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製C60電子傳輸層以製備高效無機CsPbI2Br鈣鈦礦太陽電池及模組

2021-01-17 騰訊網

研究背景

日益加劇的能源與環境危機促使人們不斷尋求綠色可再生的新能源形式。太陽電池可將源源不斷的太陽光直接轉化為電能,是一種理想的可再生能源。近年來,鈣鈦礦型太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不斷攀升,經認證的效率已突破25.2%,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產業化的要求,加之其低廉的製備成本,靈活多變的製備方法使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是,穩定性方面的缺陷仍然亟待解決以滿足商品化的需求。雖然全無機鈣鈦礦太陽電池有望能從根本上解決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電池的熱不穩定問題,但較大的開路電壓(VOC)損失以及大面積成膜工藝的缺陷帶來的性能衰退問題仍然制約了其進一步的發展。

研究背景

近日,暨南大學麥耀華團隊和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在高效無機CsPbI2Br鈣鈦礦太陽電池及模組的研究中再次取得進展,他們採用三(五氟苯基)硼烷(TPFPB)以及高氯酸鋰(LiClO4)雙摻雜的方式對C60電子傳輸層進行調製,大大降低了太陽電池器件的開路電壓(VOC)損失,並通過自主研發的準曲面熱輻射加熱的薄膜製備方法,首次報導了基於無機鈣鈦礦材料的太陽電池模組,效率超過12%。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博士生劉衝為第一作者,麥耀華教授和楊玉照副研究員為文章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項目(2018YFB1500103、2016YFA0201001)、河北省高校高層次人才科學研究項目(GCC2014013)、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經費的支持。

研究背景

由於路易斯酸TPFPB摻雜劑分子的吸電子特性(圖1a),使得C60分子中電子對核屏蔽減弱,從而降低了C60分子的LUMO能級(圖1e),增大了ZnO與C60之間的導帶能級差,增強了界面電子漂移驅動力,進而增強了電子的注入(圖1f)。

圖1. C60與TPFPB分子相互作用

倒置無機CsPbI2Br鈣鈦礦太陽電池器件的VOC隨TPFPB的摻入獲得了100 mV以上的提升(圖2a),能量轉換效率也超過了15%(圖2b),但同時也引入了較為嚴重的回滯效應問題,從而造成了器件的穩定輸出功率呈現先上升後持續下降的現象(圖2d)。

圖2. TPFPB摻雜,器件對應的光伏性能

分析造成回滯現象加重的原因發現,由於TPFPB分子的添加,影響了相鄰C60分子之間的π電子跳躍傳輸,從而降低了體系的電子遷移率以及電導率,造成了電池器件回滯效應的增大。因此,進一步採用不易吸溼潮解的鋰鹽(LiClO4)進行摻雜,增強了薄膜的電子遷移率及電導率(圖3)。

圖3. c-AFM圖及電流分布統計:a)空白樣品;b)TPFPB摻雜樣品;c)雙摻雜樣品

微量的LiClO4摻雜不僅可以進一步提升器件效率,還可以顯著降低回滯效應,最終基於雙摻雜C60電子傳輸層的倒置無機CsPbI2Br鈣鈦礦太陽電池在小面積0.09 cm2取得了15.19%能量轉換效率(圖4b),在大面積1.0 cm2上取得了14.44%效率(圖4d),是目前有報導基於CsPbI2Br鈣鈦礦吸收層在1.0 cm2上獲得的最高能量轉換效率。

圖4. 雙摻雜C60電子傳輸層對應太陽電池在不同面積上的光伏性能

進一步的工作,作者首次報導了基於無機鈣鈦礦材料的太陽電池模組。考慮到前期工作中採用的熱輻射加熱方式,其應用於大面積襯底上薄膜製備過程中,會造成襯底中心區域的低溫相轉變過程大幅度滯後於邊緣區域(圖5b1),最終導致邊緣區域過度結晶而發生相分離現象。該工作通過自主研發的準曲面熱輻射加熱方法,即在襯底正下方引入一曲面玻璃(圖5a),用以提升中心區域的溫度,從而達到中心區域與邊緣區域同步相轉變的目的,最終基於襯底尺寸5×5 cm2,首次報導了基於無機鈣鈦礦材料的太陽電池模組(10.92 cm2),且效率高達12.19%。

圖5. 無機鈣鈦礦太陽模組的製備方法示意圖及光伏性能

文獻連結:

Tailoring C60for Efficient Inorganic CsPbI2B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nd Modules

Chong Liu, Yuzhao Yang, Cuiling Zhang, Shaohang Wu, Liyu Wei, Fei Guo, Gowri Manohari Arumugam, Jinlong Hu, Xingyuan Liu, Jie Lin, Ruud E. I. Schropp, Yaohua Mai

Adv. Mater.,2019,32, 1907361, DOI: 10.1002/adma.201907361

相關焦點

  • :低溫溶液製備CuCrO2空穴傳輸層用於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電池
    在該文中,由於CuCrO2具有合適的電子結構和電荷轉移性質,研究者用液基製備的CuCrO2代替目前研究廣泛的NiOx空穴傳輸層。相應的鈣鈦礦太陽電池的功率轉化效率從17.1%提高到19.0%。更重要的是,優化的鈣鈦礦太陽電池與參比器件相比具有更好的光穩定性。結果表明:液基製備的CuCrO2晶體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碳電極CsPbI2Br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儘管如此,對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化,產業界更關心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實際運行情況下的穩定性。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不穩定主要是鉛碘八面體與陽離子之間的弱氫鍵導致的。因此在高溫與光照等外部應力的情況下,有機陽離子丟失,有機無機鈣鈦礦則降解為碘化鉛。採用銫取代陽離子則形成全無機鈣鈦礦。全無機鈣鈦礦相對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具有更好的熱穩定性與光穩定性。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 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近日,大連化物所郭鑫研究員和李燦院士團隊,在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的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並被選為VIP(Very Important Paper)論文。據了解,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電池因其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受到廣泛關注,其中空穴傳輸材料(HTM)在提升器件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空穴傳輸材料是Sprio-OMeTAD,但該分子的對稱性較高,易於結晶而導致其薄膜穩定性差且存在針孔缺陷,這不僅降低了器件的穩定性,還不適用於大面積器件的製備,極大限制了其在鈣鈦礦太陽電池中的應用。
  • 半導體所鈣鈦礦太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鈣鈦礦太陽電池被報導的最高效率已超過20%。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材料科學重點實驗室王佔國課題組,在鈣鈦礦太陽電池載流子輸運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作為有源層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對電池效率起關鍵作用,而單純依靠優化鈣鈦礦薄膜來提高電池的效率已處於瓶頸期。這需要針對光電轉換的物理過程,對電池結構進行系統設計。
  • 科學網—「裁剪」出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裁剪」出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本報訊(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王旭超)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郭鑫和李燦院士團隊近日在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的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 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可簡化的僅剩下CsPbBr3層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具有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 22.7%),被研究人員認為是近年來最有希望解決能源問題的途徑之一。然而,傳統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吸光材料的穩定性卻成為其商業化的最大障礙。為此,研究人員嘗試開發新型的鈣鈦礦結構吸光劑。
  • 科學網—鈣鈦礦太陽電池廉價新材料有望面世
    廉價的空穴傳輸材料的提出和利用降低了鈣鈦礦電池的成本,提高了電池的穩定性,為鈣鈦礦太陽電池的大規模生產提供了技術借鑑。但是,目前報導的鈣鈦礦太陽電池所採用的電荷傳輸材料都是有機聚合物,大大增加了成本。 為解決這一問題,美國聖母大學研究人員在研究鈣鈦礦太陽電池技術時,首次提出了利用廉價的性能優異的碘化銅(CuI)無機空穴傳輸材料替代常用的價格昂貴的有機空穴傳輸聚合物材料(spiro—OMeTAD)。
  • 高性能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應用於光通訊領域
    目前穩定性是制約此類鈣鈦礦器件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無機金屬滷化物鈣鈦礦(CsPbIxBr3-x)相對於有機-無機複合型鈣鈦礦(CH3NH3PbI3等)具有更好的環境穩定性和熱穩定性,被認為有希望用於製備更具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電池和光電探測器等光電器件。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圖鑑——2018年度ESI高被引論文中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匯總
    然而,ZnO和有機金屬滷化物鈣鈦礦之間的較差的化學相容性,使其作為電子傳輸層製備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應用中充滿挑戰。廈門大學鄭南峰教授課題組利用MgO和質子化的乙醇胺對ZnO表面進行鈍化,使ZnO成為極具潛力的電子傳輸材料,製備高效且穩定的鈣鈦礦電池。
  • 黃維院士團隊原位界面調控助力高效無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期,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西安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團隊陳永華教授課題組在原位界面調控助力高效無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In Situ 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n-Transport-Layer-Free Perovskite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鈣鈦礦太陽電池是光伏領域近年來興起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由於其優良的自組裝特性、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能夠通過簡單的低溫溼法工藝實現大面積的太陽電池組件製備、原材料的豐富低廉和器件效率的飛速發展,使得其在未來的商業化應用中呈現出巨大潛力。
  • 有機—無機滷化鉛鈣鈦礦太陽電池的組成與界面工程
    有機—無機滷化鉛鈣鈦礦太陽電池的組成與界面工程 2020-07-25 06: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有機-無機金屬滷化鈣鈦礦太陽電池因具有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而受到廣泛關注,近年來發展迅速,成為光伏領域的研究熱點,但由於鈣鈦礦晶體結構中有機陽離子與碘鉛八面體之間作用力較弱,致使該材料在外界條件刺激下容易分解,制約其進一步發展。
  • 深藏於地下2500km的新興太陽能電池材料-----鈣鈦礦
    矽基太陽電池經過近 50 年的發展,最高轉化率為 25%,而鈣鈦礦太陽電池近五年時間就已提升到20.1%。鈣鈦礦太陽電池的高轉化率主要與其鈣鈦礦材料有關。鈣鈦礦材料的化學式為 ABX3,其中 A 為 CH3NH3+,B 一般為Pb2+ 等,X 為 Cl-、Br-等。
  • AEnM:醋酸根離子摻雜製備高開壓CsPbI2Br太陽電池
    研究發現鈣鈦礦前驅體溶液中引入醋酸根(Ac−)離子可以製備表面光滑且無針孔的無機-有機雜化鈣鈦礦薄膜,獲得具有較高開路電壓(Voc)的鈣鈦礦電池。然而,Ac−離子的摻雜是如何影響鈣鈦礦材料的光電性能,實現器件電壓提高的機理目前尚不清楚。
  • 鈣鈦礦研究突破點是什麼?全球鈣鈦礦電池研究小組有哪些?
    鈣鈦礦電池結構簡單,以反型平面鈣鈦礦電池為例,自下往上依次為:玻璃、透明電極(FTO或ITO)、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層、空穴傳輸層、金屬電極。目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最高光電轉換效率記錄已達到25.2%,鈣鈦礦與晶矽疊層電池的效率已經達到了28%。
  • 【材料】氧化鎳基高效柔性有機-無機複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氧化鎳材料具有優異的空穴傳輸性能,與常用的PEDOT:PSS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和更強的電子阻擋能力,因此特別適合作為有機-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空穴傳輸層
  • 無機蒸氣反應沉積法原位製備鈣鈦礦型氧氮化物薄膜|南京大學李朝升教授、鄒志剛院士團隊進展
    近日,南京大學李朝升教授、鄒志剛院士課題組開發了一種無機蒸氣反應沉積法,實現了一系列鈣鈦礦型氧氮化物薄膜在導電襯底上的原位製備,包括ATaO2N (A = Ca, Sr, Ba)和ANbO2N (A = Sr,
  • 重要進展 |《自然•能源》刊發研究中心劉宗豪副教授鈣鈦礦太陽能模組合作研究進展
    如圖1所示,具體包括:1)使用EDTAK修飾SnO2電子傳輸層,通過酸鹼中和消除SnO2中的鹼,獲得更穩定的SnO2/鈣鈦礦界面,同時調控SnO2/鈣鈦礦界面能級匹配,促進界面電荷傳輸;2)對FAMACs基鈣鈦礦表面進行EAI/MAI界面修飾,構築穩定性更優的EAMA鈣鈦礦,提高鈣鈦礦層穩定性,鈍化表面缺陷,同時調控鈣鈦礦/空穴傳輸層界面能級匹配,促進界面電荷傳輸;3)在常用小分子空穴傳輸層spiro-OMeT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