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老師分享新書,認為建築反映和推動文明進程,讀者受益了

2021-01-14 阿山的詩和遠方

1月9日下午,湖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盧健松,學院建築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翬,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王蔚,學院助理教授李理等4位老師作客橘洲微講壇,在長沙圖書館和對建築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分享建築、分享他們近年與人合譯、合著或自著出版的新書,認為建築反映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分享活動讓大家對中外古今的建築及建築歷史、建築文明等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真正受益匪淺。

建築是凝固的藝術也是凝固的歷史,一座建築涉及到建築的背景、使用和建造建築的人、建造用的資金、建造的過程、結構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建築的歷史、文明之間的關係、全世界優秀建築、橫向歷史、縱向歷史、演進過程等等。建築是人類文明留下的為數不多的有形資產。

盧健松與包志禹近年合作編譯了上世紀英國著名城市學家、風景規劃與設計大師埃比尼澤·霍華德(Ebenezer Howard)的著作《明日—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盧健松邊播放了霍華德所推廣實施的「田園城市」案例圖片,邊結合該書介紹霍華德的建築理念。霍華德是著名社會活動家,「花園城市」之父,英國「田園城市」運動創始人。該書原著於1898年出版,後來更名為《明日的田園城市》。霍華德提出建設新型城市的方案,認為應該建設一種兼有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理想城市,他稱之為「田園城市」,其實質是城和鄉的結合體。

據盧健松介紹,霍華德這本原著曾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是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廣泛的書,已成為當代城市規劃理論圖書和教科書中必提的名著,也是城市規劃、城市經濟、建築學和政治史學者及師生們的必讀圖書。

盧健松說,中文譯本中,除了霍華德的原著外,還增加了霍華德去世以後版本所有遺漏和佚失的材料和全部彩圖,加入了國際著名規劃師彼得霍爾、丹尼斯哈迪和科林沃德所作的導言、學術性評析註解和評註者後記,有助於讀者從新的視角理解和解讀霍華德這部傑作。

陳翬與許昊皓近年合著了《20世紀先鋒建築的序曲》一書。陳翬曾在捷克生活和工作過數年,他認為,立體主義藝術對於建築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引入了「時空」觀念,在建築形式上有所更新——形態的切割、空間的模糊性與透明性以及多重刻面的手法等;捷克的不少建築師在立體主義藝術的影響下,於1910年至1928年間設計建成了一批獨具特色的立體主義建築,為建築歷史增添了不容忽視的一筆。

陳翬播放了大量捷克等國家的立體主義建築圖片,展示了書中的主要章節內容,他介紹說,這本書以歷史的視角對捷克範圍內現存的立體主義建築進行了系統梳理,分析了其產生、發展及消亡的歷史過程,並對其貢獻與局限性進行了批判性的評價。書中還插入了大量精美的建築影像並重新繪製了部分圖紙,使該書成為研究立體主義建築的重要參考文獻。

《論湖湘建築的思與辯》一書是王蔚與高青、歐雄全近年合著的。王蔚介紹說,該書選擇了部分湖湘建築師,從建築創作、建築遺產、建築技術、建築教育、建築記憶幾個方面展開,通過深度訪談和作品解析,集中表達了這些湖湘建築師的思想觀點,既聚焦於其實踐創作,貫穿著湖湘建築的思與辯,又充滿了他們對建築與人、建築與文化、建築與環境、建築與建築這些問題的思辨,讓湖湘建築師群體自己演繹了湖湘文化與精神及其在建築創作中的詮釋。他結合書中內容,對現階段較有名的湖湘建築師進行了一一點評,並播放了這些建築師的代表作品的圖片。

王蔚認為,當代湖湘建築師作為湖湘文化體系的一部分,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獨特的湖湘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歷史環境的影響,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建築「方言」、「駱駝」精神、「謙讓」精神、「苦幹」精神、「霸蠻」精神等等。社會迅速發展,時代變革巨大,湖湘建築師面對強烈的創作欲望和強大的各方面壓力,內心糾結於建築與人、建築與環境、建築與文化、人與人、建築與建築之間,裡面表現出一點自己的「設計幽默」。建築師只有不斷嘗試和冒險,才能使每個作品都呈現新的東西。他說,該書旨在通過對一批建國後從事建築創作、研究、教育的湖湘建築師與學者的訪談,期望從中積極挖掘出當代湖湘建築師的創作、研究、教育的特點,為湖湘建築師這個群體未來的創作之路留下一些思考。

李理則分享了他近年創作的《集住》一書及他的體會。他曾在日本留學,十分熟悉日本的集住模式。他在播放了其他國家大量集合住宅的資料圖片,並做了簡要介紹後說,該書從集合居住的角度,分別講述了集合住宅的源起、分類、發展,囊括了日本等多個代表性國家的集住模式發展軌跡和特色,也對中國集合住宅市場未來的突圍路徑做出解讀,包含類型的聚焦和模式的轉變。

分享結束後,四位老師還詳細解答了現場讀者關於古建保護、城市規劃等方面的提問。

四位老師的分享,讓大家拓寬了視野,加強了對當今世界的建築風格、流派及湖湘建築師隊伍的認識,豐富了建築方面的知識,提高了對古建的保護意識,明白了建築反映和推動了人類社會文明進程的道理。#學問分享官#

相關焦點

  • 我們在一起:2018趙昂老師新書《洞見》讀者交流會
    2018趙昂老師新書《洞見》讀者交流會017月29日,正見陽光藝術生活中心,一排排擺好的乳白色的椅子,靜靜地等待著大家的到來。這樣充滿藝術氣息的地方,正是「《洞見》-2018年趙昂老師新書讀者交流會」舉辦的現場,準備期間,工作人員都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正式開始後,也沒有人大聲喧譁。簡約明亮的燈光,照亮了每個角落,溫暖滋潤著我們的心。我們團隊成員,海哥、璐璐等夥伴,大家一點一點自己動手搭背景、擺飲料!就像所有成功都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樣簡單一樣,背後需要很多付出,過程也同樣很重要。
  • 張德芬攜新書在廣州與讀者「心靈交流」
    知名作家張德芬25日晚攜2018年新書《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現身廣州,作客墨爾大學墨讀會,與現場約500位讀者進行心靈交流,分享其自傳體新作以及新書背後的故事。  提及張德芬,讀者會想到她在2007年推出的首部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在出版當年即入選噹噹好書榜,數次登上圖書開卷排行榜第一名。
  • 張德芬《重遇未知的自己》新書分享會18日在京舉行
    西區15號樓地下一層B1578-1579FB)11月18日晚8點至9點,華語世界首席身心靈暢銷書作家張德芬將攜新書亮相北京小和平書店,和讀者們一起分享新書的精彩內容。新書《重遇未知的自己:愛上生命中的不完美》是張德芬女士近四年來唯一一部新作,是她多年來最真實的身心靈成長感悟的精華薈萃。本書由中南博集天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版,全書配有溫暖、純淨的精美原創插圖,無論從品相上,還是從內容上,都是一部最為精緻的,全中國女性最值得擁有的身心靈成長、療愈必備讀物。有讀者感嘆說:「終於等到張德芬老師的新書出版了,如果能夠得到一本她的親筆籤名書就完美了。」
  • 疫病影響人類文明進程
    為何說疫病是推動歷史的力量?歷史上人們是如何應對疫病的?疫病的真相又是什麼?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廣東人民出版社組織策劃了一部反思疫情與人類歷史關係的新作《記疫:祈禱、隔離與共生》。  《記疫》一書講述了疫病與自然、人類歷史的關係,並通過生動、翔實的事例和數據,記錄了世界歷史上數次大疫病的故事,以及疫病對歷史進程、人類文明的影響,進而在一次次生死之間體悟人類與疫病共生、共存的智慧。  本書作者、歷史文化學者武斌介紹,人類文明幾乎從童年開始,就與疫病相伴。疫病的大規模暴發和蔓延,有著巨大的殺傷力,還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危機和文化危機。
  • 央視熱播紀錄片《家園》導演攜同名新書做客濟南 分享拍攝故事
    6月27日,該片導演劉娜攜同名新書做客濟南,與讀者分享拍攝過程中的動人故事。  從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東海大陸架的衝繩海槽,跨越了近5000米的海拔極限,劉娜及她的團隊紀錄了發生在五大生態系統中有趣的物種故事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故事。
  • 人與動物關係的演化折射著人類文明的進程
    第1頁:人與動物關係的演化折射著人類文明的進程儘管人類已經成為地球上的主宰,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改造自然和世界,但是,人還要長期與動物共存下去。  現代人類在享受空前的物質文明的同時,也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如臭氧層的空洞、水體的汙染和土地的沙漠化。更嚴重的是自然界的野生動物種群的自然調節機制已經不完善或徹底喪失。人類的過渡開發利用導致了野生動物的瀕危和滅絕,大批動植物面臨著生存危機,人類活動導致動物滅絕是人與動物關係史中觸目驚心的篇章。
  • 「書香雨花」新書分享:和湯素蘭一起「犇向綠心」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11日訊(通訊員 戴娟娟)今天下午,著名兒童文學家——湯素蘭攜新書《犇向綠心》走進長沙市雨花區和+共享圖書館,舉辦新書分享會。現場與大讀者、小讀者近百人零距離交流,回憶自己童年生活、分享創作初衷,並呼籲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中國兒童的成長。
  • 古人類學家告訴你:老人帶孩子,間接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母親,這個自人類誕生以來便充滿愛與付出的身份,在古人類學家李相僖的新書中,更是被賦予了「動物界最難的母親」之定義。在這本直譯為《與人類的近距離接觸》(中譯本名為《想太多的人類學家》)的書中,與我們同屬東亞文化背景的李相僖還提出:老人幫忙帶孩子,雖然如今看起來像是年輕父母們不夠「負責」,但在很古老的過去,祖母或外祖母照料孩子,間接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哦!
  • 網友分享:自由是人的天性,是人類文明進程的原動力!
    自由是人的天性,是人類文明進程的原動力!——題記有人認為自由是個偽命題,這世上根本不存在真正的自由,所謂的自由都是人們捏造出來的虛假定義。至於人類文明進程的動力,那跟自由也無甚關係,倒是自私和欲望,成就了我們的歷史和文明。
  • 《胡漢中國與外來文明》:漢唐中華文明與外來文明的交流互動
    漢唐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發展和族群融合的重要時期,留下的豐厚文化遺產始終影響著中華文明發展的進程。其中,中華文明的對外傳播和外來文明的入華融合是兩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今年6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推出的葛承雍《胡漢中國與外來文明》(五卷),正是相關重要學術成果的結集。
  • 我學者提出人類文明進程周期表
    中外專家從教育、科技、健康、生態和生活質量5個方面,共同探討現代化與人類發展的關係問題。  世界現代化論壇聯合主席、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教授在論壇上提出了人類文明進程的周期表,將人類從誕生到21世紀末的文明進程,分為原始文化、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知識文明4個發展周期,每個周期都包括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和過渡期4個發展階段。
  • 蔣樂平新書《萬年行旅》在上山遺址公園首發
    這裡是這本書所說的『行旅』的終點,也可以說是我個人的萬年行旅的終點,但又是人類萬年文明探索的一個起點。」今天上午,散發著油墨清香的《萬年行旅:一個考古人的獨白》在浦江上山考古遺址公園首發!來自各地的考古愛好者、書友齊聚一堂,共同參加首發儀式。首發現場,蔣樂平與廣大愛好者、書友分享了創作過程中難忘的故事,以及對萬年上山的深情。考古愛好者小雨今天特地從杭州趕來。
  • 華領集團牽線中國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助力寧波東錢湖大健康產業...
    此舉不僅積極推動了東錢湖文化產業鏈的完善,並對當地區域特色文化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據悉,中國健康產業投資基金是經國家發改委批准,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登記註冊的全國性、國家級產業基金管理公司,其立足於健康產業領域,主要投資於健康產業中處於穩健成長期的生產性和服務性企業,對大健康產業有著長期的調研經歷和豐富的投資經驗。
  • 以交流互鑑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5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鑑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盛讚亞洲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貢獻,並為推動各文明交流互鑑提出「中國主張」,獲得各國高度認可。
  • 王慶同教授發布新書《我的寧夏時光》
    央廣網銀川11月22日消息(記者郭長江、徐升)11月21日下午,寧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慶同發布了新書《我的寧夏時光》。作為寧夏新聞教育事業的奠基人之一,85歲的王慶同教授在新書中以20萬字符,講述了其本人在寧夏的60年間,從記者到新聞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轉變和曲折經歷。
  • 赤蝶飛飛《九度空間》北京讀者見面籤售會隆重舉行
    「《九度空間》——赤蝶飛飛新書讀者籤售見面會(北京文化出版產業基地)專場」由咪咕數字傳媒有限公司主辦,北京精典博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在北京文化出版產業基地會議中心現場,數百名讀者和媒體早就坐滿了活動場地。活動期間,資深網際網路人士、著名作家董江波,作為嘉賓到場參加赤蝶飛飛籤售會並進行現場交流。
  • 俄羅斯讀者歡迎反映中國現實的文學作品
    歷史與文學的記憶瀰漫在俄羅斯的街巷和建築中    中國青年報:這次訪俄,你總體感覺如何?    徐虹:俄羅斯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國度,在那裡,歷史與文學的記憶瀰漫在街巷和建築中。在聖彼得堡,文學遺蹟隨處可見:涅瓦大街和莫伊卡河交界處的「文學咖啡館」,普希金生前常去那裡與友人小聚。
  • 瘟疫如何改變了人類文明進程
    它如何成為推動歷史的力量?一部反思疫情與人類歷史關係的新作 《記疫:祈禱、隔離與共生》,即將於近期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將以生動翔實的事例和數據,記錄世界歷史上數次大瘟疫的故事,講述瘟疫與自然、與人類歷史的關係。瘟疫究竟對人類歷史文明進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這本書將在一次次生死之間體悟人類與瘟疫共生、共存的智慧。
  • 外國人講述中國抗疫故事《凱哥日記》中英文版新書發布分享會在渝...
    2020年12月27日,由重慶國際傳播中心、新世界出版社舉辦的《凱哥日記》(中、英文版)新書發布分享會在重慶鍾書閣書店舉辦。《凱哥日記》作者喬拉凱伍德(Jorah Kai Wood,中文名:王凱)在現場與讀者分享了他的創作經歷。
  • 「超級演說家」冠軍劉媛媛上饒新書分享會 傳遞精準努力法
    中國江西網/上饒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吳夢玲、見習記者黃麗報導:繼《我不懼怕成為這樣「強硬」的姑娘》暢銷後,12月12日,「超級演說家」、北大才女劉媛媛攜新作《精準努力:劉媛媛的逆襲課》分別在上饒中學和上饒師範學院舉行新書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