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邪西毒
年節臨近,家家戶戶都在打掃衛生,角角落落都得打掃一遍。我家陽臺養了七八盆花,也得挪挪地方清理一下。
搬起陶質花盆,在底座上發現了一群彈尾跳蟲,這些小不點兒習慣生活在陰暗潮溼環境下,乍一暴露在亮光下,淡灰藍色的跳蟲奔跳如落雨,紛紛逃竄。彈尾跳蟲體長不到1毫米。因其集聚時形似菸灰,又稱菸灰蟲。可以說只要你家養花,有花土的地方,就比如你有這種微小的蟲子,它們依靠花盆中的腐殖質為生,一般藏身在陶質花盆的底部或者枯葉之下。
彈尾跳蟲常常大批群居在土壤中,特別是森林落葉下的土壤中,很難找到沒有跳蟲的土壤。市場上出售的很多花土都是樹葉漚制的有機質土壤,彈尾跳蟲早已藏身其中,你不知不覺就會連花土帶蟲拿回家中,然後它們就在花土中生存繁衍,無聲無息地和你共處一室。
彈尾跳蟲雖是低等昆蟲,毫不起眼,微小如塵,但它們非常重要,是土壤動物中極為重要的動物類群,是土壤中植物殘體及菌絲的分解者,也是很多其他土壤動物所喜愛的食餌。由於身體弱小,沒有什麼防衛的手段,所以蜘蛛、蜈蚣等都將它們當做最好的點心,這一點與在大海中生活的浮遊生物十分相似,因此也被稱為土中浮遊生物。去年我在花盆中發現過石蜈蚣,它們是肉食者,在花盆這樣大小的天地中,主要就是靠捕食跳蟲過日子。
彈尾跳蟲如此小,又喜歡蹦跳,我費了好大的勁,才把一隻弄進了我觀察蟲子的玻璃器皿中。在顯微鏡下,彈尾跳蟲的結構一目了然:有3對細小的足,身體呈白色,半透明,體表被有稀疏的毛,觸角與頭約等長,口器為咀嚼式,頭部有單眼。腹部末端有個彈跳器常彎向前方,當遇到危險時,彈器猛向下後方彈擊物面,進行強而有力的跳躍,一次可跳出40釐米遠,幾乎是它身體的200倍。這個比例,澳大利亞袋鼠跟它相比,就是個菜。更為神奇的是,彈尾跳蟲體表有油質,不怕水,積水時可浮在水面,而且在水面也可以彈跳自如。
你瞧,小小跳蟲,水陸通吃。
低等動物絕大多數都依靠「超生」適應生存法則,只要環境溼潤,溫度適宜,它們就大量發生,彈尾跳蟲是卵生,繁殖迅速。近距離擴散靠自身爬行或跳躍,遠距離借風力、雨水和人為攜帶傳播。纖弱無比的彈尾跳蟲,世世代代遵循演繹著這種大自然的生存智慧。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