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這些突破彰顯中國實力

2020-12-24 科技日報

2020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中國巨輪無懼風雨、砥礪前行。


這一年,儘管經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衝擊,但科技領域還是捷報頻傳: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時速六百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成功試跑、中國北鬥正式登上世界舞臺、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一個個亮眼的成績單不斷刷新中國的科技實力,一項項前沿的科技成果凝聚全球關注目光,讓人感受到愈發強勁的澎湃活力。下面,請跟隨記者走進這些令人驕傲的高光時刻。

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最新進展 C919迎來「6機4地」試飛

C919大型客機科研又有新進展。來自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以下簡稱航空工業)的消息,C919大型客機10105架機於3月5日在南昌瑤湖機場開展科研試飛,這也是在研C919大型客機的新年第一飛,標誌著該項目正式迎來「6機4地」大強度全新試飛階段。

航空工業試飛中心負責人介紹,C919大型客機10105架機主要承擔剎車調參、排液、電源、防火、環控等試飛任務,以及高溫高溼和高寒等專項試飛。

C919大型客機是按照與國際接軌的適航標準和主流市場標準自主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單通道幹線客機。據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消息,6架C919試飛飛機分別在上海浦東、西安閻良、山東東營、江西南昌開展試驗試飛,4地並行協同,全面開展失速、動力、性能、操穩、飛控、結冰、高溫、高寒等科目試飛;同時,有兩架地面試驗飛機分別開展靜力試驗、疲勞試驗等工作。

刺破蒼穹!長五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5月5日18時0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488秒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在當晚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用於我國空間站艙段發射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此次飛行任務驗證了火箭方案的正確性,考核了火箭的功能性能。為充分發揮首飛任務的綜合效益,火箭搭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以及10餘項實驗載荷。其中,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面向我國空間站運營及未來載人探月需求而研發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器,本次任務對飛船高速再入返回的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進行驗證。5月8日13時49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境內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重要突破!時速六百公裡磁浮試驗車試跑

6月21日,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承擔研製的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上海同濟大學磁浮試驗線上成功試跑。這標誌著,我國高速磁浮研發取得重要新突破。

6月21日,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磁浮試驗線上試跑。新華社發 張旭東攝

研製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是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課題,目的是攻克高速磁浮核心技術,研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工程化系統,形成我國高速磁浮產業化能力。

自2016年7月項目啟動以來,歷經近4年科技攻關,項目團隊突破高速磁浮系列關鍵核心技術,成功研製了試驗樣車,經過地面調試和靜態試驗,此次車輛進入線路動態運行試驗,首次試跑。

此次試驗樣車成功試跑,實現了從靜態到動態運行的突破,獲取了大量關鍵數據,高速磁浮系統及核心部件的關鍵性能得到了初步驗證,為後續高速磁浮工程樣車的研製優化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

據介紹,目前高速磁浮項目研發進展順利,在試驗樣車成功試跑的同時,5輛編組工程樣車的研製也在穩步推進中。按照計劃,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工程樣機系統預計在2020年底下線,將形成高速磁浮全套技術和工程化能力。

四大看點!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發電

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因何成為「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6月29日,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工程四大「看點」引人注目。

看點一:超千萬千瓦裝機容量,排名中國第四、世界第七。烏東德水電站是國家水電規劃金沙江下遊四個梯級(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和向家壩)中的第一梯級,共安裝12臺單機容量8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020萬千瓦;其年均發電量389.1億千瓦時,相當於昆明市一年的用電量。此次首批投產的發電機組,為六號、七號機組。

看點二:世界最薄300米級特高拱壩,首次全壩應用低熱水泥混凝土。三峽集團方面透露,烏東德大壩為混凝土雙曲拱壩,共分15個壩段進行澆築,混凝土澆築總量約270餘萬立方米。大壩壩頂高程海拔988米,最大壩高270米,壩頂上遊面弧長326.95米,厚高比僅為0.19,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級特高拱壩,也是世界首座全壩應用低熱水泥混凝土的特高拱壩。

看點三:200年一遇防洪能力。三峽集團介紹,烏東德水庫控制面積佔金沙江流域面積的86%,防洪庫容24.4億立方米;與下遊水庫配合,可進一步提高川江河段的宜賓、瀘州、重慶等城市的防洪標準。

看點四:新老成昆鐵路,一條「拉直」的線速度更快了。烏東德庫區蓄水至945米後,老成昆鐵路部分路段將被淹沒。為支持水電站建設,中國國家鐵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改造了46公裡路段,將蜿蜒垂向金沙江的部分軌道「拉直」成一條線,同時對軌道進行電氣化升級,提升車速最快至250公裡/小時。

又一裡程碑!「鯤龍」AG600海上首秀

7月26日10時許,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這是AG600飛機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之後的又一裡程碑事件,也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科研試飛及飛機相關性能驗證奠定了基礎。

7月26日,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在山東青島團島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攝

作為我國「大飛機家族」之一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是為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製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它與運-20、C919合稱為中國大飛機「三劍客」。

在「波浪洶湧」的海面起降,飛機噴濺會變得更加嚴重,可能造成襟翼、螺旋槳等結構部件發生變形甚至損壞。

「海上首飛重點是檢驗飛機噴濺特性、抗浪性、加速特性和水面操縱特性,檢查飛機各系統在海洋環境中的工作情況,並收集海上飛行數據,為後續相關工作提供支撐。」航空工業AG600副總設計師、航空工業通飛珠海基地試飛中心主任劉穎說,同時,針對海洋高鹽度、高溼度環境下帶來的腐蝕防護問題,對飛機防腐效果進行評估,為未來飛機執行遠海貨物運輸、水上應急救援等任務做好準備。

星空圓夢!中國北鬥正式登上世界舞臺

7月31日,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嶄新篇章。

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中國北鬥正式登上世界舞臺,站在了我國用實際行動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第一梯隊」。

與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採取單一軌道星座構型相比,北鬥系統獨樹一幟,堅定選擇了混合星座的特色發展之路。

北鬥一號就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提供導航定位服務。在此基礎上,北鬥二號系統在國際上首創以地球靜止軌道和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為骨幹,兼有中圓軌道衛星的混合星座。

北鬥三號系統進一步將「混合星座構型」發揚光大,建成擁有24顆中圓軌道衛星、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組成的全球系統,為建設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提供了全新範式。

北鬥除了應有的紮實「基本功」,還擁有自己的「獨門絕技」。例如其短報文通信功能,開創了通信導航一體化的獨特服務模式。

如今,北鬥三號已成為國際上第一個將多功能融為一體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其在全面兼容北鬥二號系統短報文通信服務的基礎上,區域短報文發送能力從120個漢字提高到1000個漢字,支持用戶數量從50萬提高到1200萬,而且能實現40個漢字的全球短報文通信。此外,北鬥三號系統還可提供星基增強、國際搜救、精密單點定位、地基增強等多樣化服務。

希望之光!銀河麒麟V10作業系統發布

8月13日,中國電子發布銀河麒麟作業系統V10。長期關注中國作業系統研發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麒麟V10的發布,會讓大家再次看到國產作業系統最新的技術實力和研究成果。

8月13日,中國電子發布銀河麒麟作業系統V10,人們再次看到國產作業系統最新的技術實力和研究成果。視覺中國

此次發布的銀河麒麟作業系統V10,被認為是中國電子40年來在作業系統自主創新徵程中的階段性、代表性成果。麒麟軟體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孔金珠8月19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發布的版本具有國內最高安全等級,快速實現了國產作業系統的跨越式發展,擁有內生安全、融入移動、性能領先、生態豐富、體驗提升、雲端賦能6大亮點,集合了中國電子多年技術研發、產品打造和工程實踐積累的最新成果。

簡而言之,銀河麒麟V10解決了困擾國產作業系統已久的幾個大問題:安全、生態、市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參與了銀河麒麟作業系統的許多工作,他對此次發布的V10非常有信心。廖湘科說,銀河麒麟作業系統V10有望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麒麟作業系統在我國黨政和行業客戶已經達到10000家。

倪光南也表示,經過多年發展,國產作業系統有了很大改觀,相信國產自主創新軟體會打破壟斷,受到市場的肯定,這個時間短則三五年,也有可能更長。

標誌性成果!自主三代核電「國和一號」發布

9月28日,國家電投在上海發布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標誌性成果——世界先進三代核電型號「國和一號」。至此,從本世紀初開始實施的三代核電自主化發展戰略宣告總體完成,我國核電技術整體升級換代,實現從二代到三代的跨越。

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鄧戈評價說,這是集我國核電50年、三代技術和產業創新之大成的標誌性成果。

「國和一號」是在引進消化吸收三代非能動壓水堆核電技術的基礎上,依託工程項目平臺實踐以及國家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開發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先進非能動壓水堆核電型號,具有「安全係數高、經濟性能好、創新成果多」等諸多優勢。

在安全性上,「國和一號」基於多層防禦體系,系統性應用「非能動」和「簡化」理念,並經過了完整的試驗驗證。研製過程新建22個臺架,完成17項試驗共887個工況,完成了堆芯熔融、安全殼冷卻等6大試驗課題,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綜合配套試驗設施,支撐型號安全審評,確保絕對安全。

在經濟性上,「國和一號」成功打破了多項技術壟斷,主泵、爆破閥、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機構、大鍛件、核級焊材、690U型管等關鍵設備、關鍵材料全部實現自主化設計和國產化製造,設備整體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批量化後工程造價還能再降低20%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

大國重器!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

從提出設想到科學論證,再到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和建成運行,已經走過了百年歲月。在如期完成建設任務並連續經受了13年試驗性蓄水檢驗後,三峽工程又迎來了其建設歷程中的高光時刻。

圖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啟洩洪深孔洩洪。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11月1日公布,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根據驗收結論,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工程質量滿足規程規範和設計要求、總體優良,運行持續保持良好狀態,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全面發揮。

在國際大壩委員會榮譽主席、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秘書長賈金生看來,三峽工程產生的效益跟其設計功能相比,在很多方面已經完全實現甚至超額實現。

「作為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三峽工程在土石方開挖工程、大壩混凝土工程、金屬結構製作與安裝工程、機電設備製造與安裝工程等方面取得的技術進步有目共睹,是中國水電技術追趕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重要標誌。」賈金生表示。

據統計,三峽工程建設形成的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0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0多項,專利數百項,創造了100多項「世界之最」。

接連升空!高分系列衛星陸續入軌

12月6日11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高分十四號衛星是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安排的光學立體測繪衛星,可高效獲取全球範圍高精度立體影像,測制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生產數字高程模型、數字表面模型和數字正射影像圖等產品,將為「一帶一路」建設等提供基礎地理信息保障。

據介紹,本次發射的高分十四號衛星「個頭」比較高,超過了以往整流罩的高度。為適應任務需求,本發火箭的整流罩在延續4.2米直徑的基礎上,又加高了0.9米。整流罩的加高,使火箭外形發生了變化,全箭總長達58米,因此該發火箭也被稱為長三乙改5型火箭。

此次發射成功,意味著長三乙火箭同時具備了高、低軌發射能力,火箭的軌道適應性得以提高。

今年以來,高分系列衛星多次成功發射。早在9月7日13時5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高分十一號02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是一顆光學遙感衛星,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

8月23日10時2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5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多功能試驗衛星、天拓五號衛星。


編輯:張爽

相關焦點

  • 大角鹿當選「新國貨」代表品牌,實力彰顯中國品牌自信力量!
    摘要:大角鹿實現技術再突破,「超耐磨」技術再升級,企業版圖迅速擴張,以絕對的硬實力當選「新國貨」代表品牌。近年來,我國綜合實力不斷提高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越來越得到世界的認同與尊重,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國貨品牌逐漸在國際市場中佔得一席之地。巨龍甦醒,中國力量不容小覷。大角鹿瓷磚作為「新國貨」的代表,也走出了國門,向世界發起挑戰!
  • 嫦娥翩然落月,彰顯中國實力
    多國航天機構表示這是一項非常複雜的任務。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副總經理謝爾蓋·薩維裡耶夫12月1日代表俄國家航天集團祝賀中國同行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成功著陸。他認為,這次中國探測器在月球的著陸具有歷史意義。「對於中國航天計劃來說,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歷史性事件。
  • 「引力波新發現」彰顯中國科技創新實力
    這標誌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引力波天文臺和其他望遠鏡觀測到同一天體物理事件,預示著天文學研究進入「多信使」階段。中國慧眼HXMT望遠鏡,也對此次引力波事件成功監測。這次「引力波大新聞」的一個亮點,是中國的紫金山天文臺南極天文中心跟美國宇航局聯合發布。據報導,中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HXMT望遠鏡不僅成功監測到此次引力波事件,並且以合作組形式加入報告本次歷史性發現的論文。
  • 世紀浪人:浩瀚宇宙,「天問」出徵,彰顯中國強大的科技實力
    一方面,越是在競爭加劇的時代,越要靠自身實力,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謀得更好的站位。而作為高精尖技術代表的航空航天,無疑是「硬實力」的代表。航空航天事業在避免關鍵領域被卡脖子,提振民族自信和國際話語權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另一方面,航空航天技術的突破,背後是一整套現代工業體系的支撐。換言之,航空航天技術的攻關過程,實際也是諸多上下遊產業技術突破和升級的過程。
  • 中國電信「三大引領」彰顯創新實力
    在日前舉辦的2020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以下簡稱天翼博覽會)上,中國電信宣布「全球最大規模的5G SA網絡正式商用」,這是中國在全球5G發展過程中的又一領先之舉。  5G SA正式商用領先、持續引領雲網融合潮流、網信安全領域的實力領先——在2020年這不尋常年份的最後一個季度,中國電信用「三個全球領先」彰顯出其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賦能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數字經濟繁榮。
  • 中科院迎來重大突破,性能提升1000倍,美:還有什麼中國做不到?
    中國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發展成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近幾年來的發展中勢頭可謂是更加的迅猛,其發展速度也讓許多國家都深感震驚和佩服。並且在我國近幾年來,從原先的初級出口業到製造業,再到自主創新發展自己的科技產業都有了較大的突破。在這一年的開頭,中國爆發了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
  • 中科院迎來重大突破,性能提升1000倍,美:還有什麼中國做不到
    中國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發展成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近幾年來的發展中勢頭可謂是更加的迅猛,其發展速度也讓許多國家都深感震驚和佩服。並且在我國近幾年來,從原先的初級出口業到製造業,再到自主創新發展自己的科技產業都有了較大的突破。在這一年的開頭,中國爆發了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
  • 中國航天自主創新的重大突破
    九天攬月凱旋歸,中國航天創造了新的歷史。這是一次新的勝利,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中國航天科技再次向前邁出一大步,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了重大貢獻。
  • 優口淨水登陸央視CCTV 權威平臺背書彰顯品牌實力
    眾所周知,中央電視臺作為國家級主流權威媒體,是集中展示品牌實力與實現品牌推廣的重要渠道之一,具備覆蓋面廣、公信力強、傳播效率高等得天獨厚的優勢宣傳條件,承載著國民傳播窗口的重任。  截止2020年優口淨水品牌連鎖專賣店或體驗中心已突破1000家,不僅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還連續三年獲得有著「全球淨水界奧斯卡」美譽的中國環境電器產業峰會頒發的《核心競爭力品牌》《消費者滿意品牌》、《技術創新品牌
  • 2016中國品牌文化十大事件揭曉 開啟品牌時代 彰顯中國智慧
    回顧2016,G20峰會,詮釋大國形象,彰顯中國智慧;中國天眼,驚豔世界眼球,打造旅遊新地標;中國質造,國外抗擊強震,贏得世界讚譽;量子信息,開啟通信產業,走在世界前端;中國女排,奧運再度奪冠,展現中國精神;24節氣入選聯合國非遺名錄,贏得中華文化的世界認同;華為紮根國際市場,實現品牌合縱連橫,在亞洲、歐洲、美洲遍地開花,席捲全球;萬達集團勇闖海外市場,大舉院線併購,成為全球的最大院線運營商;在品牌學術上
  • 嫦娥五號彰顯中國航天實力
    這幾天,嫦娥五號在月球上繁忙工作的畫面不斷刷屏: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首次月面起飛上升,接下來還要完成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多項「首次」的背後,是表面採樣機械臂技術、地面測控技術、月球軌道對接技術等多個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嫦娥五號一次次精準的操作不僅創造了我國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新的技術高度
  • 實力超群!這所「雙一流」名校天津大學實力如何?
    它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125年的風雨兼程,造就了它的大格局:從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到緊跟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家國情懷、變中求新日益成為它最閃耀的名片。這所「有作為、有理想、有精神」的頂尖名校,就是位於海河之畔、渤海之濱的天津大學。北洋起家,學科優勢明顯天津大學歷史悠久、底蘊厚重,建校可以追溯至1895年。
  • 如何寫一份彰顯實力的年終總結?從這三大維度出發是關鍵
    一方面,這是一個很好突出你的個人價值和存在感的機會,從而影響你的年終獎金和升職加薪。即便是你平時上交了周報、月報,也要花心思去寫年終總結,因為領導很忙,是不可能去記住每個人都做了什麼的。另一方面,即便不是為了上面這些,也要為了自己而寫。因為年終總結也不僅僅是為了寫給領導和老闆看的,而是通過年終總結反思自己這一年的工作情況,及時發現不足,為下一年的發展做好規劃。
  • 中國首「登」月背一年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說,嫦娥四號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雪龍2號首航南極,北鬥導航全球組網進入衝刺期……這些成就凝結著新時代奮鬥者的心血和汗水,彰顯了不同凡響的中國風採、中國力量。
  • 格力1Hz變頻:技術領先彰顯企業社會責任
    【中國家電網訊】在變頻空調市場認知度越來越高的背景環境下,國內各空調企業開始頻頻發力家用變頻空調領域。以空調市場領導品牌格力電器為例,其推出的U系列超薄壁掛式變頻空調和i系列櫃式變頻空調不僅擁有惹人矚目外觀設計,更是採用了令世界震驚的格力自主研發的「1赫茲」變頻控制技術。
  • 小刀電動車三大榮譽填補行業空白,小刀速度領跑行業彰顯強勁實力
    ,小刀電動車正式成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10月28日小刀獨具匠心,將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啟動儀式搬到南京展上,引起行業和消費者極大重視。小刀電動車作為電動車領域獨家合作企業,攜手中國航天基金會,助力航天事業,共同開啟中國航天事業的新未來。
  • 嚴路:中國高鐵智能化試驗彰顯中國智慧結晶
    作者:嚴路7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京瀋高鐵啟動高速動車組自動駕駛系統現場試驗。這標誌著中國鐵路在智能高鐵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上取得重要階段成果,中國高鐵整體技術持續領跑世界。據資料顯示,對於「智能自動駕駛」來說,中國高鐵這是首例,這一核心技術在全球尚屬於首次攻克。
  • 汽車品評|非凡實力開啟全新徵程,濰柴汽車新品曝光
    ,但或許也是充滿機遇的一年。唯有真正的實力玩家,方能在逆勢中破局。 當最後一批90後已然成年,其代表的年輕一代消費觀正逐漸走向市場主流。對於他們來說,汽車不僅擔負著工作和生活的出行任務,更是彰顯個性、表達態度的重要載體。
  • 袁嵐峰:從2015年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看中國的科技實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潘建偉院士、陸朝陽教授等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名列榜首,被評為年度突破(Breakthrough of the Year)。其他九大突破排名不分先後,由美國、德國、荷蘭、葡萄牙、中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的科學家分享。下面我們儘量用公眾能夠理解的語言來介紹這些重大成就。如果您還是看不懂,沒關係,您肯定能看懂文末基於這十大突破對中國科技實力的解讀。
  • 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成功彰顯體制優勢
    相關報導顯示,2017年11月,北鬥三號全球組網雙星首次發射,不到3年時間,中國北鬥就比原定計劃提前半年成功實現全球組網,讓全世界領略到社會主義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硬核實力。據統計,北鬥工程啟動以來,在全國範圍內先後調集了400多家單位、30餘萬名科研人員參與研發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