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土時差點被扔掉!這件2500多年前的國寶為何像現代水杯?

2021-01-18 收藏大視界

國家文物局曾在2002年,公布了首批64件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級文物,它們要麼是厚重大氣的青銅器,要麼是具有重要歷史研究價值的陶器、帛畫、玉器等等。而其中有件國寶的畫風明顯不一樣,它的造型,在如今任何一家超市都能看到,和現代水杯幾乎一模一樣,這就是戰國水晶杯。

1990年的10月中旬,來自浙江杭州半山鎮石塘村的工人們,在磚瓦廠熱火朝天的掘土燒磚,這次例行挖土變得有些不同尋常,他們明顯感覺腳下的土質鬆軟,果然沒挖幾下就有人打了個趔趄,地面上塌出一個不足一米的洞口。

人們馬上意識到這下面可能有墓,因為石塘村歷來遺址豐富,前些年還有村民偷挖到編鐘被抓了起來,磚瓦廠負責人意識到問題特殊,為免節外生枝,便立即上報給考古單位。

考古人員趕來後順著洞口附近仔細勘探,果不其然發現了一座戰國時期的大墓,接下來就是對古墓進行保護髮掘。當掀開一塊土時,突然被一道刺眼的反射光晃了眼,難道是瑪瑙或琉璃?

接下來的一幕讓所有人都不可置信,一件亮晶晶裹滿泥土的「玻璃杯」出現了,這種杯子現代有多常見?超市商場隨處可賣,平時喝水、喝啤酒拿來就用,打碎了也不心疼,但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古墓裡出現,就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其他方面。

有人猜測這附近自80年代開始,就不斷有人盜掘文物,會不會是其中一個盜墓賊留下來的?要是這樣的話,此「玻璃杯」就毫無價值,可以扔掉了。但其中一位工作人員比較謹慎,將杯子小心包起來,一切等化驗結果出來再定斷。

送到北京後經鑑定,此杯高15.4釐米、口徑7.8釐米、底徑5.4釐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狀,並非純白,而是略帶一點淡琥珀色,外表也沒有常見玉器那樣帶有花紋,通體透明,表面有一些裂紋,全身則以純水晶打造。

盜墓賊怎麼著也不會隨手扔個水晶杯子在墓裡吧?好,靠科學檢測來證明。

先通過對古墓木炭的碳14測定,沒錯,年代到戰國,再對原始瓷做熱釋光分析,還是戰國時期。如果這些都不足以服眾的話,最後又對水晶杯中的泥土做孢粉分析,年代都在距今2500多年左右,處於戰國楚滅越這個時期。

毋庸置疑,這是一件集偶然、巧合、幸運於一體的國寶級文物,考古界泰鬥蘇秉琦感嘆,它獨一無二,海內無雙。

以現代工業技術來說,製造一個玻璃杯再簡單不過,但在2500多年前,古人打造這件水晶杯的工藝難度極高。蘇秉琦先生就提出三個謎團,首先水晶杯是整塊水晶一體打造,古人是如何取芯的?其次水晶易碎,此杯上寬下窄,和現代玻璃杯一樣,古人是如何加工的?最後就是拋光問題,能把內壁和底部打磨得那麼光潔平整,在原始工具操作下如何操作?實在難以想像。

從藝術層面上來說,戰國水晶杯並不完美,水晶有海綿狀結晶,內壁和杯口厚度不均勻,紋飾也和其他同時期玉杯、瑪瑙杯沒法比,最吸引人們的主要還是它的「現代」造型。

在《中國古代水晶瑪瑙器》等資料中都介紹過,早在數萬年前的石器時代,人類就已經學會熟練的運用水晶了,戰國時期出現水晶製品再正常不過。從造型上來說,甘肅馬家源墓地曾出土過一件「藍釉陶杯」,器型和戰國水晶杯很像,不過是陶製的而已,也就是說此種器型在古代也屬常見。

之所以戰國水晶杯顯得那麼獨一無二,是因為有那麼一位古代工匠,他得到了一塊優質水晶,拋開了紋飾的裝扮,也放棄傳統的製作手法,只想把它單純的打造成一件透明杯子,恰好他的審美穿越時空和現代人不謀而合,歷史的輪迴有時候就是這麼神奇。

相關焦點

  • 這座博物館,投資5.5億,展出2800年前國寶,27號墓出土48件金器
    為了保護和傳承,投資5.5億元,建設了這座舉世矚目的博物館,展出2800年的國寶,珍貴文物798件,一共是四個展廳,雖然對於出土的2萬6千多件文物來說,展出的只是一小部分,但是都是精品,具有代表性。值得一提的是,在M27號芮桓公墓內,一次性出土48件金器,這在國內其它單個墓葬中,是絕無僅有的,堪稱數量最多。
  • 4件讓人啼笑皆非的文物,專家說是「現代科技」
    比如以下的四件文物。這是一位數學家,他在《新四分圓的結構、利用及特性》這一本著作中記載了遊標卡尺的結構以及原理。遊標卡尺現如今的英文名字還是vernier為名,這是這位數學家的名字。然而在1992年5月時,中國的考古隊員在揚州邗江區發現了一座東漢早期的磚室墓,其中就有一個與現代遊標卡尺幾乎別無二致的「青銅卡尺」。只不過上面的刻度以及銘文已經腐蝕,難以辨認。
  • 一鋤頭挖出3000年窖藏,出土103件青銅器,專家鑑定後驚喜若狂
    本文中我們將來繼續介紹一件古代的窖藏,這座古代的窖藏同樣也是被我們可愛的老百姓意外發現的,在這處窖藏中,共出土了103件青銅器,可以說成功令人咂舌,而且其中一件更是成為了國寶中的國寶,當時專家在對這些青銅器鑑定之後,確實是驚喜若狂,畢竟如此之多青銅器的同時出現的確是罕見之極!
  • 「北有馬踏飛燕,南有牛虎銅案 」雲博這件鎮館之寶大有來歷
    這句貌似開玩笑的話語,其實卻體現著上世紀中國考古大發現中,一南一北兩件傳奇國寶的故事。體現了當時漢代工匠極為出色的鑄造水平和藝術水平,可以說是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文物,是國寶中的國寶!如今藏於甘肅省博物館。能與「馬踏飛燕」齊名,雲南省博物館這件鎮館之寶:牛虎銅案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也是極品,我們今天就聊聊牛虎銅案這尊雲博鎮館之寶的傳奇故事。
  • 文物史上最珍貴的玉杯,出土時甚至無法直立,卻因此成為驚豔國寶
    中國考古史上很多著名的國寶擁有濃厚的傳奇意味,因為它們很多都是在城建、農耕或者開山等作業中無意被發現的,比如小解今天介紹的這件稀世奇珍,就是在挖地基的時候驚豔問世的。1983年,廣東省某公寓樓在開挖地基時,發現一塊平整的大石板下隱藏著一座地下建築,有經驗的工人便立即報告了文物部門。
  • 古墓出土4大逆天文物,一件像遠古手機,圖3確定不是穿越?
    在中國古代,每個朝代的帝王在自己生前都會把陵墓給修建好,死後在下葬時他的後人會將他生平喜愛的物品放在墓中,直到後人考古挖出。從古墓中挖出土的好些隨葬品,現如今都是放在博物館裡,成為中國重要的歷史文物。下面小編來給大家介紹非常奇特的4件文物,似乎像極了穿越了的文物。
  • 誰是三星堆的「國寶頂流」?你來選!
    它帶著三星堆和一眾「國寶」走來了!親,你等的《國家寶藏》12月6日要回來了!上一季,我們的四川選手"四川博物館」在《國家寶藏》上大放光彩。這一次,誰又將代表我們四川出牌?猜到了嗎?現在開始劃重點,作為擁有4件"永久禁止出國參展"的國寶,擁有眾多造型奇特、體量巨大青銅器的的國家一級博物館,究竟哪三件才有資格代表三星堆登上《國家寶藏》?這一次,川寶邀請你來當一盤全民製作人,參與大競猜,送三星堆三子登上《國家寶藏》!
  • 三星堆的這幾件文物像極現代產品,讓人匪夷所思
    比如二號祭祀坑出土的「銅縱目面具」,甫一展出就以奇特的造型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近日,三星堆聯合遺址又出土了一批文物,而其中的一隻小陶豬立刻引起了網友的討論,無他,只因這隻陶豬和遊戲《憤怒的小鳥》中的小豬長得太像了,乍一看簡直一模一樣。據悉這隻小豬大概是3200年前的文物,不只是陶豬,三星堆中還有很多這種「奇形怪狀」的文物,甚至還有和小豬配套的「憤怒的小鳥」。
  • 湖南省博物館有11件頂級國寶,可惜《國家寶藏》只提到1件|圖集
    在我們國家上億件文物裡,只有極少數由於太過珍貴,或者太容易損壞,被評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永遠不得出國巡展。進入「禁出國」名單的文物都是國寶中的超級國寶,總共只有195件/套。造型模仿西亞人民喜聞樂見的銀器樣式,貼塑的立體花紋也極具異域風情,出土地點卻是湖南衡陽司前街的一口水井。它身在絲路這頭,遙望絲路那頭,萬裡商路為何不曾起步,引人遐想。
  • 成都發現古代遺址,現場出土一噸重象牙!可考古隊卻不敢挖了
    沒想到這片工地所發現的古代遺址,就是如今聞名遐邇的金沙遺址。當考古隊挖出大約重一噸的象牙之後,為何不少專家建議停止此次考古發掘?按理來說,發掘出如此多的象牙,表明這片遺址還有很多珍貴文物,坊間一直討論:金沙遺址中是否有不為人知的秘密隱情?
  • 出土時鋒利無比,做工像現代工藝,古人是如何造出越王勾踐劍的?
    經過千年的塵封,這把劍不僅沒生鏽,而且鋒利無比,一次可劃開近20張紙。更最令人驚豔的,則要數劍身上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這些花紋不僅樣貌精美,而且排布規則,很像現代技術程序化的產品。那麼,這把讓現代人都感到驚嘆的神劍,古人是怎麼造出來的呢?
  • 出土時一隻無法直立的玉杯,竟然是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寶」
    中國考古史上很多著名的國寶擁有濃厚的傳奇意味,因為它們很多都是在城建、農耕或者開山等作業中無意被發現的,今天要說的這件國寶,就是在挖地基的時候閃耀登場的。
  • 濱州市出土文物蟬冠菩薩像亮相國家博物館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是首次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成就進行全景式展覽,展覽匯集了來自13個省市、18家文博單位的600餘件回歸文物參展,濱州市博興縣出土的蟬冠菩薩像亮相國家博物館。
  • 北魏永寧寺出土的這件泥塑佛面像,秀美聖潔,這種殘缺美真是絕了
    對著這樣一個殘缺的泥塑佛面像,人們能感受到有如斷臂維納斯那樣的殘缺美,那是一種沉穩秀美的聖潔感。這件泥塑佛面像出土於洛陽永寧寺,這是北魏靈太后所建寺廟,始建於公元516年,僅僅存在了18年,就被焚毀了。可以說是曇花一現的存在,儘管出現時間短,歷史也已過去了上千年,但這座寺廟的模樣依舊有跡可循。
  • 考古家發現2500年前水晶杯,其被禁止出國展覽,現代技術無法複製
    這些文物的價值是相當的高,其實以現在的技術有的也是可以仿製的,但是有一些特殊的文物卻是現代技術如論如何也複製不出來的,例如今天和大家介紹的這件2500年前的水晶杯。考古學家發現的這個2500年前的水晶杯,是禁止出國展覽的,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水晶杯大概高有15.4釐米,是透明的沒有任何的顏色,表面上特別的光滑。
  • 這件文物出土後,證實史前文明或許存在
    其實這在世界上還是一個謎題。在我國的考古中,也有不少關於上古的遺址,其中最著名的就屬三星堆遺址了,這個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稀世國寶級文物,不過在世人看來這個遺址還是個千古謎團。要知道,三星堆是一個距今非常古老的遺址,其分布時間是遠古時代到3000多年前。遺址的發現,證明了長江流域在上古時期並非是蠻荒之地,而是與黃河流域一樣,是擁有高度文明的。
  • 因擔心一船魚的新鮮,船長拋棄一史前巨獸,專家斥責:扔掉了國寶
    現代雷達和照相技術的發展逐漸讓淡水湖中的「水怪」消失不見,隨後人類便將目光投入到了對人類來說至今依舊充滿謎團的大海中,而且,人類很可能已經錯過了一次發現這一動物的機會。之所以這麼說,則是因為日本曾有漁民因擔心一船魚的新鮮,漁船船長便拋棄了一隻「史前巨獸」,事後便有專家斥責漁民,稱其扔掉了國寶。
  • 日本三件國寶曜變天目茶碗同期展出
    全世界僅有三件半宋代曜變天目存世:半隻出土於中國杭州,三隻傳世品,收藏於日本,均被列為日本國寶。今年3月到6月間,這三件國寶曜變會分別先後在滋賀美秀美術館、東京靜嘉堂文庫、奈良國立博物館展出,展期有一個月(4月13日到5月19日)的重疊時間,這也是有史以來它們第一次同期對外公開展出,堪稱一生一次的邂逅。
  • 遠古寶藏「三星堆」,到底挖出了什麼,為何被永久禁止挖掘
    上個世紀80年代,四川三星堆附近的村民挖地時,無意間挖出了一個巨大的青銅面具,這面具非常的猙獰,看起來像極了兇神惡煞。但村民意識到,這可能與當地老人傳說中的寶藏有關,因此立即上報了有關部門。考古部門來到現場後,發現這巨大的青銅面具年代非常久遠,並且斷定這是商朝之前的文物。
  • 失傳7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茶碗,竟被中國大媽做出來了?
    近日一則日本鑑定世界上第四件曜變天目茶碗的消息,經過專家鑑定後給出了2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40萬元),結果出自中國大媽之手,不到200塊錢就能買到引起熱議。鑑定2500萬日元曜變天目茶碗為什麼一個仿製品會鑑定出2500萬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