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一篇帖子《英語界十大謊言,大家不要再走我的彎路》,看似很有哲理,但是很容易誤導英語學習者。當然不是所有的觀點都錯誤,有些需要辯證看待。下面逐個批駁,原帖是綠字,我將自己批駁的內容加粗便於分辨。
第1大謊言:背誦新概念
這是英語學習的罪魁禍首,很多人都受到所謂的專家的指引,把新概念當作「聖經」一樣,只要背誦100遍就可以說一口流利口語了,但結果很多人背誦了,但沒有學會口語。
背新概念是非常好的英語學習方法,就怕沒有毅力堅持。大家都知道,背單詞不如背句子,背句子不如背文章。「會背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背誦熟練後,很多句式用法,甚至一些短語可以成為自己的「語言財富」,在對話中會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當然,我不否認,有個活學活用的過程,就象古代,先背「三字經」,幾年後先生才「開講」,也就是解釋。然而,有了背誦的基礎,再去活學活用,會迸發出很強的力量。背什麼內容??新概念英語作為幾十年經久不衰的經典,有他存在的價值,也有人說,《新概念英語》老了,美語裡流行的說法才是spoken English的tendency,其實有點偏激。經常看美劇和美國大片的會發現很多傳統的經典用法在其中,而且是非常深邃的。經典的東西,就好比是漢語中包含成語等的傳統的東西,而新的東西則象近年來的火星文、網絡用語,雖然流行,但不一定厚重。
第2大謊言:發音
很多人都在討論發什麼音好,有說發美音的,有發英音的,甚至有人以為自己發的什麼牛X的音。大家要知道發音好,不表示你就能學好口語,那種說「發音好,口語就學好」的說法,簡直就是個大騙子,也造成了國內的「面子英語」現象。
發音好,不代表口語好。確實,但是既然發音是英語學習的一部分,為什麼不去追求完美,非要寬容自己的缺陷。是的,我們發音即使不太標準,英美本土人也會聽懂我們,但是,我們是否有這樣的感覺:很難聽懂印度人、日本人說英語?為什麼?如果是日本NHK英語頻道的播音員,我們還會聽不懂嗎?這說明,你發音好了,有助於別人理解你。當然,更有助於你提高自信,與外國人交流不再顯得那麼尷尬,有什麼理由不好好把發音糾正到最好??
第3大謊言:外教
現在國內盛行外教來教你英語,認為老外是母語,教你肯定能學好。那又是一大謊言,不但讓老外賺了大把錢,到最後你還是小學生的水平。老外幫助你的也只是簡單的口語,說來說去也就這麼幾句話,你是學不會口語的。至於聽力、語法和詞彙,他們也教不了你什麼。相信老外能教會你英語的朋友,勸你早點放棄吧,省得你花了大把錢,到時候大喊上當。
對這個觀點,我有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確實,現在一些家長,特別是注重孩子英語的家長,在幼兒園、小學期間就給孩子請「外教」。其實,外教有確實有外教的優勢,他們的優勢是思維、語言習慣完全是母語化,所以純正。我在學習中有體會,我經常說的「Your dream will turn into reality」,外教會直接說「come true」, 我經常說的「My confidence improves」, 外教會說 「grows」, 所以,多和外教談話會改變很多的語言表達方式。然而對於詞彙量和語法知識極其貧乏的初學者,找外教的確是一種浪費,其實可以用看簡單的外文原版, 或是訂閱一些English native speakers講解的視頻有聲雜誌來學習,一樣可以在代替外教。當然,在英語具備一定基礎或提升的黃金時期,適當接受一些外教課程,可以強化和提升對英語口語的感覺。所以說,外教不是雞肋,但要理性對待。
第4大謊言:看美劇
美劇最近幾年大火,估計也跟大家學英語有關,認為看幾部美劇就能學好口語了,這又是一大謊言。相信大家看了美劇沒多久,就自動會去看字幕的,到最後也只是娛樂了自己而已。
首先,承認自己的英語水平也沒有達到無障礙觀看美劇這個境界。但是,看美劇對於專業英語學習者還是有提升的,我感覺要看你怎麼去看。對於「看字幕」,其實我有這樣的體會,如果一部電影或一集美劇沒有字幕(如果我看過一些NGO\Discovery的科教片),也能理解意思;但如果配上字幕,反而降低了大腦的積極程度,不由自主地去依賴中文字幕。所以,如果能夠堅持選取與自己英語水平相當的、略高的美國原版影視進行觀看,並堅持取消字幕顯示,肯定會對英語學習尤其是聽力有很大幫助的。
第5大謊言:聽慢速英語
最近很多年,不知道誰的主意,開始練習聽慢速英語新聞和聽寫來訓練聽力,認為是學好聽力的最好方法。那個慢啊,聽寫下來不容易,剛開始很有收穫,練到最後,很多人能基本上聽寫出每一個單詞。但是,問題來了,聽不懂句子,為什麼啊?聽英語是來聽單詞的嗎?
這個觀點純粹胡說八道。VOA special就是專門為非母語國家的英語學習者提供的,因為不是母語,所以,有些不常用的詞雖然學過了,但不能馬上反應過來,如果這個境界下就聽常速英語,肯定會打擊自信甚至讓人放棄。這時候,聽一些慢速英語,是一個過渡的過程,就象和孩子講話,當他是嬰兒的時候,必須用慢語速、拖著語氣引導他,等長大一點,自然就是常速了。我不知道作者說「聽慢速英語」也是走彎路是何居心??
第6大謊言:口譯
高級口譯一直是很多人所神往的證書,認為獲得這個證書就能表示學好英語了。於是,很多機構辦起了培訓班,也確實有人獲得了證書,但到頭來一看,英語還是沒學好。在國內,任何的英語考試也只是那些所謂的專家來忽悠大眾的一個幌子,其實,他們的思路就是讓你多學點,至于衡量水平,那只是哄哄小孩子的伎倆而已。
對於證書,我無語。但是這並不表示口譯沒有自己的價值。如果你的觀點是「所謂的考試與證書」,我或許會同意你這個觀點。而且這個觀點寫得本來就是文不對題。
第7大謊言:有關語法的學習
語法學習方面,大致有三個現象。第一,有位所謂專家早年說不用學語法,影響了很多人,很多人就索性不學語法了。不過現在他自己被自己打敗了,因為他在偷偷改方法,又說要學習語法。第二,在校學生一直在學語法,主要是因為考試中有語法題,但在實際中感覺無法運用。第三,外教一般不學語法,於是很多人就想到漢語沒有學什麼語法,漢語照樣學好了。於是就有了語法學習可有可無的情況,爭論很大。最後,不學語法的人,看英語一般都是靠感覺,不明所以,實際運用時也不會。而學了很多年語法的人,也只是考試的語法題能蒙幾個,在實際運用中,錯誤百出。
上一觀點,剛剛說了那些所謂的「考試」對英語能力提升不大,這裡又說如何如何對考試成績沒有提升,不知道你這篇文章到底想說什麼。對於語法,有些觀點不無道理。對於native speaker,確實語法的規則學不學都不影響說法,這就是語感。中國文盲沒學過語法,漢語不會說錯。所以,對於剛剛接觸英語的幼兒、少年,確實不應該灌輸語法,而應該讓他們多接觸直觀的語言;在中國,語言環境確實缺乏,所以,當到了中學大學階段,還是要理性地學習一些語法規則來鞏固語言、掌握規律,就象幼兒園的學生已經會說中文了,但是上了學還是要認認真真學習中文語法,這樣才能使語言更厚重、更理性。所以,作者說的基本是強詞奪理,開始階段不學語法完全是有依據的,後來再學語法也完全是應該的。
第8大謊言:看原版小說
以前看到誰在看原版小說,就羨慕了不得了。從國外買了個kindle閱讀器,從淘寶上花2塊錢買了2萬本mobi英文電子圖書下載,然後就啃了一個暑假。其實,這也是個假象,很多人也是似懂非懂,裝裝樣子的。尤其是那些長篇小說,大多數人翻幾頁也就看不下去了。按照目前國內大多數人的水平,看原版小說那是得不償失的,大多是無用功。還是實際一點,多學點跟你生活和學習有關的資料吧!
如果能堅持看完一部原版小說(哪怕是縮編版),對詞彙、語感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作者說的卻是那些不能堅持看、看了一兩頁就半途而廢的人。以你的觀點,幹什麼都沒有用,因為無論幹什麼,總有一部分人會半途而廢,通過他們你總能得出「幹這件事是沒有用」的結論。
第9大謊言:沒有英語環境
大家普遍認為英語沒有學好是因為沒有英語環境,如果出國了(當然這裡是指英語為母語的國家),英語自然就學好了。其實,你到國外,還是要學習,很多人是逼出來學的,英語水平也參差不齊。也有很多人沒有學好英語的現象,甚至基本不會英語的華人。在國內自然也可以學出來,甚至學得比國外更快。
語言環境很重要,「缺乏語言環境」所以英語學不好,可以作為一個藉口,這不算什麼謊言。「學以致用」嘛。當然事情不是絕對的,確實有這麼一部分人,即使出了國,生活圈子仍然限制在華人內,幾十年學不好英語,但是這不能作為對環境影響的一種否認。就象一個人在外企,老闆、中層全都英語布置工作,這會不由自主地激發自己的英語學習熱情,而在政府工作從事與英語毫不相關的工作,可能就會忽視英語。但是,應該承認,外企裡也總有英語不進步的人,而政府裡也總有堅持學習英語的人。但是,這些現象不能說明「環境不重要」。對於一個特定的抱有英語學習夢想的人,有了環境,總比沒有環境要進步得快一些。
第10大謊言:英語學習沒有方法,只有苦學
有這樣想法的人一部分是非常用功的人,凡事都很努力,另一部分人就是用了很多方法,到最後還是沒有明顯進步。那麼,我要說的就是大量事實已經證明了絕大部分人花了5年,10年,甚至更多年,都沒學好英語,自己就是自己的證明人。而英語又是如此的簡單,英美2、3歲的小孩子都能說一口流利英語。
批了這麼多,最後一點表示同意吧。因為英語學習確實要講究方法的。但是,有一條真理在裡面,那就是「不苦學,肯定不成功」。可以用邏輯學上的一句話來定義:「苦學是學習英語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要條件。」所以,強調苦學本身沒有錯誤,苦學的基礎上加上巧學,效率將會更高而已。
所以說,所謂的「英語界十大謊言」,其實並不一定是謊言,「無風不起浪」,這些傳統的觀點還是有淵源,相反感覺「十大謊言」的作者則是為了譁眾取寵,很容易誤導英語初學者,本人拿來批一批,自己的觀點也不見得就是正確,大家一起來參考評判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