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出土一件文物,佐證了《鹿鼎記》裡「辣眼睛」一戰

2020-12-01 澎湃新聞

原創 團隊特邀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朝文社》(原《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2603,閱讀時間:約7分鐘

作為金庸筆下的大IP,《鹿鼎記》自問世以來,便不斷被改編成各種版本的電視劇,留下了一幕幕經典鏡頭,成為一代又一代觀眾的青春記憶。

然而,數版《鹿鼎記》雖各有千秋,可淡化書中韋小寶在雅克薩城之戰卻成了所有導演心照不宣的選擇。究其原因,一來是千軍萬馬攻城的場面拍攝起來耗資巨大,二來其中「辣眼睛」的一幕,也讓眾多導演不約而同選擇了迴避。

那麼,這逼得各路導演紛紛避之唯恐不及的「辣眼睛」的一幕,到底是怎樣的呢?

看過小說的朋友或許還記得,書中韋小寶帶兵攻打雅克薩城時,一開始在攻城戰裡失利,居高臨下的沙俄兵甚至往城頭上撒尿,韋小寶一看怒了,命人拉出軍隊裡的「水龍」來,直接把尿撒到水龍裡,然後朝著雅克薩城頭狂噴,而後又照著水龍的構造,造了一千架水炮,朝著城頭一頓狂攻,把雅克薩城凍成一個冰城,就憑這奇招,成功反敗為勝,奠定痛擊「戰鬥民族」的大功。

從影視化的角度看,這個「制勝奇招」確實不便在螢屏上呈現,但這絲毫不影響觀眾們帶著好奇心千萬次的問:清朝真有這麼厲害的水龍嗎?

一、水龍問世

要說清朝的水龍厲害嗎?那答案必然是厲害程度超過人們的想像。

2007年,揚州出土了一件水龍實物。據專家鑑定,這款消防水龍正是來自於清晚期,其結構之精巧,足以讓人嘆為觀止。

水龍的主體部分,是一個能裝上幾百斤水的深木桶,桶內配有銅管、拉鉤、木桿等加壓裝置,其中伸向空中的銅管足有兩米多長,並且巧妙地使用了槓桿原理,與現代消防車操作理論十分相似。經測算,若用這樣的水龍滅火,其最大滅火高度可達20米,想來韋小寶在雅克薩城下若用上這水龍來狂攻,反敗為勝倒也合情合理。

或許有人會說,揚州出土的水龍是清晚期的,而韋小寶卻是康熙年間的人,那時候清朝有水龍嗎?

您別說,還真有。據史料記載,早在明朝時代,就出現了一種名為「唧筒」的滅火裝置,它既能汲水又能排水,從某種角度來說,算是一種低配版「水龍」。

不過,當時「唧筒」主要用於灌溉,只有火災發生時偶爾兼職消防。這份兼職工作唧筒一幹就幹到了清朝順治年間,直到上海一位唐姓人士從日本人那裡學來水龍的製作方法,水龍才作為專業消防工具,正式走上了歷史舞臺。

乍一看,水龍清初就進入中國,韋小寶用水龍來打仗根本不足為奇。但事實上,水龍在國內的推廣速度並不快。最初水龍的消費市場僅為江南一帶,而後才慢慢發展到天津,金庸會想到用水龍來攻城,多半還是因為自身生活經歷。

但無論如何,水龍的橫空出世,無疑折射出清王朝的一個歷史貢獻,那就是其古代史上空前完備的防火工作。

二、防火舉措

常看清宮劇的觀眾應該不會忘記,紫禁城裡各處宮門兩側,常常擺放著兩口大缸。每口缸直徑都有一米多,高可及胸,這讓觀眾們一度滿臉問號地想,皇帝家收藏這麼多水缸幹嘛?

其實,這些大缸都是救火的重要工具。不僅如此,清朝雍正年間,皇宮裡還設置了專用於救火的「機桶」,當時規定的機桶數量為八架,然而,這一數字在乾嘉時期,迅速膨脹到百餘架。

快速增長的消防用具背後,是清代人對火災的重視。畢竟乾隆自己就經歷過一場火災,若非皇五子永琪豁出命去把乾隆背出來,清代歷史只怕都要改寫了。

因此,清代皇室不僅備足了水缸和機桶,還在鹹安宮前蓋了25間板房作為火班值廬,同時還準備了長杆鐵釵子、斧、長杆麻刷、鉤繩等一系列防火工具。

宮中如此,民間對火災的防範自是更加嚴格。比如乾隆末年,揚州一帶就出現「水倉」這一防火利器。

按時人錢泳的話來說,所謂的水倉,就是有人在鬧市離河比較遠的地方買一塊地,放上數十百隻裝滿清水的大水缸,有時還要兼設一兩具水龍,作為消防之用。

說來民間如此重視防火,除了火災會造成重大損失外,還與清朝對火災的嚴厲懲治分不開。清代規定,官員有防火的責任。康熙皇帝更是曾頒布諭旨說:「凡官員該管地方有延燒房屋者,罰俸三個月;沿燒文卷倉廒者,罰俸一年,而若是私自將錢糧文冊放家裡不小心燒毀的,則要降一級留用。」

而火災大小,也是與官員們的烏紗帽息息相關。清代規定,失火燒毀房屋二百間以上的,吏目、守備降一級調用;兵馬指揮、參將遊擊降一級留任,巡城御史罰俸一年。

若是失火燒毀房屋達四百間以上,吏目、守備便要降兩級調用;兵馬指揮、參將遊擊降一級調用,巡城御史降一級留任。

倘若失火燒毀房屋超過六百間,吏目、守備要降三級調用;兵馬指揮、參將遊擊降二級調用,巡城御史降一級調用。

嚴懲失火的同時,清代還設立了保甲制度。州縣城鄉,十戶立一牌長,十牌立一甲長,十甲立一保長。這些基層管理者構成了城市消防管理的具體執行人,在城市街區防火、救火發揮了巨大作用。

正是有了無處不在的防火措施,《鹿鼎記》中韋小寶在昆明城藏了蒙古人罕帖摩後,吳應熊方能迅速帶著消防隊來搜人,還能自圓其說地告訴韋小寶,他不過是去姐夫家吃飯,看到火光就近趕來。

誠然,吳應熊的說辭並不可信,但他敢如此公然扯謊而不怕對方起疑,或能從側面證明清代對消防的重視程度。

三、警鐘長鳴

畢竟,經過康乾盛世的繁華後,清代人口極具膨脹。乾隆二十九年,全國僅有2億人,而到了道光二十九年,人口便突破了4億大關。

瘋狂增長的人口引發了城市臃腫的連鎖反應。清朝後期,超過百萬人口的城市就有五個,空前的人口壓力造成城裡建築物密集,一旦有火災發生後果不堪設想。

偏清朝怕什麼來什麼。乾隆庚子年間,北京城南邊一場火災,就燒毀了數千家房屋,火舌一直延伸到城樓上,整整一個月才熄滅。

無獨有偶,嘉慶十五年,又一場大火在某鎮上連燒三天三夜,數萬戶人家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一些無家可歸的人只能寄身於廟宇會館中,在火災裡喪命的人更是數不勝數。

待到光緒年間,可怕的火災似乎來得更加頻繁。光緒十四年,漢口火災。大火吞噬了上萬間房屋,一直燒到了漢陽城外。

僅僅十年後,又一次大火在漢口發生。這次大火延燒五千一百七十三戶,焚斃及溺斃者達三百多人。

一場場觸目驚心的火災,讓防火漸漸成了清王朝的大事。防火意識也在許多城市深入人心,演變出了種種奇特的工具。這一切,不但成為金庸創作的素材源泉,也帶給對於現代城市建設彌足珍貴的意義,那便是:火災無情,警鐘長鳴!

參考資料:張先昆《古代滅火器具——唧筒、水龍、水倉》、朱敏、胡儉《揚州發現清代「消防水龍」》、丁小珊《清代城市消防管理研究》、周允基、劉鳳雲《清代的消防組織與救火工具》

原標題:《揚州出土一件文物,佐證了《鹿鼎記》裡「辣眼睛」一戰》

相關焦點

  • 廣陵遺珍——揚州出土文物選粹
    透物見人,見微知著,與古城址、墓葬、窯址、古河道等遺蹟伴出的一件件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是歷史的縮影,從它們的身上折射出一地一隅的社會生產力水平、文化習俗、宗教信仰等,管中窺豹,以物說事。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寶貴文化資源,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印刻著文明的痕跡。搶救保護好地下文物是考古人的第一要務。
  • 跟著揚州博物館文物「穿越」探究竟!
    或許,我們可以從文物中尋找一些蛛絲馬跡。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在揚州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中,其中不少都與端午節的主題有關。   賽龍舟   在揚州博物館館藏書畫中,有一件汪鋆所作的《龍舟競渡圖軸》。這件文物1960年3月出土於今施橋夾江內,船長13.65米,寬0.75米,內深0.56米,使用整根楠木刳成。據唐代史籍記載,揚州風俗,每年端午節要在江邊支流上舉行「競渡採蓮龍舟之戲」,觀眾數萬,熱鬧非凡。當時,揚州製作的龍舟不僅遠銷各地,還進貢京師。
  • 墓中出土的五大文物:其中一件是手機模型,具備穿越的特點!
    墓中出土的五大文物:其中一件是手機模型,具備穿越的特點!穿越就是本是這個時代的物件卻出現在另一個時代,所以我們稱之為穿越,而在出土的幾件文物中就具備這樣的特點,這是個水晶杯,然而這卻不是現代的水晶杯,它出現在遼景宗的孫女墓穴之中,而這件文物的存在讓考古學家難以解釋。
  • 1986年,神秘古墓出土一件文物,考古家:這就是雙魚玉佩
    1986年,中國考古家就發現了一座神秘的遼國古墓,在出土的諸多珍貴文物中,最令考古家疑惑的是一件名為「雙魚玉佩」的文物。1986年,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的一村民無意間發現了一個黑洞,黑洞裡面是五顏六色的壁畫,看起來非常的古樸。當時就有人覺得這不是簡單的地下室,而是古墓。當地考古家聽說這一帶挖出疑似古墓的消息後立即趕來,經過鑑定。
  • 古墓出土4大逆天文物,一件像遠古手機,圖3確定不是穿越?
    從古墓中挖出土的好些隨葬品,現如今都是放在博物館裡,成為中國重要的歷史文物。下面小編來給大家介紹非常奇特的4件文物,似乎像極了穿越了的文物。第一種:三星堆太陽輪在全世界各大文明古國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神話傳說,在大部分中文明古國都會相信有大陽神。當然,在中國的上古傳說裡也是相信有太陽神的。
  • 江蘇東漢墓出土一件青銅器,被懷疑是穿越品,專家看完:這不可能
    文|二狗子江蘇東漢墓出土一件青銅器,被懷疑是穿越品,專家看完:這不可能!穿越這件事看起來是一件極其玄乎的事情,幾乎是不可信的。那麼近年來穿越小說穿越劇也是一波接著一波,甚至是綜藝節目裡也會運用穿越的元素。比如說在《全民加速》這項綜藝節目中就有一段是,女演員穿越回到了古代,在古代經歷了一番風雨後再穿越回來,而後出土的文物裡就有刻錄著她與古代的男主角的記憶的一部分。而在江蘇,同樣出土了一樣東西,這樣東西看起來跟現代十分接軌,人們都在推測這是否就是一個穿越品?
  • 新疆出土一古代「高富帥」乾屍,屍體成國家級文物,衣服禁止出國
    比如我國就曾經出土了兩具完整的乾屍,分別是「辛追夫人」和「營盤美男」。辛追夫人是秦朝的一位宰相夫人,距今已經2100多年了,但是當她出土時,屍身卻並沒有腐爛,皮膚紋理也清晰可見,甚至部分關節還能夠活動,非常神奇,因而它後來被保存在了博物館裡。而營盤美男則更為奇特,他是我國一具非常有名的乾屍。
  • 土山屯大墓中出土一件神秘文物,破解了失傳千年「溫明」的秘密!
    華夏歷史,浩瀚五千年,可以說古人在幽深的地下陵墓中,為我們留下了千千萬萬的文物,可是有一樣,不是出現了陵墓坍塌,或者發生被盜的險情,我文物工作者一般是不會主動去發掘地下文物的。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2017年3月,青島的黃島區土山屯要修一條鐵路,這條鐵路要經過土山屯的漢魏墓葬保護區,為了配合這條鐵路的修建,青島的文物部門,對墓葬保護區的74座古墓,進行了一次保護性的發掘……這次發掘,成果是喜人的,不僅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還在一座古墓中,找到了實體的「溫明」,要知道,溫明作為一種古代的葬俗,只是在歷史典籍中出現過,這次溫明的出土,確實是破解了一件千古之謎
  • 三星堆遺址挖掘出土人像的眼睛,有些什麼文化含義?
    1934年3月,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美國人葛維漢與副館長中國人林名均教授經政府同意,組建團隊開始挖掘十多天,挖掘出土了文物600多件,這是正式挖掘該遺址的開端,但是當時沒有人意識到這個遺址的會有著巨大的規模;時間到了50年代,考古工作又重新開始,由於當時這一帶地方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於是考古隊在編號命名的時候給其中有一處起名為:三星堆,從此以後「三星堆遺址」的名稱就這麼誕生了;時間又到了1980
  • 專家:看什麼文物出土,不敢研究
    ——米·左琴科(蘇)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79,閱讀約2分鐘三星堆遺址早在1929年就在四川廣漢市西北部鴨子河一帶被發現,村民們發現了這個神秘的玉坑,但由於當時社會處於持續動蕩之中,沒有人對這一發現感興趣,到了1980年,考古人員再次對三星堆進行考古發掘,在其中發現了大量的文物,主要是青銅器。但出土文物與其他地方不同,文物保存相對更為完整。
  • 王莽墓出土一特別文物,技術領先世界千年,眾人感慨:果然穿越了
    ——桑坦亞那」 前言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歷史悠久,出土過數不勝數的文物,每一件文物的出現,都代表了一段時期的歷史。或許普通人看過去的歷史變遷,覺得普普通通毫無變化,但實際上,這些出土的文物在當時都代表了最高的科技建築水準。
  • 考古史上三大文物,一件現代技術無法複製,一件是外星隕石打造!
    世界上的歷史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的,歷經了一個又一個時代,雖然有的文明已經隕落,但遺留下來的文物,可以重現曾經的痕跡,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時代。挖掘的文物中,有的是非常令人震驚的,接下來,小編就給各位介紹三件逆天文物。
  • 一直爭議不斷,直到古墓出土一件文物,有了答案
    可是當一座古墓出土的一個文物後,這個問題有了明確的答案。2017年,考古專家在江西發現了海昏侯墓。正是在海昏侯墓中,發現了很多改變歷史的文物,這其中的文物出土了一把直尺。《史記》成書在漢朝,當時的司馬遷記載了很多內容。根據《史記》的成書的年代推算,它與海昏侯的時代相差不多,所以兩個是屬於同一時代的產物。在海昏侯墓中,發現了漢代的直尺,就是這把直尺,改變了後人們的爭議。
  • 考古出土六千多年前的頂級文物, 證實了女媧以及龍的存在?
    導讀:大家都知道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明,但是中華流傳下來的諸多遠古文物可不止五千年,目前出土的文物有的達萬年以上。而紅山文物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位於熱河地區,是在距今5000到6000年的農業文明。紅山文化遺址的考古,出土了諸多國寶級文物。
  • 沱江發現一件「殘缺」文物, 想要修復, 卻要找到一張紙!
    2017年,洶湧的沱江圍堰斷流後,經過我考古工作人員的努力,出土(更準確地說是出水)了大量的珍寶文物,這些文物的主人,就是大西國的「偽皇帝」張獻忠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文物專家們最後,給出了一個承諾,那就是:只要找到了一件東西,就能將蜀王金印完整地修復,小編在揭露這件「東西」之前,還是先磨嘰幾句蜀王。朱元璋當上了皇帝之後,真可以說是:踩著棉花 「忽悠」一下子就上房頂去了。他自己當了皇帝,有功的文武大臣皆有封賞,可是他的24個兒子怎麼安排呢?很簡單,全部封王。
  • 4件讓人啼笑皆非的文物,專家說是「現代科技」
    然而在1992年5月時,中國的考古隊員在揚州邗江區發現了一座東漢早期的磚室墓,其中就有一個與現代遊標卡尺幾乎別無二致的「青銅卡尺」。只不過上面的刻度以及銘文已經腐蝕,難以辨認。這件文物一出土就被認為是炒作,但是在了解出土墓穴時代背景之後大家也就都瞭然。原來是2000多年前那個著名的「穿越者皇帝」王莽的時代,似乎也就不那麼驚訝了。
  • 古埃及來自外星的逆天文物,一件是黃金匕首,一件是「屎殼郎」?
    墓中出土的件件精美珍貴,比如栩栩如生的黃金面具、純金打造的棺材、完好無缺的法老木乃伊,就連墓室都是純金打造的浮雕,奢華之極不可言喻。別的國家像這麼奢華的陵墓的主人,生前都是功勳卓著的一代偉人。但圖坦卡蒙墓的主人圖坦卡蒙在古埃及歷史上的功績並不算卓著,而他的墓葬卻可以震驚全世界。
  • 古埃及4大逆天文物,一件疑似穿越,一件有「詛咒」之謎
    和中華文明不一樣的是,古埃及文明已經是「滅亡」了,幾乎沒有留下什麼歷史文獻,只留下了很多的歷史遺蹟以及歷史文物。這些出土自古埃及地下的文物,是古埃及文明的見證者,也可能是古埃及文化的傳承者。當然了,在諸多的古埃及文物中,最逆天的還是這4件。
  • 文物史上最珍貴的玉杯,出土時甚至無法直立,卻因此成為驚豔國寶
    1983年,廣東省某公寓樓在開挖地基時,發現一塊平整的大石板下隱藏著一座地下建築,有經驗的工人便立即報告了文物部門。果不其然,地基下正是一座西漢石室古墓,考古隊立即對其展開了搶救性挖掘。經過專家鑑定確認,這座漢墓的主人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南越王,地宮內出土了大量頗具南越特色的文物,而其中最令人驚嘆的卻是一件不起眼的玉杯。
  • 濱州市出土文物蟬冠菩薩像亮相國家博物館
    」在國家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是首次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成就進行全景式展覽,展覽匯集了來自13個省市、18家文博單位的600餘件回歸文物參展,濱州市博興縣出土的蟬冠菩薩像亮相國家博物館。蟬冠菩薩像1976年出土於博興縣龍華寺遺址,被發現之時就已斷為三截,當地文物工作者李少南前後用了三年的時間分三次從三位村民家中找到,終於拼接成一尊較為完整的菩薩像。1994年7月初被盜後,蟬冠菩薩像流轉到英國文物市場,1995年被日本美秀博物館花費巨資購得,成為該館的展覽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