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湖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盧健松,學院建築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翬,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王蔚,學院助理教授李理等4位老師作客橘洲微講壇,在長沙圖書館和對建築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分享建築、分享他們近年與人合譯、合著或自著出版的新書,認為建築反映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分享活動讓大家對中外古今的建築及建築歷史、建築文明等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真正受益匪淺。
建築是凝固的藝術也是凝固的歷史,一座建築涉及到建築的背景、使用和建造建築的人、建造用的資金、建造的過程、結構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建築的歷史、文明之間的關係、全世界優秀建築、橫向歷史、縱向歷史、演進過程等等。建築是人類文明留下的為數不多的有形資產。
盧健松與包志禹近年合作編譯了上世紀英國著名城市學家、風景規劃與設計大師埃比尼澤·霍華德(Ebenezer Howard)的著作《明日—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盧健松邊播放了霍華德所推廣實施的「田園城市」案例圖片,邊結合該書介紹霍華德的建築理念。霍華德是著名社會活動家,「花園城市」之父,英國「田園城市」運動創始人。該書原著於1898年出版,後來更名為《明日的田園城市》。霍華德提出建設新型城市的方案,認為應該建設一種兼有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理想城市,他稱之為「田園城市」,其實質是城和鄉的結合體。
據盧健松介紹,霍華德這本原著曾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是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廣泛的書,已成為當代城市規劃理論圖書和教科書中必提的名著,也是城市規劃、城市經濟、建築學和政治史學者及師生們的必讀圖書。
盧健松說,中文譯本中,除了霍華德的原著外,還增加了霍華德去世以後版本所有遺漏和佚失的材料和全部彩圖,加入了國際著名規劃師彼得霍爾、丹尼斯哈迪和科林沃德所作的導言、學術性評析註解和評註者後記,有助於讀者從新的視角理解和解讀霍華德這部傑作。
陳翬與許昊皓近年合著了《20世紀先鋒建築的序曲》一書。陳翬曾在捷克生活和工作過數年,他認為,立體主義藝術對於建築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引入了「時空」觀念,在建築形式上有所更新——形態的切割、空間的模糊性與透明性以及多重刻面的手法等;捷克的不少建築師在立體主義藝術的影響下,於1910年至1928年間設計建成了一批獨具特色的立體主義建築,為建築歷史增添了不容忽視的一筆。
陳翬播放了大量捷克等國家的立體主義建築圖片,展示了書中的主要章節內容,他介紹說,這本書以歷史的視角對捷克範圍內現存的立體主義建築進行了系統梳理,分析了其產生、發展及消亡的歷史過程,並對其貢獻與局限性進行了批判性的評價。書中還插入了大量精美的建築影像並重新繪製了部分圖紙,使該書成為研究立體主義建築的重要參考文獻。
《論湖湘建築的思與辯》一書是王蔚與高青、歐雄全近年合著的。王蔚介紹說,該書選擇了部分湖湘建築師,從建築創作、建築遺產、建築技術、建築教育、建築記憶幾個方面展開,通過深度訪談和作品解析,集中表達了這些湖湘建築師的思想觀點,既聚焦於其實踐創作,貫穿著湖湘建築的思與辯,又充滿了他們對建築與人、建築與文化、建築與環境、建築與建築這些問題的思辨,讓湖湘建築師群體自己演繹了湖湘文化與精神及其在建築創作中的詮釋。他結合書中內容,對現階段較有名的湖湘建築師進行了一一點評,並播放了這些建築師的代表作品的圖片。
王蔚認為,當代湖湘建築師作為湖湘文化體系的一部分,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獨特的湖湘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歷史環境的影響,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建築「方言」、「駱駝」精神、「謙讓」精神、「苦幹」精神、「霸蠻」精神等等。社會迅速發展,時代變革巨大,湖湘建築師面對強烈的創作欲望和強大的各方面壓力,內心糾結於建築與人、建築與環境、建築與文化、人與人、建築與建築之間,裡面表現出一點自己的「設計幽默」。建築師只有不斷嘗試和冒險,才能使每個作品都呈現新的東西。他說,該書旨在通過對一批建國後從事建築創作、研究、教育的湖湘建築師與學者的訪談,期望從中積極挖掘出當代湖湘建築師的創作、研究、教育的特點,為湖湘建築師這個群體未來的創作之路留下一些思考。
李理則分享了他近年創作的《集住》一書及他的體會。他曾在日本留學,十分熟悉日本的集住模式。他在播放了其他國家大量集合住宅的資料圖片,並做了簡要介紹後說,該書從集合居住的角度,分別講述了集合住宅的源起、分類、發展,囊括了日本等多個代表性國家的集住模式發展軌跡和特色,也對中國集合住宅市場未來的突圍路徑做出解讀,包含類型的聚焦和模式的轉變。
分享結束後,四位老師還詳細解答了現場讀者關於古建保護、城市規劃等方面的提問。
四位老師的分享,讓大家拓寬了視野,加強了對當今世界的建築風格、流派及湖湘建築師隊伍的認識,豐富了建築方面的知識,提高了對古建的保護意識,明白了建築反映和推動了人類社會文明進程的道理。#學問分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