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讀者反映不能每天準時收到我們的推送,原因在於微信公眾號平臺新近改變了推送方式。為了避免類似情況,請為「X-MOL資訊」設置星標(具體操作見文末動圖),讀完文章點一下「在看」,保持互動熱度,就能及時收到每期推送啦。
英文原題:Self-Controlled Growth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by Repolymerization
通訊作者:魏大程,復旦大學
作者:Lei Yang(楊磊), Qianying Guo(郭倩穎), Hua Kang(康華), Renzhong Chen(陳仁忠), Yunqi Liu(劉雲圻), Dacheng Wei(魏大程)
共價有機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Fs)材料是一類完全由輕質元素(C、H、O、N、B等)通過共價鍵連接而成的晶態多孔聚合物材料。因其具有密度小、比表面積大、多孔性、結晶性和可功能化等優點,受到廣泛關注。合成COFs材料常用的可逆反應是席夫鹼反應,其生長過程一般分為兩個階段:首先,單體快速反應形成無定形的聚合物;然後,這些聚合物再通過可逆反應進行結構修復,最終形成多晶的粉體材料。直到現在,實現COFs材料生長過程的調控從而得到高質量的COFs仍是一個難題,這也限制了COFs材料在各領域中的應用。近日,復旦大學魏大程課題組開發了一種重聚合法實現了COFs材料的自控生長。利用合成COFs反應的可逆性,使用COFs粉末作為起始原料,在反應開始後,COFs粉末會緩慢分解產生COFs的單體和寡聚物,這些單體和寡聚物又會重新聚合生成新的COFs。由於COFs粉末的分解反應需保持反應體系的平衡,COFs單體和寡聚物的產生速率相對較慢,從而就降低新生COFs的生長速率,那麼這些新生COFs的結構修復過程就會更加充分(圖1)。因此,新生COFs的生長過程是在系統自建的平衡態下進行的,在此狀態下生成的COFs材料質量相對較高。若將襯底放入此反應系統中,襯底上就會生成一層高質量的COFs薄膜,其厚度可由反應時間控制。此方法的普適性好,可用於大多數COFs薄膜的製備,在本文中作者製備了兩種不同類型的COFs(COFTAPB−DMTP和COFPy−Ph)(圖2和3)。利用COFs與石墨烯之間的π–π相互作用,可在石墨烯表面生長COFs薄膜,隨後可直接用於COFs/石墨烯基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的製備。作者製備了用於檢測NH3分子的COFs/石墨烯基FET傳感器,其表現出了優異的檢測性能,檢測限達到了100 ppt(圖4)。此方法為COFs的可控合成提供了新策略,有助於其性質及應用的進一步探索研究。圖4. COFPy−Ph薄膜的表徵及其在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中的應用。該工作近期發表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 上,論文第一作者為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博士生楊磊,通訊作者為魏大程研究員。Self-Controlled Growth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by RepolymerizationLei Yang, Qianying Guo, Hua Kang, Renzhong Chen, Yunqi Liu, Dacheng Wei*Chem. Mater., 2020, DOI: 10.1021/acs.chemmater.0c01140Publication Date: June 1, 2020Copyright © 2020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