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開股份破千億後徘徊不前 違規預售背後「三道紅線」壓頂

2021-01-19 金融界

來源:投資者網

作者:葛凡梅

素有"京城地產一哥"之稱的北京首都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開股份";600376.SH),其規模擴張之路似乎頗為坎坷。

自從2018年跨進千億銷售規模的門檻後,首開股份似乎已經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境地:銷售增長緩慢、違規預售、高負債以及"三道紅線"壓頂等。

根據1月11日晚間首開股份發布的《2020年12月份銷售及取得房地產項目情況簡報》,2020年1-12月份,首開股份共實現籤約面積381.5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28%;籤約金額1074.55億元,同比僅增長6.03%。

而就在1月8日晚,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簡稱"北京市住建委")公示了首開股份旗下子公司因違規預售被立案處罰的情況。

《投資者網》就相關問題聯繫首開股份,首開股份回復稱:"公司知曉後,已要求項目公司銷售團隊認真按照建委的管理要求整改,認真學習政府的相關管理規定,在銷售管理工作中嚴格執行,杜絕以後出現違規行為。"

違規預售被處罰

1月8日晚,北京市住建委官方微信公眾號"安居北京"披露,北京市住建委對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的開發企業立案處罰,首開股份旗下子公司北京首開萬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首開萬科房地產")因違規預售璟秀欣苑項目,赫然在被處罰名單之列。

處罰信息顯示,璟秀欣苑小區位於通州區臺湖鎮4-1-014、4-1-015地塊居住、託幼項目用地,於2013年取得用地,由首開萬科房地產開發建設。穿透股權信息後發現,首開萬科房地產是首開股份與北京萬科企業有限公司各自持有50%股權的合資公司。而北京萬科企業有限公司正是上市公司萬科A持股95%的子公司。

根據企查查信息顯示,2020年7月,首開萬科房地產因在未取得璟秀欣苑小區《北京市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情況下預售商品房,並因其違規預售的行為遭北京市住建委5次處罰,均對首開萬科房地產處已收取預付款0.5%的罰款,處罰金額合計約49119.97元。

首開股份對《投資者網》表示:"該項目於2018 年3月31日取得預售許可證。預售許可證公示期為2018年3月29、30、31,共計三天。經統計共有5組客戶在公示期內即2018年3月30日,籤署了認購協議並交付定金以及部分購房款,總計金額約980萬元。建委認為在公示期間雖已具備預售許可證證號,但依然是早於預售證的出證時間2018年3月31日,被建委認定項目無證銷售、違規收款。"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告訴《投資者網》:"房企違規預售通常為了想儘早回籠資金。通常情況下,辦理預售登記後房企最快也要在半年後才有可能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這便意味著,房企要在半年後才能收回投資成本,在這期內現金流永遠是投出去的,而違規預售則可以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

盧文曦認為:"對於購房者來說,在房企未取得預售證的情況下買房,風險較大。基本上,若按照更加嚴格的地方標準,項目投資超過1/3或者是2/3以上,項目爛尾的可能性才會更小。若企業沒有取得預售證,說明項目投資投入尚處於較少階段,風險更大,更加有爛尾的可能性。"

不過,首開股份強調稱:"該事項並不存在惡意違規預售、吸取資金的情況。"

高負債急補資金流

首開股份違規預售商品房的背後,或許與其規模擴張道路上負債居高有關。首開股份對《投資者網》坦言:"公司淨負債率確實在行業內屬於較高水平,改善資產負債結構將是公司未來重點關注和需要切實解決的問題。"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首開股份的總負債為2679.62億元,較2019年末2454.74億元增長了224.88億元,資產負債率為81.13%,較2019年末80.92%增長了0.21個百分點,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為-37.51億元。首開股份解釋稱,"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負,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內,公司積極參與土地市場,購地支出較大。"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首開股份的淨負債率為174.41%;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75.29%;貨幣資金/短期債務為0.99。

而根據房地產的三道紅線規定,即:"紅線一: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 紅線二: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紅線三: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由此來看,已經腳踩三道紅線的首開股份亟待解決"紅線壓力"。

此外,首開股份還面臨著短期償債壓力。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首開股份的短期借款為20.79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264.95,其他流動負債為123.17億元,而帳面貨幣資金僅有294.92億元,不能覆蓋短期借款與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及其他流動負債之和。

值得注意的是,首開股份的歸母淨利潤也近乎腰斬。根據首開股份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財報,2020年前三季度,首開股份營業收入244億元,同比下降17.39%;歸母淨利潤13.8億元,同比下降42.12%。

而首開股份的歸母淨利潤早在2019年已露下滑態勢。2019年,首開股份的歸母淨利潤27.58億元,同比下降12.90%。

銷售增長緩慢

公開資料顯示,首開股份是一家定位於北京市場的房地產開發公司。自首開股份成立以來,先後成功開發了回龍觀文化居住區、方莊小區、望京新城等規模超過百萬平米的超大型居住社區以及大運村、奧運村、國家體育館等一批國家重點項目。

但是,自從2018年首開股份實現籤約金額1007.27億元,首次進入千億銷售額陣營後,銷售增長的步伐已經明顯放慢。

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首開股份共實現籤約面積411.50萬平方米,同比增加8.99%;實現籤約金額為1013.44億元,同比增加僅0.61%。

2021年1月11日晚間,首開股份發布了《2020年12月份銷售及取得房地產項目情況簡報》。簡報顯示,2020年1-12月份,首開股份共實現籤約面積381.5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28%;籤約金額1074.55億元,同比增長6.03%。

今年雖然房地產企業遭受疫情影響,但是仍有不少房地產企業保持著強勁增長。如萬科、中海地產,2020年全年銷售額增長率超10%,招商蛇口、中國金茂、金科集團的銷售增長率超20%。相較而言,首開股份的增長率情況並不樂觀。

首開股份自2018年銷售規模超過千億之後,這兩年規模的變化很小。首開股份對《投資者網》表示:"主要原因在於公司目前的在手項目,除了重倉北京區域外,其他項目絕大部分位於南方區域的一線、二線城市(包括蘇州、上海、杭州、成都、廈門、福州等地)。這些一二線城市近一年多的時間,受當地嚴格的房地產管控政策影響比較大,很難做到放量順銷,因此近年銷售增長較為緩慢。"

如今,首開股份即將更換總經理。2020年12月31日晚間,首開股份發布公告稱,潘剛升因已達到退休年齡,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董事會戰略與投資委員會委員、總經理職務。屆時,更換總經理後的首開股份,又將迎來怎樣的新氣象呢?《投資者網》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關鍵盈利指標雙雙走低 北京首開股份交銷售「成績單」
    回顧2020年,首開股份出現盈利下滑的態勢,不僅如此,因前期加速擴張導致公司身背重債,公司因此出現資金鍊緊張、對外擔保、「三道紅線」越線等一系列問題。在北京房地產企業中有「京城一哥」之稱的首開股份,正面臨一道道亟需解決的難題。
  • 三道紅線下房企多次遞表仍難IPO 負債過高成癥結
    諸葛找房統計數據顯示,100家上市房企踩中「三道紅線」(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的佔比高達86%,當然,剩下的14%亦不能完全「安枕」。貝殼研究院向《證券日報》提供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24日,今年以來成功赴港上市的房企有5家,仍在排隊赴港上市的房企尚有8家(含招股書已過期),其中有多家企業都是經過二次遞表尚未完成IPO。
  • 「三道紅線」影響的定性分析和定量估算(天風宏觀宋雪濤)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的消息,相關規則涉及三道紅線:1)扣除預收帳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2)淨負債率大於100%,3)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過渡期截止至2023年6月30日,屆時如果超三道紅線,有息負債不得增加;超兩道紅線,有息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5%;超一道紅線,有息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10%;所有要求均達標,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15%。
  • 「三道紅線」第二批試點來了,多家房企設置達線目標
    近期地產銀行股「跌成狗」的謎底似乎揭開,除了之前銀行房貸集中管理之外,華爾街見聞獲悉,約束房企融資的「三道紅線」將納入第二批房企,並在此基礎上漸次全面鋪開。去年8月20日,央行、住建部北京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研究進一步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與會房企包括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中梁、保利、新城、中海、華僑城、綠地、華潤和陽光城12家房企,它們也成了首批試點「三道紅線」的房企。據一名首批試點房企內部人士稱,最近確實開了會,第二批試點房企本要在去年12月納入,但不知何故推遲到了年後。
  • 新增9家有6家來自大灣區 千億規模房企擴容至44家
    在未公布業績的房企中,華發的銷售額有望達到千億,但也有個別企業可能會從千億陣營中消失。劉祥是一家千億房企營銷負責人,他發現,新晉千億的房企都有幾個共同的特徵,第一,重倉長三角和珠三角;第二,一二線城市佔比相對較高;第三,聯合營項目貢獻的業績比重相對較高。在他看來,隨著「三道紅線」和「兩個上限」等房地產長效機制落地,經營槓桿會逐步取代財務槓桿成為房企發展主要依賴對象。
  • ...中梁|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預售證|邯鄲|中梁控股集團|房地產開發
    置業顧問介紹,燕瀾風華是上市房企中梁控股集團開發,復興區叢臺路和百家大街交匯處西北角區域,邯鄲市園博園東側,整個小區共13棟樓,最高27層,項目分兩期開發,一期首開的是1#、2#、5#、6#樓,一梯兩戶,有連廊設計,面積有81/95/98/115四種戶型。項目預計11月底開盤,現在還沒有預售證,目前處於認籌階段,交1萬,開盤時候抵5萬。
  • 廣州喜迎優化購房資格新政,佛山多盤獲準預售籌備首開!
    繼昨天清遠針對已結清的個人住房貸款記錄不再納入家庭已購住房套數計算範圍,優化購買第三套房房貸政策後; 確定廣州將優化限購政策! 多個純新盤已經獲批預售,首開在即!包括有位於桂城街道的萬科 金域世家 、南海太平大道時代招商 天禧、順德的中交 誠灣悅府、南海合生 悅公館,獅山首創 禧瑞園著等。
  • 首開股份:資源稟賦優異助推企業快速發展
    首開股份在本次研究中榮獲「2018滬深上市房地產公司綜合實力TOP10」和「2018滬深上市房地產公司財富創造能力TOP10」榮譽。,首開股份通過對市場的研究和政策制度的把控,積極調整應對,發揮資源整合優勢,實現穩健發展,增收又增利。
  • 明源雲只做房地產:三道紅線下的數位化想像
    高宇認為,如果說疫情讓房企認識到了數位化的重要性,三道紅線才是促使開發商下定決心大力發展數位化的根本原因。2020年9月在港交所上市以來,截至12月15日,明源雲的股價漲了三倍,PE接近400倍,市值超過千億元。2020年上半年,明源雲營收6.7億元,同比增長37.5%;營業利潤1.33億元,同比增長111%。
  • 前有「三道紅線」,後有「五檔分類」
    來源: 財經網2020年的最後一天,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出臺,被大家稱為新增的「兩條紅線」。而這「兩條紅線」又會給房地產行業帶來哪些影響?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向財經網表示,在之前的「三道紅線」監管措施之下,新推出的涉房貸款集中度分級管理措施雖然旨在降低房地產行業的系統性風險,但是對於資金壓力較大的中小房企而言,確實是「難上加難」的事情。「難上加難」,中小房企應如何應對?
  • 「三條紅線「擴圍,房企的苦日子來了!
    知情人士稱,融資「三條紅線」試點有望擴圍。著名的「三條紅線」新規,發生在2020年8/9月份當時,央行、住建部與12家房企座談,提出融資「三條紅線」,9月在12家房企試點實施,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監管部門要求試點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負債目標。
  • 2020,千億級房企又「上新」了!
    來源:國際金融報作者:鄭娜2020年是不凡而跌宕的一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攪黃了春節的返鄉置業、擾亂了房企開工節奏、推遲了購房者需求,而下半年橫空出世的「三道紅線」讓房企銷售的步伐再度加緊……在這樣充滿不確定的背景下,多家房企將2020年的銷售目標設定得頗為謹慎。
  • 涉嫌違規預售!
    近期接群眾舉報並經我大隊核實,該項目8號樓在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情況下收取購房者相關費用,涉嫌違規預售。為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維護我區房地產銷售市場秩序,有效打擊違規預售行為,我大隊正在對鹽城中南世紀城房地產投資有限公司涉嫌違規預售問題進行調查取證。
  • 姜子牙預售票房破億 光線傳媒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在10月1日,也就是明天,電影《姜子牙》上映了,有消息稱姜子牙預售票房破億,那麼影視股中,哪些上市公司有望受益呢?光線傳媒上市公司如何據最新的消息了解到,9月29日晚上,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止9月29日23:20,電影《姜子牙》的預售票房已經正式破億。目前電影還未上映,僅僅是預售就獲得了如此好的成績,相信電影上映後票房會更高。
  • 「五道紅線」高壓,房地產還有未來嗎?
    如果把之前「三道紅線」看成房地產行業的供給側改革,那麼,針對銀行的「兩道紅線」,多少有點釜底抽薪的意思。對房企來說,新規是對資金供給端做收緊處理,這與「三道紅線」,在資金需求端做管理不同,對部分房企來說是非常致命的。房企沒有貸款補給,規模就沒辦法快速增長;個人沒有住房貸款支持,購房需求就會減少。這套組合拳打下來,徹底斷了房企高增長的念頭。那麼,整個行業還有未來嗎?
  • 「三條紅線」倒逼房企轉型升級
    而在2020年的多項調控政策中,「三條紅線」的重要性無疑引發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多位專家及從業人員均表示「三條紅線」將轉變行業格局及企業發展模式。所謂「三條紅線」政策,即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以及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按照這「三條紅線」,監管部門將把試點房企分為四檔管理,每降低一檔,此後的有息負債規模增速上限將增加5%。
  • 土地市場現低潮,「三道紅線」下房企拿地分化
    業內認為,年末各城市將迎來供應高峰期,但在資金環境偏緊的背景下,大部分房企拿地依然會偏謹慎,「三道紅線」下的綠檔房企或將有餘力保持積極補倉。 11月拿地規模再減少 11月的土地市場整體還是呈現降溫的態勢。
  • 千億房企融資大戲:旭輝、藍光發力美元債 去槓桿大考
    同樣是千億房企,相對於旭輝來說,藍光發展上述發債利率明顯是不具優勢的。當前現實,就是如此殘酷。規模為王時代,旭輝2020年銷售額突破2000億元級,藍光去年剛邁入千億元級。具體來看,旭輝集團官方對外披露去年合同銷售金額約2310億元,同比增長15%,合同銷售面積約1538.51萬平方米,同比增幅27.8%。