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差異算什麼?這條線把中國分成兩個世界

2020-12-07 信託頻道

  

  北宋的時候有一個典故叫做「宋揮玉斧」,說的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平定四川的後蜀政權後,拿一把小玉斧,在地圖的西南邊畫了一條線,線這邊歸我管,線那邊我不管,從此之後,兩側的大宋和大理兩國相安無事,保持了幾百年和平。

  如今,在中國國土上,也有這樣一條線,影響著世世代代。這條線北起黑龍江省黑河,一路向著西南延伸,直至雲南騰衝,把中國版圖一分為二,是國立中央大學地理系主任胡煥庸通過數萬個數據,一點一點在地圖上摸索出來的。

  自這條線誕生以來,無論是人口布局、經濟繁榮、氣候變化等都沿著這條線劃分的比例發展。

  不過,最令人唏噓的,無論中國領土發生如何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條線始終「巋然不動」。

  胡煥庸線的誕生

  1935年,34歲的國立中央大學地理系主任胡煥庸在《地理學報》發表了他平生最重要的論文:《中國之人口分布》。

  這篇文章的末尾,是一張中國人口分布地圖,在地圖上畫了一條區分人口稀密程度的界線,一頭是東北黑龍江的愛輝(今天的黑河),一頭是雲南的騰衝,這條45度傾斜的直線把中國版圖一分為二,線的東南邊,國土面積佔當時版圖的36%,人口佔96%,線的西北邊,面積佔 64%,人口只佔 4%,人口密度相差40多倍!

  

  胡煥庸線

  這就是著名的中國人口分界線:「愛輝—騰衝」線(解放後稱「黑河—騰衝線」),在國際上,命名為「胡煥庸線」。

  2009 年,中國地理學會發起「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評選,「胡煥庸線」名列其中,被稱為20世紀中國地理最重要發現之一。

  胡煥庸線很牛逼

  歷史上,分界線有很多種,但是像胡煥庸線這樣被列為重大發現、被寫進教科書的卻只有這一條,那麼它究竟牛在哪裡?

  

  1935年胡煥庸先生用手工畫圖發現的「愛輝-騰衝線」

  首先,胡煥庸線是用「大數據」算出來的。據胡煥庸的學生吳傳均院士回憶 :當時中國的總人口估計有4.75 億,胡煥庸以1個點表示2萬人,將2萬多個點子落在地圖上,再以等值線畫出人口密度圖。

  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用手工畫2萬多個點,再計算等值連線,耗費的工夫是驚人的。可以說:胡煥庸線是中國地理學家第一次運用「大數據」做出的重大發現。

  

  更牛的是,不管歷史如何摔打,胡煥庸線總不倒。八十年來,中國經歷了無數變化,版圖形狀從海棠葉變成了雄雞,人口從4億多變成13億多,經濟規模增長了幾十倍,國家的區域發展規劃和人口移民政策更是不斷改變。

  

  1935-2010年的人口密度分界線基本圍繞胡煥庸線波動

  1935年,胡煥庸線東側人口佔為96%,到了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時候,東側人口佔比是94.2%,1990年第四次普查時東側人口佔94.1%,2000年第五次普查時東側人口佔93.9%,到2010年第六次普查時東側人口佔93.7% ,70多年之間僅僅減少了2.3個百分點。

  這不得不讓人感慨:「其多寡懸殊之持久,有如此者!」。

  

  最牛的是,胡煥庸線不僅是人口密度的分界線,也是兩個世界的分界線。

  

  在詩人眼裡,胡煥庸線是邊塞與田園風光的分界線,東邊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西邊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東邊是「杏花春雨江南」,西邊是「白馬秋風塞上」。

  

  環境專家眼裡,胡煥庸線是乾旱與溼潤生態的分界線。從地形和氣溫看,胡煥庸線的西側主要是低溫高寒地區,東側地形相對平緩且年均氣溫較高(東北地區除外)。從降雨量看,胡煥庸線基本與400 毫米年降雨量線重合,這是半乾旱區與半溼潤區的分界線,也被視為中國生態環境界線。

  

  農業專家眼裡,胡煥庸線是農業與牧業生產區的生態分界線。農業與牧業的邊界,玉米分布帶的上限,都與胡煥庸線基本重合。

  

  老司機眼裡,胡煥庸線是高速公路網和收費站的分界線。

  在買房人眼裡,胡煥庸線更是兩個世界的分界線 :中國所有的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包括西部地區的大城市成都、重慶、西安、昆明集中都在胡煥庸線的東邊,甚至所有住房均價萬元以上的城市、絕大多數實施限購的城市,也都在東側;而西側的大城市僅有蘭州、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等幾個。

  總之,不管你喜不喜歡,胡煥庸線就在那裡,摔不倒、打不破。

  胡煥庸線兩側為何差異大?

  胡煥庸線兩側這麼大的差異,胡煥庸先生曾提出三個原因:自然環境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和社會歷史條件不同。其中自然環境因素影響最大,尤其是氣候。

  

  根據中科院王錚、吳靜等學者的進一步研究,胡煥庸線是歷史氣候變化的產物,在氣候相對溫暖溼潤的漢唐時期,尚未出現胡煥庸線。大約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30年到1260年期間,中國大陸氣候發生突變,氣溫逐步下降,降水明顯減少,這與世界公認的中世紀溫暖期結束時間一致。

  從那時起,各種旱澇災害的分布走向與胡煥庸線日趨吻合,最終鎖定兩側的生態環境和人口分布格局。

  當然,胡煥庸線的形成與人為因素也有一定關係。歷史上的戰亂如安史之亂、靖康之變等使得古代的人口從北方向東南地區遷移,對胡煥庸線兩側的人口分布也產生一定影響。

  突破「胡煥庸線」是一個科學問題

  幾十年來,為了改變東西部人口分布的差距,改變胡煥庸線,有很多「人定勝天」的設想和努力。

  

  例如開放「全面二孩」的政策。2015年10月底,國家全面放開了二孩政策,但對於西側地區,全面二孩只對城市有一定影響,對農村影響不大,而對於東側則是城市、鄉村全方位的影響。因此東側地區生育率回升可能更明顯,總的趨勢可能是東側地區人口比例進一步增加,西側地區人口比例可能減少。

  

  在氣候變化方面,全球變暖對兩側地區都有壓力。全球變暖是當前面臨的首要氣候問題,胡煥庸線東側地區可能面臨海平面上升、降水量波動加劇等問題,但西側地區同樣面臨壓力,全球變暖導致西側地區降水量增加,蒸發量也隨之增加,缺水乾旱並不能顯著改善,而且季節性和年際變化可能會更大,資源環境將面臨更大壓力。

  

  在經濟動力方面,聚集第三產業和中心城市的東側地區更能吸引人口流向。近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動力日益轉向第三產業,但是這些產業大都集中在胡煥庸線東側地區。短期內,即使西側地區大力發展三產和中心城市,也主要是吸引西側農村人口向本地區的城市集聚,人口的分布大勢不會發生大的改變,很難出現東側人口向西側大量轉移的現象。

  總之,如何突破「胡煥庸線」,是一個科學問題。

相關焦點

  • 三八線:只存在於世界地圖上的一條線,如何成為朝鮮南北的分界線
    一般來說,行政區劃的界線常規都是按照行政管轄範圍、傳統習慣沿襲、河流或者山川的走向來劃分,而朝鮮半島卻是在由北緯38度線演變而來的軍事分界線,進而演變成南北兩個國家的行政分界線。北緯38度線,本是一條自然和地理用途的劃線,存在於世界地圖和地球儀上,但是這樣一條在軍事上和政治上沒有實際意義的劃線,為何卻成為朝鮮半島南北分裂的基礎界線?朝鮮半島在近代歷史上,命運一直不太好,要麼面臨被瓜分的危機,要麼被殖民統治。而對於想要瓜分朝鮮的那些人來說,不約而同的看準了這條把朝鮮半島大致等分為南北兩部分的北緯38度線,或許真的只是巧合。
  • 誰之中國,何謂南北:如何思考中國歷史上的南北分異
    會議召集人、華東師大歷史系許紀霖教授說,關於中國南北文化的議題其實醞釀許久。中國的南北差異是大眾都有認識的普遍話題,也是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重要問題,但是如此重要的一個話題,學術界專門的研究、討論卻似乎並不多見,此前也鮮見以此為議題的學術討論會。此次研討會有羅志田、科大衛、劉志偉、程美寶、唐曉峰、姚大力等各領域內的資深學者與會,使這一話題的討論更令人期待。
  • 中國南北分界線,橫穿的省份較為「尷尬」,南北方人傻傻分不清楚
    「南北之爭」似乎盛行已久,我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一說,我們關於「南北」的界限已經持續了上千年。那麼小夥伴們知道自己究竟屬於「南方人」還是「北方人」呢?關於南北差異,大家到底了解多少呢?中國地域遼闊,地大物博,我們常說的南北地理分界線,其實早在1908年中國地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就提出了。
  • 智利、印度、俄羅斯等世界各國是怎樣劃分南北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給大家整理了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這幾個國家是如何劃分南北的有,裡面有什麼歷史淵源和有趣的南北差異,因為篇幅的限制,將剩下的國家放在這篇文章講述。包括了大家非常好奇的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智利,也有同中國一樣是人口大國的印度,還有因巨大的東西差異而被忽略的俄羅斯,以及其他一些國家。
  • 漲知識系列:全國各省的南北分界線在哪裡?
    這條線對於山西來說非常特殊:中國地理乾濕區劃中,它是半溼潤區與半乾旱區分界、400毫米等降水線量線、溫帶季風氣候區與溫帶大陸性氣候分界——的一段。地貌上:同屬廣義的黃土高原,此線以北黃土層更深厚,與陝北高原連成一片;此線以南,黃土層相對薄,山巖露出更多。
  • 思維體系的應用:新冠病毒把這個世界分成兩個世界
    人是什麼?獲取更多新數據的機器。現實世界是什麼?真實的存在。人和現實世界的關係?對現實世界來說,任何人都毫不重要。對人來說,現實世界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狀態:新冠病毒把這個世界分成兩個世界一個是能把新冠病毒控制好的世界: 中國、日本、韓國、越南一個是不能把新冠病毒控制好的世界: 美國、英國、法國、印度這兩個世界區分如此的鮮明,一個是東亞系, 一個歐美系。
  • 趣看|盤點南北分界線「秦嶺」兩邊差異
    趣看|盤點南北分界線「秦嶺」兩邊差異 2020-11-04 2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教師招聘考試面試-說課稿點評之南北氣溫的差異
    編輯推薦:教師招聘考試網  考試資訊  考試題庫  考試技巧  【應試者作答摘錄】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南北氣溫的差異」。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情與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五個環節來進行。
  • 歐洲和亞洲明明是完整的一塊大陸,為什麼要分成兩個洲?
    世界地圖想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其實就要追溯歐洲、亞洲的歷史發展進程。這兩個洲的分界線,並不是由涇渭分明的地理分界線所決定的,而是由亞歐大陸的人類活動軌跡和歷史進程所決定的分界線。地理中所謂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劃分,與新航路開闢和地理大發現有關,正是由於新航海時代的來臨,人類才真正意識到,原來在山海相隔的另一個世界,還有其他大洲的分布。在此之前,人類的主要活動地區在很長時間裡,都局限於文明繁盛的亞歐大陸。
  • 這條不存在的線決定了我們的時間
    國際日期變更線(又名日界線)就是這樣神奇,在這條無形的線的東西兩側,哪怕兩地距離只隔一海裡,時間卻分成兩天。這是現代人的常識。但這條線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它的形狀曲曲折折?這點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為什麼需要國際日期變更線?
  • 這條自駕景觀大道改線了!跨五省區,一線聯通南北兩大口岸
    駕著車順著這條支線行駛,道路的終點站是內蒙古自治區的策克口岸。沒錯,213國道改道了!新213國道示意圖,製圖@《中國自駕地理》現在規劃的新路線是起於策克口岸,過酒泉、祁連、西寧等地,至碌曲接上原213國道,而原來的蘭州—碌曲段改為聯絡線G568蘭州—碌曲。
  • 中國南北分界帶分布圖制定完成 涉及7省130縣市
    當代學者在豐富張相文的觀點後雖然提出了「『淮河—秦嶺』不單純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而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分界帶』」,但對於「南北分界」究竟是「一條帶」還是「一條線」等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還是沒有明確的表述。
  • 中國最愛內鬥的省份:長期存在雙省會,曾經分成南北兩省!
    這樣,江蘇一省之內,分成兩個區域管轄:江寧、淮安、揚州、徐州四府,以及海州、通州兩個直隸州,歸江寧布政使司管;餘下的蘇、松、常、鎮四府和太倉州,由江蘇布政使司管。對於這種怪異的「雙省會」制度,清朝最高領導人一直也是默認的。乾隆曾得意地說,他下江南的政績之一是給江浙兩地蠲免了三成的賦稅,尤其是「省會駐蹕之地,加恩更宜優渥」,然後他點了江寧、蘇州、杭州三個省會的名。
  • 中國這條路10萬人修建近3000人犧牲,堪稱世界奇蹟!
    在4年多的時間裡,川藏公路穿越整個橫斷山脈的二郎山、折多山、雀兒山、色季拉山等14座大山;橫跨岷江、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拉薩河等眾多江河;橫穿龍門山、青尼洞、瀾滄江、通麥等8條大斷裂帶,戰勝種種困難。工程的巨大和艱險,在世界公路修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整個川藏、青藏公路的修築過程中,3000多名幹部、戰士和工人英勇捐軀,一代業績永垂青史。其中,建設川藏北線就犧牲2000多軍民。
  • 「南北差異」又多一條 指路說左右還是東南西北
    來自北方,目前在福建農林大學任教的丁佳寧,日常生活中就被這一問題困擾不已。13日,他發出相關微博後,引發網友熱議。「福建的朋友們,都不分東西南北嗎?總跟我說,到哪裡然後往左或者是往右,然後往上或者是往下,好崩潰。」13日,丁佳寧發出這一條微博後,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表示深有同感。
  • 澳大利亞南北氣溫差異
    這麼大緯度差距其南北兩端的氣溫會不會有很大差距呢?之所以比較氣溫而不是整體氣候,是因為澳大利亞的降水分布與緯度沒有關係,主要是沿海和內陸的差異,因此這裡只對氣溫做比較。以澳大利亞南端的墨爾本和北端的達爾文為例來做個比較吧。澳大利亞北領地首府達爾文市在南緯大約11度,北部臨海,屬於熱帶草原氣候,這裡最冷月7月的每天的溫度平均值是:白天最高31度,晚上最低19度。可以說有時要穿長袖衣服。
  • 地圖集(包含中國行政地圖,中國地形圖,中國南北分界圖,世界地圖)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1、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從中國西部的秦嶺山脈到東邊的七大水系之一的淮河連接成一條橫貫東西的分界線,天然形成了中國的南北地理分界線(帶)。這條線非常精確,雖然只有一線之隔,但是兩地自然環境大不相同,比如:秦嶺以北是黃土高坡,秦嶺以南卻是森林和盆地,這是自然條件的最生動真實的寫照。這條南北自然分界線實際上是氣候分界線。就熱量帶說是北方暖溫帶和南方亞熱帶的分界;在水分區劃中則是北方乾旱、半溼潤氣候和南方溼潤氣候的分界。在雨旱季節類型區劃中則是北方春旱、夏雨氣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氣候的分界。
  • ...模擬題:形成我國東部季風區自然環境南北差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2021年成人高考高起點史地模擬試題:形成我國東部季風區自然環境南北差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答案解析,如下:選擇題形成我國東部季風區自然環境南北差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A.熱量條件的變化B.水分條件的變化C.降水量的變化D.地勢高低的變化【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我國氣候的有關知識,我國東部季風區南北方向自然環境的差異主要是由於熱量條件的變化引起
  • 南北地理環境差異大,賽鴿體型要求大相逕庭
    南方和北方地理條件、氣候條件的差異,因為南方山多、陰天雨多、霧霾多,北方的天氣乾燥以及丘陵、平原多,所以南北賽線度小鴿子的體型要求也是不一樣的,那麼南北賽鴿分別適合什麼樣的小鴿子呢?,為適應南方的自然環境條件,要選取最適合南方賽線的鴿子,適合南方賽線的賽鴿體型應該是: 1、前胸稍微比後邊寬,或者是瓶子形狀後邊稍微細一點。
  • 雙腳分別站在地球的南北半球之上
    地上有一道明顯的標誌線,兩邊是世界各個主要城市的英文名稱和它們所在的相應經度值,紀念館的牆上有個小孔射出一條與地面上的線相平行的雷射射線射向遠方,這就是著名的本初子午線,我們所居住的這個星球的東西半球分界線。我雙腳跨在本初子午線的兩邊,拿起相機照下本初子午線和我的雙腳,以紀念我人生中頭一次同時踏在地球的的東西半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