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6月13日電 (記者 賀劭清)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會聯合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興棟13日在成都對外發布了2018生物材料定義共識會成果:生物材料學科有數十個詞彙被列入「定義清單」。
據了解,1986年召開的首次生物材料定義共識會規範了生物材料術語、學科內涵,標誌著生物材料學科的形成。2018生物材料定義共識會是國際生物材料專家第二次為生物材料學科列「定義清單」。
「隨著越來越多的生物材料及相關技術被應用於臨床實踐,30多年前提出的生物材料定義需要進一步審定、修改和完善。」張興棟說,生物材料的「定義清單」是對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內涵的規範化表述,不僅對學科和行業的發展有指導意義,還是管理部門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據。
本次生物材料定義共識會的參會代表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會議設立了通用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再生醫學等6個專題。各專題提出的術語及定義經全體參會代表充分辨論後提交大會表決,表決通過的術語彙總後再提交大會確認,術語獲得認可的條件為贊成票不少於75%。
張興棟建議的「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經大會通過後作為新定義列入了生物材料「定義清單」。這是該科研領域首次擁有「中國定義」。此外,「生物材料基因組」的定義亦納入了中國代表的建議。
「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是指無生命的生物材料通過自身優化設計,可以誘導有生命的人體組織或器官形成。張興棟介紹,中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第一次提出「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的概念時,國際上普遍認為沒有生命的生物材料不可能誘導有生命的生物材料,這次會議表明中國在生物材料領域的原創性發現和觀點已被國內外認可。
「骨誘導人工骨就屬於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目前這門技術只有中國掌握。」張興棟介紹,「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是生物材料未來的發展方向,今後中國還會將骨誘導人工骨產業化和產品化,將其推向國際。
據悉,2018生物材料定義共識會的成果將以專著形式公開出版發行,書名為《二十一世紀生物材料定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