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據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報導,攝影師克裡斯蒂安·萊恩(Kristian Laine)在澳大利亞伊利特女士島(Lady Elliot Island)附近海域自由潛水時拍下了這張照片,照片中的粉紅色蝠鱝特別引人注目,他起初還以為自己的相機壞了。
後來攝影師萊恩得知,他拍到了世界上已知的唯一一條粉紅色蝠鱝!後來他把這些照片放到了網絡上,很快引起了無數網友的注意。這條獨特的蝠鱝,在很短的時間內圈粉無數,成為了海裡面最靚的仔。
據《國家地理》報導,這條粉紅色的蝠鱝在2015年首次被發現,直到現在,人們遇見它的次數不到10次。關於這條蝠鱝皮膚顏色的秘密,澳大利亞曼塔項目的生物學家最初懷疑,可能這條蝠鱝的皮膚被某種微生物感染了,也有可能是因為它吃了大量的含有某種色素的東西。(比如火烈鳥就是因為食用了大量的富含β-胡蘿蔔素的藻類之後,它們的羽毛才會變成火紅的玫瑰色。)
但曼塔項目的研究助理亞細亞·海恩斯(Asia Haines)說,當研究小組在2016年成功地從海裡中收集到這條蝠鱝的一個小皮膚活檢時,他們完全明白了皮膚變色的原因:這條蝠鱝可能有基因突變。可能基因突變導致它患有紅細胞增多症,這種疾病會導致動物體內含有大量的紅色色素。
值得一提的是,當攝影師萊恩在海底發現它的時候,這條鮮豔奪目的蝠鱝正和其他條只雄性蝠鱝向一條雌性蝠鱝求愛。其他的蝠鱝,要麼是全黑的,全白的或者黑白相間的,這有助於它們躲避捕食者和跟蹤獵物。但是在求偶方面,很顯然,這條粉紅色蝠鱝表現得更好,誰叫它是海裡最靚的仔?
關於蝠鱝,你還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它們,因為這真的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物種。
蝠鱝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魔鬼魚」,因為它們的外形真的很奇特,很多人第一見到它們的時候都不知所措,很難想像它居然是一種魚。蝠鱝主要分布在熱帶和溫帶各海域,常見的有雙吻前口蝠鱝和日本蝠鱝,那條粉紅色蝠鱝就是雙吻前口蝠鱝的一種。另外,蝠鱝還是一種活化石,它們在侏羅紀時代就開始出現了,直到現在它們的外形都沒有改變過。
蝠鱝非常寵愛自己的孩子,簡直可以被稱為「愛子狂魔」了。因為蝠鱝不像其他魚類一樣,一次就能產下幾千萬甚至上億顆卵。蝠鱝是卵胎生的,每次只生一胎,而且在雌性蝠鱝的孩子達到性成熟之前,它們是很少會再生育的。因為只有一個獨子,所以它們真的只能「集萬千寵愛於一子」了……
蝠鱝的幼崽是在母體內孵化完成的,所以它們剛出生就有20公斤重,大約一米長,幾乎可以在海裡自由遊動,獨創天下了。值得一提的是,成年蝠鱝最大可以長到8米長,3噸重,可以說是海裡的一種巨型怪獸了。
蝠鱝最有意思的一個習性是,它們經常會躍出海面,進行空翻表演。它們在躍出海面之前會在水底以旋轉的方式快速上遊,越接近水面它們的速度就越快。當它們躍出水面的時候,還會進行空翻。你能想像,一條幾米長的海中巨獸,躍出海面濺出翻騰的水花的場面,該有多壯觀。其實,蝠鱝躍出海面,一般是為了逃離敵害的追擊,或者被身上的寄生蟲折磨得受不了,它們才會瘋狂地在海面上翻轉。
值得一提的是,蝠鱝這個物種,在2011年已經被國際自然生態保護聯盟歸類為「瀕危」物種了。幸運的是,目前很多國家將蝠鱝列為重點保護物種,為它們設立保護區了。因此,也希望那條粉紅色蝠鱝在圈粉無數的同時,也能引起更多人對這種物種的保護意識,讓更多人意識到地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我們的地球本來就是一個多彩的生物世界,不該再黯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