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來都被賦予了有很多的標籤,就像是"人口大國"這樣的標籤,就是其中的一個。據悉,自從宋朝開始,中國就開始穩居全球第一人口大國的位置上,就算是經歷了很多次的戰爭、改朝換代和自然災害等等,可是中國的人口依然還是穩居第一。現如今,更是突破了14億的人口大關,總人口數佔據了全世界的五分之一。這樣的人口數量,一方面帶給中國很大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條件。因此,很多人也一直都很好奇,中國是怎麼養活這麼龐大的人口的?而這裡,就不得不提及兩個著名的外來物種,小夥伴兒們知道是它們是什麼嗎?
實際上,在明清之前,中國的人口數量並不是很多,長期的戰爭讓很多年輕力壯的青年男性人口急劇下降,除此之外,也帶來了養育率過低等問題。但是,從明清以後,中國的人口就開始成倍增長,而有兩個外來物種也成為了負擔這些眾多人口口糧的重擔,它們一個是番薯,另一個就是玉米。這兩個來源於美洲的物種,在進入中國以後,分別承擔了一南一北的糧食供給,幫助中國百姓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天災人禍。而番薯的普及率往往要比玉米更高,更因為它的產量極高,還成為了中國四大主糧中的一員。但是,它來到中國,也是歷經了千辛萬苦的。
說到番薯進入中國市場,就不得不提到福建的一位做生意的秀才——陳振龍。他出生於萬曆年間,剛好是明末紛爭時期,而福建地區更是苦難不已。特別是在明朝中後期開始了海禁以後,因為福建的地勢山多田少,土地也極為貧瘠,讓百姓們民不聊生。因不忍看到百姓們這樣痛苦不堪,陳振龍決定將番薯從美洲引進中國,但是因為番薯在菲律賓屬於"奇貨可居"的物種,所以萬不得已,陳振龍只能想辦法去"偷"。
就這樣,中國引進番薯,就是靠著"偷"得以實現。經過了周密的策劃,陳振龍終於弄到了番薯的藤,於是他將番薯藤藏在了繩子中,並且將泥巴潑在了繩子上,因此躲避了關卡的檢查,終於冒著生命的危險將番薯藤帶回了福建廈門,並且在福建的各個地區開始推廣種植。也正式拉開了中國人口的爆發。
有史料記載,當番薯引進之後,康熙年間中國就迎來了首次的人口爆發。不僅僅因為番薯,還有很多像是花生、馬鈴薯、西紅柿等等三十多個美洲物種都在其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不過,番薯對於人口爆發還是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在後來的抗日戰爭和三大自然災害時期,更是發揮了自己不可比擬的巨大作用。那時候,一家七八個孩子,也能被養大,番薯絕對是功不可沒的!
所以,番薯對於中國的影響是不可限量的。因為它,中國在近代發生饑荒的概率都變低了,因為它,中國的人口也一直都在穩步上升。現在,番薯雖然沒有原來那麼重要的地位了,但也是很多人飲食結構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喜歡吃番薯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