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遵道學校震後第一課:孩子想像未來家園
2008年05月23日 11:43 來源:青年報
發表評論
綿竹以西遵道鎮的遵道學校複課了。得知這個消息後,上海青年志願者們帶著數百本健康知識小冊子前往該校,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健康衛生課。
廢墟上建13所抗震教室
5·12大地震,使得位於綿竹以西遵道鎮的大量建築成為廢墟,四層樓高的遵道學校教學樓在地震中被震出數個大裂口,不少門窗都被震得嚴重變形,校舍內空無一人。遵道中學、小學1689名學生被迫離開課堂。
昨天上午,當記者趕到該校的時候,13間抗震教室已經在幾天內全部建成。在一間面積較大的「板房教室」裡,還擺放了1000多冊圖書。校長陳朝祿告訴記者,這所板房採用高科技泡沫層板,佔地650平方米,分為13間教室,其中一間為教師辦公室,可容納600多名學生。
「今後我們還要再建20多間這種防震教室,作為過渡時期的教室。」陳朝祿表示,目前學校非常需要圖書、課桌椅和辦公用品。
昨天一天,約有700多名學生回到了他們熟悉的校園。幾名喜好運動的初三學生還在操場上的籃球架前打起了籃球。「地震後好久沒有摸到球了,好舒服呀!」一名學生告訴記者,學校複課前,大家都是呆在自己家裡,每天面對一片廢墟,也不知道同學的情況,很牽掛。開學後能夠重新見到同學們很開心。
課程以心理輔導為主
「告訴我你們希望自己未來的家是什麼樣子的?」來自唐山震後心理幹預的專家給孩子們上了第一堂課。
「我希望我的家能像以前的樣子,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到處鳥語花香。房子的周圍有高大茂盛的樹木,還有清清的流水。」一名學生在她的作文中這樣寫道。
陳朝祿表示,學生複課後的課程將以心理輔導為主,並不會一下子回到震前的學習狀態。據介紹,災區學校複課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心理輔導,第二階段則是校園的重建工作,不過由於一棟危房從拆除到重建至少需要2~3年的時間,因此壽命為15年的簡易校舍就成為了過渡的首選。
志願者為孩子上防疫課
「小朋友們,現在已經是夏天了,大家千萬不要吃已經壞了的、過期或者被蚊蠅叮咬過的食品,飯前飯後、便前便後一定要洗手。」昨天的第二堂課,上海志願者、市疾控中心的沈春琳走進了課堂,為小朋友們講述了衛生防疫常識。而來自華山醫院的賴雁妮醫生、腫瘤醫院的管佳琴護士、肺科醫院的聶曉嵐護士則分別走到同學們的書桌旁,指著宣傳單逐條逐句地給同學們提醒。「要多喝水,防止雨淋,知道嗎?」看到一名學生臉上長了個紅包,賴醫生又仔細替她做了檢查。
孩子的憂傷,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這一整天,心情都很沉重。我可以試著面對一片已經變成廢墟的家園而不哭,卻無法面對一個孩子的哀傷。因為家園可以重建,可一個孩子的絕望,又該怎樣拯救?
「如果我有一個魔盒,我希望能夠回到地震前的日子,我的姐姐還活著,我們在一起,快樂地玩耍。但是,我知道,這一切將再也不可能了。」遵道學校新建的抗震教室裡,學生小兵一邊抽泣著,一邊完成作文———《我的願望》。而那些痛苦的記憶,如果不再被提起,是否就可以永遠封存?
這樣的採訪我無法面對,所以只能悄然離開。這樣做也許不夠專業,但是那些孩子的憂傷,正是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面對那些仿佛一夜之間成熟了的孩子。很想告訴他,擦乾眼淚吧,孩子,在天堂的姐姐,正在想念你的笑容。痛失愛女的父母,更需要你的陪伴。
多希望這是一場夢魘啊,醒來後一切又回到從前。可是我們都知道,時間永遠不能重回頭。所以,孩子,堅強地向前走吧,前方,將不會再有陰霾。陽光和愛,將是你永遠的家園。(朱文娟)
【編輯:侯冬華】
相 關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