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見他起高樓、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哈維·韋恩斯坦深陷不斷升級的性侵醜聞,可謂是「樹倒眾人推」。
《低俗小說》(Pulp Fiction)、《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烏雲背後的幸福線》 (Silver Linings Playbood) 、《被解救的姜戈》 (Django Unchained)......
締造一部部榮獲奧斯卡獎的影壇大作、被讚譽擁有「金手指」的著名製作人哈維·韋恩斯坦 (Harvey Weinstein),時下卻成了「樹倒眾人推」的眾矢之的。
哈維·韋恩斯坦在2014年奧斯卡頒獎禮上
不斷升級、即將成為好萊塢歷史「天字第一號」的性侵醜聞事件,不僅僅是表面上「電影大亨跌落聖壇」這麼簡單。明知暴行卻無所作為的人,深諳「潛規則」的中間人,以及為其粉飾正面形象的媒體記者,都將面對質疑。
好萊塢這個貨真價實的「名利場」上,有名有利就真的能為所欲為的時代,是時候走到盡頭了。
好萊塢巨擎隕落:眼見他樓塌了
紐約時報、紐約客等媒體上周末連發重磅調查報告,揭露哈維·韋恩斯坦數十年來不斷發生的性騷擾醜聞,引起好萊塢上下的一片譁然。
繼艾什莉·賈德勇敢的公開發聲指證之後,安吉麗娜·朱莉、格溫妮絲·帕特羅、海瑟·葛拉罕等好萊塢老牌女星紛紛出面,指認韋恩斯坦在酒店房間和工作場所試圖騷擾她們,更有Lucia Evans、Asia Argento和另一位未具名的女演員指控韋恩斯坦犯下強姦罪行。
左:格溫妮絲·帕特羅 右:安吉麗娜·朱莉
凱特·布蘭切特、本·阿弗萊克等與韋恩斯坦合作多年的影星也接連發聲,旗幟鮮明地譴責韋恩斯坦的惡劣行徑,好萊塢的女權旗手梅麗爾·斯特裡普「梅姨」更是怒斥其行為「不可原諒」,多年交情分崩離析。
梅麗爾·斯特裡普與哈維·韋恩斯坦
作為回應,韋恩斯坦影業公司 (Weinstein Company, 縮寫TWC) 於周日(10月8日)晚間發表聲明,宣布解僱哈維·韋恩斯坦。這家享譽全球的獨立工作室於2005年創立,聯合創始人中包括哈維和羅伯特·韋恩斯坦兄弟;如今除了開除創始人之外,該公司甚至可能還要面臨被迫更名的尷尬局面。
在離開米粒麥克斯影業後,TWC在韋恩斯坦兄弟的執掌下,成為當今世界電影產業當中舉足輕重的製片廠,全球電影票房收入在2015年達到13億美元。
這個電影製片方的logo曾經出現在無數奧斯卡獲獎影片的片頭
但去年TWC票房表現「折戟沉沙」,全年7部上映影片在美國國內票房僅斬獲6400萬美元,在國內排名僅位列第13名,票房佔比0.6%。如今又遭受創始人醜聞衝擊,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Jeffrey Sonnenfeld今日接受CNBC採訪時甚至表示,認為即便TWC開除哈維,「斷臂求生」,也再難重振雄風。
即便哈維被開除,他還是擁有TWC42%的股權,人們的眼睛是雪亮的。
他們製作的50部偉大的電影,也終將屬於過去,而製片人的名聲才能決定整個公司會走向何方。
醜聞事件愈演愈烈之際,就連韋恩斯坦此前曾聲稱堅定支持他的妻子、Marchesa品牌時裝設計師Georgina Chapman,昨日(10月10日)也公開對人物雜誌表示,已向法院提交離婚申請。年齡相差24歲(韋恩斯坦時年65歲,Chapman時年41歲)的兩人2007年結婚,育有一兒一女。
昔日同僚四面楚歌,家庭妻女毀於一旦,可以說是這位電影大亨私生活劣跡斑斑的「現世報」。
深諳名利之道 媒體機器一度都為其「王國」服務
最發人深思的是,這些性侵醜聞最早能夠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初,也就是說在過去近三十年中,韋恩斯坦依靠自身的名利光環和公關手腕,成功地迴避了輿論和法律的懲罰。
據紐約時報報導,過去韋恩斯坦至少就八起被指控性騷擾和不當肢體接觸的案件,與多名女性達成和解;還有受害女性因為渴望星路、懼怕韋恩斯坦在事業上的打擊報復,而對「潛規則」隱忍至今。
在公關方面,韋恩斯坦的影視王國更是以一系列正面媒體報導為基礎,長期屹立不倒。紐約時報不吝言辭地報導稱,「在網際網路時代到來前,那些報導摞起來恐怕可以觸到天上的月亮。」
2011年,已故著名記者、波士頓大學傳媒學教授大衛·卡爾 (David Carr) 在寫給《紐約》(New York)雜誌的一篇關於韋恩斯坦的人物特寫中,對其有著敏銳的觀察:
「作為造星機器的擁有者,韋恩斯坦重塑了媒體的流程,如此一來他便能遠離負面新聞。」
強硬公關手腕 被稱為「奧斯卡操盤手」
而韋恩斯坦的強硬公關手腕,在其角逐奧斯卡的徵途中更是「大顯身手」。
負責評審奧斯卡獎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評委,被詬病政治不正確、「充滿白人偏見」已是由來已久,評委中94%是白人,77%是男性,平均年齡為62歲。而韋恩斯坦恰恰投其所好,一次次利用各色公關手段,將自己製作的影片送上奧斯卡頒獎禮,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影視帝國。
從前期對影片的選擇,到後期營造口碑而爭取長時間大曝光度推廣,頒獎季前才開放大規模放映等手段,韋恩斯坦順利讓《國王的演講》、《藝術家》等斬獲當年最佳影片。
1999年的第71屆奧斯卡頒獎禮,被稱為「奧斯卡史上最大冤案」,《莎翁情史》擊敗當時呼聲最高的《拯救大兵瑞恩》斬獲當年最佳影片,這背後離不開韋恩斯坦為《莎翁情史》砸下的500萬美元公關費;當時一部獨立電影的公關費約為25萬美元,而一部來自大製片廠的電影的公關費也不過200萬美元。
僱水軍潑髒水、買專欄鋪報導、邀請評委出入各色酒會,舉行明星出席的私人放映,韋恩斯坦極盡其能事,最終將強勁的對手踩在腳下,如願以償將最佳影片收入囊中。
韋恩斯坦的「奧斯卡操盤手」名聲在外,但這個綽號,絕非是褒義的讚賞,反倒可以視作業界對其行徑敢怒不敢言的一種表現。
如今韋恩斯坦性侵醜聞爆發、廣廈毀於一旦,他是好萊塢這個「名利場」上第一個倒下的巨頭,但只要「潛規則」猶在,恐怕也不會是最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