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史上很多著名的國寶擁有濃厚的傳奇意味,因為它們很多都是在城建、農耕或者開山等作業中無意被發現的,比如小解今天介紹的這件稀世奇珍,就是在挖地基的時候驚豔問世的。1983年,廣東省某公寓樓在開挖地基時,發現一塊平整的大石板下隱藏著一座地下建築,有經驗的工人便立即報告了文物部門。果不其然,地基下正是一座西漢石室古墓,考古隊立即對其展開了搶救性挖掘。經過專家鑑定確認,這座漢墓的主人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南越王,地宮內出土了大量頗具南越特色的文物,而其中最令人驚嘆的卻是一件不起眼的玉杯。
在墓主人棺廓頭箱裡,專家發現了這件玉杯:它通高18.4釐米,口徑約6釐米,壁厚0.2釐米,重372克,通體由一整塊青白玉雕琢而成,呈現出獸角的形狀,杯身有淺浮雕裝飾的連雲紋,杯尾捲曲成飛卷的浪花,杯腹中空,裡面可以盛酒。
很明顯這是一件酒器,漢代人之所以用珍貴的玉材雕琢酒杯,得益於兩大民俗寓意:其一,古人認為用玉製成的容器飲酒,酒會變得更加醇美;其二,西方世界傳說以犀牛角製成的酒杯飲酒,可以解毒,角形酒杯借鑑了犀牛角的外形,也延伸了其解毒的功效。
剛出土之時,專家發現這件玉杯無法直立,還以為是遭到破壞而損失了底座,但經過研究卻發現,玉杯就沒有設計底座,只能躺倒放置。這樣的設計很是詭異,那麼南越人是怎麼用它喝酒的呢?
戰漢時期的南越民風彪悍,時人飲酒往往率性而為,這件玉杯便是其粗獷式飲酒所具現化的產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由於玉杯不設底座,所以酒一旦入杯,就只能由持有者一飲而盡之後才可再次放下,養魚的小家子氣是不被允許的。由此可見,南越的酒風實屬豪放。雖然這種形制的酒器罕見,但並非獨一無二,然而西漢角形玉杯卻在2002年被國家列為首批禁止出境展覽的重要文物,那麼它到底珍貴在何處,憑什麼能得到如此重視呢?
首先,角形玉杯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漢代遺作,在玉器史上佔據極為重要的地位;其次,玉杯的材質讓人一聽就感覺來勁,那就是新疆和田玉。而且,玉杯是由一整塊玉材雕琢而成,工匠就和田玉的特殊外形施刀,因材制宜。最後,玉杯所採用的玉雕方法也值得讚嘆,工匠在杯身上巧妙地布局了各式各樣的紋飾,仿若渾然天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杯內外那細緻的打磨,杯壁僅有2-3毫米,然而卻被打磨得如釉般光滑,絲毫不見人工痕跡,再經過工匠精湛的技藝、反覆的修飾,讓歷經了兩千多年寒暑的玉杯至今都散發著溫潤淡雅的光澤。
另外,玉在中國傳統文化裡的地位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君子比德與玉,玉器代表了古人的光潔品質與進取精神。更何況角形玉杯是少數民族的產物,這表明同在華夏大地的南越人民也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同時也對研究南越文化有重要意義。所以,稱漢代角形玉杯為文物史上至為珍貴的玉杯並不為過,禁止出境展覽的目的就是防止在運輸過程中對文物造成損害,作為玉杯界的翹楚,角形玉杯自然在受保護文物的第一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