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介紹
Q學長(Pivot學員)
上海交大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
Cornell tech計算機科學碩士
畢業後入職Google做軟體工程師
Cornell申請經驗
首先是我申請康奈爾和在康奈爾讀書的一些心得,我個人是沒有讀PhD的打算的,所以在本科的時候我就做好了準備打算申請美國的研究生,並且計劃讀完master之後就去找工作。選校上要保證它是一個名校,它會為我以後找工作做好準備(當然是越好的學校越容易被更好的公司所接受),這是你的一個敲門磚;第二在儘可能的情況下縮短這個項目的時間,一年的項目就意味著我畢業之後一年就可以找工作,兩年項目就意味著我多讀一年。所以在這兩個條件下,我選擇了康奈爾TECH。從這點來說,也給大家現在正在本科大二、大三的同學們一個建議,就是提前想好自己以後的規劃。
如果你決定畢業之後就開始找工作的話,一年的項目有什麼利弊呢?先是好處,可能潛在的弊端就是你沒有時間在美國做一個實習,因為一年你讀完書,馬上畢業就要去true time的job,沒有時間去做實習;兩年項目,他們可以第一年的暑假去做一個三個月的實習,然後第二年畢業再去找全職的工作,很可能就是你在實習公司表現得很好,直接拿到了一個return offer,那麼你可以直接畢業後回到公司來做一個全職的工作。這樣的話,第一你去找實習,可能會比找全職工作簡單。第二拿return也自然比你去一個新的不認識的環境,找全新的full time job要比較容易。
這種項目我覺得適合以下這些同學申請。一是你明確了畢業後要找工作,不繼續讀書;二是你之前有過一些實習的經歷,不管是在國內的,還是說在美國的,你有過一些實習經歷,或者有一些比較成熟的項目的經歷可以作為你尋找工作時候的一個備輸,那樣也可以;第三是如果你想找一個軟體工程師類的行業的工作,你對自己的刷題比較有信心,你已經刷了一些題,或者是你對自己的算法數據結構比較有信心,因為一年的時間給你做準備刷題的時間可能並不多。如果你符合這三個條件,那麼康奈爾TECH類似的項目就是非常好的選擇。
Cornell Tech項目介紹
我自己讀的是一年的CS項目,還有一個一年的項目是叫運籌學,也就是operation of research。畢業後往往是做一些data science這種工作,或者是在一些金融機構做quant之類的工作。
康奈爾TACH的課程設置,我覺得有一個非常好的地方在於大家所有人都是12課程的,也就是CS課大家都可以上。所以你有兩年時間,你可以把一年的CS課程學完,你還可以上額外的課。康奈爾TECH非常喜歡Machine learning,所以跟Machine learning相關的,比如Machine learning、deep learning這些數據科學類的一些包括data science這類的課程很多。
另外一點我覺得康奈爾TECH最大的特色就是它和業界的合作,我們每個學期都有這個叫studio的課程,所謂studio就是把同學們分組,也許是創業公司,也許是大公司,像我兩學期分別和三星的紐約分公司和oracle收購的一個廣告公司叫moto和這兩個公司合作過,並且做了不同的項目。一個學期的studio真的可以學到很多,你要發現一個問題,想出一個solution,設計一個你們的產品,然後會和不同領域的人合作,有設計師有工程師,有商科的MBA的同學,有我們CS的同學,大家一起合作來開發一個產品,然後再完成整個流程,最後presentation做給大家分享。如果你最後做的好的話,學校會發給你一些資金,真的每年都有很多畢業之後就直接創業了,拿著學校的資金來實現他們的想法,然後學校也會提供相應的支持,所以康奈爾TECH非常希望大家去創業。在兩年的過程中,會不斷地通過各種形式,不管是直接上課,還是做studio,來教給大家這些創業的知識。即使你不創業,你以後在公司也會在這方面比大多數普通工程師更加得心應手一些。
總體來說康奈爾位置也很好,在紐約曼哈頓的邊上,非常鬧中取靜的地方,想去什麼地方也都非常方便。所以我覺得對我個人來說是非常理想的一個校園環境。我覺得紐約市我自己也是非常喜歡,其實它更像是北京或者上海的感覺,而不是像其他美國那種大農村的感覺。
在美國實習/全職工作的流程
工作的流程一般是從你想入職的時間前一年開始,我2019年8月入職,那麼2018年的8月應該是我準備開始找工作的時間。投遞簡歷往往是在新的學期,秋季一開始就要準備投遞簡歷了,八九十月都是投遞簡歷的高峰,當然你投的越早,找的工作就越好。因為公司的招人是有名額限制的,比如今年它開放了2000個,那麼招完2000人以後他就不招了,所以招聘面試也都是先來後到的,建議大家儘早準備。
在八九月份投遞出簡歷之後,往往會緊接著幾周接到第一輪的面試,這叫做online system這個是一個在線做題的網站,會讓你去做一些題目,你做的題目時候機器自動判定,你在限時內寫完,然後看能得多少分,當然這個分數可能不會告訴你,會直接反饋給公司那邊,然後公司根據分數來選擇一些通過的人,一些淘汰的人。
這是第一輪,然後如果過了這一輪以後,就會進入電話面試的環節。電話面試就是會有一個面試官給你打了電話,他會在電話裡問你一些算法題,需要你要給他講解你怎麼做的思路,有時候還會是開一個在線的共享的文檔,你們倆一邊打電話,一邊看著文檔,把你的solution寫出來。
電話面試通過之後,你會收到on site的邀請,不同的公司會要求你到邀請你到他們公司去現場面試。現場面試一般是很多輪,不同公司不一樣,像google的話是四輪。現場面試的形式,就是會有一個主考官叫你到一個小屋子裡拿一塊白板,他會問你一道問題,然後你聽完以後想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把你的解決方案寫在白板上。當然寫的不是偽代碼或者什麼,而是真的可以運行的程序,把程序完整的寫在黑板上,然後面試官不會告訴你對錯,他會讓把你的解題思路解題過程以及你跟他的交流都記錄下來,然後反饋給招聘的委員會,再由他們來決定要不要招聘。
不管是電話面試還是現場面試,只要涉及到真人的環節,它都不是只關於做題,題做不做的漂亮自然是重要,但是你跟考官的交流,你的為人處事也很重要,因為工程師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思路的話,那麼以後別人沒辦法跟你合作,或者說你這個人跟別人沒法好好溝通,沒法好好探討問題,這種人都是不會招的,即使你題做得再好也不行。
所以大概流程就是這樣,當你通過面試以後,你就會進入一個聽team match的環節,現在這個公司裡有哪些組在招人,他們就會把他們的需求報上去,然後會跟你match。假設你通過了面試,然後你會跟若干個組的經理聊天,然後看哪個組最適合你,然後人家也看你適不適合他們,這其實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你選擇完後,你就被正式被錄取。我說的是google的流程,其他的大公司其實也都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