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製冷科學院院士:加強冷鏈食品監管 切斷新冠病毒傳播

2020-08-04 中國新聞網

國際製冷科學院院士孫大文:加強冷鏈食品監管 切斷新冠病毒傳播

中新網北京8月3日電 (記者 馬秀秀)「從科學角度而言,冷鏈能為食品保鮮,也能為病毒『保鮮』。一旦食品在流通環節中沾染新冠病毒,傳統冷鏈低溫高溼的環境反而更有利於病毒長期保有侵染活力。」近日,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國際製冷科學院院士孫大文向記者表示,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嚴格保障冷鏈食品的安全供應,科學、有效地切斷食源性新冠病毒傳播的一切可能途徑。

8月3日上午,大連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會上通報,7月22日0時至8月2日24時,大連累計確診87例本土病例。發布會上稱,大連本次疫情是與冷鏈海鮮產品加工相關的聚集性暴發。

與之類同,北京6月份出現本土聚集性病例,可追溯的源頭也顯示與當地進口冷鏈食品有關。

孫大文指出,從科學的嚴謹性出發,當前仍舊無法證實海鮮、水產品可以感染新冠病毒,但疫情案例表明,相關市場所售冷鏈生鮮食品確有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情況。因此,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及流通中各環節的監管尤為重要。

鑑於此,孫大文建議,相關部門需對進口食品加大抽檢力度,並將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作為當前特殊時期下進口食品的必檢項目,包括對食品本身和食品包裝的檢測;此外,食品出關前在出口國境內的一切流通環節都需生成詳盡路徑報告交中國海關報備。

「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國內進口食品追溯體系,一旦出現食源性病毒侵染的疫情,可利用該追溯體系『順藤摸瓜』,快速鎖定疫情源頭,為控制突發疫情爭取寶貴時間。」孫大文同時認為,要加強食品從業人員的個人防護和健康管理;對於冷鏈食品流通環節中涉及的運輸工具、設備設施及場所等,也要進行定期專業消殺,阻斷病毒的傳播途徑;提前制定食品安全應急處置預案,重點關注疫情突發後的市場管理、人員隔離、消殺清潔、廢物處理等工作。

孫大文說,對於民眾而言,需要養成良好的食品安全操作習慣,在食品原料處理時牢記「生熟分離」的原則,避免熟食的二次汙染,特殊時期下,尤其避免生食的飲食習慣。(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至少10起冷凍食品包裝新冠陽性事件 新冠病毒可在冷鏈長時間存活...
    在中國製冷學會副理事長兼冷藏凍結專業委員會主任劉長永看來,冷鏈技術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從海外進口食品包裝上檢測出新冠病毒,是因為進口產品包裝被汙染了,並不是新冠病毒產生於冷鏈,也不能說冷鏈技術助長了新冠病毒。「冷鏈技術是保證食品安全和新鮮度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其本身可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防止食品變質。」
  • 定州市市場監管局關於加強冷鏈食品監管的通知
    定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加強冷鏈食品監管的通知為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進一步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定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倡導各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暫時不要生產、加工、經營、儲存進口冷鏈食品。
  • 厄瓜多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 中國海關加強進口冷鏈食品...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鬱):中國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10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日前兩地海關從厄瓜多企業生產的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中國海關總署已經加強進口冷鏈食品源頭管控。
  • 省衛生健康委召開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培訓會
    為進一步做好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11月17日下午,省衛生健康委在蘭州召開全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培訓會。會議傳達了省委、省政府領導關於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省疾控中心專家就《甘肅省進口冷鏈食品監管總倉新冠病毒核酸監測方案(試行)》《甘肅省進口冷鏈食品存儲總倉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引(試行)》做了專題培訓。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陳明出席會議並講話。
  • 關於印發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和冷鏈食品生產...
    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   本指南適用於採用冷凍、冷藏等方式加工,產品從出廠到銷售始終處於低溫狀態的冷鏈食品在生產、裝卸、運輸、貯存及銷售等各環節中新冠病毒汙染的防控。   本指南以預防冷鏈食品從業和相關人員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為主線,突出裝卸儲運等重點環節防控,注重加強冷鏈食品包裝的清潔消毒。
  • 中疾控專家許文波:冷鏈致老新冠病毒在數月或數年內隱秘傳播
    截至目前,已有多次COVI9-19聚集性病例的最初源頭指向冷鏈,新冠病毒通過冷鏈傳播已成為疫情防控的一個新焦點。「新冠病毒汙染產品或許會成為新冠傳播的一條隱藏路徑,病毒在冷庫中儲存數月甚至數年後仍可能會感染相關工作人員。」
  • @古田人,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來了!
    >1.依據和適用範圍本指南以預防冷鏈食品從業和相關人員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為主線,突出裝卸儲運等重點環節防控,注重加強冷鏈食品包裝的清潔消毒。涉及冷鏈食品生產、裝卸、運輸、貯存、銷售和餐飲服務的生產經營者應當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調整和更新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增加新冠病毒防控的管理措施。2.1建立上崗員工健康登記制度冷鏈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做好員工(含新進人員和臨時參加工作人員)14日內行程及健康狀況登記,建立上崗員工健康卡,掌握員工流動及健康情況。
  • 高福: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首次分離新冠活病毒意義何在
    資料圖: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 高福 文丨記者 趙今朝 任波 新冠病毒傳播途徑又有新發現。10月17日,據中國疾控中心(下稱中疾控)官網,在對青島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中疾控指出,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出活病毒,意味著什麼?以往曾在食品外部環境中檢測出病毒,與此次發現有何差別?
  • 防範進口冷鏈食品病毒,這些港口是怎麼做的?
    ,全國多地在進口冷鏈商品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港口冷鏈運輸食品環節新冠肺炎病毒的境外輸入與防控,再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對此,張伯禮院士建議建立冷凍進口食品熔斷機制。雖然疫情的傳播源頭尚未有定論,但進口冷鏈物品不得不令我們警惕和防範,這個漏洞一天沒被堵上,同樣的險情就極有可能出現在其他地方。境外人員的輸入,我們可以通過嚴格隔離、普遍篩查來阻擋,但處於『暗處』的冷凍食品或貨物的防控就更加需要嚴密嚴格。
  • 【最新】蘭州市焦家灣冷凍廠1份進口冷鏈食品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的情況通告 11月13日,蘭州市疾控部門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對城關區焦家灣冷凍廠進口冷鏈食品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抽樣檢測,發現從天津海關入關的進口冷凍蝦內包裝樣本有1份檢測結果呈陽性。
  • 權威專家:正確認識新冠病毒傳播途徑 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
    本報訊 (記者宿志紅)近來,因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人們對疫情和食物安全關聯的關注度顯著提升。春節臨近,大家還能像往年一樣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嗎?近日,在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要正確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特點和傳播途徑,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包括冷凍海鮮、冷凍肉類。食物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概率極低,幾十萬份食品樣品中檢出核酸陽性率僅有萬分之0.48。
  • 我國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
    目前抽檢陽性主要集中於外包裝,陽性率萬分之零點四八  加強對相關從業人員定期核酸檢測  冬季海陸空等運輸溫度視同冷鏈,要加強防護和檢測  本報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申少鐵)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冷鏈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進口冷鏈食品能否吃得放心?——五問冷鏈食品安全
    「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說,疫情傳播呈現出「從物到人」和「從人到人」並存的特徵。  進口冷鏈食品屢成「雷區」,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如何全面消毒?面對與「冷鏈」相關的熱點關注,多部門專家解答公眾疑問。  一問:進口冷鏈食品為何屢成「雷區」?
  • 又一地進口凍鮮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冷凍食品頻頻出事,為何還要大量...
    北京市疾控中心、北京市預防醫學研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後來聯合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北京新發地疫情病毒起源於冰鮮三文魚所在的海鮮區域。7月3日,大連海關從裝載厄瓜多生產的凍南美白蝦貨櫃內壁一個樣本及蝦的三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7月22日起,陸續通報大連凱洋世界海鮮股份有限公司海產品加工車間的工作人員感染新冠病毒。
  • 五問冷鏈食品安全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說,疫情傳播呈現出「從物到人」和「從人到人」並存的特徵。  進口冷鏈食品屢成「雷區」,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如何全面消毒?面對與「冷鏈」相關的熱點關注,多部門專家解答公眾疑問。
  • 關於冷鏈食品管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分析及建議
    加大扶持力度 加強監管力度——關於冷鏈食品管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分析及建議□ 胡揭明10月1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官網發布消息稱,在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
  • 進口冷鏈食品到底還能吃嗎?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說,疫情傳播呈現出「從物到人」和「從人到人」並存的特徵。24日,天津第155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表示,海聯冷庫感染來源為北美豬頭。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冷鏈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關情況發布會
    近期,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國外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疫情爆發期,各種物體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裝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跨境遠距離運輸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
  • 全面排查冷鏈食品!李蘭娟:零下20度 新冠病毒可存活20年!
    李蘭娟:海關應加強對冷鏈食品的全面排查,同時對新冠肺炎檢測呈陽性的進出口物資進行追蹤溯源。19日,在杭州海關舉辦的「李蘭娟院士抗疫事跡分享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就海關如何在進出口物資檢疫檢測環節加強新冠肺炎的排查給出建議和看法。
  • 冷鏈進口食品,為何頻繁查出攜帶新冠病毒?_騰訊網
    尤其是近些天進入冬季後,國內多個省份頻繁出現了冷鏈環境異常,冷鏈海鮮、冷凍豬肉、冷凍羊肉檢測出了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更值得警惕的是,早前在青島、天津等地區,冷庫工作參與裝卸的工人,也出現了被病毒感染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