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榮幸能和大家分享我的考研心得,首先我是藝術生,文化成績也不好,最大困難是背文章沒經驗效率低下,英語成績也相當糟糕,以至於一戰英語差國家線5分無緣複試。自那以後我曾一度要放棄,但在超哥等研友們的鼓勵與幫助下,19年10月末辭掉工作開始準備二戰,兩個月的直接衝刺學習,取得了一份滿意的成績。
我認為最難解決的是英語,這是一個靠長時間積累來提分的科目,我從18年8月學習剛起步就開始背單詞,做閱讀,想和大家保持步調一致,又覺得自身的基礎不好和方法也不適合,前前後後換了很多方法,浪費了時間不說,最終結果就連詞彙量也是捉襟見肘,33分,這樣的成績讓我很受打擊,卻也是意料之中,這就是學業的終結者嗎?
第二年考研,改變心態,學習的所有英語都只是為了12月的那一張考卷,那三個小時。對於沒過線的我來說,每一分都很珍貴,所以先從最容易抓分的地方制定計劃——作文。我去買了一些作文書,先尋找適合自己的一兩本書,首先我大致分析了幾本書,例如王老師的書用詞過於簡單,像初中生,但有些套話讓我很受用就摘抄出來備用,何老師的書文章較長需要有些刪減,但裡面有同義詞替換,一下提升了文章檔次,張劍黃皮書歷年真題的作文範文很棒,但因為歷年考過的,要根據自己對題型預測選擇使用。然後是閱讀,分值最多,生詞也最多,一句話裡我甚至有一半的詞不認識,所以先從最重要的地方入手——題幹和選項,把歷年真題所有題幹選項的生詞與翻譯解決,為的是在考試中也能讀懂題幹與選項,即使看不懂閱讀,也能根據文章大意和提問語氣猜一個選項(適用於和我一樣英語極差的人)。翻譯不難多練習,完型的分少,拿不到就不拿。單詞一定要堅持記!二戰的我11月才開始學英語,聽別人一月份年前時候的網課來學單詞,聽著老師說新年快樂而我眼下就要考試,心裡滿是苦澀。但我堅持下來了,無論自己差多少,都不要氣餒,只有堅持努力,一切都為時未晚,相信自己!
政治屬於性價比很高的科目,十月以前都不用考慮大題,放心的解決選擇題即可,建議先看網課學習,在老師的幫助下構建政治知識體系,並且弄清每個章節所佔的分值或者考頻,重要的章節議定要好好複習,做好課後練習,如果不追求很高的分,不重要的章節瀏覽一下即可,即便是考到了也是不看書就會的簡單題,如果難也沒多少人會做,故有所為而有所不為,這樣就省出時間來啦。我用的是肖秀榮1000題,當然,為了省時間也不必全做,先做重點章節,不重要的沒時間就不做,這樣就避免新書買了而舊書還沒做完的尷尬。針對選擇題書籍我用了石磊的《保命35》《時政精講》,針對大題有《肖四》和《米十六》。
關於藝術理論,不要拿上來就直接背書,一定先整理整本書的構建體系,記下所有的目錄標題,再對其內容先做一個大致了解,做到可以用自己的三兩句話概括每一節每一段都說了什麼。拿到歷年真題,標出已考的地方,觀察每一章節的考頻,並猜測這次自己考試的大致範圍,再根據自己對書體系的理解,在這個範圍之內劃掉不那麼重要的點和剛剛考過的點,再在這個範圍之外找出具有重要意義的知識點(因為考頻低的區域如果要考,就會考那些有突出意義的知識點)。以此對自己今年可能會遇到的考題有了一些預測,著重準備。在背誦簡述題的時候,我推薦使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先完成對文章思路的整理,根據要點的大小分出層次,再根據時間、特點、分類等列舉出要點的並列關係,再進行知識點發散,以書本為基礎,用相關章節的文章和輔導書籍做理論上的補充和舉例的說明,以此充實自己的答案,讓內容更加飽滿。
關於景觀規劃快題,常大的快題近年來一直是小半公頃的長方形地塊,限定了地塊類型和一些周圍環境,總的來說設計形式是比較開放的。我考的常州屬於江南地區,就要求提前了解好一些常見的本土樹種,借鑑現成的設計項目,組成自己的植物搭配,把植物的花季,生長周期,植物的高度等考慮在內,形成生態宜人又富有觀賞效果的植物群落配置。場地要求等高線的高差設計這就要考慮雨季的蓄水功能緩解城市排水壓力或者創造高差地形來對觀賞者進行視覺管理等等。所以我認為在符合功能要求和契合周圍環境的基礎上發揮形式美的法則,或是結合一些常用的造園手法入手來設計自己的方案,才能使自己的方案更加出眾,另外,一定要認真考慮好色彩和排版的使用,這是給老師的第一印象,一定要好好準備哦(≖ᴗ≖)✧
在這裡希望我的經驗能幫助大家少踩雷坑,也是想告訴基礎不好的小夥伴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