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極結型電晶體差分放大器的溫度補償

2020-11-30 電子發燒友

雙極結型電晶體差分放大器的溫度補償

鄧佳佳 發表於 2018-03-04 15:45:40

前言

雙極結型電晶體(BJT)對發射極耦合差分放大器電路是模擬設計人員熟悉的放大器級,但其複雜性也頗有意思。本文探討了BJT差分放大器的發射極電路電流I0及其不同實現方式對放大器增益的影響。

人們普遍認為BJT電流源可以對BJT差分放大器進行溫度補償這一結論是正確的,但似乎並不知道其成立條件。典型電路如圖1所示。

圖1:差分輸入差分輸出電壓放大器。

這是一款差分輸入差分輸出電壓放大器。在輸入和輸出量差分的情況下,電路的增量電壓增益為:

差分放大的條件是Aν1 = Aν2。當電路滿足如下等式時,它是對稱的:

然後電壓增益變成:

其中rM是互阻,輸入電壓產生(pre-α)的輸出電流流經該電阻。

好的設計目標是使Aν成為固定值。其中一個影響因素是選擇具有低溫度係數(TC)和足夠精確的電阻器,這通常很容易實現。但對於高精度設計,由環境溫度變化引起的阻值變化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尤其還要考慮「熱效應」,即由隨νi一起變化的功耗變化引起的動態的、與波形相關的阻值變化。對於非常精確的設計,也必須考慮與施加電壓相關的阻值變化。

在精確設計中,除這裡使用的兩個(re和β)BJT T模型參數之外,其它電晶體參數,即ro,也需要考慮在內。我們假設BJT具有足夠高的厄利電壓(Early voltage),因而不需要考慮ro——至少在這裡不考慮。在實踐中,這個假設通常是有效的。

BJT通常是電路中最不理想的元件。從增益公式可以看出,增量發射極電阻re和β這兩個BJT參數影響增益。對於高β值——也即β>> 1,增益因子接近1:

對於典型β值200,α = 0.995,造成0.5%的增益誤差。如果差太大,則需要α補償技術。通常,該誤差可以通過將其包含在增益公式中來彌補,正如我們所做的。更重要的是其溫漂的大小。典型值為:

那麼對於大的β,α的TC約為50 ppm;α通常不是大問題。

Av的互阻表達式rM(分母)是輸入電壓產生輸入和輸出迴路共有的(發射極)電流的電阻。輸出電流被α修改,導致發射器的電流通路的損耗。該互阻rM也包括以RB表示的β。如果RB保持為小數值,且輸入由電壓源驅動,則不必考慮β。如果源的阻值高,那麼RB項會因β隨溫度變化而影響增益。其1 %/℃ 的變化要縮小到RB/(β + 1)在rM中不佔主導的程度。保持RB為小數值是另一個設計考慮因數。

在rM中最麻煩的一項是re,因為它隨著溫度和發射極電流IE而變化,根據:

在IE恆定的情況下,re隨熱電壓VT變化,而VT與絕對溫度成比例變化。

在300K(約80℉)時,該值為1/300 K或約0.33 %/K = 0.33 %/℃。對於實驗室品質的儀器設計,我們假設一個溫度範圍超過25℃ +/- 15℃,即10℃到40℃,超過此範圍設備應能符合規範正常運行。在環境溫度變化超過15℃的情況下,VT變化約5%,這對大多數精密設計來說太大了。因此,需要補償增益的VT變化。

對re最簡單的補償方式是在rM中把它作為一個可以忽略的項(和RB項一起)。這是通過使RE佔主導來實現的。對於RE>>re,re的漂移對增益的影響遠低於5%。許多情況下,佔主導地位的外部發射極阻值解決了漂移問題,但犧牲了增益和功耗。通過增加I0,re成比例地減小,但電路功耗增加。這不僅對功耗受限的設備不利,還會通過增加BJT中的ΔPD(νi)而加劇發熱。

在某些情況下,re不能忽略不計,需要對其進行一些補償。最常見的一種方法是使I0跟蹤re並抵消其影響。為了使I0具有VT的TC,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BJT電流源實現I0。電流源BJT的b-e結電壓隨溫升下降,I0增加、re減小。

電流源電路

我們將考慮的第一個電路源I0不過是個電阻R0,它返回到負電源。當電源電壓–V接近負無窮大或者R0的值接近無窮大時,這個「長尾」電流源接近理想的電流源。它對re的TC沒做補償。

下面顯示了第二個考慮的實現。

圖2:電路在R0兩端的電壓為V – VBE(Q0)。

這個簡單電路在R0兩端的電壓為V – VBE(Q0)。隨著溫度的升高,VBE降低,但與VT的TC無關。影響VBE的另一個主要BJT參數是在p-n結(b-e結)電壓方程中發現的飽和電流IS:

對於典型的BJT(例如PN3904),IS ≈10 fA。那麼,1mA的電流產生的VBE≅0.65 V。

VT和IS都對TC(VBE)產生影響。IS對VBE的影響大於VT,且極性相反,導致對VBE的總影響約為–2mV/℃。因此,取消IS影響比VT的更重要。

根據V和VBE的相對值,TC(VBE)的影響可以通過選擇RE和電源電壓V來調節,這通常受到系統級設計的限制。通過在發射極和地之間增加一個電阻網絡,可以獨立設置戴維寧(Thevenin)等效電源電壓和R0值。如果正確地調節,隨著T增加,VBE減小、I0增加。如果增加T引起的re減小抵消了由VT引起的re增加,那麼BJT對的re和增益保持不變。

通過用T微分re,TC(re)的計算如下:

其中TC%是TC的分數變化。

TC%(I0) = TC%(IE)的設定可以建構如下。R0上的唯一變化來自VBE。因此,由T引起的I0的分數變化是:

設定TC%(I0) = TC%(VT) = 1/T≅ 0.33 %/℃時,R0兩端的電壓,V – VBE = 0.6 V。在-V = -1.25V時,這個補償方案不太有吸引力。TC(I0)的極性對補償來說是正確的,但幅值不合要求,因此有了下一個方案,如圖3所示。

圖3:TC(I0)的極性對補償來說是正確的,但幅值不合要求,因此有了新的方案。

I0的實現比以前的方案更通用、更常見。基本分頻器為設置TC%(I0)提供了額外的自由度,它有助於忽略TC(β),現在是:

現在可以找到提供正確補償的分壓比。當TC%(I0)設置為等於TC%(VT)時,則:

這個結果很有意思;無論V值如何,空載分壓器電壓必須為1.25 V才能進行增益補償。這也是帶隙參考電壓,也應該是。帶隙電路使用負TC(VBE),並調節以抵消正TC(VT)。由此產生的帶隙電壓總是接近1.25V,並根據BJT摻雜水平略微變化。

經常用來提供粗略溫度補償的另一種電流源方案是插入與R2串聯的二極體,如圖4所示。

圖4:經常用來提供粗略溫度補償的一種電流源方案是插入與R2串聯的二極體。

常見的解釋是,二極體的TC補償了BJT b-e結的TC,導致更穩定的I0。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使用1N4152二極體來補償PN3904。然而,二極體和BJT b-e結是完全不同的。結梯度不同,為實現更高的擊穿電壓,二極體的摻雜水平遠低於BJT基極。為了獲得良好的發射極到基極注入效率,發射極少數載流子濃度被有意地做大,這是以VBE反向擊穿為代價的,VBE反向擊穿通常在7V左右,遠低於二極體的40V。關鍵是,雖然兩個結都是矽,卻相當不匹配。

如果假定一個類似的BJT b-e結用作二極體,其基極連接到集電極,那麼結點匹配就好得多(雖然不如相鄰集成BJT好),並允許α ≅ 1,然後在BJT輸入迴路周圍施加基爾霍夫電壓定律(兩個BJT結的IS被消除):

其中ID是二極體電流。如果結電流相等,則VT的TC被去除並且TC%(I0) ≅ 0 %/℃。這對需要穩定電流源的應用非常有用,但它沒有補償差分放大器的re。為得到所需的TC,電流必須有意設定為不相等,並且對於TC的補償極性,它必須為正。因此,我們必須有ID>I0。

TC%(I0)通過上式中I0的隱函數微分求得:

通過另外的代數操作:

然後進行補償,設TC%(I0) = TC%(VT) = 1/T,求解:

實際的電流比因指數函數而要求R0兩端的電壓不要大於VT。對於I0 = 2mA,R0 = 22Ω,VT = 26 mV,R0兩端的電壓為44mV或1.69xVT,ID = 14.77xI0 = 29.5mA,大於多數設計所需的值。為了使R0不在發射結電路中佔主導地位,需要R0為這樣的小值,以便能表示VBE的TC。然而在許多設計中,R0相對較大,且其壓降遠遠超過VT。因此,re的TC%(VT)沒有得到正確補償,增益中存在TC漂移。

前面的方案省略了基極二極體,在允許較大的R0電壓方面只是略好一點。也許我們應該逆向而行,在發射極中增加一或兩個二極體。組合結的TC將是單結TC乘以組合數量,這將使RE按比例變大。我們通常不希望增加大量的串聯二極體,因為這會造成I0的靜態穩定性變差。因此,使用差動放大電流源進行re的溫度補償需要小心地進行電路靜態設計。然後使I0對結參數敏感,並且這些參數(例如IS)在分立電晶體中具有稍寬的容差,即使相同部件號也是如此。就PN3904BJT來說,在相同電流和溫度條件下,不同供應商或生產批次的產品,可能會有高達50mV的差異。這種補償方法最適合單片集成。

結論

普遍認為,BJT電流源可以對BJT差分放大器進行溫度補償,但這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為常數re進行I0的溫度補償,導致電流源外部發射極電阻R0上的電壓變得過低,使得無法精確設置I0。

因此,除了放大VT的更複雜的方案,在一些設計中,用於差分放大器增益穩定性的RE主導方法似乎是可接受的。另一個有多個級的方案是使用連續補償(PNP)級來消除第一級的增益TC。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音頻功率放大器的溫度漂移補償
    除了會降低放大器的動態範圍和總諧波失真(THD)之外,這也是有時在打開或關閉分立音頻放大器時會聽到「喀噠」聲的原因。KLkedncKLkednc為了糾正這個問題,下面將首先進行深入分析,了解分立雙極結型電晶體(BJT)音頻放大器DC偏移背後的原因。接下來將設計一種方法來消除或至少減輕這個問題。KLkednc首先,建立一個簡單的放大器模型,包括主要的級(圖3)。KLkednc
  • 電力雙極型電晶體
    電力雙極型電晶體(GTR)是一種耐高壓、能承受大電流的雙極電晶體,也稱為BJT,簡稱為電力電晶體。它與晶閘管不同,具有線性放大特性,但在電力電子應用中卻工作在開關狀態,從而減小功耗。GTR可通過基極控制其開通和關斷,是典型的自關斷器件。
  • 雙極型電晶體電流增益溫度特性的研究
    起源於1948年發明的點接觸晶體三極體,50年代初發展成結型三極體即現在所稱的雙極型電晶體。雙極型電晶體有兩種基本結構:PNP型和NPN型。在這3層半導體中,中間一層稱基區,外側兩層分別稱發射區和集電區。當基區注入少量電流時,在發射區和集電區之間就會形成較大的電流,這就是電晶體的放大效應。
  • 一種用於射頻和微波測試系統的GaAsSb雙異質結雙極電晶體集
    然而,在傳統的GaInAs 基區/InP 集電區雙異質結雙極電晶體DHBT中存在集電結異質界面導帶不連續。解決這種 I 型半導體能帶結構所帶來的問題需要認真設計能帶梯度以消除低偏置下集電區電子的阻塞。 與之相比,選擇GaAsSb作為基區,InP 作為集電區能夠形成沒有阻塞效應的II 型半導體能帶結構,同時保持窄的基區帶隙所具有的低開啟電壓和低功耗特性[3].
  • 電力雙極型電晶體(GTR)詳解
    電力雙極型電晶體(GTR)詳解 發燒友 發表於 2011-01-22 11:57:57   電力雙極型電晶體(GTR)是一種耐高壓、能承受大電流的雙極電晶體,也稱為BJT
  •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特點是什麼
    其中調零端外接電位器,用來調節使輸入端對地電壓為零(或某一預定值)時,輸出端對地電壓也為零(或另一個預定值)。補償端外接電容器或阻容電路,以防止工作時產生自激振蕩(有些集成運算放大器不需要調零或補償)。供電電源通常接成對地為正或對地為負的形式,而以地作為輸入、輸出和電源的公共端。參數 表徵集成運算放大器性能的參數有30多個,常用的有以下10種。
  • 模擬電子—從放大器說起(三):雙極型三極體
    以NPN型三極體為例,分別為n++發射極(高濃度的n型摻雜,意味著有大量自由可發射的電子存在),P基極(低濃度p型摻雜表示有少量可以容納電子的空穴存在),n+集電極(次高濃度的自由電子,可以起導電的作用,以及防止在基極沒有電壓的時候電流從集電極直接流入到基極)
  • 集成放大器冷結補償的熱電偶溫度測量系統
    集成冷結補償的K型熱電偶測量系統(原理示意圖:未顯示所有連接)電路描述熱電偶是一種廣泛用於溫度測量的簡單元件。它由兩種異質金屬的連接結組成。這些金屬在一端相連,形成測量結,也稱為熱結。熱電偶的另一端連接到與測量電子裝置相連的金屬線。這種連接形成了第二個結——基準結,也稱為冷結。為了得出測量結的溫度(TMJ),用戶必須知道熱電偶所產生的差分電壓。
  • 電晶體OP放大器4549的性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8106.htm輸入補償電壓所謂輸入補償電壓,就是在OP放大器的兩個輸入端之間、等效地產生的直流電位差。測量4549輸入補償電壓用的電路。電路的增益為100倍,任何一個輸入端都通過電阻接地。
  • 基於場效應管的功率放大器設計
    摘要:用場效應電晶體設計出有膽味的音頻功率放大器。前級採用單管、甲類,後級採用甲乙類推挽放大技術。實驗證明差分放大器使用的對管的一致性與整機的失真程度密切相關。從聽音效果來看,末級電流200mA是理想值。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47189.htm前後級間耦合電容對聽音影響較大,要求質量高些。
  • STS-LNP型微波電晶體前置放大器
    STS-LNP型微波電晶體前置放大器基本應用了上述設計思想。 我們知道,平衡放大器與非平衡放大器相比所具有的一個較突出的性能就是可以同時獲得低噪聲系獲得與低電壓駐波比。因此,第一級選用了平衡放大器。平衡放大器的這種低噪聲係數與低電壓駐波比性能是由其電路特徵和預先設置的兩個電路工作條件所決定的。
  • 「簡潔至上」的電晶體甲類音頻功率放大器
    電路結構與特點  該電晶體甲類音頻功率放大器電路及電源電路如圖1所示。這一功放電路具有高達15W的有效值輸出功率,它只用兩隻電晶體,並把它們直接相連,複合成一隻高跨導的功率場效應電晶體。這是筆者受到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IGBT)的啟發偶爾想到的。
  • 不同差分放大器公式
    差分放大器放大其反相和非反相輸入端的電壓差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使用其中一個運算放大器輸入連接到放大器,使用「反相」或「非反相」輸入端子放大單個輸入信號,另一個輸入接地。 但標準運算放大器有兩個輸入,反相和反相,我們還可以同時將信號連接到這兩個輸入,產生另一種常見類型的運算放大器電路,稱為差分放大器。
  • 場效應電晶體放大器
    場效應電晶體放大器是電壓控制器件,具有輸入阻抗高、噪聲低的優點,被廣泛應用在電子電路中,特別是具有上述要求前級放大器顯示器出越性。
  • 用場效應管做有膽味的功率放大器
    摘要:用場效應電晶體設計出有膽味的音頻功率放大器。前級採用單管、甲類,後級採用甲乙類推挽放大技術。實驗證明差分放大器使用的對管的一致性與整機的失真程度密切相關。從聽音效果來看,末級電流200mA是理想值。
  • 基於一階溫度補償技術的CMOS帶隙基準電壓源電路
    為滿足深亞微米級集成電路對低溫漂、低功耗電源電壓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種在0.25mN阱CMOS工藝下,採用一階溫度補償技術設計的CMOS帶隙基準電壓源電路。電路核心部分由雙極電晶體構成,實現了VBE和VT的線性疊加,獲得近似零溫度係數的輸出電壓。
  • 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原理小科普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將會就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原理知識展開基礎科普,希望能夠對各位新人工程師的學習提供一定的幫助。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6882.htm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原理知識其實並不難理解,這種雙極型電晶體在平時的應用過程中,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個開關,平時的工作狀態也只有兩種,即開通、關斷。
  • 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的基礎知識及應用
    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IGBT是由MOSFET和雙極型電晶體複合而成的一種器件,其輸入極為MOSFET,輸出極為PNP電晶體,因此,可以把其看作是MOS輸入的達林頓管。它融和了這兩種器件的優點,既具有MOSFET器件驅動簡單和快速的優點,又具有雙極型器件容量大的優點,因而,在現代電力電子技術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在中大功率的開關電源裝置中,IGBT由於其控制驅動電路簡單、工作頻率較高、容量較大的特點,已逐步取代晶閘管或GTO。
  • 分立元件低噪聲、低失真前置放大器工作原理分析
    為音響設備研製的OP放大器有以低器聲見長的NE5532A、LM833A等,但這些IC受到輸入阻抗、高頻特性、電源電壓的制約。而採用分立元件的電晶體電路則具有按使用要求進行設計的自由度。
  • 電晶體放大器與電子管放大器有什麼區別?
    電晶體放大器,顧名思義是用來放大功率,電壓或電流信號的,有共發射極放大器,共集電極放大器,共基極放大器,這是最基礎的!還有差分,推挽等。音響實際上就是一個功率(電晶體)放大器。因此,電晶體放大器需要有很大的功率儲備,才不會出現過載失真,一旦地載,其失真幾近成垂直線上升,嚴重時能損壞電晶體。電子管放大器抗過載能力遠比電晶體放大器強。如發生過載,其音樂信號巔峰只是變得比正常波形滑,聲音聽不出有多大程度的變壞。而對電晶體放大器來說,此時將出現削波,音質明顯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