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學了一招。
醫院內急診科裡接診到口服藥物中毒患者,給予洗胃搶救之後,在拔出洗胃管之前,還要常規的給予藥用炭片胃管注入,以起到消化道洗消、吸附毒物的作用。洗胃後給予藥用炭應用,是口服中毒患者進行消化道洗消的常用救治方法,臨床常用洗胃後口服或胃管鼻飼。
藥用炭片為吸附藥,主要成分為藥用炭,為薄膜衣片,除去膜衣後顯黑色或灰黑色。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能有效地從胃腸道中吸附肌酐、尿酸等有毒物資,使這些毒性物資不在體內循環,而從腸道中排出體外,使體內肌酐、尿酸積存量降低。胃腸道不吸收,全由腸道排出。
藥用炭具有顆粒小表面積大的特點,是安全可靠的吸附劑。它與毒物非特異性結合為複合物使之不能被吸收。可用於許多經口中毒的患者。如生物鹼、巴比妥類、嗎啡類、水楊酸類、三環類抗抑鬱藥、苯酚、氯化汞、毒菌等,臨床較常用於食物及生物鹼等引起的中毒及腹瀉、腹脹氣等。
用於吸附劑的藥用炭用量:成人50-100g,兒童按1-2g/kg,加水製成混懸液,口服或經胃管灌入,之後再吸出,反覆多次,也可在洗胃後置30g於胃中。藥用炭除外觀顏色發黑看上去感官較差外,其他不良反應少。大劑量使用可引起小腸堵塞;誤吸入肺可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胃管灌注吸附劑藥用炭片之常規做法
之前,護理人員為洗胃後的患者應用藥用炭吸附劑,通常的做法是先將藥用炭片粉碎再用溫水稀釋成液體狀,用注射器抽取,注入胃管,以灌注到患者胃內。
由於沒有專門的粉碎工具,急診科護士就會就地取材,她們常用輸液瓶用力碾壓硬硬的藥片。用瓶子壓碎成粉末也很不容易,粉碎過程中炭粉飛揚,可能造成藥物浪費和環境汙染;護士想儘快溶化炭劑,在溶化過程中會用棍棒不斷攪動液體。而未制粒的炭粉會在液面結膜,攪拌易粘結於攪拌棒或容器壁上。操作護士稍有不慎,灌注藥用炭時,這種灰黑色的混懸液就有可能汙染床鋪和衣物,導致了浪費時間、人力,卻得不到應有的效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後來有一次,看到護士網上有一篇文章,說的是護士為一個鼻飼患者注入藥用炭後,發生胃管堵管的案例。
原因分析是因為藥用炭片不宜不易與其他藥品一起服用,會吸附其他藥品,影響藥物作用;口服藥滯留於胃管內,由於藥用炭吸附其他藥品,導致本來沒有碾碎的藥品變得更加粘稠,貼附在胃管管壁,繼而發生堵管的情況。
查閱相關文獻看到,炭劑型及液體運動對藥用炭溶化時間的影響無顯著性差異。只要將炭片放人生理鹽水中靜置16~18min,等待炭片成糊狀液時,輕輕攪拌液體成懸浮狀液後,即可應用。
由於案例中的堵管情況是發生在一個鼻飼患者身上,後來他們改進了臨床操作,並進行了反思和總結,在為患者服用多種藥物時,藥用炭等特殊中成藥須與其他藥物分開服用。
鼻飼藥用炭時,無須碾碎,只需溶解16-18分鐘,等待炭片呈糊狀液時,輕輕攪拌成混懸液時即可應用。鼻飼用藥時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時分開碾碎、分開胃管注入,注入後要注意注水,保證藥液到達胃內,有效克服了藥用炭臨床應用中堵管現象。
實踐
當看到「炭劑型及液體運動對藥用炭溶化時間的影響無顯著性差異。只要將炭片放人生理鹽水中靜置16~18min,等待炭片成糊狀液時,輕輕攪拌液體成懸浮狀液後,即可應用」。急診科護理人員眼前一亮:無須碾碎,只需加水浸泡溶解,太好了!
急診科護士是動手能力最強的臨床護士。護士長帶著值班護士說幹就幹,當即拿出兩片搶救車裡備用的藥用炭片放到一個一次性杯子裡,倒入100ml溫水進行觀察。
上面的案例中,不是說需要加水溶解16-18分鐘嗎?既然每一個洗胃的患者都要常規灌注藥用炭液進行常規的消化道洗消,我們從患者插胃管的時候,就開始加水溶解藥用炭片好了,洗胃結束,正好不耽誤胃管灌注。
說是16-18分鐘,其實,試驗自從清水倒入藥用炭上開始,就有很多氣泡湧出,不到2分鐘的時間,兩片藥用炭片,就溶解完畢,用棍棒攪動,完全溶解成混懸物了,根本無需等待16-18分鐘這麼長的時間!
感悟
什麼是護理臨床經驗?經驗來源於臨床護理實踐和不斷的學習與改進。
護理人員面對藥用炭片這樣臨床不常用的藥物,要加強學習其藥理作用及特性、注意事項。在完成本職護理工作任務的基礎上,借鑑他人經驗和成果,並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加以運用和改良,就有了自己寶貴的臨床經驗和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臨床護士,想要做好護理本職工作,提升護理工作質量,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困難: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你在工作中有心,有一顆願意學,並願意付諸實施的心,和一雙願意親手進行臨床實踐的手。
參考文獻
1、藥用炭說明書
2、急性中毒/張彧主編.——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