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微遊泳醫療機器人與人體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

2020-08-05 工程學習
探索微遊泳醫療機器人與人體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

該圖總結了微遊泳者與人體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

在過去的幾年中,機器人研究人員設計出了小型且不受束縛的遊泳機器人,也被稱為微型遊泳器,具有越來越先進的感應和運動功能。這些微型機器人在醫療環境中可能非常有用,特別是對於難以到達的身體中樞神經系統或血管系統等部位的微創目標療法的實施。

雖然微遊泳者可以幫助幹預體內的敏感部位,但使用它們也會帶來一些風險。例如,它們可能引起人體免疫系統的不良反應,這可能會將其視為入侵者。

免疫系統旨在識別並保護人體免受外部或異物和有機體的侵害。當免疫系統的細胞(例如巨噬細胞)檢測到異物或入侵者時,它們的作用是通過吞噬作用消除或中和異物。

為了規避此問題並確保微型機器人不會引發免疫反應,應謹慎設計機器人,以使其與免疫系統細胞的物理相互作用最小化。設計它們的人應該特別注意它們的形狀,結構和表面化學性質,因為這些元素在機器人與免疫系統細胞的相互作用中可以發揮關鍵作用。

不幸的是,迄今為止,設計具有最小化其與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的結構參數的微型機器人已經證明是極富挑戰性的。這是因為,往往會激活免疫系統的結構特徵對於機器人的功能和運動至關重要。

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最近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了用於醫療用途的微遊泳器的結構設計參數與人體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他們發表在《科學機器人》雜誌上的論文提出了有趣的發現,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開發微型機器人,這些微型機器人在保持高運動性能的同時,不激活免疫系統。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我們通過系統地改變它們的螺旋形態,研究了可磁控的雙螺旋微泳器與從小鼠脾臟新鮮收穫的小鼠巨噬細胞細胞系和脾細胞的相互作用。」

本質上,研究人員觀察到巨噬細胞和脾細胞是他們從小鼠身上收穫的兩種具有免疫功能的細胞,它們可以識別他們使用的微遊泳機器人的螺旋轉數,從而引發針對性的免疫反應。他們的發現表明,應該充分考慮醫用微型機器人的運動性能和與免疫細胞的相互作用來優化其結構。應該同時探索這兩個要素,以找到一種折衷方案,使微遊泳者可以在體內有效移動而不與免疫細胞發生相互作用。

在他們的論文中,研究人員表明,巨噬細胞和微型機器人之間與形態相關的相互作用也可以被用來設計新型的生物雜交微型機器人。為了證明這種可能性,他們設計了「免疫機器人」,將合成的微泳者的可操縱性與免疫細胞的免疫調節能力相結合。

將來,這些機器人可用於在人體內進行免疫治療幹預。例如,醫生可以將其引導至靠近腫瘤的位置,以限制其附近免疫反應的影響。

相關焦點

  • 遊動微納機器人的醫療開發,搭建基於納米機器人的免疫系統
    會上,2019 年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獲得者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吳志光發表了以《遊動微納機器人的醫療開發》為主題的演講,以下為經過整理後的演講實錄:圖 |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吳志光傳統的藥物遞送是被動擴散的,這種方式在病患區域內遞送效率低,而且毒副作用較高。
  • 微型機器人由納米紅細胞製造 能在體內送貨而不「驚動」免疫系統
    微型機器人由納米紅細胞製造 能在體內送貨而不「驚動」免疫系統  Winnie Lee • 2020-04-08 14:20:01 來源:前瞻網 E1987G0
  • B肝病毒和免疫機制的相互作用
    B肝大三陽應該把保持自身免疫狀態作為日常核心考慮問題,即定期複查各項指標、是否需要治療等均繞不開體內B肝病毒和免疫機制的相互作用。B肝病毒和免疫機制的相互作用簡單來講,B肝大三陽要提高自身免疫力,好處是降低B肝發作以及治療期間的耐藥問題。比如,原本處於肝功能正常,B超也是正常,沒有任何臨床症狀時,通常說明身體和B肝病毒處在免疫耐受狀態,應該儘量去保持這種狀態,避免打破免疫系統這種相對均衡的機制。
  • 免疫系統的記憶訓練
    出國看病機構和生元得知人體感染病原體後,通常會引起一連串的反應。除此之外,免疫系統中被稱為T細胞的特殊細胞在淋巴結中被激活,隨後會分裂和增殖。 同時,這些細胞將獲得某些功能,使它們能夠摧毀其他細胞,例如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此外,它們還產生一些被稱為細胞因子的蛋白質,用以阻止病原體的繁殖。
  • 居住在人體內的機器人
    他們還設想,用這種納米機器人來阻塞腫瘤血管,從而「餓死」癌細胞或直接破壞癌細胞,未來有望為化療、放療和免疫療法無效的癌症患者提供一種新療法。納米機器人是機器人工程學的一種新興科技;它是根據分子水平的生物學原理為設計原型,設計製造可對納米空間(一納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進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其研製屬於分子仿生學的範疇,所以納米機器人也稱分子機器人。
  • 你的免疫系統能分清敵我嗎?
    為什麼我們的免疫系統無法區分變異的細胞和正常細胞,對腫瘤細胞的定植和擴張視若無睹,從而產生各種癌症呢?我們的免疫系統怎麼會成為「臉盲」呢?接下來,食與心將嘗試揭秘人體免疫系統,探討如何改善免疫系統的「臉盲」症狀。
  • 下肢機器人關節_外骨骼機器人系統中人體下肢關節力矩動態解算...
    國內外一些院校的實驗室和醫療機構相繼開展了穿戴式柔性助力機器人的相關研究 , 研製了多種相關樣機和產品 , 以增強腰部及下肢的肌肉力量、降低代謝消耗、延緩疲勞 , 如加拿大皇后大學的 PLAD 、北海道大學的 Smart suit 及河南科技大學的腰部助力機器人 、哈佛大學的Soft exosuit [20−21] 及日本岡山大學的 Power assist wear 等 .
  • 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載藥遊泳尖兵——精子模板磁性微型機器人
    微創手術和微型機器人輔助的靶向治療是一種創新技術,可以同時降低幹預水平,將藥物集中在特定部位,從而降低副作用的風險。這些不受束縛的微型機器人可以以非侵入性的方式進入狹小的空間。這一特性有望幫助臨床醫生應對需要進入人體難以到達區域的疾病。
  • 免疫系統與過敏中的免疫系統
    研究發現,免疫系統與周遭環境相互作用的方式非常奇特,但這份奇特,你或許無法理解。為了更好地了解過敏,首先需要對免疫系統有一個大體的認識。在這一部分,將對免疫系統如何運作進行基本介紹,重點強調過敏這一分支。我們經常看到這個概念—過敏原,過敏原指的是一種觸發過敏反應的介質。
  • 病毒侵襲,人體免疫系統才是最強屏障
    追根溯源,我們要感謝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人體最強屏障——免疫系統!免疫系統會從機體表面、體液和組織液全方位保護機體,免受外來生物或物質的侵害,整個免疫系統就成為了我們身體裡面抵禦外來侵略者的鋼鐵軍隊。這支軍隊才是維護我們人體正常運行的中流砥柱,而不是任何的藥物。藥物只是起到輔助作用。
  • 機器人視界|微型機器人 助力精準醫療
    微型機器人研究成果——藥物輸送 在使用微型機器人輔助醫療,將藥物直接送到人體目標部位時,容易在藥物傳輸過程中造成藥物沿途於其他器官接觸引發不良反應,如胃出血或影響猶豫結腸等器官的自主運動。
  • 鯨魚、海豚遊泳原理被揭密 下一代水下機器人或將 「取經」於此
    理海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機械工程和力學助理教授基思w·莫瑞德(keith W·moored)表示,他們對開發下一代水下機器人非常感興趣,所以試圖弄懂海豚和鯨魚高效遊泳的原理:去研究這些動物是如何設計的,從它們的遊泳性能或它們如何遊泳的流體力學來看,這些動物的設計有什麼好處。」
  • 人體免疫系統對身體的三大功能
    病原微生物進入人體後,生長繁殖,免疫力減低時,可使感染性疾病發生,有時甚至會造成傳染病的流行。如果體內的免疫出現失衡,還會使腫瘤、自身免疫性疾形成。為了捍衛身體健康,人體每時每刻都在於病原微生物作鬥爭,並還要保持體內大環境的穩定。
  • 人體攜帶著多少細菌?免疫系統如何對抗它們?
    2019年7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人類是一個龐大、複雜、多細胞、多器官的系統。我們繁殖緩慢,依賴於各種各樣的使我們能夠控制無數快速複製的簡單生命形式的機制,這些生命形式已經進化到可以生活在我們體內或身上。這種防禦系統統稱為免疫系統。
  • 健康悅讀|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醫生》選登29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主審:王隴德 鍾南山 李蘭娟執行主編:汪光亮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維護腸道微生態平衡是改善免疫力的重要舉措,已被學術界所認可腸道猶如身體裡的「母親河」,除了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外,也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和免疫器官,還擁有自己獨立的神經系統。我們首先來看看腸道中的共生微生物對免疫力的貢獻。腸道共生微生物一般被稱為腸道菌群。腸道菌群利用膳食纖維,生成一些短鏈脂肪酸,包括乙酸、丁酸等小分子有機酸。
  • 李漢傑:免疫系統是人體的「哨兵」
    李漢傑介紹,他是主要做單細胞的測序開發和應用,主要研究免疫系統在腫瘤還有自身免疫病裡面的作用,「免疫系統是人體的『哨兵』,如果稍有感染、有腫瘤或自身免疫疾病,那麼免疫系統都會做出應答,但是從第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上看,我們很難從基因突變上做一些檢測,因此我們研究的是從免疫細胞的組成或者是一些細胞因子的變化來開發出基於免疫系統的檢測方法。」
  • 人體免疫系統衰老變化趨勢圖繪出
    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會發生哪些變化?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醫生李太生等歷時10年完成的一項大規模健康人群免疫功能研究,在國際上首次繪出人體免疫系統衰老變化趨勢圖。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衰老領域影響因子國際排名第一的《衰老》雜誌上。
  • 神奇的人體微生物群:影響免疫甚至你的情緒和行為
    不同的比喻代表著科學家的不同視角,因此也影響著對人體微生物群的科學理解和相關的醫療過程北京時間8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體是一個生態系統嗎?在你的口腔、皮膚和腸道中,都生活著完整的微生物群落,它們會影響你如何消化食物,還能幫助你訓練免疫系統,甚至可能影響你的情緒和行為。這些微小的「租戶」究竟是什麼?
  • 新式水凝膠能夠活化免疫系統有望適用於人體
    美國杜克大學的生物醫療工程師塔琪雅娜·塞古拉教授說:「這個研究顯示出,活化免疫系統可以被用來將傷口癒合的平衡從組織破壞與傷疤形成調整為組織修復與皮膚再生。」傷疤組織是由身體所形成,用以作為對傷口的快速反應。它能夠減少疼痛,並限制感染的機會。但是,重新長出的皮膚並不完整,缺少汗腺及毛囊,且也更容易受到之後的傷害影響。
  • 未來已來 智慧醫療
    幸運的是,中國在這方面走得比較快,我們有自己的系統,包括電子病歷系統,用藥的系統,以及手術室的麻醉系統等等,可以追蹤患者,確保醫療的安全,更好為患者服務,把三級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更好地去惠及給老百姓。」腫瘤不再可怕,可防可控汪建博士(華大基因董事長):「生命誕生的過程就是一個基因傳遞的過程,基因是生命傳承的唯一物質,決定了你的生老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