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世界之 跳蟲

2021-02-18 自然紀錄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而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微觀世界就好比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小小江湖。在這江湖中,有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下鑽的,各種各樣的微小生物們譜寫了一段段不朽的傳奇。你可知道其中一種名叫「跳蟲」的神奇生物嗎?


「跳蟲」雖有蟲之名,卻並不是昆蟲,他並沒有進化出昆蟲最大的特徵——翅。事實上他比昆蟲更加原始,但和昆蟲一樣有3對足,一對觸角,有些種類也有眼故冠以其蟲之名。跳蟲隸屬於節肢動物門,獨立成綱,學名Collembola 也就是彈尾綱。他的體型微小,個頭一般在1-3個毫米,最大的也不超過6毫米。別看他不起眼,事實上跳蟲可是大自然中重要的一員。他們主要生活在土壤表層和地表,在林地中尤為常見,雖然個頭不大但是數量非常之多。在所有的土壤動物中,跳蟲、蟎、線蟲並列為三大門派。他們取食植物碎屑、真菌,是大自然中默默無聞的清潔工,多虧他們保持了土壤的活力才能讓植物們茁壯成長。跳蟲也是大多數肉食性節肢動物的口糧,是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江湖險惡,沒有兩把刷子又怎麼出來混呢?讓我們先來看看跳蟲的長相吧。跳蟲有一對一般分4節的觸角,在頭部兩側各長有0-8隻小眼,咀嚼式口器。胸部3節各一對足,腹部6節,在第I、III、IV節腹面分別長有各一對特殊的附肢:腹管、握彈器、彈器。從跳蟲的名字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他輕功了得,沒錯,超強的跳躍能力就是他躲避天敵追殺的獨門秘籍。可是跳蟲並非是用他的腿來進行跳躍,而是通過腹部腹面那3對特殊的附肢進行彈跳。腹管如同一對吸盤,能夠吸收水分和粘附在物體表面。握彈器像是一對小小的掛鈎,能夠扣緊彈器。而彈器則粗壯、有力,具有超高的爆發力,是跳蟲彈跳的法寶。首先跳蟲將他的彈器彎曲收緊在腹部,緊扣握彈器。然後利用腹管牢牢地將身體吸附在物體表面,接著鬆開握彈器將彈器抵在接觸面上,「氣聚丹田」。此時腹管一旦鬆開,利用彈器撐地的反作用力我們的跳蟲就能夠「嗖」地一下——飛沖天了,這真是名副其實的「跳蟲」!


電鏡下

跳蟲不僅有彈器這一獨步武林的絕招,他們種類繁多形態差異極大,各門各派更是遍布天下。有的「門派」眼和彈器退化,擅長土遁之術,長年居於土中。有的門派特化了刺吸式的口器,擅長木遁之術,專門躲在樹皮中取食樹汁。有的門派窮究輕功,通過將胸部和腹部癒合成球形穩定重心、減少風阻,專門在樹枝和樹冠上飛簷走壁。此外,不論是洞穴、沼澤還是海濱、高山都能夠發現它們的蹤跡,甚至是南極大陸這樣的苦寒邊陲都有跳蟲生存。

疣䖴Neanuridae


疣䖴Neanuridae


棘䖴Onychiuridae


等節䖴Isotomidae


長角䖴Entomobryidae


圓䖴Sminthuridae


奇巧玲瓏遍天下,飛天遁地震江湖,跳蟲正是這樣一種神奇的生物,不斷地書寫著屬於他們的一段段傳奇!

感謝Springtail君撰文,期待更多微觀世界的奇聞逸事。

自然紀錄新開QQ群:417752945 歡迎大家入群交流

相關焦點

  • 彈尾跳蟲
    搬起陶質花盆,在底座上發現了一群彈尾跳蟲,這些小不點兒習慣生活在陰暗潮溼環境下,乍一暴露在亮光下,淡灰藍色的跳蟲奔跳如落雨,紛紛逃竄。彈尾跳蟲體長不到1毫米。因其集聚時形似菸灰,又稱菸灰蟲。可以說只要你家養花,有花土的地方,就比如你有這種微小的蟲子,它們依靠花盆中的腐殖質為生,一般藏身在陶質花盆的底部或者枯葉之下。
  • |恐怖昆蟲重現江湖 解億年前捕食跳蟲之謎
    故事首先從跳蟲說起……   跳蟲起源很早,是最早出現在陸地上的六足動物之一。
  • 羊肚菌栽培過程跳蟲危害和防治
    羊肚菌栽培生產中,特別是當土壤內含糖分廢棄物如玉米杆或土壤農業廢棄物較肥沃使時極易爆發跳蟲危害,跳蟲會在土壤縫隙內活動,嚼食羊肚菌菌絲;也會鑽進外源營養袋中,在袋子內繁衍生息,造成菌絲破壞和營養流失。春季溫暖溼潤季節,大規模的跳蟲也會嚼食子囊果,被咬食過的子囊果部位發育受阻,導致容易招致其他病害的發生。    1.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約1.0~1.5mm,形如跳蚤,無翅,淡灰色至灰紫色,體壁柔軟,大多數體表具毛。口器內藏,咀嚼式,眼不發達,觸角4~6節,前胸常退化,足僅4節,足的脛節與跗節常癒合成脛跗節。
  • 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一億年前專性捕食跳蟲的苔甲化石
    已知最古老的跳蟲化石發現於距今約4億年前的泥盆紀早期萊尼燧石中,而中、新生代各個琥珀生物群中均發現了種類多樣的跳蟲化石。雖然現生的苔甲由於某種原因已失去了捕食跳蟲的能力,但根據特殊形態特徵,研究人員推測在白堊紀中期跳蟲這一龐大的生物質來源曾被苔甲所利用,而且這一特殊的捕食跳蟲的習性曾至少一直延續到始新世中期。  現生鞭苔甲族的地理分布較為有趣,其間斷分布於歐洲和非洲南部。
  • "80後"寂寞地研究著跳蟲 鑽"冷門"用意何在
    東方網3月29日消息:「跳蟲不是跳蚤。跳蚤是昆蟲,而跳蟲不是。」這句話像繞口令,高豔和黃騁望說起來卻是特別順溜,或許因為已經說了太多遍——總在糾正別人的誤解。  搜索一下維基、百度,百科詞條中仍然把跳蟲寫成「彈尾目的昆蟲」;其實從1999年起,動物分類學家已經把它從狹義昆蟲綱中劃分出來,列為六足動物亞門下的「彈尾綱」。
  • 《星際爭霸》蟲族的跳蟲那麼弱,如何才能發揮出最大用處呢?
    要想發揮跳蟲的戰鬥力,這裡,我們要明確一個點,就是要明白跳蟲的優點是什麼,這樣的話,我們才能針對優點進行部署,首先,跳蟲最大的優點,恐怕就是生產速度了,不同於人族的槍兵和神族的狂熱者,跳蟲的生產速度非常高,一次性能夠生產2隻,考慮到一個蟲穴能夠生產6隻幼蟲,一次就能生產12隻。
  • 南極跳蟲體內發現塑料垃圾,食物鏈已被汙染,人類警鐘被敲響
    南極跳蟲體內發現塑料垃圾,食物鏈已被汙染,人類警鐘被敲響提到南極大陸,它在我們的印象中不僅非常的遙遠,而且還很寒冷,它的上面如今除了世界各個國家的科考隊員們之外,是沒有任何永久性居民的,這似乎也代表著,南極是一片沒有被汙染的淨土,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 星際爭霸2蟲族的跳蟲有兩個分支,你們知道是哪一些嗎?
    星際爭霸2蟲族的跳蟲有兩個分支,你們知道是哪一些嗎?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戰爭藝術家,今天我來講一下星際爭霸2蟲族跳蟲種類。
  • 這是什麼神仙皮膚包,跳蟲秒變「跳狗」!
    安裝了最新的爆笑星際包之後,孵化場變的萌萌噠,頂端的大眼睛也看著呆呆的:工蜂的兩隻大鉗子也太可愛了把……還有大家用的最多的跳蟲,真的變成了"跳狗",張著大嘴吧蹦蹦跳跳的!看看下面這排可愛的跳蟲頭像,這要是沒人說簡直認不出這是跳蟲了……知道肯定有人問這是什麼效果,其實是最近新出的一款爆笑星際包,用了爆笑星際的卡通形象製作的卡通風格的皮膚包,可以在戰網上購買到,售價60RMB,在劇情戰役、多人合作和自定義模式中都能使用。
  • 微觀世界的量子態,是宏觀世界變化之源
    量子世界神奇不可思議的各種現象,妙不可言,已被諸多實驗證實,不僅如此,宏觀世界的自然現象變化,也能從微觀世界的量子態行為找到生變的根源。從不確定量子態的微觀世界,到整體受規律法則約束的宏觀世界,用機率描述的量子態行為,證明了「色空不二」,如《心經》所說,虛空是「真實不虛」,空性中觀,在微觀的量子行為有諸多可能的路徑,得到生動形象的證實。
  • 「點亮」探尋微觀世界之眸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光源夢」合肥先進光源設計圖「整個園區宛如一隻觀察微觀世界的從我國首個專用同步輻射光源——合肥光源,到正在預研的世界首批第四代低能區同步輻射光源——合肥先進光源,實驗室用「神奇之光」點亮科學之路,努力實現大國崛起的「光源夢」。「合肥光源」發出「神奇之光」在中國科大西區,一幢狀如飛碟的建築物,格外引人注目,這裡是「合肥光源」所在地。
  • 夢見進入微觀世界,探索微觀文明的秘密
    我們已知的客觀世界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宏觀世界,一部分是微觀世界;從我們所在的宇宙三維環境進行判定,宏觀世界是無限大的空間集合體,而微觀世界是無限小的空間集合體;如何進入微觀世界去探索那裡的神奇奧秘?我們藉助夢境為媒介,讓意識穿過層層空間物質粒子的阻隔,我們會發現在一些比夸克還要小的粒子裡面,存在著來自不同維度的微觀世界體系
  • 玻爾茲曼與奧斯特瓦爾德「原子」之爭,掀開了微觀世界的大門
    其實在19世紀,也有一場著名的科學大論戰,只不過雙方科學家並不如愛因斯坦玻爾那般知名,而被人們所忽略,這場論戰,影響了愛因斯坦、普朗克等科學巨人,敲響了量子力學誕生的前奏,也為科學家們從宏觀世界轉向探索微觀世界掀開了序幕。那便是有名的玻爾茲曼與奧斯特瓦爾德之爭。
  • 微觀世界中不可思議的現象!!!
    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的宇宙或許就是一個巨無霸一樣巨大生物的細胞一樣,正是因為我們人類太過於渺小,所以我們才會感慨宇宙之大。佛教中也有類似這樣的描述,比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芥子須彌』』等之類的,都說的是微觀中的世界。
  • 微觀世界:「宇宙」可能是這樣存在的
    科學家通過對微觀世界的觀察,發現微觀世界與宏觀宇宙極為相似,並且基本結構也大致一樣,如果真的可以將原子放大10億倍,那麼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極有可能就是一個宇宙的模型。在幾千年前,我們的先人就曾提出「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的言論,若宇宙真的存在大小之分,那麼宏觀來說宇宙自然就沒有了盡頭,按照這樣的說法,在量子級的世界可能還存在有更小的未被認知的物質,也就是說,宇宙之外還有宇宙,微觀世界裡面一定還有另一個世界,只是以我們的能力來說無法探尋到而已。
  • 微觀的盡頭是宏觀嗎?一口氣讀懂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差別
    目前,這些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都集中在「微觀世界」中,也就是宇宙萬物的最小組成部分——基本粒子在運動時發生的事情,我們口中常常提到的「量子力學」就是描述微觀世界中物理規律的一門學科。其實宏觀和微觀的差別還是很好分辨的,當物體小於0.0000001釐米也就是1納米時,就已經進入了微觀的世界,也就是說當空間的尺度小於1納米時,就進入了神奇的量子力學世界,在這個尺度之外,就是我們生活的宏觀世界。
  • 顯微鏡下的植物微觀世界——新都二中融通課程之探索植物的奧秘
    想要徹底了解一種植物,就千萬不能錯過它的微觀形態。植物的微觀世界不僅為我們揭示了植物結構的精巧複雜,也展現出了它們千姿百態的細節魅力。為了培養學生對生命科學的興趣,拓寬和加深生物學的相關知識,鍛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近日,新都二中學子在蔡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作為小小「科學家」深入的體驗了一次植物微觀世界的奇妙之旅。
  • 原子就是一個宇宙,微觀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
    筆者:三體-小遙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我們擁有了越來越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從宏觀和微觀角度去觀察整個宇宙。在此過程中,人們不僅發現了宇宙正在以超光速的速度膨脹,還發現了更加微觀的層面。科學家們並不認可相關說法,宏觀與微觀無法混為一談,原子仍然屬於物質,即便放大無數倍,其中仍然能夠擁有很多結構,只要人類的科技不停進步,就能夠將其不斷細分。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人們在面對宇宙與原子時的比較,原子中的無數結構就好比宇宙中的浩瀚星辰,但是二者只有相似之處,其中仍然受到不同作用力的影響。
  • 宏觀世界宇宙之大,微觀世界細菌病毒之小,讓人細思極恐嗎?
    其實也可以說很多很多,每一件事情細思一下,都有極恐之處;但也可以說沒有,人們天天過生活,如果有那麼多的極恐還咋活?有這種情結的人是過於矯情罷了,沒事找事。既然矯情,今天就也來矯情一下,先說說大與小。宇宙之大,人類之渺小,說起來也可以看做一個細思極恐的事情。
  • 人的意識是如何影響微觀世界的?
    上一期我談到了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三大差別,其中有一個關鍵點是「人的觀察會直接作用於微觀世界」,這似乎暗示著人的意識可以直接改變微觀世界,這與馬克思哲學中的物質意識論相違背,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首先你要明白一個道理,量子力學發展到現在,主流科學家唯一承認的是「人類的觀察會改變微觀世界的演化進程」,請注意這是說的是「人的觀察」,並非說「人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