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題來源:
①國家課題:
國家課題是指國家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選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需要解決的帶有全局性、方向性、基礎性的科研問題,引進重大技術和設備的消化、吸收、國產化的問題,對行業的地方經濟發展起關鍵作用的科學技術問題及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等作為國家重點科研攻關項目。
②部委及省市級課題:
是指部位或省市領導部門根據本部門、本地區經濟、科技、生產發展規劃的需要提出的,向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下達或招標的,需要解決的科技問題或新產品開發課題。
③外單位委託課題:
即所謂的「橫向課題」。
④本單位需要開發新產品課題;
⑤自選課題;
在平時文獻資料積累的過程中,若發現某一課題國外報導甚少,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可預計該課題有發展前途,而國內報導較少,則又說明國內在此領域的研究很少或剛剛起步,可根據情況決定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這時,可通過深入企業,接觸供銷人員或生產人員,了解工廠或市場需求,最終決定課題。
(2)選題的具體步驟與方法:
①瀏覽捕捉法:
將通過閱讀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內容,進行分類、排列、組合,從中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將自己在研究中的體會與資料分別加以比較,找出哪些體會在資料中沒有或部分沒有;哪些體會雖然資料已有,但自己對此有不同看法;哪些體會和資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體會是在資料基礎上的深化和發揮等。
經過幾番深思熟慮,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這種想法及時捕捉住,再做進一步思考,選題的目標也會漸漸明確起來。
②追溯驗證法:
即,先有擬想,然後再通過閱讀資料加以驗證來確定選題的方法。
③掌握理論的方法:
選好了論文的題目後,必須進行理論準備,否則,積累資料、形成論點和論據都會迷失方向。畢業論文撰寫前的理論準備是積累資料的嚮導,是形成論點和論據的必要條件。
④積累資料的方法:
科技論文的寫作要積累五個方面的材料:統計材料、案例經典、經驗總結等;國內外對有關該課題學術研究的最新動態;邊緣學科的材料;名人的有關論述、有關政策文獻等;收集論文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政治、經濟等背景材料。積累的資料要滿足:適用性、全面性、真實性、新穎性、典型性。
⑤擬定結構提綱:
在擬定論文結構提綱時,要有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去檢查每一部分在論文中所佔的地位和所起到的作用;從中心論點出發,決定材料的取捨,把與主題無關或關係不大的材料毫不吝惜的捨棄,要考慮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
⑥形成論點和論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