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實施步驟與措施

2020-11-25 北極星環保網

上海市《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實施步驟與措施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上海市《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DB31/T 1091-2018)是全國第一部地方飲用水標準,是對標國際標準制定的,符合上海實際。介紹了標準的實施步驟與具體措施。

1 上海供水基本情況

上海已建成四大水庫,形成兩江並舉、多源互補的原水供應格局,水廠不再從江河直接取水,原水水質得到很大改善,水質穩定。上海在集約化過程中關閉了170多座鄉鎮水廠,2012年前供水水質全面達標。截止到2017年底,全市水廠共計36座,供水規模1184萬m3/d,深度處理水廠14座,供水規模442萬m3/d,佔全市供水量的37.33%。取用黃浦江上遊金澤水庫水源的水廠11座,供水規模280萬m3/d,全部實施深度處理。取用長江水源的水廠25座,供水規模904萬m3/d,其中有3座水廠實施深度處理,供水規模166萬m3/d,佔長江水源水廠供水量的18.36%。上海雖然在2012年前水質已全面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但還有742萬m3/d需要進一步提高供水水質。

2 上海供水水質存在的主要問題

藻類導致的臭味問題

消毒副產物三滷甲烷偏高問題

季節性出廠水鋁偏高和超標

社會關注的新型汙染物問題

3 制定上海標準原則

提高感官指標。降低渾濁度、色度、鐵、錳、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指標限值,降低餘氯上限,增加藻類致臭物質2-甲基異莰醇、土臭素指標,使市民切實感受到水質的提高。

調整和增加綜合性指標。降低耗氧量指標限值,增加TOC指標,增加亞硝酸鹽指標,因亞硝酸鹽反映了供水水質的穩定性。

下調消毒副產物指標限值。經過多年研究,精準加氯,嚴格控制消毒副產物,將三滷甲烷、氯化氰、二氯乙酸、三氯乙酸、2,4,6-三氯酚限值調整至國標限值的1/2已具備條件。

調整微生物指標,為直飲創造條件。菌落總數下調至國標1/2,水質參考指標中增加異養菌平板計數。

增加社會關注的新型汙染物指標。增加N二甲基亞硝胺指標。

根據上海水源水質特點,將有風險的氨氮、銻調整為常規指標。

有毒有害指標國際標準比我國標準嚴格,故均採用國際標準。

4 上海標準和國標比較

4.1 常規指標新增

常規指標新增7項,其中6項原為國標非常規指標,1項原為國標附錄A指標(見表1)。

銻。上海黃浦江上遊、金澤水庫經常受到銻汙染,銻本底較高,飲用水中銻有檢出,因此將銻調整為常規指標。根據上海水質情況,綜合其他國際標準,限值仍定為國標的0.005 mg/L。

亞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指標指示水的穩定性,亞硝酸鹽高表明水質不穩定,因此將亞硝酸鹽氮調整為常規指標。限值根據上海飲用水水質情況及國內外標準定為015 mg/L。

三滷甲烷。三滷甲烷為消毒副產物,有潛在致癌風險,WHO建議飲用水中三滷甲烷在可行的情況下儘可能保持低水平,因此將三滷甲烷及三個分量調整為常規指標。三滷甲烷(總量)限值定為0.5。

氨氮。上海由於原水等原因,出廠水有時氨氮偏高,因此將氨氮調整為常規指標。

4.2 常規指標提標

水質常規指標提標17項,其中參照國外標準6項、參照國內標準2項、控制消毒副產物3項、改善水質6項(見表2~表5)。

4.3 非常規指標新增

水質非常規指標新增4項,其中3項為原國標附錄A,1項新增(見表6)。

2-甲基異莰醇、土臭素。2-甲基異莰醇、土臭素為藍藻代謝產物,目前上海市原水均取自水庫,夏季非常容易產生藻類引起的飲用水臭味問題,因此將2-甲基異莰醇、土臭素調整為非常規指標。

N-二甲基亞硝胺(NDMA)。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供水系統會檢出烷基亞硝胺類物質,其中主要是N-二甲基亞硝胺(NDMA)。NDMA被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列入高疑似致癌物質,因此將NDMA納入非常規項目。限值參考WHO(第4版)定為0.000 1 mg/L。

總有機碳。總有機碳是指水體中溶解性和懸浮性有機物含碳的總量,更能代表有機物汙染程度,因此將總有機碳調整為常規指標。根據上海水質現狀,綜合其他國際標準,限值定為3 mg/L。

4.4 非常規指標提標

水質非常規指標提標23項,其中參照國外標準18項,控制消毒副產物5項(見表7和表8)。

4.5 參考指標新增

水質參考指標新增3項(見表9)。

4.6 檢驗及考核要求

水質檢驗指標、頻率和考核合格率計算方式、考核合格率要求等參照國標,並增加了二次供水水質檢驗指標、頻率,以及管網末梢水和二次供水考核合格率要求。合格率要求均定為95%。

5 實施標準的步驟與措施

5.1 實施深度處理改造

上海將用2個五年計劃基本完成長江水源水廠深度處理改造任務,共有22座水廠,742萬m3/d規模,總投資99.91億元,具體規劃如下:2018~2021年,實施10座水廠深度處理改造工程,力爭2020年全市深度處理水廠能力不低於全市總規模的50%;2020~2025年,實施12座水廠深度處理改造工程,新建、擴建水廠深度處理同步上馬,確保2027年全市水廠深度處理能力達到100%。

5.2 臭和味指標控制

臭和味指標是市民最具有獲得感的指標。應在不同季節控制水庫合理水位,尤其夏天要加快水體流動,減少藻類生成。每年投放一定量的魚苗,採取生物生態除藻;在冬天清除周邊蘆葦,防止腐爛後影響水體。繼續採用物理攔藻措施,在輸水口採用攔藻措施,可以阻攔60%~70%的藍綠藻,減少水廠負擔。同時,加強藻類檢測,做好藻類預警、預報工作,採取投加次氯酸鈉措施殺滅藻類,一般可在輸水口投加次氯酸鈉,使得到水廠時藻類數量減少一個數量級。2019年開始當原水2-甲基異莰醇大於10 ng/L時就開始投加粉末活性炭,確保達標。在確保微生物指標合格的情況下,儘可能降低出廠、管網餘氯,改善口感。在前幾年精準加氯、嚴格控制消毒副產物要求下,經過2年多努力,出廠水餘氯波動幅度0.2 mg/L的合格率基本控制在96%~98%。目前,廠外所有增壓泵站、水庫泵站均有補氯措施,因而有條件在確保微生物指標合格的情況下,降低出廠水餘氯,保持管網餘氯穩定,改善自來水口感。

5.3 消毒副產物控制

經過多年研究,上海在消毒副產物三滷甲烷控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有部分郊區水廠需要加強消毒副產物控制。上海地方標準將除氯酸鹽、亞氯酸鹽以外的所有消毒副產物限值定為國標限值的1/2。

5.3.1 三滷甲烷控制

目前常規處理水廠採用預氯化,夏天一般沉澱池出口游離氯控制在0.15 mg/L左右,然後加0.2~0.3 mg/L氨,出廠時再將化合氯調整到需要範圍。以前大部分水廠清水庫沒有消毒接觸池,而且部分水廠清水庫停留時間很短,利用沉澱池作為消毒過程,冬天時沉澱池出口游離氯可以調高至0.4~0.5 mg/L。化合氯出廠管網中三滷甲烷不易升高,餘氯降解速度慢,對於上海供水仍有十多萬個水箱而言,該消毒方式符合上海市實際情況。

5.3.2 溴酸鹽控制

經過多年研究,在後臭氧前加0.2~0.3 mg/L氨可以抑制溴酸鹽的生成,目前上海深度處理水廠大部分採用該技術控制溴酸鹽。

5.3.3 氯酸鹽控制

採用次氯酸鈉消毒也有氯酸鹽產生,主要是次氯酸鈉消毒劑中存在氯酸鹽。採用次氯酸鈉消毒劑時也要檢測氯酸鹽,次氯酸鈉放置時間久了也會產生氯酸鈉,不同次氯酸鈉生產廠的產品中含氯酸鹽不同,一般出廠水都能檢測出氯酸鹽。要研究分析不同生產廠、不同季節和停留時間氯酸鹽、亞氯酸鹽生成情況,儘可能減少氯酸鹽、亞氯酸鹽生成。

5.4 耗氧量控制

取用金澤水庫原水的水廠均有深度處理工藝,但原水耗氧量過高,也難達到耗氧量小於2.0 mg/L的標準要求。目前,金澤取水口已建有投加粉炭裝置,並制定了投加粉炭規程,冬天原水耗氧量超4.0 mg/L,需投加粉炭,夏天原水耗氧量超4.5 mg/L,需投加粉炭。最近上海制定了《淨水廠煤質活性炭選擇、使用、更換規程》,明確如有下列情況,應全部或部分換炭:①耗氧量去除率比常規工藝去除率提高小於15%;②與常規處理工藝相比,消毒副產物降低小於20%;③臭和味指標合格率明顯降低。活性炭池有下列情況需翻池換炭(新炭應大於50%):活性炭破損嚴重,影響過濾;取用黃浦江上遊金澤水庫原水的水廠活性炭使用5~6年後,取用長江水源的水廠活性炭使用7~8年後。採用協同作戰方式,確保耗氧量指標在2.0 mg/L以下。

5.5 銻控制

黃浦江上遊金澤水庫太浦河銻本底較高,原水銻在2~3 μg/L,因此地標將銻調整為常規指標,並在金澤取水口安裝ICP在線檢測儀,連續檢測取水口銻。並與吳江環保局省界監測站共享金澤取水口上遊7 km吳江監測站銻情況。如吳江監測站檢測到銻升高(至金澤水庫取水口需5~6 h),金澤水庫就提高水位,然後關閉取水口,並請太湖局開泵加大太浦河下洩流量。2018年2次銻升高情況均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供水部門也在研究更換使用鐵混凝劑除銻。

5.6 渾濁度控制

地標渾濁度限值為0.5 NTU,要求各水廠出廠水渾濁度控制在0.1 NTU以下。

加強管網水質管理,對新鋪管網衝洗、消毒嚴格管理,用渾濁度指標來決定閥門開啟速度和開啟度。

加強老舊管網改造,減少管網對水質的影響,2018年中心城區管網水平均渾濁度0.10 NTU,出廠至管網均渾濁度增加0.03 NTU。

加強二次供水管理,尤其是水箱衝洗後的水質管控,對管網停留時間過長的區域要定期放水。

減少二次供水投訴,目前二次供水投訴佔70%~80%,今後3年每年降10%,使市民切實感受水質提高。

5.7 鋁偏高和超標問題解決方法

一般深度處理經過活性炭後pH會下降,主要是生物活性炭中微生物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使水中氫氧化鈣、氫氧化鎂又變成暫時硬度,pH下降,鋁偏高和超標問題可以基本解決。但目前深度處理工藝尚未建成,以在原水中投加酸或二氧化碳,可以基本解決鋁偏高和超標問題。

5.8 微生物控制

消毒效果對水廠永遠是第一位的,微生物指標是飲用水最重要指標之一,地標將菌落總數限值從100 CFU/mL改為50 CFU/mL。上海市長江水源水廠均採用游離氯消毒,化合氯出廠。常規處理水廠利用預加氯沉澱池完成一部分消毒效果,深度處理水廠必須要建消毒接觸池,採用游離氯消毒,化合氯出廠。採用游離氯消毒CT≥15,加氨後進水庫,出廠前再調整餘氯濃度,不能利用消清水庫停留時間作為消毒時間,因為清水庫流態變化和停留時間很難控制。深度處理老水廠也必須在清水庫中建消毒接觸池,以滿足消毒時間要求。

用戶屋頂水箱清洗必須嚴格安照規程操作,滿足消毒效果,要抽一定比例進行微生物指標檢測,如微生物指標不合格,必須尋找原因,重新清洗。

5.9 亞硝酸鹽控制

亞硝酸鹽是衡量水質穩定的指標,亞硝酸鹽偏高,說明管網水質不穩定,WHO明確,管網水亞硝酸鹽氮如達0.2 mg/L,很有可能管網上有微生物膜或管網水停留時間過長,微生物指標就有可能不合格,需要對該區域管網進行衝洗,上海市2年前開始檢測管網水亞硝酸鹽氮,抽取20%的管網水樣品檢測。2年多來上海採用亞硝酸鹽氮檢測結果控制管網水質,取得很好效果。地標將亞硝酸鹽氮作為常規指標,並將限值提升為0.15 mg/L。上海市出廠水是化合氯,因而控制一定氯胺比很重要,一般氯胺比可以控制在1∶4左右,出廠水中含有少量游離氯,一般控制在0.1 mg/L左右較合理,不然出廠水容易生成亞硝酸鹽。供水企業抽20%的管網水樣品檢測亞硝酸鹽。

5.10 加強檢測工作

各供水企業必須在高峰前具備常規49項檢測能力,並指導水廠合理加氯,要抽20%的管網水樣品檢測亞硝酸鹽,確保管網水質穩定。除原水公司檢測藻類致臭物質及時採取投加粉炭措施外,各供水企業在春夏天也要檢測原水、出廠水2-甲基異莰醇、土臭素,深度處理水廠適當增加前後臭氧加注量,確保臭和味指標合格。並嚴格按上海市《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DB31/T 1091-2018)考核,各區政府部門也要加強監管和監測,確保新標準的實施。

6 結語

上海市《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DB31/T 1091-2018)的制定和實施,對上海市淨水工藝改造、管理水平提升和供水水質提高具有推動作用。重要的是在實施標準過程中不能等深度處理工藝改造,而是要統一思想,通過加強水質精細化管理,改進工藝運行,確保地方標準的實施。2019年起採用地方標準考核,通過採取以上措施,改善供水水質,讓市民感受到水質的提高。要通過地方水質標準的實施,使上海市的供水水質和管理水平有更大的提高,讓市民對水質的提高有更大的獲得感。

微信對原文有刪減。原文標題:上海市《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制定及實施步驟與措施;作者:陳國光;作者單位:上海市供水調度監測中心。刊登在《給水排水》2019年第5期。


原標題:給水排水 |上海市《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實施步驟與措施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上海市水務局關於貫徹實施《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的通知
    各區水務局、上海城投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各供水企業:《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DB31/T1091-2018)(以下簡稱《
  • 深圳市《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發布
    為此,需制定與深圳城市發展目標相匹配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確保飲水安全。   深圳市《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DB4403/T 60—2020)正式發布,並於2020年5月1日起實施。   對比國際、國家以及國內其他一線城市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深圳無論在水質指標數量還是在指標限值方面,均嚴於或已對標以上標準。
  • 中國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7月實施 具3特點
    中新網6月29日電 衛生部今天上午舉行中國飲用水衛生標準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據衛生部衛生政策法規司副書記張成玉介紹,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已於2007年1月26日由衛生部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 2007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
  • 臺前縣飲用水價格多少?水質檢測標準是什麼...水利局局長現場作答!
    安全飲水專題詢問問題1.高局長,飲用水水質事關居民健康,我想了解一下目前我縣城鄉居民飲用水水質檢測執行什麼標準?是否定期檢測並對用戶公布結果?是否達到生活飲用水標準?臺前縣水利局局長高宏答(以下簡寫答):城鄉飲用水水質檢測執行主要依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的標準,檢測42項指標。臺前縣疾控中心每年兩次定期檢測:一次是豐水期、一次是枯水期。
  • [圖文]讓百姓喝上乾淨水——解讀《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首次發布於1985年,已實施了20年,本次為第一次修訂。經過修訂,標準中的指標數量不僅由35項增至106項,還對原標準的8項指標進行了修訂,指標限量也與發達國家的飲用水標準具有可比性。   生活飲用水對百姓健康安全非常重要,飲用水一旦出了問題,就會給百姓生活帶來重大影響。這是一項必將對百姓生活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國家標準。
  • 我國修訂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指標35項增至106項
    》和13項生活飲用水衛生檢驗方法國家標準,並自今年7月1日起實施。這些標準首次發布於1985年,本次均為第一次修訂。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屬強制性國家標準,指標由原標準的35項增至106項,並對原標準35項指標中的8項進行了修訂。大幅度提高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指標數量,主要是由於我國地域廣闊,一些地方水源水質較差。
  • 「飲用水非國控水質指標監測項目」專家評審會順利召開
    加強檢測監測水平 保障飲用水安全——「飲用水非國控水質指標監測項目」評審會召開我們常說,一個城市飲用水水質的優劣,決定了城市綜合管理水平的高低。近年來,上海不斷提升原水水質,加強水質監測檢測,《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DB31/T 1091—2018)等標準中都對飲用水指標做了嚴格規定。
  • 應用案例丨生活飲用水相關標準及水質在線監測儀相關案例錦集
    隨著世界範圍內水資源短缺的加劇,確保飲用水的安全性變得異常複雜。為了避免對當地水平衡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必須嚴格控制從井口、清泉和河流中取水。當前,安全標準和風險管理系統變得前所未有的嚴苛,微汙染物、激素和其他汙染物使飲用水安全處理的工藝過程變得越來越複雜。
  • 2016年最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全文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要求、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衛生要求、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要求、二次供水衛生要求、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要求、水質監測和水質檢驗方法。
  • 在線水質監測儀器設備 護衛飲用水安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廣大居民對飲用水質量要求逐步增強,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飲用水的需求,2018年3月,國家衛健委聯合有關部委啟動《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新一輪修訂工作,新標準將把出現健康危害的指標納入到標準當中來,並引入的檢驗方法。  無獨有偶,為確保自來水直飲目標的實現,深圳市政府制定了與城市發展目標相匹配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
  • 水質達國家飲用水標準!石家莊市二次供水管理辦法公布實施
    今後,我市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對水壓要求超過城市供水管網水壓標準的,應當配套建設二次供水設施,並對儲水設施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清洗、消毒。近日,我市公布施行《石家莊市城市二次供水管理辦法》,明確上述要求。
  • 總氮並非飲用水水質指標 千島湖水質沒問題
    今天上午,浙江省環境保護廳向本網發來專家的評估結論《關於千島湖水質報導事件有關問題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得出的結論是,千島湖水質總體良好,是全國水質最好的水庫之一,作為飲用水水源地是沒有問題的。
  • 新《飲用水衛生標準》實施 多數瓶裝水未標pH值
    本報見習記者 王鴻哲 攝7月1日起,新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開始在全國強制實施。新標準明確規定,飲用水的酸鹼度範圍(pH值)應為6.5-8.5之間,並應在瓶身上標註,範圍適用於純淨水、礦泉水等。但12日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瓶裝水多數並未標註pH值,而消費者更是很少有人知道此規定。
  • 李圭白院士:水源決定水質 確保飲用水安全
    在水汙染事件的影響下,我國飲用水形勢日趨嚴峻。3月22日,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和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共同主辦「2012 世界水日-中國飲用水高層論壇」上,《中國居民飲水指南》正式發布。3月24日,在由中國水網和清華大學主辦的「2012水業戰略論壇」期間,中國工程院李圭白院士就如何確保飲用水安全問題接受中國水網專訪。
  • 自來水該合乎哪個標準 生活飲用水應無色無異味
    時報訊 杭城自來水中持續異味的「元兇」久查不明,使人們更多關注我們的生活飲用水是否安全。昨天,在省人大對九溪自來水廠的視察中,杭州市水務集團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水廠的水「合格不敢保證,但肯定是安全的」。為什麼說是安全的卻又不敢保證合格,合格又該合乎哪個標準?
  • 居民用水水質如何?蘭溪開展一季度生活飲用水抽樣檢測
    近日,蘭谿市衛生監督所開展2020年第一季度生活飲用水抽樣檢測工作,切實保障市民的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安全,加強介水傳染病的防控工作。據了解,2020年第一季度生活飲用水抽樣檢測共設14個水樣採集點,現場共採集14組水樣,其中包含2組出廠水水樣及12組管網末梢水水樣。
  • 靈山縣:提升農村飲用水水質 助力決勝脫貧攻堅戰
    部門聯動,推動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常態化「以前有時候下大雨,水龍頭流出來的水就會變得渾濁,現在整治後,水變得又乾淨又清澈。」石塘鎮鎮安村委貧困戶黃正明邊開水龍頭洗菜邊說道,這是靈山縣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
  • 市環境監測站完成12月份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質狀況分析
    市環境監測站12月份共監測3個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即渦北水廠、三水廠、應急加壓泵站,一水廠停水,3個均為地下水水源。水源監測項目和評價方法按《全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方案實施》(環辦函【2012】1266號)要求,地下水水源監測項目39項,根據《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採用單因子評價法進行評價。
  • 靜寧縣衛生健康局關於2020年第四季度城區居民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
    根據《關於印發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生活飲用水衛生監測指導方案的通知(試行)》(甘衛辦疾控發〔2016〕102號)和《關於印發平涼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生活飲用水衛生監測指導方案的通知(試行)》(平衛計發〔2016〕178號)文件精神,縣疾控中心對2020年城區居民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狀況開展了第四季度監測
  • 瀋陽市發布10月份城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狀況報告
    瀋陽市縣(市)城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狀況報告(2020年10月)一、監測概況2020年10月,瀋陽市縣(市)城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監測水量285.8萬噸,(三)監測方法水質項目分析方法參見國家相關標準。二、評價標準及方法地下水水源根據《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Ⅲ類水質標準,採用單因子評價法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