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捕上來經過挑選的130斤紅蝦,已經在22分鐘用液氮速凍完畢!」8月3日晚8時許,東海首批漁船「解禁」的第三天,記者收到遠在東海海域的浙普漁68885船老大董文來發來的消息。
與往年不同,董文來的船上多了套船用液氮深冷速凍設備。「多虧了它,蝦可以長時間保鮮,味道還能跟剛捕上來的一樣鮮嫩,生產效益還能增加。」董文來喜笑顏開。
董文來的船,屬於普陀青凌海洋捕撈專業合作社,該社共有284艘漁船,其中80%為拖蝦船。今年年初,這群船老大們還在為新一輪的開捕擔憂。「鮮蝦的保鮮,如果沒做好口感就會變差,蝦頭還會發黑,不但影響美觀,還會讓老百姓懷疑肉變質、受汙染了。」合作社董事長王嶽定介紹,早些年,捕上來的蝦使用冰塊保鮮,既耗費人力又放不長時間;後來改用氟利昂技術,但需要6到8個小時才能使蝦凍硬,保質期僅有一兩個月。
鮮蝦進入船用液氮速凍機
新技術的出現,讓王嶽定他們看到了轉機。這一科研成果,就是浙江大學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研發的液氮深冷速凍技術與裝備,此次是它從陸地工廠轉移到海上漁船的首次試驗性應用。
登上漁船走進船艙,可以看見一臺超大型銀色冰櫃——船用液氮速凍機,甲板上以及船艙還放置了6個480升的液氮罐。
速凍完畢的蝦裝袋
「使用液氮速凍的方式,捕上來的鮮蝦能在短時間完成冷凍,解凍後的口感與鮮品差異不大。」中心海洋生物綜合利用研究所所長楊志堅介紹,該方式的厲害之處在於,利用零下196℃液氮做冷凍劑,產生足夠大的冷凍強度,使剛捕上來的蝦快速達到玻璃化凍結的狀態,更不會出現蝦頭髮黑的情況。跟常規製冷技術相比,不僅使海產品保持了鮮度、延長了保質期,而且更綠色環保。目前,舟山範圍內涉及到的海產品品種均可以應用。
中心船舶工程與機電裝備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副所長蔡勇介紹,1噸蝦的速凍需要消耗1.5噸液氮,此次主要選擇高品質紅蝦進行試驗。隨船出發的還有姜凱友、林王林兩位技術工程師,他們將通過收集第一現場的數據,用於下階段試驗研究。
「今年開捕的第一批蝦已經被人預定了。」王嶽定說,用液氮速凍後可進行反季節銷售,甚至出口到國外,預計產值可增加30%。對於接下來的收成,他們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