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動力客機完成「世界第一」首飛

2020-10-03 WorldEnergy

本周,一架能夠載客的氫燃料電池飛機完成了首飛,向低排放和零排放飛行又邁進了一步。

ZeroAvia的六座Piper M級飛機已經過改裝,安裝了結合氫和氧發電的裝置,該飛機在周四完成了計程車、起飛、全程飛行和降落的任務。

ZeroAvia曾表示,此次旅行被描述為「商業級飛機的氫燃料電池動力飛行」,是「世界第一」。但是,確實存在可以容納乘客的氫燃料電池飛機的其他示例。

早在2016年,這架HY4飛機就可搭載四人,是從德國斯圖加特機場起飛時進行的首次正式旅行。HY4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研究人員與「工業和研究合作夥伴」共同開發。

周四的ZeroAvia航班是在該公司位於倫敦北部50英裡的英格蘭克蘭菲爾德機場的研發基地進行的。該機場歸克蘭菲爾德大學所有。

ZeroAvia執行長Val Miftakhov在接受採訪時說:「雖然一些實驗飛機已經使用氫燃料電池作為動力飛行,但這種商用飛機的規模表明,付費乘客可能很快就會登上真正的零排放航班。」

ZeroAvia正在與項目合作夥伴智能能源和歐洲海洋能源中心(EMEC)共同發起一個名為HyFlyer的計劃。

EMEC描述了由英國政府支持的HyFlyer,其目標是「通過演示動力總成技術來代替螺旋槳飛機中的傳統活塞發動機,使中程小型客機脫碳」。

HyFlyer項目的下一步將是ZeroAvia致力於從位於蘇格蘭大陸北海岸水域的群島奧克尼群島進行250至300海裡的飛行。該飛機將使用氫燃料電池。希望這次旅行會在2020年底之前發生。

在ZeroAvia的航班上,有關這一消息的新聞截止到一周,歐洲航空航天巨頭空中巴士公司發布了三架氫燃料概念飛機的細節,稱它們可以在2035年投入使用。

這些名為ZEROe的設計在尺寸和樣式上有所不同,但全部都是零排放的,使用氫作為主要動力。

其中一種設計提供了關於未來幾年飛機外觀的激進願景。「混合機翼機身」概念最多可搭載200名乘客,機翼會與飛機主體「融合」。

儘管飛機上氫能的廣泛採用還遙遙無期,但陸上運輸形式已經在使用該技術,儘管規模很小。例如,氫公共汽車已被引入英國首都倫敦。

在其他地方,歐洲公司阿爾斯通(Alstom)開發了Coradia iLint,該火車利用燃料電池技術將氧氣和氫氣轉化為電能。

據該公司稱,它可以達到每小時140公裡(每小時87英裡)的速度,噪音低,並且「僅排放蒸汽和水」。

原文閱讀:

A hydrogen fuel-cell plane that's capable of carrying passengers completed its maiden flight this week, in another step forward for low and zero-emission flight.

ZeroAvia's six-seater Piper M-class aircraft — which has been retrofitted with the device that combines hydrogen and oxygen to produce electricity — undertook a taxi, take-off, full pattern circuit and landing on Thursday.

ZeroAvia has said the trip, described as a "hydrogen fuel cell powered flight of a commercial-grade aircraft," is a "world first." Other examples of hydrogen-fuel cell planes that can host passengers do exist, however.

Back in 2016, the HY4 aircraft, which is able to carry four people, undertook its first official journey when it flew from Stuttgart Airport in Germany. The HY4 was developed by researchers at the German Aerospace Center alongside "industry and research partners."

Thursday's ZeroAvia fligh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company'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ite at Cranfield Airport, in England — 50 miles north of London. The airport is owned by Cranfield University.

"While some experimental aircraft have flown using hydrogen fuel cells as a power source, the size of thi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ircraft shows that paying passengers could be boarding a truly zero-emission flight very soon," Val Miftakhov, the CEO of ZeroAvia, said in a statement.

ZeroAvia is heading up a program called HyFlyer alongside project partners Intelligent Energy and the European Marine Energy Centre (EMEC).

EMEC has described HyFlyer, which is backed by the U.K. government, as aiming "to decarbonise medium range small passenger aircraft by demonstrating powertrain technology to replace conventional piston engines in propeller aircraft."

The next step of the HyFlyer project will see ZeroAvia work toward carrying out a flight of between 250 and 300 nautical miles from the Orkney Islands, an archipelago located in waters off the north coast of mainland Scotland. The plane on this flight will use hydrogen-fuel cells. It's hoped this trip will happen before the end of 2020.

The news on ZeroAvia's flight bookends a week in which European aerospace giant Airbus released details of three hydrogen-fueled concept planes, saying they could enter service by the year 2035.

The designs, named ZEROe, differ in size and style, but are all meant to be zero-emission, using hydrogen as their primary source of power.

One of the designs offers a radical vision of how airplanes could look in the years ahead. Carrying as many as 200 passengers, the "blended-wing body" concept would see wings "merge" with the aircraft's main body.

While the widespread adoption of hydrogen power in aircraft is still some way off, land-based forms of transport are already using the technology, albeit on a small scale. Hydrogen buse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the U.K. capital of London, for example.

Elsewhere, European firm Alstom has developed the Coradia iLint, a train that harnesses fuel-cell technology to turn oxygen and hydrogen into electricity.

According to the company, it can reach speeds of up to 140 kilometers per hour (87 miles per hour), is low-noise and "emits only steam and water."

相關焦點

  • 氫動力客機完成「世界第一」的首航
    能夠搭載乘客的氫燃料電池飛機本周完成了首飛,這是向低排放和零排放飛行邁出的又一步ZeroAvia說,這次被稱為「氫燃料電池驅動的商用飛機飛行」的旅行是「世界第一」。不過,還有其他一些氫燃料電池飛機可以搭載乘客。早在2016年,HY4飛機就開始了它的第一次正式飛行,當時它可以搭載4個人,從德國的斯圖加特機場起飛。HY4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研究人員與「工業和研究夥伴」共同開發。
  • 德國氫動力客機首飛
    據外媒報導,六人座Piper M350氫燃料電池飛機首飛。氫燃料電池客機首飛。ZeroAvia的六座Piper M進行了改裝,該裝置配備了結合氫氣和氧氣以發電的裝置,能夠起飛,完成整個飛行周期並安全著陸。正如ZeroAvia所指出的那樣,這次飛行是「世界上第一個在商用飛機上使用氫燃料電池的飛機。」 但是,當公司在氫燃料電池上測試客機時,能夠找到更多類似的例子。
  • 世界首架氫動力客運飛機完成試飛
    全球旅報9月27日訊,致力於商業航空脫碳的領先創新者ZeroAvia宣布已完成世界第一架氫動力客機飛行。此次飛行在公司位於英國克蘭菲爾德的研發設施進行,6人座的Piper M級飛機完成了滑行、起飛、全模式飛行和著陸。
  • 法國加緊研製氫動力大型客機
    法國總統和交通部近日相繼宣布:法國將斥巨資研製氫動力大型客機,預計2026年首次試飛,2035年正式投入使用。法國政府決定加緊研製綠色無碳的氫動力大型客機,主要是基於這麼幾點現實因素和未來考量:一是形勢所迫。在新冠病毒的影響之下,國際民用航空市場與傳統的客機製造業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和衝擊。僅空客集團就表示將在歐洲裁員1.5萬人,法國航空公司則宣布裁員近7600人。
  • 氫動力航空丨不只是波音和空客的角逐
    早在2003年,波音公司就已經啟動氫動力飛機研究項目(Theator Airplane),並於2008年成功首飛。該項目採用燃料電池方案,起飛僅需要45 kW,而保持空降僅需要20 kW。2010年7月,波音公司還發布了其氫動力無人機(Phantom Eye),該機能夠在高空航行長達四天,由兩臺使用氫氣運行的普通福特汽車發動機提供動力。
  • 氫動力概念客機的設想:不只是波音和空客的角逐
    空客公司將氫能源視為商業航空應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藉助上述方案探索零排放客機設計,以實現2035年商業運營。空客公司設計了2020~2025年技術路線圖,聚焦關鍵技術,以探索和評估上述概念方案的可行性。在飛行器方案設計及關鍵技術之外,氫能源飛機也對基礎設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為了滿足氫能源飛機運營需求,機場需要增設大量氫儲存、運輸和加裝基礎設施。
  • 空客氫動力飛機2035年試飛,C939會是氫動力嗎?
    此外,氫燃料電池將為氫動力渦輪機提供補充動力。空客統稱「ZEROe」的這三架氫動力客機分別具有以下三種外形:按照空客的設計,加長機翼的飛機採用渦輪風扇發動機驅動,預計將有超過3700公裡的航程,並將能夠攜帶120到200名乘客。
  • 空客公布氫動力商用客機設計方案
    空客執行長紀堯姆·福裡說,氫動力客機碳排放為零,能顯著減少航空業對氣候變暖造成的不良影響。這三款概念機因此以「零排放」命名。一架空客A330neo飛機在進行飛行表演。圖源:新華社當天公開的三款設計中,兩款「零排放」飛機外形無異於普通客機。其中一款設計採用渦輪風扇發動機,可載客120人至200人,航程預計可超過3700公裡。另一款設計採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最多可載客100人,預計航程為1850公裡。這兩款概念機將燃料儲存於後段機身。第三款外形最引人注目,採用「混合機翼機身」,即機身與機翼連成一體,呈V型,可提供多種燃料儲存和客艙布局配置。
  • 比噴氣飛機還要快的螺旋槳客機,首飛後令西方驚訝不已!
    這架飛機的設計理念與西方截然不同,而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載客飛機。>這架客機搭配有新設計的尾翼,更大的襟翼以及全新的前起落架系統。第一架原型機在研發兩年後,也就是1957年成功首飛。>載客方面,224人的搭乘數字,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為龐大的民航客機,直到我們熟知的B747問世,這一記錄才被打破。
  • 運-10首飛成功完成歷史使命
    1972年,10月,空客公司研製的第一架噴氣客機空客A300首飛成功,是世界上第一款雙發動機寬體客機,這架飛機還開創了採用先進複合材料的先河,根據估算,除去所有的科研經費不算,單是每架飛機的造價就高達1億美元。
  • 全球最大飛機首飛成功,比安-225還寬,伴飛客機被當「吊艙」
    而隨著相關領域技術的不斷成熟,飛機、輪船乃至於載人飛行器的安全係數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客機,人們從最開始的心驚膽戰,到如今將飛機當成第一出行工具,這都意味著科技的進步。而在足夠安全的情況下,人類開始研發各種「世界之最」,4月13日,全球最大飛機在莫哈韋航空航天港首飛成功,這則消息對於航天人來說是異常激動的。
  • 日首架國產支線客機MRJ首飛 被譽為日製造業救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由日本三菱飛機公司研發的日本首款國產噴氣式支線客機「MRJ」11月11日上午進行首飛試驗,從愛知縣營名古屋機場起飛。日本共同社報導稱,這是自1962年8月首飛的螺旋槳客機「YS-11」以來,時隔約半個世紀日本再次實施國產客機首飛,力爭讓凝聚日本技術實力、具備最先進性能的MRJ打入全球客機市場。
  • 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噴氣式客機的死因
    「彗星」是英國在1949年研製成功的世界上第一種噴氣式民航客機,相比於「二戰」時期使用活塞式發動機的各類運輸機,「彗星」有著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飛行高度,被認為是航空史上的一次革命1949年7月27日,英國「彗星」客機的首飛標誌著民航噴氣機時代的到來,那時人們就在關注英國是否能成為世界民機市場的領跑者。
  • C919首飛直播地址在哪?C919首飛直播介紹【附概念股名單一覽】
    經過不斷的推遲首飛時間之後,c919終於將在2017年5月5日進行首飛了,一旦成功,那麼前途將是不可限量的啊。  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時間:2017年5月5日上午浦東機場  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直播:點擊進入  作為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噴氣式幹線客機
  • 俄新客機準備首飛,用國產發動機,號稱比C919先進,卻已落後三年
    據俄羅斯媒體的報導,俄羅斯伊爾庫特公司克服了美國的封鎖,完成了幹線客機MC-21當然,首飛時間比預期延遲了2年以上。這是俄羅斯脫離蘇聯體系後的第一款幹線客機,對俄羅斯而言意義非常重大。伊爾庫特的總監激動而驕傲地表示,「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有能力製造這種級別的航空設備。即將進行的測試對俄羅斯航空業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這清楚地證明了國產民用航空器行業的未來。」很多人對伊爾庫特公司的名字不太了解,但說起雅克夫列夫設計局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 俄新客機準備首飛,用國產發動機,號稱比C919先進,卻已落後三年
    據俄羅斯媒體的報導,俄羅斯伊爾庫特公司克服了美國的封鎖,完成了幹線客機 當然,首飛時間比預期延遲了2年以上。
  • 民航客機速度的百年「進化史」
    他採用杜拉鋁製成當時世界上第一架全金屬的飛機F13客機,該機於1919年6月25日首飛成功,搭載4名乘客和2名駕駛員,巡航速度140km/h。1932年,他又推出了三發大型客機Ju52,該機採用3臺545kW寶馬132T-2的9缸星型發動機,該機可搭載18名乘客,最高速度286km/h。
  • 氫動力航空時代已經來臨
    氫航科技的主題演講《氫動力航空時代已經來臨》在輕鬆愉快的科普氣氛中開場。劉海力和大家一起回顧了世界上第一臺內燃機的發明歷史。世界上第一臺內燃機1807年由炮兵軍官Issac de Rivaz發明並在巴黎註冊731號專利。第一臺內燃機的燃料竟然是氫氣,令大多數聽眾們感到驚奇。雖然在今天看來,這項偉大發明是一個劃時代的創新,而在當時並不被法國科學院和同時代的科學家們看好,認為內燃機無法取代蒸汽機的地位。
  • 向世界發出真誠邀約!冬奧會主題彩繪客機成功首航成都
    今天中午12時19分,一架「冬奧冰雪號」主題彩繪客機成功完成首航,從北京順利飛抵成都,在成都向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舉辦致以民航界最高禮遇的祝福完成首航之旅後,這架主題彩繪客機還將陸續在上海、廣州、武漢、杭州等地首飛亮相,冬奧主題活動、「串飛集寶」等系列主題活動也將陸續開展。
  • 氫動力飛機將於2030年左右投入商業使用
    歐洲飛機製造集團空客公司稱,零排放的大型氫動力客機將於五年內掃清技術障礙,但由於氫燃料的價格因素,還需要至少十年才能投入使用。The prediction comes from Glenn Llewellyn, vice-president of zero-emissions technology at the pan-European plane-m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