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提高空穴提取整體式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29%

2021-01-08 科學網

通過提高空穴提取整體式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29%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6:05:15

德國柏林科技大學的Steve Albrecht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單片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通過提高空穴提取功率轉換效率高達29%。 該研究成果於2020年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

將矽與金屬滷化物鈣鈦礦配對的串聯太陽能電池是突破單電池效率極限的一個很有前途的選擇。

該文中,研究人員開發一種整體鈣鈦礦/矽串列,其功率轉換效率為29.15%。鈣鈦礦吸收材料的帶隙為1.68eV,通過空穴選擇界面處的快速空穴提取和最小化的非輻射複合,其在光照下保持了相位穩定。

這些特性是由自組裝的甲基取代咔唑單層膜作為鈣鈦礦電池中的空穴選擇層而實現的。加速空穴提取與1.26的低理想係數和高達84%的單結填充係數有關,同時使串聯開路電壓高達1.92V。在空氣中,沒有封裝,串聯運行300小時後仍保持95%的初始效率。

附:英文原文

Title: Monolithic perovskite/silicon tandem solar cell with >29% efficiency by enhanced hole extraction

Author: Amran Al-Ashouri, Eike Khnen, Bor Li, Artiom Magomedov, Hannes Hempel, Pietro Caprioglio, José A. Márquez, Anna Belen Morales Vilches, Ernestas Kasparavicius, Joel A. Smith, Nga Phung, Dorothee Menzel, Max Grischek, Lukas Kegelmann, Dieter Skroblin, Christian Gollwitzer, Tadas Malinauskas, Marko Jot, Gaper Mati, Bernd Rech, Rutger Schlatmann, Marko Topi, Lars Korte, Antonio Abate, Bernd Stannowski, Dieter Neher, Martin Stolterfoht, Thomas Unold, Vytautas Getautis, Steve Albrecht

Issue&Volume: 2020/12/11

Abstract: Tandem solar cells that pair silicon with a metal halide perovskite are a promising option for surpassing the single-cell efficiency limit. We report a monolithic perovskite/silicon tandem with a certified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29.15%. The perovskite absorber, with a bandgap of 1.68 electron volts, remained phase-stable under illumination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fast hole extraction and minimized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at the hole-selective interface. These features were made possible by a self-assembled, methyl-substituted carbazole monolayer as the hole-selective layer in the perovskite cell. The accelerated hole extraction was linked to a low ideality factor of 1.26 and single-junction fill factors of up to 84%, while enabling a tandem open-circuit voltage of as high as 1.92 volts. In air, without encapsulation, a tandem retained 95% of its initial efficiency after 300 hours of operation.

DOI: 10.1126/science.abd4016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22/1300

相關焦點

  • 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29.15%,穩定性能超300小時
    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29.15%,穩定性能超300小時  Evelyn Zhang • 2020-12-15 09:18:57 來源:前瞻網 E1946G0
  • 德國科學家: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可提升至 30% 以上
    IT之家12月15日消息 今年一月,德國柏林亥姆霍茲研究中心(HZB)的一個研究小組創造了鈣鈦礦 / 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的世界紀錄,實驗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板並不是傳統的矽基材料,而是鈣鈦礦 / 矽串聯電池,效率達到了 29.15%,這已經非常接近 35% 的理論極限。
  • 研究人員將串聯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提高到29.15%
    文/陳根長期以來,矽一直是太陽能電池的黃金標準,但現在它正開始達到極限。同時,鈣鈦礦已成為下一個具有潛力的太陽能材料。事實上,自從大約十年前鈣鈦礦突然出現在太陽能電池領域以來,它就以驚人的速度打破了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記錄。其中,矽或鈣鈦礦的效率通常達到20%左右。
  • 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的最新進展,更高效率更好的穩定性
    NREL研究人員Xiao Chuanxiao(左)和朱凱與大韓民國的研究人員合作,驗證了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實現30%以上效率的潛力。圖片:NREL的Dennis Schroeder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與韓國的研究人員合作,已經驗證了將鈣鈦礦和矽結合以生產效率超過30%的太陽能電池的潛力。他們最初的太陽能電池的認證效率為26.2%。「這項研究為鈣鈦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具有明顯技術突破和科學見解的新通用方法。」《科學》雜誌一篇新發表的論文的通訊作者朱凱說。
  • 太陽能材料的串聯結合,再次刷新太陽能電池效率
    文/陳根長期以來,矽一直是太陽能電池的黃金標準,但現在它正開始達到極限。同時,鈣鈦礦已成為下一個具有潛力的太陽能材料。事實上,自從大約十年前鈣鈦礦突然出現在太陽能電池領域以來,它就以驚人的速度打破了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記錄。其中,矽或鈣鈦礦的效率通常達到20%左右。在這樣的背景下,將矽與鈣鈦礦配對的串聯太陽能電池則成為突破單電池效率極限的一個有希望的選擇。
  • 鈣鈦礦和矽結合可提高太陽能電池30%生產效率
    3月30日消息,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與韓國的研究人員合作,已經驗證了將鈣鈦礦和矽結合以生產效率超過30%的太陽能電池的潛力。他們最初的太陽能電池的認證效率為26.2%。「這項研究為鈣鈦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具有明顯技術突破和科學見解的新通用方法。」《科學》雜誌一篇新發表的論文的通訊作者朱凱說。
  • 由鈣鈦礦和矽製成的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可達29.15%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數十年來,矽一直是太陽能電池市場的主宰者,但近幾年被「後起之秀」鈣鈦礦逐漸掩埋了鋒芒,後者效率從2009年的不到4%迅速上升至今年早些時候的20%,接近矽25%的長期記錄。
  • 牛津大學最新《Science》: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導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和長期穩定往往是不可兼得的。本文報導的在環境大氣全光譜模擬陽光的條件下,未封裝電池和封裝電池在60℃和85℃的條件下,分別在1010和1200小時內保持80%、95%的峰值效率。
  • 牛津大學最新《Science》: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導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和長期穩定往往是不可兼得的。本文報導的在環境大氣全光譜模擬陽光的條件下,未封裝電池和封裝電池在60℃和85℃的條件下,分別在1010和1200小時內保持80%、95%的峰值效率。鈣鈦礦矽串聯電池作為最有前途的光伏技術之一,有望在近期實現大規模的商業應用。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期待與矽「聯姻」
    矽是從自然界中沙子、石頭裡提取出來的元素,因為在地球上已經存在幾億年,因此矽電池性能非常穩定。但其在製備過程中能耗高,對環境汙染嚴重,成本比較高。鈣鈦礦電池的優點是可用溶液法製備,如噴墨列印、卷對卷印刷、絲網印刷等,極大降低成本。如果矽電池被鈣鈦礦電池取代的話,電費就相當便宜了。
  • 鈣鈦礦電池有望實現光電轉換效率達到30%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晶矽PERC(鈍化發射極及背接觸)電池是目前最先進的太陽能電池技術之一,其量產轉換效率已達到22%,並且相較薄膜電池或傳統鋁背場(BSF)電池, PERC電池的度電成本優勢顯著。當前的問題是,哪項技術將成為新一代太陽能技術?
  • MIT等組合單晶矽和鈣鈦礦制新型太陽能電池:效率或超35%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聯合試製出了由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層疊而成的串聯結構的太陽能電池。雖然轉換效率還不夠高,只有13.7%,但雙方制定了轉換效率達到29%的目標,「最終還有可能超過35%」。如果目標得以實現,這有可能成為轉換效率高且製造成本低的太陽能電池。
  • 石墨烯串聯鈣鈦礦製造高效太陽能電池
    義大利研究人員利用石墨烯開發了一種鈣鈦礦矽太陽能電池,這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型太陽能技術,轉換效率高達26.3%。,以提高化學穩定性。將各自製備和優化的兩個亞細胞進行疊置,製成雙端電池。據開發人員介紹,這種新裝置混合了薄膜鈣鈦礦和矽基異質結電池的優點。科學家們在鈣鈦礦電池中使用的二氧化鈦(TiO2)電子選擇層中添加了石墨烯,以提高鈣鈦礦薄膜的化學穩定性和電池的耐久性。石墨烯薄片被沉積在二氧化鈦前驅體和TiO2納米粒溶液上。
  • 矽牽手鈣鈦礦 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提高几個百分點
    ,PERC)技術已成為光伏行業中提升晶矽太陽電池轉換效率的主流高效技術。如果用鎵磷共摻,通過磷補償,可以有效解決光衰減,電池的效率也會得到很好保持,有利於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提高和成本降低。」浙江大學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德仁出席第十二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並做發言。專題直播:第十二...
  • 鈣鈦礦電池中添加了石墨烯 其轉化效率提高到26.3%
    騰暉曾研究石墨烯提高晶矽電池導電銀漿,正信光電特有的石墨烯塗層(納米技術)太陽能組件具有自清潔特性,亞瑪頓成立了專門的石墨烯研究院。最近,義大利研究人員在鈣鈦礦電池中的電子選擇層中添加了石墨烯,不僅提高化學穩定性,還將鈣鈦礦/晶矽異質結電池的轉化效率提高到26.3%。這種新型異質結電池兼具有薄膜鈣鈦礦生產工藝和矽基異質結電池的性能。
  • 通過將太陽能材料相互疊加 電池串聯技術是很有前途的
    通過將太陽能材料相互疊加 電池串聯技術是很有前途的 通過將太陽能材料相互疊加,電池串聯技術是很有前途的。面對當前太陽能轉換效率的困境,許多科學家正試圖將兩種太陽能光伏技術結合起來,使得不同材料在性能和光吸收範圍上可以互補。
  • 以P3HT作為空穴傳輸材料的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然而由於P3HT在與鈣鈦礦界面處存在非輻射複合,導致其開路電壓不高,並且與鈣鈦礦材料的強電子耦合也導致其電子壽命與spiro-OMeTAD存在差距,較差的物理接觸也限制了空穴傳輸,因此使用P3HT作為空穴傳輸材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高效率僅達到16%。
  • Science重磅:陰離子工程助力26.7%效率的鈣鈦礦/矽串聯電池
    研究背景 要使超過Shockley-Queisser單節電池極限的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PCE)最大化,就需要具有寬帶隙的高性能且穩定的鈣鈦礦頂電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運行最高效率25.2%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近太空、極地等極端環境中展現了其獨特的應用優勢。但是,由於低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較少,低溫鈣鈦礦效率還遠遠未達到目前的先進水平,此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條件下運行機理尚未清楚。
  • 頻繁破紀錄 24個疊層鈣鈦礦電池技術匯總!
    當將其應用於4 cm2的單結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上時,功率轉換效率從20.1%(無防反射膜的基線器件)提高到22.3%(有防反射膜但無螢光體的器件)和23.1%(具有向下移動的併入磷光體的減反射膜的裝置)。迄今為止,有器件實現了23.0%的穩態效率和81%的高填充因子,這是迄今為止使用同質結矽底部電池的整體鈣鈦礦/矽串聯的最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