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超過24.8%、電壓損失0.3V的穩定鈣鈦礦太陽電池

2020-10-03 知研光電材料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性能和壽命的進一步提高對於實現下一代光伏產品的商業可行性至關重要。考慮到氟化能使共軛材料具有能級,疏水性和非共價相互作用的優點,最近韓國蔚山科學技術大學Sang Kyu Kwak,Changduk Yang和韓國能源研究所Dong Suk Kim等人基於眾所周知的空穴傳輸材料(HTM)Spiro-OMeTAD結構開發了兩種氟化異構體,並將其用作PSC中的HTM。

通過實驗、原子分析和理論分析,研究了結構異構引起的結構-性能關係,並且所製備的PSC具有高達24.82%的效率(在0.3V電壓損失下認證效率為24.64%),以及在沒有封裝的潮溼條件下的長期穩定性(500小時後效率保持率為87%)。在大面積電池中實現了22.31%的效率。

相關焦點

  • 科學網—鈣鈦礦太陽電池廉價新材料有望面世
    廉價的空穴傳輸材料的提出和利用降低了鈣鈦礦電池的成本,提高了電池的穩定性,為鈣鈦礦太陽電池的大規模生產提供了技術借鑑。 圖片來源: www.nipic.com 隨著鈣鈦礦太陽電池技術的發展,目前其最高光電轉換效率已超過15%,高於新一代薄膜太陽電池的效率。
  • 半導體所鈣鈦礦太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鈣鈦礦太陽電池被報導的最高效率已超過20%。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材料科學重點實驗室王佔國課題組,在鈣鈦礦太陽電池載流子輸運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作為有源層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對電池效率起關鍵作用,而單純依靠優化鈣鈦礦薄膜來提高電池的效率已處於瓶頸期。這需要針對光電轉換的物理過程,對電池結構進行系統設計。
  • ...調製C60電子傳輸層以製備高效無機CsPbI2Br鈣鈦礦太陽電池及模組
    雖然全無機鈣鈦礦太陽電池有望能從根本上解決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電池的熱不穩定問題,但較大的開路電壓(VOC)損失以及大面積成膜工藝的缺陷帶來的性能衰退問題仍然制約了其進一步的發展。(LiClO4)雙摻雜的方式對C60電子傳輸層進行調製,大大降低了太陽電池器件的開路電壓(VOC)損失,並通過自主研發的準曲面熱輻射加熱的薄膜製備方法,首次報導了基於無機鈣鈦礦材料的太陽電池模組,效率超過12%。
  • :低溫溶液製備CuCrO2空穴傳輸層用於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電池
    【 成果簡介 】有機–無機鈣鈦礦太陽電池的效率已經超過22%。
  • 南京大學Nature Energy:24.8% 全鈣鈦礦串聯電池最高效率
    2.全鈣鈦礦串聯電池的認證效率高達24.8%,是目前全鈣鈦礦串聯電池的最高效率。3.全鈣鈦礦串聯電池大面積(超過1 cm2)認證效率為22.1%。基於此,製備的MA0.3FA0.7Pb0.5Sn0.5I3窄帶隙鈣鈦礦得以穩定。窄帶隙鈣鈦礦薄膜顯示出光學帶隙為1.22 eV和緻密均勻結晶度高。
  • :給鈣鈦礦補「鈣」助力...
    【引言】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電池的效率已經達到了25.2%。然而,雜化鈣鈦礦中的有機組分(甲氨和甲眯)在熱力學上是不穩定的,光照、加熱和高溼條件都會誘導有機組分緩慢揮發或分解,從而導致雜化鈣鈦礦吸光層降解失效。
  • 頻繁破紀錄 24個疊層鈣鈦礦電池技術匯總!
    目前,單結鈣鈦礦-矽疊層器件效率超過28%;單結鈣鈦礦-鈣鈦礦器件效率可達24.8%;機械堆疊-矽疊層器件效率超過28%。鑑於此,編者匯總了從2018年至今,關於各類鈣鈦礦疊層光伏器件的24篇重磅研究,以饗讀者!希望可以對你的研究有所啟發!
  • 上海交大韓禮元團隊再次刷新無鉛鈣鈦礦太陽電池權威認證效率
    ., 2020, 11:2678), 10.2%(Joule, 2020, 4: 902-912)之後,上海交大韓禮元教授,王言博助理教授再次刷新無鉛鈣鈦礦太陽電池權威機構認證效率至11.2%。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有機-無機滷化鉛半導體作為光吸收材料的鈣鈦礦太陽電池實現了高光電轉換效率且其穩定性也逐步得到改善
  • 效率達24.8%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通過進一步改善和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的性能,是實現下一代光電商業可行性的關鍵所在。太陽能電池中,效率超過24.8%。相關論文以題為「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efficiency exceeding 24.8% and 0.3-V voltage loss」發表在Science上。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電池因其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受到廣泛關注,其中空穴傳輸材料(HTM)在提升器件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南大頂刊:24.2%!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效率
    譚海仁課題組前期通過創新性地採用原子層沉積技術製備緻密的SnO₂層(約20 nm厚)引入到疊層電池互聯層中,很好地解決溶液法製備全鈣鈦礦疊層電池中的溶劑正交問題;同時構築了新型的隧穿複合結結構,通過插入金屬薄層(約1 nm厚),實現載流子的高效隧穿複合,有效減少疊層電池在隧穿結中的開路電壓的損失,並顯著提升疊層電池的填充因子。
  • 科學網—「裁剪」出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裁剪」出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本報訊(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王旭超)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郭鑫和李燦院士團隊近日在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的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 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近日,大連化物所郭鑫研究員和李燦院士團隊,在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的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並被選為VIP(Very Important Paper)論文。據了解,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電池因其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受到廣泛關注,其中空穴傳輸材料(HTM)在提升器件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空穴傳輸材料是Sprio-OMeTAD,但該分子的對稱性較高,易於結晶而導致其薄膜穩定性差且存在針孔缺陷,這不僅降低了器件的穩定性,還不適用於大面積器件的製備,極大限制了其在鈣鈦礦太陽電池中的應用。
  • 有機—無機滷化鉛鈣鈦礦太陽電池的組成與界面工程
    有機—無機滷化鉛鈣鈦礦太陽電池的組成與界面工程 2020-07-25 06: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潮溼環境中,不封裝鈣鈦礦實現24.8%效率!
    實現了在潮溼環境中24.8%高效率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鈣鈦礦電池學術QQ群:708759169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前商業化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潮溼環境導致穩定性下降。Spiro-OMeTAD是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經典款空穴傳輸材料,要保持其高效率運行,需要使用一些摻雜劑。不幸的是,這些特殊的摻雜劑往往容易吸潮,從而導致器件穩定性降低。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圖鑑——2018年度ESI高被引論文中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匯總
    吉林大學楊柏教授課題組利用聚噻吩(P3HT)作為空穴傳輸層,有效鈍化鈣鈦礦材料表面的缺陷,得到1.32V的最高Voc,其能量損失僅為0.5eV,是當時所有無機鈣鈦礦電池的最低能量損失;高達12.02%的器件效率也是當時無機鈣鈦礦電池的最高效率。除此之外,鈍化後的電池穩定性顯著提升:經過1000小時老化實驗後,器件效率仍保留最初效率的90%。
  • Joule:效率超過12%的白光鈣鈦礦LED
    另外,鈣鈦礦LED超過20%的外量子效率(EQE)也已經接近了無光取出結構的效率界限。因此,如何實現高效白光鈣鈦礦LED,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器件的光取出效率成為了制約鈣鈦礦LED進一步發展的兩大問題。背景介紹鈣鈦礦LED經過了近幾年的發展,紅光和綠光鈣鈦礦LED的EQE都超過了20%,藍光鈣鈦礦LED的EQE也超過了12%,而根據最新報導,白光鈣鈦礦LED的EQE為6.5%,仍然落後於其他光色。因此白光鈣鈦礦LED的效率和其他光色相比依然有很大的缺口。
  • 牛津大學最新《Science》: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導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和長期穩定往往是不可兼得的。本文報導的在環境大氣全光譜模擬陽光的條件下,未封裝電池和封裝電池在60℃和85℃的條件下,分別在1010和1200小時內保持80%、95%的峰值效率。
  • 牛津大學最新《Science》: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導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和長期穩定往往是不可兼得的。本文報導的在環境大氣全光譜模擬陽光的條件下,未封裝電池和封裝電池在60℃和85℃的條件下,分別在1010和1200小時內保持80%、95%的峰值效率。鈣鈦礦矽串聯電池作為最有前途的光伏技術之一,有望在近期實現大規模的商業應用。
  • 通過光輔助兩步法連續沉積法製備效率超過22%的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
    圖3a顯示了在不同模擬照明時間下通過PA工藝製造的器件的典型電流密度-電壓(J-V)曲線。未經PA處理的前驅體(對照樣品)形成的鈣鈦礦薄膜稱為「PA-0」,而PA處理時間為120min的前驅體稱為「PA-120」。與對照(PA-0)器件(PCE為18.77%,短路電流密度為24.03 mA cm−2,開路電壓為1.08V,填充因數為0.72)相比,採用PA工藝的器件性能明顯提高(圖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