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資本論
扣非淨利潤同比暴跌1164.68%。
深諳「概念」之道的紫鑫藥業深陷債務旋渦。
11月27日,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紫鑫藥業)收到吉林省通化市中級人民法院《傳票》、《應訴通知書》等文件,獲知公司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被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柳河支行訴訟,涉案金額高達6.2億元。
紫鑫藥業於 2019 年6月至8月在工行柳河支行辦理了合計3.8億元流動資金借款,雙方籤訂了四份《流動資金借款合同》,貸款期限均為 12 個月,還款方式為按期計息到期一次性還本,擔保方式為抵押及質押。此外,紫鑫藥業在2016年2月在工行柳河支行辦理了3億元項目貸款,借款期限為7年。
2020年7月21日,紫鑫藥業違約未按照合同約定償還工行柳河支行690.22 萬元,截至 9 月 14 日,該公司在工行柳河支行的貸款本金餘額為6.17億元。銀行方面認為,因紫鑫藥業已構成違約,五筆借款合同將提前到期。
壞消息遠不止於此。此前5月20日,紫鑫藥業及子公司逾期債務達11.56億元,佔2019年經審計淨資產的25.99%,佔2019年經審計總資產的10.84%,但紫鑫藥業直到2020年6月10日才披露《關於公司及子公司部分債務逾期的公告》。由於紫鑫藥業未按規定及時披露上述重大事項,深交所決定,對紫鑫藥業給予通報批評的處分,對紫鑫藥業董事長兼總經理封有順、財務總監欒福梅、董事會秘書張萬恆給予通報批評。
雪上加霜的是,11月21日,紫鑫藥業發布公告稱,截至公告日,公司累計被凍結的資金餘額 263.42萬元,佔公司最近一期(2019 年 12 月 31 日)經審計總資產的 0.02%,佔公司最近一期(2019 年 12 月31 日)經審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資產的 0.06%。
從新增凍結帳戶來看,公司因與集安市吉聚參業有限公司合同糾紛, 由吉林省通化市中級人民法院查封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柳河支行1個帳戶,實際凍結金額 2.32萬元;公司中信銀行長春分行營業部被凍結金額17.78元,暫不能確認帳戶被凍結的具體原因;子公司吉林紫鑫般若藥業有限公司與吉林省龍錦消防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合同糾紛,由磐石市人民法院查封6個帳戶,實際凍結金額 7298.25元。
公開資料顯示,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系通化紫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於1998年5月25日由敦化市康平保健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敦化市吉泰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2001年4月變更為紫鑫藥業,2007年3月2日成功上市。
上市13年後現在紫鑫藥業的處境十分艱難。其三季度財報顯示,營收1.97億元,同比跌72.37%;淨利潤虧2.77億元,同比跌476.92%;扣非淨利潤虧2.88億元,同比暴跌1164.68%。更為不妙的是,其貨幣資金僅有986.3萬元,而短期借款這一項就高達36.72億元。而且從2016年開始起資產負債率也呈現逐年遞增的情況。
顯然,紫鑫藥業已深陷債務危機。若不出意外,2020年年報其虧損或成定局。那也意味著,紫鑫藥業很可能被ST。
值得關注的是,紫鑫藥業因多次「蹭熱點」被熱議。人參是紫鑫藥業深陷爭議的核心。2014年-2019年,深交所連續5年就紫鑫藥業的年報下達問詢函,內容主要圍繞著紫鑫藥業的人參業務。根據深交所對紫鑫藥業2019年年報的問詢函,2019年末,紫鑫藥業存貨餘額67.56億元,較年初增長10.58%,佔流動資產的82.91%,佔總資產的63.38%。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第一季度末存貨周轉率分別為0.07、0.09、0.03和0.00,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13.74年、11.58年、31.41年和64.89年,遠低於同行其他企業。
不能不提的是,市場上大熱點似乎都有紫鑫藥業的身影,幾乎可以稱之為「概念王」。
早在2013年,基因測序概念爆火。彼時,主要從事中成藥與人參產品的紫鑫藥業,在當年6月非常「應景」地宣布要布局基因測序相關產業鏈,與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合作共同開發基因測序儀項目。但跨界基因測序儀生產三年未落地,中成藥和人參業務依然佔據了紫鑫藥業絕大部分的營業收入。此事也引起了深交所問詢。
儘管如此,其公司股價也從2013年6月一路高歌猛進到2015年。要知道,2013年6月,其股價也就在8元左右,而到2015年6月,股價則高達28.15元,整整漲了2.5倍。
基因測序降溫後,區塊鏈概念大熱,紫鑫藥業又及時趕到。2018年9月5,其發布公告,與鏈火信息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已通過董事會決議,將在區塊鏈+大健康領域開展合作。
深交所再度火速問詢,紫鑫藥業表示,本次公司與北京鏈火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該協議為框架性合作協議,僅為雙方意向性合作的表達,目前尚未確定具體的合同及金額。雙方合作的模式及細節尚需進一步協商確定,最終以籤訂的正式投資合作協議及合同為準,合作項目的具體內容尚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請注意,紫鑫藥業用的是框架合作協議、尚未確定、需進一步協商,具體內容尚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直白點說,這事離落地還很遠。
區塊鏈熱度還沒減退,工業大麻概念呼嘯而至。2019年1月9日,紫鑫藥業發布公告,Fytagoras與吉林省農科院合作方式是建立合作研發關係,對工業大麻品種進行選育、生產技術、產品加工、生物活性成分提取技術等進行研發。
4月2日,紫鑫藥業發布回復深交所《關注函》公告,稱吉林省農科院與Fytagoras合作,旨在解決制約吉林省工業大麻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問題;4月16日,紫鑫藥業擬成立子公司將Fytagoras在工業大麻研發領域的技術引進國內。到了5月,紫鑫藥業表示引進工業大麻種子的事項已完成。
2020年8月25日,紫鑫藥業董事長、總經理封有順表示,公司工業大/麻已經在齊齊哈爾市甘南縣工業科技大棚內進行了種植,本次種植株數約為1300株,同時公司工業大/麻種植事項已經完成備案。
不管到底種了多少,反正藉助了「工業大麻」的熱度,紫鑫藥業的股價一路從2019年1月2日4.35元/股最高飆升到2019年4月18日16.56元/股,漲幅達281%。
但由於業績暴跌又深陷債務危機,紫鑫藥業股價已經在今年的9月30跌出了歷史低點,截至11月27日收盤,紫鑫藥業股價為3.92元/股,總市值50.21億元。現在的問題是,紫鑫藥業拿什麼概念讓其脫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