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磅:陰離子工程助力26.7%效率的鈣鈦礦/矽串聯電池

2021-01-17 騰訊網

研究背景

要使超過Shockley-Queisser單節電池極限的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PCE)最大化,就需要具有寬帶隙的高性能且穩定的鈣鈦礦頂電池。近日,韓國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的ByunghaShin,首爾大學Jin Young Kim,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朱凱和Dong Hoe Kim合作開發了一種穩定的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其帶隙約為1.7eV,其峰值PCE達到了20.7%,並在連續使用1000小時後仍保持了80%的功率轉換效率。苯乙銨(PEA)二維添加劑的陰離子工程對於控制基於PbI2骨架的二維鈍化層的結構和電學性能至關重要。頂部和底部電池光譜響應的理想組合使得單片兩端子寬帶隙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具有26.7%的PCE。相關結果以題為「Efficient, stable silicon tandem cells enabled by anion engineered wide-bandgap perovskites」發表在Science上。

圖文解讀

寬帶隙鈣鈦礦的陰離子工程

圖1. 含不同2D添加劑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光照下的器件性能和穩定性

寬帶隙(1.68 eV)的鈣鈦礦為(FA0.65MA0.2Cs0.15)Pb(I0.8Br0.2)3,將2 mol%的Pb(SCN)2添加到鈣鈦礦前驅體溶液中加速3D鈣鈦礦晶粒生長;為了形成二維相,PEA添加劑具有I和SCN陰離子混合物。對應的鈣鈦礦器件效率如圖1A所示,純PEAI的Voc最高,純PEASCN的Jsc最高,混合陰離子的PCE最高。隨著SCN/(SCN+I)的增加,Voc降低,但改善了Jsc和FF(圖1B)。PEA(I0.25SCN0.75)器件效率最高,達到20.7%,穩定輸出功率大於20%(圖1C);在連續光照1000小時後,效率穩定在初始值的80%(圖1D)。

結構表徵

圖2. 鈣鈦礦薄膜的結構特徵

從SEM結果得出,SCN基的PEA添加劑導致鈣鈦礦的晶粒大於純PEAI的(圖2A-C),XRD也證明含有PEASCN添加劑薄膜結晶性比PEAI的強(圖2D)。PEA(I0.25SCN0.75)鈣鈦礦的明場(圖2E)和高分辨(圖2F)TEM圖像顯示了層狀結構(2D相)位於晶界處,2D相的晶面間距為7.1 A(圖2G)。高角度環形暗場(HAADF)和環形亮場(ABF)STEM圖像(圖2H和I)有助於確定2D相的原子構型。沿平面內和平面外方向測得的2D相d間距值分別為2.3和7.1 A(圖2J),接近PbI2的(110)和(001)面間距,表明2D相主要為PbI2。

圖3. 用不同比例的2D添加劑與3D鈣鈦礦前驅體形成的薄膜XRD

為了闡明前驅體的反應途徑,研究者對由前體溶液形成的鈣鈦礦膜進行了一系列的XRD測量,其中前體溶液是3D鈣鈦礦化學物質(FAI,MABr,CsI,PbBr2,和PbI2)與2D添加劑[Pb(SCN)2和PEA(I0.25SCN0.75)]的混合(圖3)。在只有2D添加劑的鈣鈦礦薄膜中,只存在PEA2PbI4;當3D鈣鈦礦前體加入時,PEA2PbI4相得到抑制,出現3D鈣鈦礦,PbI2,低維鈣鈦礦相;當2D添加物的相對濃度低於20%時,除了PbI2和3D鈣鈦礦,其他相均消失了。將2D添加劑的比例從30%降低到20%時,低維鈣鈦礦峰消失,而PbI2峰增強,這表明當這兩個相競爭Pb和I時,PbI2佔主導地位。

電荷傳輸

圖4. 鈣鈦礦薄膜的電性能和2D鈍化層中平面缺陷的觀察

如圖4A所示,所有包含PEA的樣品在微秒範圍內的壽命都較長。尤其是PEA(I0.25SCN0.75)樣品的壽命最長;PEA(I0.25SCN0.75)和PEASCN樣品表現出高遷移率值(> 40 cm2V-1s-1),而PEAI樣品的相對較小值為 10 cm2V-1s-1。這些遷移率值在很寬的激發強度範圍內得到了很好的維持(圖4B)。垂直暗態J-V測試說明當存在SCN時,電導率較高,從而產生較高的FF(圖4C)。C-AFM檢查通過鈣鈦礦薄膜厚度的電流路徑的空間分布。對於PEA(I0.25SCN0.75)(圖4E)和PEASCN(圖4F),電流優先流過晶界,對穿過晶粒內區域的電流的貢獻相對均勻。與PEASCN相比,PEA(I0.25SCN0.75)樣品的晶粒間波動較小。相反,PEAI樣品(圖4D)具有不均勻的電流分布,並且可見許多死區。與PEAI 樣本相比,PEASCN和PEA(I0.25SCN0.75)樣本中的死區數量要少得多。在成像研究中(圖4G-I),通常在二維相中發現一個特徵,該特徵位於具有PEA(I0.25SCN0.75)添加劑的薄膜的晶界處。

2T串聯太陽能電池

圖5. 2T鈣鈦礦/ Si串聯器件的結構和光伏性能

Si底部電池僅在背面上紋理化。在Si底部電池的頂部,準備了以下堆疊層:ITO作為複合層,PTAA,寬帶隙鈣鈦礦,C60和聚乙烯亞胺不僅是電子傳輸層,而且還作為緩衝層(圖5A)。2T串聯電池的有效面積為0.188 cm2,PCE為26.7%,磁滯可忽略,穩定的功率輸出值>26.5%(圖5B)。圖5C為串聯裝置的EQE和1- R(反射)光譜。通過頂部和底部單元的電流密度分別與J-V曲線的Jsc一致。

文獻信息

Efficient, stable silicon tandem cells enabled by anion-engineered wide-bandgap perovskites (Science 10 Apr 2020)DOI:10.1126/science.aba3433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87/155

華算科技專注理論計算模擬服務,是唯一擁有VASP商業版權及其計算服務資質和全職技術團隊的計算服務公司,提供全程可追溯的原始數據,保證您的數據準確合法,拒絕學術風險。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超過500個服務案例,客戶工作在JACS、Angew、AM、AEM、Nano Energy、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等知名期刊發表。

相關焦點

  • 最新《Science》:26.7%!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又有新突破
    最大限度地提高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的功率轉換效率(PCE),需要一個具有寬帶隙高性能、穩定的鈣鈦礦電池。同時,基於苯乙銨(PEA)的二維(2D)添加劑的陰離子工程對於控制基於PbI2框架的二維鈍化層的結構和電學性能至關重要,從而將單片寬間隙鈣鈦礦與矽串聯獲得的太陽能電池展現出26.7%的效率。
  • 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的最新進展,更高效率更好的穩定性
    NREL研究人員Xiao Chuanxiao(左)和朱凱與大韓民國的研究人員合作,驗證了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實現30%以上效率的潛力。圖片:NREL的Dennis Schroeder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與韓國的研究人員合作,已經驗證了將鈣鈦礦和矽結合以生產效率超過30%的太陽能電池的潛力。他們最初的太陽能電池的認證效率為26.2%。「這項研究為鈣鈦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具有明顯技術突破和科學見解的新通用方法。」《科學》雜誌一篇新發表的論文的通訊作者朱凱說。
  • 鈣鈦礦和矽結合可提高太陽能電池30%生產效率
    3月30日消息,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與韓國的研究人員合作,已經驗證了將鈣鈦礦和矽結合以生產效率超過30%的太陽能電池的潛力。他們最初的太陽能電池的認證效率為26.2%。「這項研究為鈣鈦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具有明顯技術突破和科學見解的新通用方法。」《科學》雜誌一篇新發表的論文的通訊作者朱凱說。
  • 通過提高空穴提取整體式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29%
    通過提高空穴提取整體式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29%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6:05:15 德國柏林科技大學的Steve Albrecht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單片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通過提高空穴提取功率轉換效率高達
  • 德國科學家: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可提升至 30% 以上
    IT之家12月15日消息 今年一月,德國柏林亥姆霍茲研究中心(HZB)的一個研究小組創造了鈣鈦礦 / 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的世界紀錄,實驗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板並不是傳統的矽基材料,而是鈣鈦礦 / 矽串聯電池,效率達到了 29.15%,這已經非常接近 35% 的理論極限。
  • 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29.15%,穩定性能超300小時
    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29.15%,穩定性能超300小時  Evelyn Zhang • 2020-12-15 09:18:57 來源:前瞻網 E1946G0
  • 頻繁破紀錄 24個疊層鈣鈦礦電池技術匯總!
    在優化條件下,串聯電池的效率高達22.22%。在穩定性測試中,500小時後保持其原始效率的85%以上。7.ACS Energy Lett.:23.1%效率!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當鈣鈦礦電池是矽基串聯電池的頂層電池時,鈣鈦礦電池中的載流子傳輸層的紫外線誘導降解和寄生紫外線(UV)吸收會阻礙穩定性和電性能。新南威爾斯大學的鄭將輝和Anita W. Y.
  • 牛津大學最新《Science》: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矽串聯電池作為最有前途的光伏技術之一,有望在近期實現大規模的商業應用。這種電池的特點是一個寬能帶隙的鈣鈦礦「頂部電池」吸收的太陽光譜區域與矽「底部電池」互補,這樣的太陽能電池已被證明具有可靠的功率轉換效率(PCE),達到了29.1。然而,目前這種電池的高效率和長期穩定往往是不可兼得的。
  • 牛津大學最新《Science》: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導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和長期穩定往往是不可兼得的。本文報導的在環境大氣全光譜模擬陽光的條件下,未封裝電池和封裝電池在60℃和85℃的條件下,分別在1010和1200小時內保持80%、95%的峰值效率。鈣鈦礦矽串聯電池作為最有前途的光伏技術之一,有望在近期實現大規模的商業應用。
  • 為什麼這個課題總能發Science?
    而要最大限度地提高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的功率轉換效率(PCE),就需要製備高性能、穩定、寬帶隙的鈣鈦礦頂電池。2.問題:製備高性能、穩定、寬帶隙鈣鈦礦都面臨哪些挑戰,目前有哪些解決方法?挑戰1:大多數研究鈣鈦礦/Si串聯太陽能電池都採用鈣鈦礦吸收劑,其常規帶隙為1.5至1.6 eV,但串聯配置頂部電池的理想帶隙為約為1.67至1.75 eV挑戰2:儘管某些已報導的鈣鈦礦/Si串聯裝置使用了寬帶隙鈣鈦礦(接近1.7 eV),但據報導功率轉換效率(PCE)≤25%。
  • 石墨烯串聯鈣鈦礦製造高效太陽能電池
    義大利研究人員利用石墨烯開發了一種鈣鈦礦矽太陽能電池,這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型太陽能技術,轉換效率高達26.3%。>石墨烯增強PSC圖像的結構研究人員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使用的二氧化鈦電子選擇層中添加了石墨烯
  • 石墨烯助力,串疊型鈣鈦礦太陽能效率超越26%
    ,十年間已經躍升到 24% 以上,不過效率升幅多多益善,最近義大利科學家在鈣鈦礦電池中加入神奇材料石墨烯(Graphene),最終研發出鈣鈦礦-矽串疊型太陽能,其效率已達 26.3%。科學家將石墨烯薄膜沉積在鈣鈦礦的二氧化鈦(TiO2)電子傳輸層上,其中鈣鈦礦太陽能的電池結構大多為陰極-電子傳輸層-鈣鈦礦的光吸收層(主動層)-電洞傳輸層-陽極組成,透過將石墨烯沉積在二氧化鈦前體與奈米粒子上,進而提高鈣鈦礦薄膜的化學穩定性與耐用性,最後再把最佳化後鈣鈦礦電池機械式堆棧(mechanically stacked)在 HJT 異質結矽晶太陽能上方。
  • 鈣鈦礦電池中添加了石墨烯 其轉化效率提高到26.3%
    騰暉曾研究石墨烯提高晶矽電池導電銀漿,正信光電特有的石墨烯塗層(納米技術)太陽能組件具有自清潔特性,亞瑪頓成立了專門的石墨烯研究院。最近,義大利研究人員在鈣鈦礦電池中的電子選擇層中添加了石墨烯,不僅提高化學穩定性,還將鈣鈦礦/晶矽異質結電池的轉化效率提高到26.3%。這種新型異質結電池兼具有薄膜鈣鈦礦生產工藝和矽基異質結電池的性能。
  • 由鈣鈦礦和矽製成的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可達29.15%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數十年來,矽一直是太陽能電池市場的主宰者,但近幾年被「後起之秀」鈣鈦礦逐漸掩埋了鋒芒,後者效率從2009年的不到4%迅速上升至今年早些時候的20%,接近矽25%的長期記錄。
  • 僅半年13篇Science/Nature,看這個「明星」材料如何獨領風騷
    Sargent院士和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Stefaan De Wolf等人合作,報導了溶液處理的鈣鈦礦(厚度為微米級)頂部電池與全織構晶體矽異質結底部電池相結合,製得高效、穩定的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該太陽能電池的功率轉化效率突破 25.7%,在85℃下進行400小時的熱穩定測試後,以及40℃下,最大功率點測試400小時後,其性能衰減可忽略不計。
  • 石墨烯、鈣鈦礦和矽——高效太陽能電池的理想串聯體
    (圖片來源:曼徹斯特大學)羅馬託爾維加塔大學、義大利理工學院(IIT)的研究人員及其附屬機構石墨烯旗艦成員BeDimensional與ENEA合作,成功地將石墨烯與串聯的鈣鈦礦-矽太陽能電池相結合,其效率高達26.3%。
  • 太陽能材料的串聯結合,再次刷新太陽能電池效率
    同時,鈣鈦礦已成為下一個具有潛力的太陽能材料。事實上,自從大約十年前鈣鈦礦突然出現在太陽能電池領域以來,它就以驚人的速度打破了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記錄。其中,矽或鈣鈦礦的效率通常達到20%左右。在這樣的背景下,將矽與鈣鈦礦配對的串聯太陽能電池則成為突破單電池效率極限的一個有希望的選擇。
  • 周歡萍課題組2019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重要成果集錦!
    並提出「殘留自由(residual free)」弱鹼性不僅通過調節有機陽離子的化學計量來縮小吸收層的帶隙,而且還改善對應器件中的開路電壓。因此,在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具有413 mV的最小電壓缺陷,實現了20.87%的認證效率。
  • 鈣鈦礦/同質結晶矽串聯疊層電池效率超22%
    矽基疊層電池技術一直都是量產商用電池實現30%甚至35%超高光電轉換效率的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如果不是唯一方向的話)。理論上講帶寬匹配、疊層界面匹配都沒什麼毛病;經濟上講晶體矽襯底沒有敵手。在之前的7月份,兔子介紹過鈣鈦礦/晶矽疊層電池技術方向的最新進展,也就是斯坦福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報導的23.6%的鈣鈦礦/晶矽四埠疊層電池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