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等組合單晶矽和鈣鈦礦制新型太陽能電池:效率或超35%

2020-12-04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聯合試製出了由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層疊而成的串聯結構的太陽能電池。雖然轉換效率還不夠高,只有13.7%,但雙方制定了轉換效率達到29%的目標,「最終還有可能超過35%」。如果目標得以實現,這有可能成為轉換效率高且製造成本低的太陽能電池。

最近幾年,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性能顯著提高,2014年有報告稱轉換效率達到了20.1%。由於材料費低,製造工藝也簡單,因此將來有可能給太陽能電池市場帶來巨大影響。

不過,對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而言,可用於發電的光波長區域稍偏向於短波長區。而對現在主流的太陽能電池——矽類太陽能電池而言,長波長的可見光和近紅外線更有助於發電。因此,研究人員之間普遍認為:將兩者組合起來,可以使用更廣泛波長的光和近紅外線,能實現效率遠超過現有矽類太陽能電池的太陽能電池。

最早嘗試將兩者組合在一起的是MIT。MIT試製出了頂層單元採用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底層單元採用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串聯結構的太陽能電池。

據MIT介紹,以前也有將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和矽類太陽能電池簡單重疊的例子,但是分別導出電力。這次是第一次將兩種太陽能電池做成一個整體元件。

不過,試製出的串聯結構的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只有13.7%。論文中指出,轉換效率低的原因是:(1)MIT等製作的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因元件優化不充分,各太陽能電池的單體性能都很低,(2)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中的電流特別小,整個元件的電流值有限等。關於(1),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單體的轉換效率為13.8%,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單體的轉換效率為13.5%。

MIT認為此次試製的串聯結構太陽能電池還有發展空間:如果採用優化技術,使各太陽能電池達到最高效率,那麼此次串聯結構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將達到29.0%。

目前面臨的課題是: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作為主要材料之一使用鉛(Pb)以及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容易劣化、元件壽命較短。不過,最近的研發正在尋找Pb替代材料和改善壽命。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單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已達21.9%
    在各界研究團隊的努力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已經超越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太陽能電池,但它們仍有不耐水汽、高溫與紫外光等難題,離大規模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最近沙烏地阿拉伯科學家或許已找出解決辦法,他們研發出耐用、且轉換效率達21.9%的單晶鈣鈦礦電池。
  •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特點、產業布局與發展前瞻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是使用與鈣鈦礦晶體結構相似的半導體材料作為吸光材料的第三代薄膜太陽能光伏電池,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可柔性製備、低成本等突出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引發相關領域的能源革命。其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代太陽能光伏電池,主要是單晶矽和多晶矽太陽能電池。
  • 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預計接近40%
    在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架構中,一種新材料具有驚人的38%理論最大轉換效率,顯示出巨大的潛力。當前,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強烈關注將影響並且已經在影響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為了防止所謂的「熱土」的產生並滿足《巴黎協定》的要求,清潔能源的使用和開發應超過當前水平。因此,人們對低成本太陽能電池模塊的開發寄予厚望。
  • 科學家剛剛創下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新世界紀錄
    太陽能電池板在生活中的應用極為廣泛,當前,晶體矽材料(包括多晶矽和單晶矽)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上面提到,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分為單晶矽和多晶矽,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兩種晶體矽材料有什麼不同吧!    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為18%左右,最高的達到24%,這是所有種類的太陽能電池中光電轉換效率最高的,但製作成本很大,以致於它還不能被普遍地使用。由於單晶矽一般採用鋼化玻璃以及防水樹脂進行封裝,因此其堅固耐用,使用壽命可達25年。
  • 太陽能電池效率將突破30%
    想讓太陽能成本持續下降,就必須有更具創新性的材料。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EPFL)和瑞士電子與微技術中心(CSEM)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矽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合技術,並報告了25.2%的效率紀錄- 這是這種太陽能電池組合技術的全新記錄,該研究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雜誌上。
  • 韓國專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高達25%
    鈣鈦礦電池研究最初始於1978年。Mr.Nam-Gyu Park稱鈣鈦礦中分子的轉動和移動會影響它的相轉變以及它的電學性質,鈣鈦礦材料中分子取向以及結構隨溫度的變化。日本的Miyasaka老師最早製備了液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並獲得3.8%的效率,隨後我們在這樣的體系中把效率提高到6.5%。
  • 石墨烯串聯鈣鈦礦製造高效太陽能電池
    義大利研究人員利用石墨烯開發了一種鈣鈦礦矽太陽能電池,這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型太陽能技術,轉換效率高達26.3%。>石墨烯增強PSC圖像的結構研究人員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使用的二氧化鈦電子選擇層中添加了石墨烯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有機會達66%
    提高太陽能轉換效率的路途困難重重,其中一項難題便是太陽能材料沒法吸收全部的光,有一部分的光能會以熱的形式損失,進而降低性能,對此,最近美國科學家透過添加有機化合物材料,成功吸收並轉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生的熱,最高轉換效率有機會從33% 突破到66%。
  • 科學家創造太陽能發電效率新紀錄!!
    不幸的是,矽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正快速接近其理論極限,但將其與其他材料配對可能有助於突破該上限。現在,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EPFL)和瑞士電子與微技術中心(CSEM)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矽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合技術,並報告了25.2%的效率紀錄- 這是這種太陽能電池組合技術的全新記錄。
  • 新型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打破傳統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局限
    原標題:新型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打破傳統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局限 最近美國能源部(DOE)下屬的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成功製備出13.4%轉換效率的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刷新了量子點太陽能電池世界效率紀錄。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運行最高效率25.2%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近太空、極地等極端環境中展現了其獨特的應用優勢。但是,由於低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較少,低溫鈣鈦礦效率還遠遠未達到目前的先進水平,此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條件下運行機理尚未清楚。
  • 矽牽手鈣鈦礦 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提高几個百分點
    如果用鎵磷共摻,通過磷補償,可以有效解決光衰減,電池的效率也會得到很好保持,有利於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提高和成本降低。」浙江大學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德仁出席第十二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並做發言。專題直播:第十二...
  • 鈣鈦礦和矽結合可提高太陽能電池30%生產效率
    3月30日消息,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與韓國的研究人員合作,已經驗證了將鈣鈦礦和矽結合以生產效率超過30%的太陽能電池的潛力。他們最初的太陽能電池的認證效率為26.2%。「這項研究為鈣鈦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具有明顯技術突破和科學見解的新通用方法。」《科學》雜誌一篇新發表的論文的通訊作者朱凱說。
  • 太陽能電池板單晶矽和多晶矽
  • 太陽能電池板:多晶矽、單晶矽和薄膜光伏
    在太陽能利用上,單晶矽和多晶矽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雖然從目前來講,要使太陽能發電具有較大的市場,被廣大的消費者接受,就必須提高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1)單晶矽太陽能電池    目前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為15%左右,最高的達到24%,這是目前所有種類的太陽能電池中光電轉換效率最高的,但製作成本很大,以致於它還不能被大量廣泛和普遍地使用。由於單晶矽一般採用鋼化玻璃以及防水樹脂進行封裝,因此其堅固耐用,使用壽命一般可達15年,最高可達25年。
  • 新型太陽能電池設計與構造 | 《科學通報》專題
    新型太陽能電池的設計與構造近年來得到極大的創新發展,尤其染料敏化納米晶太陽能電池、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量子點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等新型第三代太陽能電池得到了快速發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在短短4 年內就非常接近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引起了全球矚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太陽能電池的固有認識, 對未來能源格局也必將產生重要影響。
  • 新型技術再獲突破:能再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增加15%的效率
    多倫多大學和韓國KAIS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混合架構,通過將小分子引入膠體量子點/有機堆疊結構中來克服這些限制。所創造的混合太陽能電池,發表在《自然能源》期刊上,取得了顯著的功率轉換效率,即使在長時間連續運行後仍然保持不變。  這項研究的第一個挑戰是結合膠體量子點寬光吸收波段和有機分子強(但較窄)吸收係數的優點,以創建一個更高性能的光伏平臺。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其實我不含鈣 也不含鈦
    (a)單晶矽太陽能電池;(b)薄膜太陽能電池;(c)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第一代太陽能電池主要是基於單晶矽。荒原上,沙漠中,大家印象中的太陽能電池板,通常都是用這類晶體矽材料製成的。不過製造高純矽面臨著造價高、耗能高等難題,這嚴重製約了矽基太陽能電池的商業應用範圍。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其實我不含鈣,也不含鈦
    (a)單晶矽太陽能電池;(b)薄膜太陽能電池;(c)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第一代太陽能電池主要是基於單晶矽。荒原上,沙漠中,大家印象中的太陽能電池板,通常都是用這類晶體矽材料製成的。不過製造高純矽面臨著造價高、耗能高等難題,這嚴重製約了矽基太陽能電池的商業應用範圍。第二代太陽能電池主要指薄膜太陽能電池。
  • 能再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增加15%的效率,新型技術再獲突破!
    多倫多大學和韓國KAIS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混合架構,通過將小分子引入膠體量子點/有機堆疊結構中來克服這些限制。所創造的混合太陽能電池,發表在《自然能源》期刊上,取得了顯著的功率轉換效率,即使在長時間連續運行後仍然保持不變。這項研究的第一個挑戰是結合膠體量子點寬光吸收波段和有機分子強(但較窄)吸收係數的優點,以創建一個更高性能的光伏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