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而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微觀世界就好比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小小江湖。在這江湖中,有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下鑽的,各種各樣的微小生物們譜寫了一段段不朽的傳奇。你可知道其中一種名叫「跳蟲」的神奇生物嗎?
「跳蟲」雖有蟲之名,卻並不是昆蟲,他並沒有進化出昆蟲最大的特徵——翅。事實上他比昆蟲更加原始,但和昆蟲一樣有3對足,一對觸角,有些種類也有眼故冠以其蟲之名。跳蟲隸屬於節肢動物門,獨立成綱,學名Collembola 也就是彈尾綱。他的體型微小,個頭一般在1-3個毫米,最大的也不超過6毫米。別看他不起眼,事實上跳蟲可是大自然中重要的一員。他們主要生活在土壤表層和地表,在林地中尤為常見,雖然個頭不大但是數量非常之多。在所有的土壤動物中,跳蟲、蟎、線蟲並列為三大門派。他們取食植物碎屑、真菌,是大自然中默默無聞的清潔工,多虧他們保持了土壤的活力才能讓植物們茁壯成長。跳蟲也是大多數肉食性節肢動物的口糧,是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江湖險惡,沒有兩把刷子又怎麼出來混呢?讓我們先來看看跳蟲的長相吧。跳蟲有一對一般分4節的觸角,在頭部兩側各長有0-8隻小眼,咀嚼式口器。胸部3節各一對足,腹部6節,在第I、III、IV節腹面分別長有各一對特殊的附肢:腹管、握彈器、彈器。從跳蟲的名字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他輕功了得,沒錯,超強的跳躍能力就是他躲避天敵追殺的獨門秘籍。可是跳蟲並非是用他的腿來進行跳躍,而是通過腹部腹面那3對特殊的附肢進行彈跳。腹管如同一對吸盤,能夠吸收水分和粘附在物體表面。握彈器像是一對小小的掛鈎,能夠扣緊彈器。而彈器則粗壯、有力,具有超高的爆發力,是跳蟲彈跳的法寶。首先跳蟲將他的彈器彎曲收緊在腹部,緊扣握彈器。然後利用腹管牢牢地將身體吸附在物體表面,接著鬆開握彈器將彈器抵在接觸面上,「氣聚丹田」。此時腹管一旦鬆開,利用彈器撐地的反作用力我們的跳蟲就能夠「嗖」地一下——飛沖天了,這真是名副其實的「跳蟲」!
電鏡下
跳蟲不僅有彈器這一獨步武林的絕招,他們種類繁多形態差異極大,各門各派更是遍布天下。有的「門派」眼和彈器退化,擅長土遁之術,長年居於土中。有的門派特化了刺吸式的口器,擅長木遁之術,專門躲在樹皮中取食樹汁。有的門派窮究輕功,通過將胸部和腹部癒合成球形穩定重心、減少風阻,專門在樹枝和樹冠上飛簷走壁。此外,不論是洞穴、沼澤還是海濱、高山都能夠發現它們的蹤跡,甚至是南極大陸這樣的苦寒邊陲都有跳蟲生存。
疣䖴Neanuridae
疣䖴Neanuridae
棘䖴Onychiuridae
等節䖴Isotomidae
長角䖴Entomobryidae
圓䖴Sminthuridae
奇巧玲瓏遍天下,飛天遁地震江湖,跳蟲正是這樣一種神奇的生物,不斷地書寫著屬於他們的一段段傳奇!
感謝Springtail君撰文,期待更多微觀世界的奇聞逸事。
自然紀錄新開QQ群:417752945 歡迎大家入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