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大家最熟識的莫過於桑棗和蠶吃的桑葉了其實桑從葉到根都有很好的藥用價值的,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我們看一下桑棗
桑棗:性寒,味甘;歸肝、腎經
功效:滋陰養血、息風鎮靜;主治肝腎陰虧、消渴、便秘、潮熱盜汗、失眠多夢、心悸、腰膝酸軟等。
用法用量:煎湯內服,15~25克;熬膏或浸酒;外用浸水洗。
注意:脾胃虛寒作洩者勿服。
藥膳食療: 桑棗補血茶一一補血強心、養肝益腎的功效
材料:桂圓15克,桑棗9克(幹品),迷迭香3克,冰糖適量
做法:砂鍋注入水燒開,倒入桂圓、桑棗,用小火煮15分鐘,加入迷迭香、冰糖,續煮3~5分鐘即可
桑葉:性寒,味甘、苦;歸肺、肝經。
功效:發散風熱、潤肺止咳、清肝明目;主治風熱感冒、肺熱燥咳、身熱、頭暈、頭痛、目赤昏花等。
用法用量:煎湯內服,9~10克;研末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肝燥者禁用。
藥膳食療:桑葉枇杷葉茶一一潤肺清痰、散熱解毒
材料:桑葉5克,枇杷葉5克,甜杏仁8克;蜂蜜適量
做法:砂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燒開,倒入備好的枇杷葉、桑葉、甜杏仁。用大火煮20分鐘左右即可。盛出藥汁放至半涼加入蜂蜜調勻即可。
桑白皮:桑的根皮。性寒,味甘;歸肺、脾經。
功效:瀉肺平喘、行水消腫;主治肺熱喘咳、吐血、水腫等。
用法用量:煎湯內服,10~25克;或入散劑。
注意:肺虛無火、小便多及風寒咳嗽者忌服。
桑枝:性平,味苦;歸肝經。
功效:祛風溼、通經絡、行水氣;主治風溼痺痛、腦卒中(中風)、水腫、腳氣、肌體風癢等。
用法用量:煎湯服,10~30克;熬膏用;外用煎水燻洗。
注意:孕婦慎用
藥膳食療:桑枝煲雞一一補腎精、通經絡
材料:母雞1隻,參須5克,桑枝5克,紅棗2粒;蔥花、鹽、料酒適量
做法:取乾淨砂鍋,放入處理乾淨的整雞、參須、桑枝、紅棗,注入適量清水,淋入料酒,燉至雞肉熟爛,加入鹽調味,關火撒上蔥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