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永寧寺出土的這件泥塑佛面像,秀美聖潔,這種殘缺美真是絕了

2020-12-06 說史可還行

洛陽博物館裡有這樣一件文物,它和普通的佛像不同,只有半邊臉,但卻成了珍貴的人氣文物。對著這樣一個殘缺的泥塑佛面像,人們能感受到有如斷臂維納斯那樣的殘缺美,那是一種沉穩秀美的聖潔感。

這件泥塑佛面像出土於洛陽永寧寺,這是北魏靈太后所建寺廟,始建於公元516年,僅僅存在了18年,就被焚毀了。可以說是曇花一現的存在,儘管出現時間短,歷史也已過去了上千年,但這座寺廟的模樣依舊有跡可循。

古代佛教史籍《洛陽伽藍記》中記載了永寧寺曾經的盛狀,它佔地面積達9萬平方米,為九層木塔形狀,整座塔高可達147米,可說是古代最宏大的佛塔,專供皇帝、太后禮佛。

公元515年,孝明帝母親胡太后攝政,對佛教極為崇拜的胡太后,在第二年便讓人興建了永寧寺塔。

永寧寺塔共九層,均加以漆畫彩繪,高聳入天,氣勢驚人,據說距離洛陽100裡之外就能看見它的雄偉身姿。塔的屋簷四角懸掛有金鐸,當風吹來時,其發出的鏗鏘之聲數十裡之外都能聽見。

公元534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把這座中國歷史上最壯觀的高塔燒毀,大火從佛塔頂層開始,迅速蔓延到全塔。即使人們立即安排救火,但依舊無法阻止這巨大滔天的火舌,據說後來大火燒了近3個月還沒完全熄滅。

胡太后並沒有親眼看到永寧寺塔的毀滅。在永寧寺塔被燒得6年前,她的親生兒子魏孝明帝元詡離奇去世,胡太后另立新君。而權臣爾朱榮藉口為魏孝明報仇,發兵洛陽,胡太后最後被沉入黃河而死。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出了東魏政權,洛陽宮殿被拆毀,這座300年的錦繡帝都逐漸變成一片廢墟。第二年,長安建都,歷史上的西魏政權開始獨立。

不管之後的帝國如何重新崛起又被馬蹄踐碎,總之,曾經盛極一時的北魏就此定格在了這一年。這一年,也是永寧寺塔突然被火燒毀的一年,冥冥之中,這場大火不知是否預示著什麼。

但不管怎樣,這都是一場災難,不僅建築損失慘重,那些原本供奉在木塔中的佛像也隨著付之一炬。這件長25釐米的泥塑佛面像便是在那個時候,被燒得只剩半邊臉。

如果能復原,佛面應有40-50釐米左右,再計算到整個身軀,或可達3米之高,如此,這應是永寧寺出土的數百件佛像造像中最大的。

半邊佛面經過大火洗禮,又在地下沉睡了一千多年,再次出現在世人眼前時,卻依然不掩它的美麗與神聖。它殘存的面部舒展光潔,雙唇微微上翹,那麼安靜從容,淡淡地微笑有種神奇的力量,即使是不信佛的人也能感受到一種超塵絕世的肅穆與祥和。

其實也可以想像為何一件偶然挖出來的佛像就能這麼美,因為中國對佛教的研究早已十分透徹,正因為崇拜、深入理解佛教,在藝術造像中,才能將從中得到的感悟和力量刻畫出來。

尤其是在南北魏時期,以皇室為代表,對佛教的崇信可謂盛極一時。杜牧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能直觀地看到佛教的興盛。

南梁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法,幾次出家,還下令僧人吃素,佛教吃素的傳統由他而起;北魏在皇室的推動下,建造了大量的寺廟,著名的龍門石窟就是從那時開始開鑿的。

佛教開始在人們的生活社會中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在建築、美術等藝術領域上也多有呈現。

就像這件半邊佛像,工藝精湛,五官俊朗而栩栩如生,臉部豐腴飽滿,嘴角的略微笑意隱現出一種佛教特有的寬容和寧靜,那種生動的氣韻實在令人沉迷。從中也可以看出北魏在佛造像上那種雍容大度的藝術氣質。

相關焦點

  • 王飛峰:北魏蓮花化生瓦當探析
    已有多位學者對北魏蓮花化生瓦當的時代和用法等進行了探討。其中陳永志認為雲中古城出土佛像紋瓦當(即蓮花化生瓦當,筆者注)與洛陽永寧寺出土的蓮花化生瓦噹噹面佛像風格較為一致,其年代應屬北魏遷都平城之後。 石俊貴和武成通過與雲岡石窟佛教造像等對比,認為雲中古城出土的蓮花紋佛像紋瓦當應是北魏太和年間製作。
  • 細斟北鬥解天書:北魏星圖
    1974年,在河南洛陽北郊一座北魏墓的墓頂,出土了一幅繪於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的星圖。這無疑使我們很納悶,這幅出土於北魏元乂墓版的星象圖,除了未曾由西方人經手外,其實還算符合由西方歷史進程所建構起來的「知識」判定標準,出土36年之久,居然依然未能得入堂堂大英圖書館專業研究人員的法眼,這究竟是為了什麼呢?文中所出現的「星象圖」與「天文圖」的名稱差異,其學理依據,究竟又何在呢?
  • 陝西出土57件商代青銅器 創陝北考古史之最(圖)
    羊首青銅鉞青銅鼎  本報訊(記者 李彪)經考古人員鑑別,一座商代晚期的墓葬日前在甘泉縣下寺灣鎮閻家溝村露出全貌,出土57件青銅器,是陝北地區目前考古發現青銅器數量最多的一次。據明嘉靖本《延安府志》載,此城為北魏太文帝孝和元年所治的因城縣故城。  該墓葬共出土銅、金、骨、石各類器物70多件,其中57件青銅器,包括青銅禮器15件。出土的青銅器具有鮮明的商代晚期特徵,曲莖鈴首劍、鈴首匕和三銎刀也是典型的北方草原青銅器;2匹青銅馬造型準確,鑄造精美,極其罕見,馬背上有橢圓形的背墊,應為馬鞍的最初原始形態。
  • 從一尊神品北魏造像開啟美妙時光之旅
    參閱:龍門石窟北魏造像這種豐富的背光制式,在龍門、雲岡石窟中都有所見,都堪稱是最為精美的造像樣式。在敦煌壁畫中,也有相似的圖式呈現。這件兔形長柄器,就體現著瑞徵之氣勢。通體鎏金,等級至高;兔之形態,簡潔明快,完全捕捉到了瑞兔神態。銅鎏金兔形長柄器柄身與臺北故宮藏《宮樂圖》局部紋飾柄身刻畫典雅紋飾,嶄露出大美的唐代氣韻。
  • 杭州考古發現曜變天目茶碗,雖然有四分之一殘缺,卻仍讓人嗟嘆
    經過歲月洗禮,考古學家在杭州發現了南宋時期的「曜變天目茶碗」這個歷史文物驚現於世,雖然有四分之一的殘缺,但是仍讓人嗟嘆,也讓我們對南宋時期的點茶文化又有了深入的了解。雖然出土的「曜變天目茶碗」,有一部分是殘缺的,但在保存下來的茶碗中,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器皿上的圖案,曜變斑紋展現夢幻般的光彩,尤其是以偏藍色作為基調,隨著光線的變化,這種器皿會呈現出紫紅色光彩,是中國所有出土陶瓷器皿中,最難得可見的。其他三個部分保存完整的「曜變天目茶碗」,我們只能在日本靜嘉堂、藤田美術館、大德寺龍光院看到。
  • 生命之光|《聖潔》之 聖潔(1)
    這就是我盡力所描繪的聖潔。這就是那些被稱為聖潔之人的標誌。這就是聖潔之人的主要特徵。但是容我說,我盼望沒有人誤解我。我並非不擔心我的意思會被誤解,我對聖潔的描述會使一些軟弱的良心氣餒。我不願有意使任何一個稱義的靈魂憂傷,或是在任何信徒的腳前放下絆腳石。
  • 蟬冠菩薩像亮相國家博物館:出土於山東濱州 曾流失海外
    山東參展的是一件蟬冠菩薩像。這尊佛像1976年在濱州博興的龍華寺遺址出土。1994年7月被盜,隨後開始了一段曲折的回歸之路。今天,濱州博物館派出兩位講解員來到國家博物館,現場為觀眾講解講述這件珍貴的流失文物背後的故事。
  • 這件文物出土後,證實史前文明或許存在
    其實這在世界上還是一個謎題。在我國的考古中,也有不少關於上古的遺址,其中最著名的就屬三星堆遺址了,這個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稀世國寶級文物,不過在世人看來這個遺址還是個千古謎團。要知道,三星堆是一個距今非常古老的遺址,其分布時間是遠古時代到3000多年前。遺址的發現,證明了長江流域在上古時期並非是蠻荒之地,而是與黃河流域一樣,是擁有高度文明的。
  • 李成敏真是大膽,深V西裝裙僅靠腰帶勒,「三七身材」美絕了
    比如說亞洲第一美的李成敏,身材高挑又豐盈,在穿搭上更是自信大膽。僅憑一條西裝裙就勒出了「三七身材」的黃金比例,真是羨煞眾人。想要西裝的瀟灑帥酷,又想要裙裝的性感時尚。那麼將這兩種元素融合在一起,就是個非常棒的選擇。近年來西裝裙非常常見,不過在日常的穿搭中,西裝裙沒有如此長的裙擺。
  • 海莉·鮑德溫穿工裝襯衣,像「行走的螢光棒」,這腿長得真是絕了
    當天穿了全身的衣服,展示了海莉·鮑德溫粗體的美腿,這雙腳真漂亮,她的腿線真漂亮,不是一般意義上瘦,而是非常有骨感,她有肌肉感,而且,線很勻稱,她在學習芭蕾舞之前,學習芭蕾舞的女生的腳線一般都很漂亮。這件衣服是黃綠色的,像秋天的草一樣的顏色,有黃色,也有綠色,接近螢光綠,非常高級,當天的髮型非常流暢,頭髮全部集中在腦後,還沒有放棄耳環的選擇。外面這件衣服其實是襯衫,她把扣子都扣上了,只看上半身的話,感覺有點彆扭,因為這件衣服是長一點的類型,所以把一邊的下擺塞進了褲子裡,像這樣穿衣自如的小編,真的希望所有的姐妹都能學到。
  • 星象圖:古時星空的罕見「寫真」(北魏元乂壁畫墓)
    星象圖   墓誌糾正史書誤   人名元乂非元叉   1974年,北魏元乂壁畫墓在孟津縣朝陽鎮後海資村被發現。考古人員發現墓中的墓誌蓋殘石與出土於洛陽、藏於開封市博物館的元乂墓誌的墓誌蓋花紋很相似。於是,考古人員攜帶墓誌蓋殘石前往開封粘對,居然對上了。
  • 「秦公一號大墓」直播發掘,出土3000多件文物,186人為之殉葬
    「秦公一號大墓」直播發掘,出土3000多件文物,186人為之殉葬最近,中國考古界最激動人心的大新聞,就是國家重啟了對「秦公一號大墓」的發掘工作,並特意在媒體上進行全程直播,吸引了無數歷史和文物愛好者的注意。
  • 剛出土時差點被扔掉!這件2500多年前的國寶為何像現代水杯?
    國家文物局曾在2002年,公布了首批64件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級文物,它們要麼是厚重大氣的青銅器,要麼是具有重要歷史研究價值的陶器、帛畫、玉器等等。而其中有件國寶的畫風明顯不一樣,它的造型,在如今任何一家超市都能看到,和現代水杯幾乎一模一樣,這就是戰國水晶杯。
  • 郴州發現北宋"夫妻墓" 出土銅錢、瓷碗等文物
    本報4月9日訊(記者 李國斌 通訊員 陳鵬 羅勝強)記者今天從郴州市文物處獲悉,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古清理,桂陽縣仁義鎮旺山一座宋代墓葬,出土了銅錢、陶牛角壇、堆塑罐、瓷碗等10多件文物。    3月下旬,郴州市文物處接到市民舉報,桂陽縣仁義鎮旺山一農民建房工地上,發現一座古墓。
  • 遠近高低各不同,秀美臨朐美出新「高度」
    遠近高低各不同,秀美臨朐美出新「高度」 2020-12-01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來包頭不能錯過的九個秀美景區,你去過幾個?
    來包頭不能錯過的九個秀美景區,你去過幾個?包頭,蒙古語意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叫鹿城。包頭是內蒙古最大的城市,也是內蒙綠化面積最大的城市。體驗蒙古風情,草原風光,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包頭九大秀美景區。美岱召城寺結合,人佛共居美岱召原名靈覺寺,後改壽靈寺。是內蒙古地區重要藏傳佛教建築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京藏高速公路的北側,東距包頭市約50公裡的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村。美岱召四角築有外伸約11米的墩臺,上有角樓。進入泰和門,迎面就是「大雄寶殿」,它是喇嘛教傳入蒙古的一個重要的弘法中心。
  • 春秋時期的青銅器出土較多,種類不同,規格與音樂性能皆不同
    其鍾式銑形式、紋飾和風格則與中原地區所出土的同時代的鐃有別。這類器物先後在浙江長興(1975年)、福建建甌黃科山西坡(1978年)等南方地區也有出現。鐃上紋飾風格與器物結構特點與土墩墓出土青銅器紋飾相同,其上以雲雷紋、刀紋為體,應同屬東南方東周時期的越人遺物。1983年在佛岡縣大廟峽勒岡出土鍾式鐃1件。鐃通體呈現一層淡青色鏽,其甬近舞面已斷裂,旋上端已殘斷。鍾式鐃呈合瓦形。
  • 西安出土兩件酷似卡通「小龍人」的龍首人身怪獸
    玲瓏細緻的雕刻、活潑可愛的造型……兩件酷似卡通「小龍人」的龍首人身怪獸近日在西安「現身」,有關專家稱,如此完整的鎮墓龍為陝西首次發現。  據了解,此次出土的龍首人身怪獸來自位於西安市南郊的唐代墓葬群,均為陶製,保存完好,造型十分可愛,龍首微揚,「右手」高舉,像人一樣呈直立狀,雙足較像人腳,「手」卻是不折不扣的「龍手」,身高不及三十釐米,屬袖珍型,酷似中國兒童喜愛的電視卡通形象「小龍人」。  據專家介紹,這種怪獸名叫鎮墓龍,用於鎮墓、闢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