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Science實至名歸!潮溼環境中,不封裝鈣鈦礦實現24.8%效率!

2021-02-19 納米人


第一作者:Mingyu Jeong

通訊作者:Changduk Yang、Dong Suk Kim、 Sang Kyu Kwak

通訊單位:UNIST、韓國能源研究所

本文要點:

1. 發展了兩種疏水Spiro-OMeTAD氟化空穴傳輸材料

2. 實現了在潮溼環境中24.8%高效率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電池學術QQ群:708759169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前商業化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潮溼環境導致穩定性下降。Spiro-OMeTAD是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經典款空穴傳輸材料,要保持其高效率運行,需要使用一些摻雜劑。不幸的是,這些特殊的摻雜劑往往容易吸潮,從而導致器件穩定性降低。

有鑑於此,Changduk Yang、Dong Suk Kim和Sang Kyu Kwak等人發展了新型的疏水Spiro-OMeTAD氟化空穴傳輸材料,在潮溼環境中,實現了24.8%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圖1. HTMs光學和電化學特徵以及DFT計算

策略

考慮到氟化能使共軛材料具有能級,疏水性和非共價相互作用的優點,研究人員開發了兩種常規空穴傳輸材料(HTM)Spiro-OMeTAD的氟化異構體,並將其用作PSC中的HTM。合成的Spiro-OMeTAD疏水氟化空穴傳輸材料具有良好的電子態遷移能力,可用於空穴提取,並用於製造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

圖2. 光伏性能

性能

實驗表明,所製造的PSC具有高達24.82%的高效率(經證明僅有0.3 V電壓損耗,認證效率為24.64%),開路電壓接近Shockley-Queisser極限。

值得一提的是,在50%的相對溼度下,沒有封裝的鈣鈦礦電池運行500小時後效率保持87%。在大面積電池中,也可以達到22.31%的效率。

圖3. 長期穩定性和疏水性

總之,這項研究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提供了新的方案,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商業化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Mingyu Jeong et al.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efficiency exceeding 24.8% and 0.3-V voltage loss. Science 2020, 369, 1615-1620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11/1615

學術交叉交流QQ群:1072557833

(實名制-僅限老師和部分優秀博士後),在招生招聘、學生培養、儀器共享、材料互用、科研課題通力合作等方面科學交流。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 18965840059,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無備註請恕不通過),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相關焦點

  • Science老樹開新花!效率達24.8%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電池中,效率超過24.8%。相關論文以題為「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efficiency exceeding 24.8% and 0.3-V voltage loss」發表在Science上。
  • 發完《Nat.Nano.》發《Science》,不愧是頂刊釘子戶鈣鈦礦啊
    通過改善鈣鈦礦材料配方、器件製備工藝和膜層質量,實驗室規模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已經實現了超過25%的功率轉換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通過實驗、原子和理論分析,研究了結構異構引起的結構性能關係,製備出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器件效率高達24.82%,未封裝的器件在潮溼環境下具有長期穩定性(500小時之後仍然能保持87%的效率)。同時,大面積器件的效率也達到了22.31%。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再次登上《Science》正刊
    雖然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已經顯著提高,但耐久性限制了其在商業化中應用的可能性。近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Anita W. Y.使用這種封裝方案,包含多陽離子多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CH3NH3(MA)經受了超過1800小時的溼熱測試和75個周期的溼度凍結試驗,首次超過了國際電工委員會關於這類光電器件的熱和溼的測試標準(IEC61215:2016標準)的要求。
  • 效率超過24.8%、電壓損失0.3V的穩定鈣鈦礦太陽電池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性能和壽命的進一步提高對於實現下一代光伏產品的商業可行性至關重要。考慮到氟化能使共軛材料具有能級,疏水性和非共價相互作用的優點,最近韓國蔚山科學技術大學Sang Kyu Kwak,Changduk Yang和韓國能源研究所Dong Suk Kim等人基於眾所周知的空穴傳輸材料(HTM)Spiro-OMeTAD結構開發了兩種氟化異構體,並將其用作PSC中的HTM。
  • 南京大學Nature Energy:24.8% 全鈣鈦礦串聯電池最高效率
    2.全鈣鈦礦串聯電池的認證效率高達24.8%,是目前全鈣鈦礦串聯電池的最高效率。3.全鈣鈦礦串聯電池大面積(超過1 cm2)認證效率為22.1%。我們尋求一種不溶於前體溶液的還原劑本身,但一旦成為鈣鈦礦晶格的一部分被Sn4+氧化形成Sn2+。金屬錫容易通過以下途徑還原前體溶液中的Sn4+相稱反應Sn + Sn4+→2Sn2+。標準該反應的氧化還原電勢為E= 0.29 V。當在氧化的Pb-Sn鈣鈦礦前體中添加金屬錫粉溶液,紅色溶液再次變為亮黃色。這表明在金屬Sn的存在下,Sn4+已被還原為Sn2+。
  • 一周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連發Science和Nat Nano
    通過改善鈣鈦礦材料配方、器件製備工藝和膜層質量,實驗室規模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已經實現了超過25%的功率轉換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迄今為止,由於本身無定形的結構,與摻雜劑良好的兼容性以及與鈣鈦礦匹配的能級,Spiro-OMeTAD仍然被認為是最高效的空穴傳輸材料(hole-transporting materials, HTM)。
  • 離子液體-鈣鈦礦!Science, Nature各一篇!
    Snaith等展示了一種高彈性的正-本徵陰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通過將哌啶基烷基陽離子-硼氟酸陰離子組成的離子化合物引入甲脒,銫和滷化鉛組成的鈣鈦礦材料中,實現了對能帶結構的改變。通過對能帶結構進行調控,將其用於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構建。這種哌啶添加分子有效的改善了開路電壓和電池效率,並且抑制了鈣鈦礦的組分轉變為雜質相、在電池老化實驗中展示了遏制pinhole生成。
  • Science: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或將迎來商業化
    然而,在過去的十年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功率轉換效率(PCE)達到25.2%,並且製造成本低,這使得該技術有望在脫碳能源模型方面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對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設備,要在太陽能電池壓力測試中取得高分一直是一項挑戰(在經受溼熱和溼度凍結測試的苛刻環境條件後,仍可保持> 95%的初始效率。)石磊博士等人成功的關鍵策略是聚合物的「毯蓋式」封裝,可同時防止水分、空氣進入設備並抑制雜化鈣鈦礦中揮發性有機氣體的釋放。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運行最高效率25.2%
    、極地等極端環境中展現了其獨特的應用優勢。研究發現,當溫度由290K降至180K,(FA,MA,Cs)Pb(I,Br)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大幅提高。當溫度為220 K時,器件效率達25.2%(穩態效率為24.2%);當溫度為300 K時,器件效率達23.3%(穩態效率為22.8%)。
  • 牛津大學最新《Science》: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導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和長期穩定往往是不可兼得的。本文報導的在環境大氣全光譜模擬陽光的條件下,未封裝電池和封裝電池在60℃和85℃的條件下,分別在1010和1200小時內保持80%、95%的峰值效率。
  • 牛津大學最新《Science》: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導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和長期穩定往往是不可兼得的。本文報導的在環境大氣全光譜模擬陽光的條件下,未封裝電池和封裝電池在60℃和85℃的條件下,分別在1010和1200小時內保持80%、95%的峰值效率。鈣鈦礦矽串聯電池作為最有前途的光伏技術之一,有望在近期實現大規模的商業應用。
  • 近期Nature/Science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文章大盤點!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自2009年被第一次報導其優異的光伏性能,經過十餘年的迅速發展,最新認證的光電轉換效率(PCE)已從最初的3.8%增長到25.5%。鈣鈦礦材料由於其優異的光電性能,在太陽能電池、發光器件等多個領域均有應用,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近期發表在NS頂刊上的重要成果。
  • 鈣鈦礦:喝茶,喝出一篇Science!
    茶鹼,咖啡因和可可鹼可用於鈍化鈣鈦礦表面的缺陷2. 茶鹼分子中N-H和C=O的最佳構型利於降低鉛的反位缺陷3. 茶鹼處理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從21%提高到了22.6%。 表面陷阱介導的非輻射電荷複合制約了高效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光伏電池的發展。鈣鈦礦晶格的離子特性通過官能團和缺陷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分子缺陷鈍化方法成為可能。
  • 僅半年13篇Science/Nature,看這個「明星」材料如何獨領風騷
    近年來,由於鈣鈦礦具有帶隙高度可調、吸收係數高和載流子壽命長等優勢吸引了很多科學研究者們的興趣,並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功率轉換效率從2009年的3.8%暴增至目前的29%以上。
  • 鈣鈦礦光伏第一人!
    2012年,聯手Tsutomu Miyasaka教授在《Science》報導效率超過10%的介孔型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2 2013年,HenryJ. Snaith和劉明偵教授首次報導了一種平板型的PSCs,被認為是該領域發展歷程中裡程碑式的工作之一。3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HenryJ.
  • 鈣鈦礦電池有望實現光電轉換效率達到30%
    在禁帶寬度為1.12 eV(約1100 nm)的晶矽太陽能電池中,能量較高(即波長較短)的光子全部被吸收,其剩餘能量以熱能的形式消散於晶格中——這一過程叫做熱化。所有能量較低的光子均不被吸收,而是直接進入晶矽吸收體層。這些光子在背接觸層被吸收並產生熱量,或被反射或穿過組件。
  • 南大頂刊:24.2%!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效率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課題組在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上獲得新突破,經日本電氣安全和環境技術實驗室(JET)權威認證,穩態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4.2%,首次將全鈣鈦礦疊層電池寫進太陽能效率世界記錄表《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為目前大面積
  • 2016年鈣鈦礦型材料十大研究進展
    ,實現了Ruddlesden-Popper相高達12.52%的光電轉化效率。沒有封裝的二維鈣鈦礦器件在恆定、標準照明下工作超過2250小時仍能保持原來效率的60%。3.結晶液體屏蔽保護混雜鈣鈦礦中高能載流子(ScienceDOI: 10.1126/science.aaf9570) 在與超快冷卻時間相匹配的時間尺度上,動態屏蔽通過溶解或大極化子的形成保護了高能載流子;類似的保護機制也可能存在於帶邊載流子。
  • 鈣鈦礦電池封裝技術邁向商業化
    背景介紹作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中最耀眼的明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651,180)的能效在短短十年內從3.8%提高到25.2%,由於其製造成本低,預計將在脫碳能源領域發揮巨大作用。緻密的包裝層能有效隔離空氣中的水和氧,並能以低成本實現大面積包裝。常見的包裝材料包括聚異丁烯、聚乙烯、熱塑性聚氨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和環化全氟聚合物。
  • Science重磅:陰離子工程助力26.7%效率的鈣鈦礦/矽串聯電池
    研究背景 要使超過Shockley-Queisser單節電池極限的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PCE)最大化,就需要具有寬帶隙的高性能且穩定的鈣鈦礦頂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