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王」虛火:36億債務壓頂 違規遭批 現被宇宙行追討超6億

2020-11-30 每日資本論

文/每日資本論

扣非淨利潤同比暴跌1164.68%。

深諳「概念」之道的紫鑫藥業深陷債務旋渦。

11月27日,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紫鑫藥業)收到吉林省通化市中級人民法院《傳票》、《應訴通知書》等文件,獲知公司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被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柳河支行訴訟,涉案金額高達6.2億元。

紫鑫藥業於 2019 年6月至8月在工行柳河支行辦理了合計3.8億元流動資金借款,雙方籤訂了四份《流動資金借款合同》,貸款期限均為 12 個月,還款方式為按期計息到期一次性還本,擔保方式為抵押及質押。此外,紫鑫藥業在2016年2月在工行柳河支行辦理了3億元項目貸款,借款期限為7年。

2020年7月21日,紫鑫藥業違約未按照合同約定償還工行柳河支行690.22 萬元,截至 9 月 14 日,該公司在工行柳河支行的貸款本金餘額為6.17億元。銀行方面認為,因紫鑫藥業已構成違約,五筆借款合同將提前到期。

壞消息遠不止於此。此前5月20日,紫鑫藥業及子公司逾期債務達11.56億元,佔2019年經審計淨資產的25.99%,佔2019年經審計總資產的10.84%,但紫鑫藥業直到2020年6月10日才披露《關於公司及子公司部分債務逾期的公告》。由於紫鑫藥業未按規定及時披露上述重大事項,深交所決定,對紫鑫藥業給予通報批評的處分,對紫鑫藥業董事長兼總經理封有順、財務總監欒福梅、董事會秘書張萬恆給予通報批評。

雪上加霜的是,11月21日,紫鑫藥業發布公告稱,截至公告日,公司累計被凍結的資金餘額 263.42萬元,佔公司最近一期(2019 年 12 月 31 日)經審計總資產的 0.02%,佔公司最近一期(2019 年 12 月31 日)經審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資產的 0.06%。

從新增凍結帳戶來看,公司因與集安市吉聚參業有限公司合同糾紛, 由吉林省通化市中級人民法院查封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柳河支行1個帳戶,實際凍結金額 2.32萬元;公司中信銀行長春分行營業部被凍結金額17.78元,暫不能確認帳戶被凍結的具體原因;子公司吉林紫鑫般若藥業有限公司與吉林省龍錦消防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合同糾紛,由磐石市人民法院查封6個帳戶,實際凍結金額 7298.25元。

公開資料顯示,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系通化紫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於1998年5月25日由敦化市康平保健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敦化市吉泰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2001年4月變更為紫鑫藥業,2007年3月2日成功上市。

上市13年後現在紫鑫藥業的處境十分艱難。其三季度財報顯示,營收1.97億元,同比跌72.37%;淨利潤虧2.77億元,同比跌476.92%;扣非淨利潤虧2.88億元,同比暴跌1164.68%。更為不妙的是,其貨幣資金僅有986.3萬元,而短期借款這一項就高達36.72億元。而且從2016年開始起資產負債率也呈現逐年遞增的情況。

顯然,紫鑫藥業已深陷債務危機。若不出意外,2020年年報其虧損或成定局。那也意味著,紫鑫藥業很可能被ST。

值得關注的是,紫鑫藥業因多次「蹭熱點」被熱議。人參是紫鑫藥業深陷爭議的核心。2014年-2019年,深交所連續5年就紫鑫藥業的年報下達問詢函,內容主要圍繞著紫鑫藥業的人參業務。根據深交所對紫鑫藥業2019年年報的問詢函,2019年末,紫鑫藥業存貨餘額67.56億元,較年初增長10.58%,佔流動資產的82.91%,佔總資產的63.38%。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第一季度末存貨周轉率分別為0.07、0.09、0.03和0.00,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13.74年、11.58年、31.41年和64.89年,遠低於同行其他企業。

不能不提的是,市場上大熱點似乎都有紫鑫藥業的身影,幾乎可以稱之為「概念王」。

早在2013年,基因測序概念爆火。彼時,主要從事中成藥與人參產品的紫鑫藥業,在當年6月非常「應景」地宣布要布局基因測序相關產業鏈,與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合作共同開發基因測序儀項目。但跨界基因測序儀生產三年未落地,中成藥和人參業務依然佔據了紫鑫藥業絕大部分的營業收入。此事也引起了深交所問詢。

儘管如此,其公司股價也從2013年6月一路高歌猛進到2015年。要知道,2013年6月,其股價也就在8元左右,而到2015年6月,股價則高達28.15元,整整漲了2.5倍。

基因測序降溫後,區塊鏈概念大熱,紫鑫藥業又及時趕到。2018年9月5,其發布公告,與鏈火信息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已通過董事會決議,將在區塊鏈+大健康領域開展合作。

深交所再度火速問詢,紫鑫藥業表示,本次公司與北京鏈火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該協議為框架性合作協議,僅為雙方意向性合作的表達,目前尚未確定具體的合同及金額。雙方合作的模式及細節尚需進一步協商確定,最終以籤訂的正式投資合作協議及合同為準,合作項目的具體內容尚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請注意,紫鑫藥業用的是框架合作協議、尚未確定、需進一步協商,具體內容尚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直白點說,這事離落地還很遠。

區塊鏈熱度還沒減退,工業大麻概念呼嘯而至。2019年1月9日,紫鑫藥業發布公告,Fytagoras與吉林省農科院合作方式是建立合作研發關係,對工業大麻品種進行選育、生產技術、產品加工、生物活性成分提取技術等進行研發。

4月2日,紫鑫藥業發布回復深交所《關注函》公告,稱吉林省農科院與Fytagoras合作,旨在解決制約吉林省工業大麻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問題;4月16日,紫鑫藥業擬成立子公司將Fytagoras在工業大麻研發領域的技術引進國內。到了5月,紫鑫藥業表示引進工業大麻種子的事項已完成。

2020年8月25日,紫鑫藥業董事長、總經理封有順表示,公司工業大/麻已經在齊齊哈爾市甘南縣工業科技大棚內進行了種植,本次種植株數約為1300株,同時公司工業大/麻種植事項已經完成備案。

不管到底種了多少,反正藉助了「工業大麻」的熱度,紫鑫藥業的股價一路從2019年1月2日4.35元/股最高飆升到2019年4月18日16.56元/股,漲幅達281%。

但由於業績暴跌又深陷債務危機,紫鑫藥業股價已經在今年的9月30跌出了歷史低點,截至11月27日收盤,紫鑫藥業股價為3.92元/股,總市值50.21億元。現在的問題是,紫鑫藥業拿什麼概念讓其脫困呢?

相關焦點

  • 涉案高達6.3億!A股「人參概念股」被宇宙行告了 剛被交易所通報批評!
    原標題:涉案高達6.3億!A股「人參概念股」被宇宙行告了,剛被交易所通報批評! 摘要 【涉案高達6.3億!
  • 2000億債務壓頂 豫能化何去何從?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深度丨2000億債務壓頂,豫能化何去何從?在11月10日「20永煤SCP003」違約後,持有永城煤電控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永煤)96%股權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團(以下簡稱豫能化)陷入債務危機。市場高度關注豫能化的債務處置。
  • 成敗「蛇吞象」式併購 超百億債務壓頂天齊鋰業股東半年減持4次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27億元,同比下降36.09%,歸母淨利潤從去年同期1.39億元驟降至-11.03億元,由盈轉虧。其中,第三季度繼續虧損4.07億元。此外,公司預計2020年度將虧損13.60億―22.70億元。由於2019年已虧損59.83億元,如未能在2020年扭虧為盈,那麼天齊鋰業將可能在公司披露年報後觸發退市風險警示。
  • 貝因美漩渦:6億債務壓頂股價蒸發90% 「忽悠式」回購遭監管
    「奶粉第一股」在債務泥潭中越陷越深。 1月14日,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向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貝因美)發出監管函。 問題是,以1月5日6.78元股價計,本次協議轉讓相當於折價23%。換言之,貝因美嚴重資金缺血。 公開資料顯示,貝因美成立於1999年4月,2008年時其營收為19.4億元。此後進入快車道,2009年營業收入相比2008年上漲了13億元。
  • 守著50億黃金翡翠2年虧掉45億 下一步是「退市」?
    二股東遭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近6億元違規擔保損失要上市公司承擔? 11月24日,*ST剛泰(600687)跌停,股價報收0.99元,跌幅4.81%。 要知道在前一日,*ST剛泰還曾在尾盤強勢漲停,如今即趴在了跌停板上!
  • 5省6市縣違規變相舉債154億!都有哪些省份上黑名單?
    導讀5個省的6市縣違規舉債,合計形成隱性債務154.22億。15省6市縣違規變相舉債154億審計署於2018年4月18日公開了2018年第2號公告:《2017年第四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
  • 債務違約頻繁!豫能化2000億債務壓頂 「10月流動性就非常緊張」!下...
    據記者了解,目前豫能化有息債務規模約2000億,其中銀行貸款1200多億,建行、農行、交行是豫能化的主要貸款行;債券約500億,20%-30%由銀行持有,70%-80%由非銀機構持有;其餘為非標融資。   當前備受關注的是「20永煤SCP003」的違約是否會觸發其他債券的交叉違約。
  • 1.4億億億億℃是個什麼概念?你對溫度和熱的理解可能帶有偏差
    1.4億億億億°C是什麼概念在人類早先的生活中,可能並不知道什麼是溫度,當人類擁有火源那一刻起,只能感受到火會帶給人們溫暖,而風和冰這些物體只會讓人們感受到寒冷,至於為何會感受到,身體最先感受然後傳給了你的神經系統,神經系統會觸發身體的機制來禦寒或者警告你很燙,很危險。
  • 債務違約連環炸!豫能化2000億債務壓頂,下一步破產重整?
    導讀:目前豫能化有息債務規模約2000億,其中銀行貸款1200多億,建行、農行、交行是豫能化的主要貸款行;債券約500億,20%-30%由銀行持有,70%-80%由非銀機構持有;其餘為非標融資。市場高度關注豫能化的債務處置。據記者了解,目前豫能化有息債務規模約2000億,其中銀行貸款1200多億,建行、農行、交行是豫能化的主要貸款行;債券約500億,20%-30%由銀行持有,70%-80%由非銀機構持有;其餘為非標融資。當前備受關注的是「20永煤SCP003」的違約是否會觸發其他債券的交叉違約。
  • 首開股份破千億後徘徊不前 違規預售背後「三道紅線」壓頂
    自從2018年跨進千億銷售規模的門檻後,首開股份似乎已經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境地:銷售增長緩慢、違規預售、高負債以及"三道紅線"壓頂等。根據1月11日晚間首開股份發布的《2020年12月份銷售及取得房地產項目情況簡報》,2020年1-12月份,首開股份共實現籤約面積381.5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28%;籤約金額1074.55億元,同比僅增長6.03%。
  • 宇宙年齡138億年,直徑930億光年,宇宙膨脹超光速了嗎?
    在這個問題中出現了兩個數字和兩個概念,那我們就來分別詳細的把這些概念說清楚,那麼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對於宇宙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大並且歷史悠久,在空間上和時間上都屬於極致的一幢狀態。目前的科學體系就是建立在奇點暴漲之後,經常有人提出這樣的言論:奇點之外是什麼?奇點之前是什麼?那麼就就徹底告訴你,在當前的科學體系下奇點之外和之前的概念是沒有意義的。
  • 三胞集團634億債務危機蔓延,網易、光大、海航、鳳凰同踩雷
    36氪經授權轉載。 已經宣布退出理財業務的網易又遇到了麻煩事,同樣遭殃的還有光大證券、海航旅遊等。 日前,網際網路理財平臺立馬理財向投資人發布通知稱,旗下三款理財產品「嘉康盈/嘉順盈/嘉恆盈」將於2018年11月20日開始陸續到期,但因為融資主體三胞集團資金鍊緊張,無法按期回購。
  • 打私募幌子集資20億 18億未兌付
    打私募幌子集資20億,18億未兌付,1400名投資者被坑慘,連自家員工也中招) 在資本市場上,從來不缺「爆雷」的案例,但是打著私募的幌子,以投資為名,行非法集資之實的卻也並不多見,而中金國瑞就是這樣幹的。
  • 三胞集團爭議項目6.3億貸款去向成謎
    如今的三胞集團,正處在債務壓力之中,其旗下的上市公司面臨債務到期兌付問題。三胞集團的前路何在,似乎並不清晰。  借款6.3億  2017年,某城商行以廈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簡稱廈門信託)為通道借款給三胞醫療。
  • 鋰行業迎拐點天齊鋰業漲停,但「蛇吞象」併購背後臨超百億債務到期...
    截至公告日,天齊集團累計質押股數約為3.55億股,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為74.68%;公司股東張靜累計質押股數約為6679萬股,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為87.10%。面臨著百億債務到期,4.64億應付利息未付10月20日,天齊鋰業發布了三季報。
  • 1.4億億億億°C,宇宙溫度的上限?
    像太陽這樣的中等質量黃矮星,在生命末期往往會生成一顆密度極大的白矮星,這種由原子和原子緊緊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的天體,核心區域溫度達到了1億℃。而比太陽質量更大的恆星,在生命末期會生成一顆中子星,核心溫度10億℃,理論上存在的「夸克星」如果被發現,核心溫度肯定還會打破10億℃。
  • 菲律賓代表含淚訴「海燕」 絕食追討氣候債務
    在全國因颱風「海燕」進入災難狀態的情況下,菲律賓代表團團長薩諾11日在1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式現場含淚控訴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緩慢進度所帶來的惡果,並聲稱將用絕食的姿態向發達國家追討「氣候債務」。  亞太地區多個國家近來受到颱風「海燕」的侵襲。目前,「海燕」已在中國廣西、海南兩省區造成5人死亡,在越南造成至少13人死亡、81人受傷。
  • 海參四大家族沉浮記:業績下滑 轉型失敗 頻現違規|好當家|獐子島|...
    (原標題:海參「四大家族」沉浮記:業績下滑,轉型失敗,頻現違規)
  • 淪為違規債務融資幫兇,東海基金被啟動自律調查
    來源:交易商協會公告11月30日,交易商協會公告稱,近日,交易商協會在對相關企業進行自律調查的過程中了解到,東海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存在涉嫌為發行人違規發行債務融資工具提供便利,以及涉嫌操縱市場等違規行為。依據《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處分規則》,交易商協會將對東海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開展自律調查。
  • 宇宙最低溫僅有-273℃,為何最高溫卻有1.4億億億℃?
    地球上之所以能夠孕育眾多生命,是因為它有著適宜的溫度,然而在地球之外的宇宙,溫度的變化超乎人們的想像。宇宙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1.4億億億℃,然而最低溫度卻只有-273℃。如此巨大的溫度差成為一個困擾人類多年的難題,無數人為破解它而廢寢忘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