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魚在我國渤海、黃海、東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與大小黃魚、烏賊並稱為中國的四大海產。富含脂肪、蛋白質、維生素A、不飽和脂肪酸、磷、鈣、鐵、碘等多種營養成分。
帶魚的DHA和EPA含量高於淡水魚,帶魚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 比其他淡水魚補腦功能更好,EPA則俗稱血管清道夫,對降低血脂有益。帶魚肉質細膩,沒有泥腥味,魚肉易於消化,是老少鹹宜的家常菜譜。
中華草本上記載帶魚,歸胃經,有補虛;解毒;止血,養肝的功效。主治:病後體虛;產後乳汁不足;瘡癤癰腫;外傷出血。性味:味甘;性平。內服:魚肉煎湯或燉服,150-250g;或蒸食其油;或燒存性研末。外用:魚鱗適量,敷患處。而《食物中藥與便方》記載:帶魚,滋陰、養肝、止血。急慢性腸炎蒸食,能改善症狀。
現代研究表明,帶魚的魚鱗更是有很高的價值,其實所謂的銀鱗並不是鱗,而是一層由特殊脂肪形成的表皮,稱為「銀脂」,其所含的三種成分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同時可以增強皮膚表面細胞的活力。卵磷脂,減少細胞的死亡率,能使大腦延緩衰老。6—硫代鳥嘌呤物質。該物質是一種天然抗癌劑,對白血病、胃癌、淋巴腫瘤均有防治作用。
所以洗帶魚時儘量不要破壞魚鱗,魚鱗在超過75度的熱水中即可溶解,洗魚時要注意水溫。
不論鮮帶魚還是凍帶魚都易於加工並可於多種食材搭配,常見做法有清燉、清蒸、油炸、清蒸、紅燒,也可以做乾鍋、火鍋以及多重西式、日式料理。帶魚是老人、兒童、孕產婦的理想滋補食品,尤其適宜氣短乏力、久病體虛、血虛頭暈、食少羸瘦、營養不良者食用。此外,孕婦吃帶魚有利於胎兒腦組織發育;少兒多吃帶魚有益於提高智力;老人多吃帶魚則可以延緩大腦萎縮、預防老年痴呆;
總之,其藥用價值也是讓大家可以有藉口吃而已。中藥本身就是溫補調理為主,大家不能以補代藥,而且不同的人體質不同對服用後的身體改變也不盡相同。不過帶魚作為深海魚魚肉又是白肉多吃沒有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