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在量子科技領域取得國際領先成果

2020-12-08 小生博士

近期,山西大學雷射光譜研究所梅鋒教授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拓撲保護的量子線路和拓撲物態的數字量子模擬,相關研究成果「Digital Simulation of Topological Matter on Programmable Quantum Processors」於2020年10月15日發表在物理學頂級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梅鋒教授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論文主要合作者還包括山西大學賈鎖堂教授、肖連團教授、南京大學朱詩亮教授以及華南師範大學於亞飛副教授。

圖1:在IBM量子信息處理器(圖左)上首次實現了拓撲保護的量子線路(圖右)。
圖2:實驗上在8個量子比特的帶噪聲量子信息處理器中觀察到拓撲保護的邊界態。

拓撲物態是數學中的拓撲學概念在物理系統中的體現,拓撲物態具有全新的拓撲保護物性,可用來實現能量和信息的無損耗單向傳播,可用於實現拓撲保護的大規模容錯量子計算。近年來,利用人工量子體系模擬拓撲物態,成為國際上的前沿研究熱點。量子模擬分為類比量子模擬和數字量子模擬。對於拓撲物態的量子模擬,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於類比量子模擬,如何實現拓撲物態的數字量子模擬,即模擬拓撲物態的量子算法,一直是國際上懸而未決的關鍵科學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山西大學雷射光譜研究所研究團隊首次提出並驗證了基於單比特和兩比特量子門組成的量子算法,可實現對自旋軌道耦合和拓撲物態的數字量子模擬和探測。如圖1,通過量子信息處理器中的量子比特來模擬自旋,利用單比特和兩比特量子門組成的量子線路來模擬自旋軌道耦合哈密頓量的含時演化。研究表明,拓撲不變量和拓撲邊界態都可以被數字量子模擬器探測和觀察。如圖2,研究團隊在8量子比特的IBM量子信息處理器上,設計了產生拓撲物態的量子算法,實驗觀察並區分了拓撲保護的零能和Pi能邊界態,成功地實現了拓撲物態的數字量子模擬。

這項工作獲得了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極端光學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另一所高校,有「人民兵工第一校」之美譽的中北大學也在量子科技的最前沿做深入的研究。在量子科技領域,中北大學已建成量子傳感與精密測量國際聯合實驗室、量子傳感與精密測量儀器山西省重點實驗室。2018年,以中北大學劉俊教授為帶頭人的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團隊提出的「光量子傳感」入選為2018中國科協60個重大科學問題和重大工程技術難題。

相關焦點

  • 我省在肉牛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多項國際領先創新成果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陝西臺 劉松燾 楊凌臺 孫雅楠 何家岐)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團隊經過15年潛心研究,在我國肉牛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多項國際領先的創新性成果。這頭毛色發亮、膘肥體壯的肉牛就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昝林森團隊運用一系列創新性技術選育出的秦川牛肉用新品系母牛,僅2年多點時間,它的體重就達到585公斤。資料顯示,國外肉牛每天可生長1到1.5公斤,而我國地方黃牛每天只生長0.5公斤。品種對外依存度高、自主育種周期長、生長速度慢、經濟效益低,已經成為制約肉牛產業發展的瓶頸。
  • 山西省委書記:要推動山西省量子科技構築發展新優勢
    山西省委書記:要推動山西省量子科技構築發展新優勢 2020-11-24 10:49:36 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楊文
  • 中國又一科技成果領先全球,美國科學家感嘆:速度實在太快了
    ,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風吹雨打,飽嘗了「落後就要挨打」的滋味  令人欣慰的是,進入21世紀後,歷經幾十年的埋頭苦幹,我國又逐漸追了上來,不少領域已經趕超歐美國家,比如無人機、人造角膜、液態金屬、青蒿素、雜交水稻、可燃冰等等  有的甚至已經遠超國際水平,讓歐美國家產生忌憚,5G技術就是典型的例子
  • 萊蕪人體生物電共振治療儀科技成果「國際領先」
    人民網萊蕪6月29日電 6月22日,受山東省科技廳委託,萊蕪市科技局在北京組織了「人體生物電共振治療儀研製與應用」科技成果鑑定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中醫針灸學專家、天津中醫藥大學教授石學敏等國內中醫、針灸學科知名專家成立的鑑定委員會,對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和北京神康醫用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人體生物電共振治療儀研製與應用」進行了成果鑑定,一致認為該項技術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極具推廣應用價值和發展前景。
  • 外媒:2020年中國取得眾多重大科技成果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九章」計算機助力中國首次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勝利返航、北鬥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2020年,中國取得眾多重大科技成果。
  • 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 含5項「科技抗疫」專項成果
    2020年11月23日下午,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在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行,這是第五次面向全球舉行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
  • 我國量子通信基礎研究成果豐碩
    」將在近期發射,這是與「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建設幾乎同步取得的重大突破。其實不僅僅在試驗和應用層面,在基礎研究領域,中國量子通信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並獲得了國際認可。在日前舉辦的「光纖通信50年高峰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壽泰透露,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張軍等和英國牛津大學的同事合作,實驗實現了68Gbps的高速量子隨機數發生器,和此前的最快速率相比提高了一個數量級。相關論文發表於儀器領域權威期刊《科學儀器評論》。
  • 海爾生物醫療智慧血液網、智慧疫苗網等四項科技成果達國際領先水平
    、空氣流場設計關鍵技術在生物安全柜上的應用」四個項目科技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海爾生物醫療總經理劉佔傑與院士、專家和用戶交互)四項科技成果國際領先(鑑定委員會一致鑑定海爾生物醫療四個項目科技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我國量子計算機領先全球,美專家:劃時代的成果
    在12月4日凌晨三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正式宣布,「九章」量子計算機問世。我國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這被視作中國在量子計算領域裡程碑式的突破。,是世界所有國家激烈競爭的最前線,而現在只有中美在這個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
  • 2020世界網際網路15項領先科技成果發布
    11月23日,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在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烏鎮廳舉行。本次發布活動聚焦產業恢復與協同發展、數位化社會治理、全球公共危機應對、人工智慧雲生活、綠色數字公益實踐五大應用領域。
  • 中科大在量子通信等尖端科技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
    ——習近平  北京時間2月14日,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第185屆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這是90餘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重要榮譽。
  • 中國量子計算夢之隊拿遍歐、日、美大獎,繼續保持國際領先
    誰率先掌握這門技術,誰就能引力下一場科學的革命,由於這項科技的能力遠超核武器威懾,也是各國不遺餘力舉全國之力抓緊研發的問題所在。為此,歐洲、日本、美國、中國等都相繼設立諸多獎勵量子計算領域的獎項,以鼓勵科研人員不斷奮進,積極求索,力圖在這場量子計算的競爭中最先勝出。
  • 中國在量子計算機領域取得了一個裡程碑式的突破,超過美國?
    根據華安證券於今年10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可望通過探索研究量子信息技術,從而在全球科技產業中完成「換道超車」,在未來核心科技產業鏈上取得足夠的話語權。基於產業技術演進的角度,第一次量子產業浪潮誕生了包括雷射、半導體和磁共振成像等具有劃時代的重大科技突破。而隨著基礎研究帶來的技術突破,量子科技產業將會迎來第二次發展浪潮。
  • 中科大傳喜訊,潘建偉再創裡程碑,中國在量子領域又取得新的成果
    不過中國卻有一群科學家整天研究這些神秘的學問,並且攀上了一座又一座「量子高峰」,連戰連捷。 近日,中科大傳喜訊,中國在量子領域又取得新的成果,潘建偉與多位院士再立新功。據中國科技大學網站8月27日消息,中科大院士潘建偉等人在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合作下,經過多方驗證,終於在國際上首次在關閉定域性、測量獨立性以及糾纏源獨立性等漏洞的基礎上,實驗實現了對量子網絡中的二元隱變量理論的實驗檢驗,為量子網絡中量子非定域性的實驗研究以及應用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方法論。
  • 山西省領導調研山西大學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
    1月4日,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到山西大學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調研,並就如何整合資源,支持山西大學爭創「雙一流」,提升科技創新競爭力在光電研究所進行了座談交流。王一新指出,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堅持把創新放在轉型發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我們要以一流創新生態集聚創新資源,催生創新成果,提升山西整體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山西大學作為文理工並重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歷史底蘊深厚,學科門類齊全,科研特色鮮明,要在全省打造科研高峰、搭建一流平臺、引育一流人才上有更大擔當。
  • 中國院士霸氣官宣,量子領域再次傳來捷報,谷歌量子霸權成笑柄
    如今,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量子技術,其中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最近,來自我國科學技術大學再次傳來了捷報,量子關鍵領域終於取得了重大突破。據了解,由知名院士潘建偉帶領團隊,和德國、義大利等科學家進行合作,終於開發了專用量子計算機,擁有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後來,這項研究成果還被刊登在了《自然》雜誌上。
  • 量子信息、中國天眼……「率先行動」計劃取得這些重大成果
    資料圖:中科院「探索一號」船駛離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南山港碼頭。 駱雲飛 攝在回應「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果,具體在哪些領域取得了哪些代表性、標誌性成果時,白春禮指出,六年來科學院充分發揮多學科、建制化的綜合優勢,廣大科技人員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科技產出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產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
  • 量子信息、中國天眼……「率先行動」計劃取得這些重大成果
    駱雲飛 攝在回應「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果,具體在哪些領域取得了哪些代表性、標誌性成果時,白春禮指出,六年來科學院充分發揮多學科、建制化的綜合優勢,廣大科技人員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科技產出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產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白春禮表示,在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方面,中科院在國際上達到了並行領跑。
  • 我國實現量子指紋識別 量子通信應用再獲突破
    中國科技大學官方微博透露,近日,潘建偉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利用線性光學系統,在20公裡的光纖線路中實現了量子指紋識別,突破了經典極限,首次在信道容量上實現了對經典通信的超越。該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量子指紋識別的實現有望加快推動量子通信的應用。
  • 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23日下午,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在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行,這是第五次面向全球舉行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