具等,適合新手的入門教程。網址: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1u0Cv2aI2MR7B5OnncrPw/videos主要分享近紅外近期講座,講座由近期發表了近紅外文章的老師講述,包含答疑、實驗實施等,可以更好的了解近紅外的文章情況。
  • 【技術】近紅外光譜類型及優缺點
    【技術】近紅外光譜類型及優缺點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近紅外光譜儀種類繁多,根據不用的角度有多種分類方法。從應用的角度分類,可以分為在線過程監測儀器、專用儀器和通用儀器。從儀器獲得的光譜信息來看,有隻測定幾個波長的專用儀器,也有可以測定整個近紅外譜區的研究型儀器;有的專用於測定短波段的近紅外光譜,也有的適用於測定長波段的近紅外光譜。較為常用的分類模式是依據儀器的分光形式進行的分類,可分為濾光片型、色散型(光柵、稜鏡)、傅立葉變換型等類型。下面分別加以敘述。
  • 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共同舉辦近紅外光譜技術論壇
    本次論壇雲集了江浙滬等地近紅外光譜分析檢測領域的專家學者、儀器生產單位的技術人員,以及從事近紅外光譜技術研究與應用的一大批專業人士,參會人員近百人。他還詳細介紹了他的課題組近年來利用近紅外光譜的溫度效應研究開發的新型分析檢測技術和方法,為與會者展示了近紅外光譜技術獨特的魅力。
  • 近紅外技術在菸草行業中的應用進展
    1992年出版的《Handbook of Near-infraed Analysis》一書中專門講述了利用近紅外光譜分析法定量分析菸草化學成分。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美國PM公司開始使用近紅外技術研究菸葉分級和葉組配方,2000年以後使用近紅外在線分析技術研究制絲線生產配方的穩定性等質量控制。
  • 近紅外引領果蔬分選技術實現飛躍
    為了多方位展現我國在近紅外光譜領域的最新成果,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計劃合作製作《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應用進展》網絡專題,同時也以此獻禮近紅外分會成立10周年,並寄語2021年國際近紅外大會。我是受益於近紅外分會和儀器信息網的人,感恩無限。
  • 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現狀評述(下)
    儘管近紅外光譜不屬於特別靈敏的分析技術,但由於該技術具有不需要樣品預處理的特點,其非常適合於過程監測、材料科學和醫療等領域的應用。該刊邀請了多位本領域的專家就近紅外光譜技術新進展、近紅外使用者面臨的挑戰、應用領域以及該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