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水庫受魚虎為害,牙齒銳利充滿功擊性。圖片來源:聯合報
俗稱珍珠石斑的馬拉麗體魚,攻佔了牡丹水庫。圖片來源:聯合報
臺「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中心針對外來魚種調查,發現全臺五十一條重要河川,僅宜蘭與花蓮交界的和平溪、屏東縣楓港溪,尚未發現外來魚種,其它河川、水庫、湖泊全面淪陷。
特生中心表示,造成外來魚種進犯全臺水域的主因,在民眾任意放生、放養。部分外來魚種幾乎沒有天敵,快速繁殖結果,已造成部分河川、湖泊的原生魚種幾乎消失。和平溪及楓港溪能「倖免於難」,推斷和兩溪水流湍急,且地理環境不利民眾放生有關。
特生中心棲地生態組助理研究員陳榮宗說,特生中心六年前開始,花了四年調查全臺五十多條主要及次要河川,證實僅和平溪與楓港溪未遭吳郭魚、琵琶鼠魚等外來魚種入侵,其它河川都有外來魚蹤跡。
去年再度到和平溪調查,依然未發現外來魚種,分析和平溪水湍急,不適琵琶鼠魚等外來魚棲息,而楓港溪亦屬湍急溪流。
也參與調查的助理研究員李德旺認為,除了水勢湍急,和平溪和楓港溪沿線幾無住戶無人放養,才能保持生態純淨。
李德旺並說,楓港溪水質佳無汙染,他原本以為至少會有吳郭魚之類外來魚種,「結果連一尾吳郭魚都沒有,令人訝異又開心!」
至於已全面淪陷的湖泊、水庫,影響最烈的首推日月潭。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蔡奇立指出,日月潭外來的玻璃魚,胸腹背有硬刺沒有天敵,已造成原生種奇力魚迅速消失。
日月潭區漁會因漁民反映奇力魚源銳減,已影響漁民生計,兩年前委託嘉義大學水產生物學系教授賴弘智進行研究,至今仍無有效對策。
屏東牡丹水庫被產自大陸的珍珠石斑全面攻佔;曾文水庫也因外來種的魚虎為害,漁獲量減少一半以上,連帶影響當地筏釣等經濟活動。專家調查,曾文水庫原生魚類恐怕僅存三、四成。
【2007/10/15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