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矽長晶技術降低太陽能電池成本

2021-02-25 電子工程專輯

來自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NIMS)與九州島大學(Kyushu University)攜手組成的一支研究團隊最近開發出一種新的晶矽(mono silicon)鑄造方法,能以更低成本為太陽能電池生長高質量的單晶矽。

由日本NIMS國際納米結構中心(MANA)納米電子材料部納米組件特性化小組負責人關口隆史(Takashi Sekiguchi)以及九州島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柿本浩一(Koichi Kakimoto)為主導的這支研究小組,共同發明了一種稱為「單粒鑄造」(single-seed cast)的新鑄造方法,據稱所打造的矽晶質量較傳統鑄造方法更優,因而可用於開發更高效的矽晶太陽能電池。

目 前,主流的矽晶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已經達到20%了,未來的開發還必須進一步提高轉換效率,才能增加電池產品的價值。然而,使用傳統的矽晶鑄造方式並不容 易達到這一目標。此外,由於半導體所用的零排差(dislocation-free)單晶矽在價格上較不具有競爭力,因此還必須開發新的晶矽材料來取代半導體的多晶矽與單晶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一種單粒鑄造法——這種使用晶種的矽晶鑄造方法,成功地生長出低雜質的高質量單晶矽(單矽)錠。這種新的鑄造方法可讓矽晶在坩鍋中熔化,從較小的晶種中生長單晶矽。利用這種方法由於減少使用原材料以及降低製造成本,因而成本較傳統製造單晶矽的方法更低。再者,使用這種方法生長晶矽所製造的太陽能電池,可實現高達18.7%的轉換效率。這一轉換效率已經接近零排差單晶矽 (柴氏長晶法)了。在未來的研究中,透過進一步降低晶體缺陷和雜質的影響,可望使這種「單矽」的轉換效率超越柴氏單晶矽(Cz silicon)。



最新開發的單粒鑄造法,可望降低太陽能電池成本


同時,這種方法還能使用現有設施生長大約50-cm大小的錠立方體。因此,由於它能與現有的製造設施兼容,因而也能整合至目前的生產線中。未來,透過轉換這項新技術以及由其衍生而來的其他技術至太陽能電池製造商,可望讓太陽能電池產業更具市場競爭力。

本文授權自EE Times,版權所有,謝絕轉載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電子路上,結伴而行!

相關焦點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成本可望與矽晶太陽能電池組件競爭
    光電協進會 (PIDA) 研究分析指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除具有高轉換效率外,成本更是其最大的優勢,其建置成本可望與矽晶太陽能電池組件競爭。據牛津大學博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專家 Snaith 表示,目前於實驗室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成本約每瓦 0.4 美元,若於工業量產,成本將可再減半。
  • 薄膜太陽能電池成本多少錢
    打開APP 薄膜太陽能電池成本多少錢 發表於 2018-02-03 10:58:11 薄膜太陽能電池成本多少錢 太陽能薄膜電池投產 發1度電成本1.7元以後,只要購買一組太陽能薄膜電池就可以滿足一個家庭的日常生活用電
  • 太陽能電池板單晶好還是多晶好,都有什麼特點_太陽能板單晶和多晶...
    二、多晶板材料特點   多晶矽太陽電池的製作工藝與單晶矽太陽電池差不多,但是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則要降低不少,其光電轉換效率約12%左右。從製作成本上來講,比單晶矽太陽能電池要一些,材料製造簡便,節約電耗,總的生產成本較低,因此得到大量發展。此外,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使用壽命也要比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短。
  • 182組件是降低光伏度電成本的最優解嗎?
    日前,由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隆基綠能聯合舉辦的的182組件與系統技術論壇在上海召開。在光伏組件尺寸「百花齊放」的當下,快速迭代的大尺寸組件將如何推動全產業鏈降本?182組件受青睞在光伏產業走向平價之際,大尺寸矽片已成為當前光伏組件市場最為熱門的話題,在業內人士看來,大尺寸矽片能夠大幅提升組件可用的發電面積,面積的提升則意味著太陽能電池功率增加,進而顯著提高組件功率等級。眼下,182組件、210組件是最受行業青睞的兩大規格。
  • 高效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片非晶矽薄膜技術開發項目
    以下項目尋求合作,合作方式為股權投資,非誠勿擾項目名稱: 高效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片非晶矽薄膜技術開發項目>太陽能電池片非晶矽薄膜技術目前單晶與多晶的成本差距正在快速縮小,而單晶轉換效率優勢則不斷擴大,多晶在達到18-19%的轉換效率後邊際效應開始顯現,增長緩慢,而P型單晶目前轉換效率在19.5%-20.5%,1年內將突破21.5%,N型單晶轉換效率在22%-25%,N型理論上甚至可以達到30%的高效率。目前P型單晶在性價比方面已經超越多晶,可以預見不遠的將來隨著成本迫近甚至達到持平,多晶有望大面積被單晶取代。
  • III-V族太陽能電池技術-經濟性分析及降成本路線圖
    美國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對III-V太陽能電池的成本構成和降成本路徑進行了多年的持續研究,2013年發布了單結和雙結III-V太陽能電池成本結構的初步分析以及潛在的降成本情況,2017年發布了Si串聯裝置上III-V的成本建模和成本路線圖繪圖。
  • 太陽能電池片科普系列——工藝流程(矽片)篇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矽片的主要生產流程為:矽料→多晶鑄錠(或繼續拉制單晶)→切片→分選包裝1、多晶相關工序是將原生矽料以及循環矽料在鑄錠爐內生產成為多晶矽錠。相關工序如下: 多晶相關工序懸浮能力:可以有效懸浮碳化矽顆粒,提高切割效率,降低切割消耗。2. 分散能力:可以使碳化矽顆粒在與切割液混合時分布更均勻。3. 潤滑性能:可在矽片表面形成保護膜,降低切割阻力,並保證切割出來的成品表面光滑。4. 冷卻性能:可以有效的散發熱量,降低切割應力。7、線切工序。
  • 從成本角度,單晶將壓倒多晶!
    該文章的邏輯如下:金剛線切割的應用→同等矽料出片量增加25%以上、相同時間出片量提高3倍;→相同規模矽料用量下降25%,疊加矽料擴產,矽料售價必然下降;→金剛線矽片成本大幅下降,徹底淘汰砂漿切割;→由於單晶矽與金剛線技術、PERC技術更友好,單晶成本下降潛力更大;→單晶市場份額大幅增加,超過多晶,成為絕對的市場主流!
  • ...擬作價2.87億元購買嘉悅新能源70%股權 引入晶矽太陽能電池片業務
    據了解,聆達股份的前身是「易世達」,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餘熱發電技術相關業務,2014年公司併購了格爾木神光新能源有限公司,涉足了光伏發電業務,公司主營業務由此變為餘熱發電技術相關業務和光伏發電業務「雙主業」的格局。 最近幾年,聆達股份正在加快推進轉型升級。
  • 太陽能電池片科普系列——單晶矽篇
    小編認為,單多晶之爭實際上是技術、成本和效益之間的競爭,更多是原材料之爭,給了你單晶我多晶產線自然就少了一點,而單晶和多晶,原本就像是一家人,很多的生產工序是可以共用的(不過需要匹配不同的相應的工藝目前國內太陽電池單晶矽矽片生產廠家大多採用這種技術。把高純多晶矽放入高純石英坩堝,在矽單晶爐內熔化;然後用一根固定在籽晶軸上的籽晶插入熔體表面,待籽晶與熔體熔和後,慢慢向上拉籽晶,晶體便在籽晶下端生長。  其基本原理如圖所示。多晶矽矽料置於坩堝中經加熱熔化,待溫度合適後,經過將籽晶浸入、熔接、引晶、放肩、轉肩、等徑、收尾等步驟,完成一根單晶矽錠的拉制。
  • 2019年愛旭單晶PERC太陽能電池片收入大幅增長
    在報告其他重要事項的分部信息中,愛旭主營業務對外交易收入信息顯:2019年單晶PERC太陽能電池片收入59.09億,成本48.7億;2018年單晶PERC太陽能電池片收入31.3億,成本25.1億;2019年單晶太陽能電池片收入235.05萬,成本274.76萬;2018年單晶太陽能電池片3.66億,成本3.32億;2019年受託加工1.52億
  • 月球車「玉兔」太陽能電池片揚州造 薄如紙片外穿20多層"護甲"
    光轉換率比一般電池組件高近一倍「相比單晶矽、多晶矽,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片的轉換率要高出許多,當然成本也高很多。」張雙翔說,「玉兔」號月球車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光轉換率在34%左右,而一般市場上的晶矽電池組件在20%左右。「玉兔號月球車設計質量只有140千克,除了太陽能電池板,還要搭載很多儀器。」
  • 「IPO價值觀」二極體/整流橋市場競爭激烈,晶導微依靠成本優化保持...
    根據各行各業的一般發展規律,產品售價一般會隨著產品技術成熟而降低,產品毛利率水平也會隨之降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在二極體領域的技術水平已經成熟,由於技術門檻低,國內二極體廠商眾多,在終端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價格低廉,利潤空間並不高。
  • 太陽能電池片科普系列——單晶矽篇 - 行業動態_電源頻道 - 企業網...
    清洗過後的矽片會被分選,不同級別價格不同,當然不同廠家生產出來的矽片質量不同,隨著將本增效浪潮的來臨,各大廠商也必須跟隨時代潮流,改進產線,降低返工,節省成本。矽料等產業大多是高耗能產業,技術突破才是解決成本等問題的根本途徑。
  • 雷射切割技術在太陽能電池製造的應用
    作為工業領域重要的應用技術之一,雷射切割技術在太陽能電池領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其它的加工工藝,雷射切割技術更高效,一方面提高了工藝可靠性,另一方面降低了生產成本。這些優勢在生產晶矽太陽能電池和薄膜太陽能電池製造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 多晶的成本+單晶的效率,阿特斯是這樣做到的
    目前,阿特斯研發的高效P5多晶太陽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2.80%,打破了由其自身保持的大面積多晶電池效率世界紀錄,並且得到了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的測試認證。阿特斯首席技術官邢國強博士表示,P5的目標是以多晶的成本,達到單晶的效率。
  • 太陽電池電極材料改用銅電鍍 可望降低5%至7%成本
    太陽電池電極材料改用銅電鍍 可望降低5%至7%成本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目前市面上晶矽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平均約20%至21%,一般大多使用網版印刷的銀導電膠當作電極材料,約佔太陽能電池成本的12%至14%,且容易隨著貴金屬價格而波動。
  • 繼往開來——單晶技術引領光伏行業新時代
    鑄錠單晶技術在2018年有了技術突破,由於其轉化率更接近單晶技術,且成本方面較傳統多晶有一定優勢,其市場份額有望增加,中國光伏業協會在統計中將鑄錠單晶矽片合併在了多晶矽片中。但即使鑄錠單晶會在短期內助力多晶市場的發展,從長遠來看,2025年我國單晶矽電池市場佔有率將超過70%,仍大幅超過多晶電池的市佔率。
  • 【分析】黑矽技術是多晶針對單晶的大殺器?
    1、引言  多晶電池效率的提升受制於表面反射率的降低。常規多晶主要採用酸制絨,形成蠕蟲狀的坑洞;而單晶採用鹼制絨,形成金字塔結構的絨面。相比單晶電池,常規多晶電池的表面反射率高3%~5%(絕對值)。降低表面反射率是提高多晶電池效率的關鍵。
  • 單晶與多晶,誰的度電成本LCOE更低?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太陽能發電產品的效率越來越高,成本越來越低。太陽能發電側的平價上網已指日可待。年初,墨西哥光伏電站PPA競標,最後中標的PPA度電只有2美分。投資商怎麼來決定他們對太陽能電站投資回報率的測算呢?他們最看重的就是由財務模型得出的平準化度電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lectricity (LC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